空間化學

[拼音]:haiyang rougan dianzuan

[外文]:ocean flexoelectrodrill

孔底動力機的一種。柔杆是柔性鑽桿的簡稱,它是用一條鋼絲加固中空的橡膠柔杆,杆內通有電纜與鑽井液,電纜下端接孔底電鑽和鑽頭的一種新型鑽探裝置。柔杆本身既是輸送電流和鑽井液的通道,又代替了剛性鑽桿。

海洋柔杆電鑽特點主要是:

(1)電纜通電後,僅鑽頭旋轉而柔杆不轉動,因此減少了功率消耗;

(2)柔杆代替剛性鑽桿,利用絞車可上提或下放柔杆,大大簡化了起下鑽作業,提高了起下鑽效率,減輕勞動強度;

(3)柔杆鑽能適應鑽探船在海上進行不穩定的漂浮鑽探。該鑽探裝置首先是法國石油研究院(IFP)研製成功的,最初用於陸地鑽300米、500米鑽孔,後來與蘇聯合作鑽油井深達3000米。1965年首次在海上試驗成功,鑽探水深達2500米。主要用於海底底質層取心取樣,勘查海洋地質與礦產。

ECSM海洋柔杆取心電鑽,是將柔杆、電鑽、取心管、鑽頭和潛水泵等安裝在同一機架上,用鋼絲繩把它下放到海底,通過電纜由船面供電和實現遙控鑽探。可在500米水深鑽深達100米,取出3.5英寸岩心。機重約10噸。

法國石油研究院和舍海德公司合作,把柔杆鑽機裝在動力定位的泰勒貝爾(Terebel)船上,船上裝有1000米柔性鑽桿,下接電鑽或渦輪鑽、取心器等。為了避免海浪對船造成上下顛簸,還設有緩衝裝置。在試驗成功基礎上,又研製成“ESARC”地質調查船,在200米水深,能鑽600米深孔。

1968年,法國石油研究院還創造了垂線鑽探法。從船面下放一鎧裝多心電纜,向潛水泵和電鑽供電,並將孔底鑽探引數傳到船面,實現取心鑽探。其電纜下部依次連線潛水泵、柔杆、電鑽及鑽具。潛水泵把具有一定壓力的海水泵入柔杆、再通過電鑽,取心器迴圈到海底。法國用此法在土倫和地中海水深2000~2500米地區鑽孔證明,該法簡便可靠,自動化程度高,是深海取樣的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