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介質有效場

[拼音]:jianshu fenlie qudong

[英文]:meiotic drive

配子或雜交子代的分離比偏離孟德爾定律的現象。這一現象往往是受兩個親體的一方中的特定基因或染色體的驅使而造成的,又稱分離偏離。

1957年L.桑德勒等首先發現了這一現象。按孟德爾定律硃砂眼 (cinnbar,cn),棕色眼 (brown,bw)雄性雜合體(cn bw/cn+bw+)果蠅和雌性純合體(cn bw/cn bw)果蠅的雜交子代中應出現一個紅眼 (cn+bw+/cn bw):一個白眼(cn bw/cn bw)(cn和 bw相互作用的結果使複眼呈白色)的分離比,因為雄性果蠅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並不發生交換。可是桑德勒等實際得到的雜交子代是25個紅眼:一個白眼。實驗證明這一結果並不是由於不同基因型子代個體存活率不同造成的,而是受雄性果蠅第二染色體上的一個顯性突變基因,即分離失調基因(segregation distorter,SD)的驅使。SD基因的雄性雜合體果蠅把帶有SD基因的染色體傳給95%的子代個體,cn和bw也在第二染色體上,這就促使它們的分離呈現偏離孟德爾定律的現象。在番茄、脈孢菌等生物中都發現有由單個基因所帶來的減數分裂驅動。

減數分裂驅動也可以由染色體本身的結構和行為所造成。例如B-染色體是同一物種的各個個體的細胞中數目不恆定的基本上由異染色質組成的一類染色體,它有別於那些數目恆定的常染色體(A-染色體)。B-染色體在很多種動物和植物中都有發現,在不下20種植物中發現B-染色體的行為和A-染色體不同,主要表現在減數分裂過程中B-染色體有不離開行為以及帶有B-染色體的雄性配子在受精中佔優勢,從而使帶有B-染色體的後代較多。B-染色體上雖然沒有一般的基因,可是它的存在對於植物的生長、生活力和染色體交換等等都有影響。此外,玉米中帶有染色節的第10染色體也有減數分裂驅動作用。

不管某一基因是否在自然選擇中處於優勢,只要減數分裂驅動造成這一染色體的減少,這一基因也便隨著減少。所以造成減數分裂驅動的遺傳因素也處於自然選擇之中。由於減數分裂驅動可以導致性比失調,所以這一原理有可能在害蟲防治方面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