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教案

穿井得一人教案

  引導語:穿井得一人教案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穿井得一人教案範文,歡迎閱讀!

  穿井得一人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文言實詞:穿、汲、及、聞、道、對、國。

  2.解讀文字,理解寓言內涵。

  3.聯絡生活,防微杜漸。

  教學重難點

  解讀文字,理解寓言內涵。

  教學準備

  文字準備:《蘇東坡傳》、《弟子規》。課件準備:PPT。

  資料準備:藉助網路、小寫作。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經典誦讀,解題入文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穿井得一人《呂氏春秋》呂不韋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誦讀,釋義

  (1)分角色朗讀:敘述、丁氏、聞而傳之者、國人。

  (2)朗讀者說說三句的意思: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3)再朗讀

  (二)抓起因,明曉文脈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他們家為什么挖井?溉汲、居。

  (三)小結: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樣專門有一個人去打水了,節省了一個人的勞力,相當於家裡多了一個人。

  三、依文解言,判斷案情

  (一)合作探究:小組探究:宋國的國君決定追究這起謠言的責任人。你是斷案大臣,你覺得:誰應該為這起謠言負責?

  討論後,請同學上黑板寫出結論

  1.學生板書:

  丁氏:

  真相:

  聞而傳之者:

  宋君:

  2.教師總結:①丁氏:是起因。對挖井後節省了一個人的勞力,表述不清。知錯能改。②聞而傳之者:未經調查分析就傳播開去。③國人:似乎也樂於接受這種離奇的傳聞,才越傳越廣。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調查事件源頭,獲得真相。

  (二)依文解言:哪些關鍵詞能體現他們的責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重點詞:告、聞而道、對、國、使。

  (三)學生提出其他疑難,師生合作解答。

  四、聯絡生活,防微杜漸

  1.激發引導:有人說: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走遍世界了。現代環境下,利用靈活無序的網路傳播,謠言傳播變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強。說說你聽的傳聞,最後證實是謠言。

  學生能說出一兩個即可!

  3.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你覺得怎樣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現象再次發生?

  對待傳聞,應採取審慎的態度,調查研究,不輕信盲從,不以訛傳訛。不傳播未經自己考證的話。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練就一雙慧眼。

  “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絕對正確!智者不會輕信傳言,更不會傳播謠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於智者,那是無濟於事的。闢謠的重要法寶,是讓事實說話!

  五、鞏固訓練,佈置作業。

  (一)課堂訓練

  一詞多義:有聞而傳之者求聞之若此聞之於宋君

  古今異義:國人道之

  常見易錯:宋君令人問諸丁氏

  (二)佈置作業:以“謠言”為寫作內容,學寫一篇寓言,或寫一篇記敘文。

  六、板書設計

  穿井得一人

  《呂氏春秋》

  ①丁氏:是起因。對挖井後節省了一個人的.勞力,表述不清。知錯能改。

  ②聞而傳之者:未經調查分析就傳播開去。

  ③國人:似乎也樂於接受這種離奇的傳聞,才越傳越廣。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調查事件源頭,獲得真相。

  --謠言止於智者

  七、教學反思:

  在起始年級重視習慣的培養,包括使用字典、課前經典誦讀等。整節課設計力求新穎、思路清晰,層層深入;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在整體感知環節切入課文,使學生對文章的大意有整體瞭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導正確價值觀。抓住小組合作,用恰當的活動引導學生課堂互動!

  遺憾很多,有兩條格外值得記取:過於重視文意和與現代生活的連結,依靠文意梳理,文言詞彙未得到有效落實。寫的環節,沒能充分完成,延伸拓展部分應當刪去,留下時間開展寫作訓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