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井謙一

[拼音]:Budapeisi

[外文]:Budapest

匈牙利首都,全國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多瑙河中游名城。位於外多瑙山地、大平原和北部山地的匯合處。市區跨多瑙河兩岸,西岸是布達,東岸是佩斯(見彩圖)。

面積529平方公里。人口210萬(1984)。

布達建於外多瑙山地的邊緣坡地上,前臨多瑙河,揹負海拔350~550米的山丘,附近山麓有 120多處溫泉(“布達”即豐富水源之意),可供飲用,為療養勝地。佩斯地處多瑙河階地面上,地勢平坦,海拔約115米。布達山地中的石灰岩,自古即被用以燒製石灰,斯拉夫語“佩斯”意為石灰窯。屬溫和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1℃,7月22.2℃;絕對最低氣溫-23.4℃,絕對最高氣溫39.5℃。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城市附近的多瑙河寬400~700米,最低流量600立方米/秒,最高10000立方米/秒;高低水位差約8米。平均每兩年封凍一次,為期約3個月,除浮冰和封凍期外,都可通航。

古代原為布達、老布達和佩斯 3個城鎮。早在公元前,克爾特人即在布達建城。公元1世紀時,為羅馬人在邊界設防的居民點。佩斯始建於公元3世紀。896年,馬扎爾人移入,布達與佩斯始逐漸結合。12世紀蒙古人侵入後,布達成為首都,佩斯則成為東西貿易中心。1541~1686年被奧斯曼帝國佔領,兩鎮一度衰落,18世紀初又趨繁榮。1848年,匈牙利革命領袖科蘇特曾在此領導人民舉行反對哈布斯堡王朝起義。1873年,布達、老布達(農業市鎮)和佩斯合併為一個城市,遂稱布達佩斯。奧匈帝國解體後,定為匈牙利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匈牙利工人階級曾於1919年以此為中心建立短時斯的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城市有74%建築物遭到破壞;戰後重建,發展迅速,工業區發展尤快,成為東歐主要大城市之一。人口增長較迅速,1830年僅11.9萬,1941年達171.2萬,因受戰爭影響,1945年降至158.9萬,1984年又增至210萬,約佔全國城市人口的一半。居民中工業人口最多,其次為行政、文化教育和公用事業,郊區農業人口較少。

布達佩斯是匈牙利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最大的交通樞紐。工業以機器製造業(包括運輸車輛、發電機、造船、農業機械等)為主,還有冶金、 電氣裝置、精密儀器、化學、紡織、皮革和皮毛、食品等工業。工業主要分佈在多瑙河沿岸地區和柴佩爾島上,有全國最大的冶金聯合企業和柴佩爾汽車工廠。交通便利,多瑙河水運通聯南北,並東通黑海;有9條鐵路和8條公路幹線交會於此,分別通國內各地,並通鄰國;還辟有許多航空線,通國內外大城市。市內公路遍佈。多瑙河上有 6座公路橋和2座鐵路橋,河下有地鐵,為聯絡布達和佩斯的紐帶。聯絡遠郊的電力火車線長120公里。

布達佩斯還是全國最大的文化中心,有匈牙利科學院(1840)及其所屬地質、氣象、地球物理、化學、動物、生理等研究所;並有多所高等院校、國家劇院(1837)、300 多家影劇院,以及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和能容納10萬觀眾的體育場等。還有古城堡、舊皇宮、瑪休斯大教堂、圓形露天劇場等古建築和著名的英雄廣場。

佩斯為政府機關、商業網點和新式住宅集中分佈區。布達原為故都,多文物古蹟,也為居住區。多瑙河中柴佩爾島是重要的工業區;莫爾吉特島為遊覽區,有體育場、公園和溫泉浴室等遊憩場所。

參考文章

布達佩斯名稱的由來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