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一方淨土相關作文20篇

追尋一方淨土 篇1

國二作文 ,1444字

“抹去歲月厚厚的封塵,敞開心的世界記憶的閘門,一副副、一幀幀,不能忘卻的畫卷,引領著我默默地前行……”

——題記

我從桎梏的城市中倉皇出逃,輕輕叩開久掩不開的柴門,邁進有些潮溼的門檻,來到這樣的一方淨土,尋找那份安寧……

漫步在鵝卵石鋪成的小巷裡,看著牆角溼滑的青苔與幾簇新生的春草,感受著拂在臉上不急不緩的風,聆聽著那雕花的屋簷下孩童叫賣杏花的聲音,煩躁的心,平靜了。舊樓閣上,兩位穿著旗袍的江南秀美女子正掩嘴嬌笑,腦海中不知怎地,蹦出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詩句,不禁莞爾一笑。細細聆聽,縷縷絲竹聲聲入耳,雖聽得不甚真切,仍能感到婉轉,悠揚。有《漁舟唱晚》的悠然,有《漢宮秋月》的哀愁,還有《梅花三弄》的溫婉。閉了眼,彷彿能看到漢家女子空靈輕盈的舞姿,她跳的是《霓裳羽衣舞》?還是《驚鴻舞》?青絲迎風飛揚,玉釵銀簪金步搖,環佩叮噹,清脆悅耳,似有似無的香氣瀰漫在這古樸的小鎮。我和著絲竹聲,轉著旋兒,任心兒在微風中肆意飛揚!

不一會兒,沾衣欲溼的杏花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在風的追逐下,歡快地斜織著溫暖的毛衣。小鎮被滋潤得更是古香古色,瓦更青了,牆更白了,雨巷更光滑了。青石板橋上,煙雨朦朧,行人三兩。他們手中撐著素樸古典的油紙傘,臉上帶著恬靜淡然如丁香花般的微笑,悠閒地走著。果真是“杏花雨,梨花霧,最美人間四月天”。茶館中,停歇的旅人細啜著一杯清茶,側眸凝視著簾外。綿綿細雨從簷上滾落,宛若一幅晶瑩透亮的簾兒。高高飛簷上懸著青銅鈴鐺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叮噹作響,勾起多少兒時的記憶:沿街追隨著手拿鈴鐺,叫賣糕點的販子,貪婪地嗅著芳香的味兒,久久纏繞,不願散去。想想孩童時的情景,內心不禁一片歡騰與渴望。屋內,滾燙的茶水霧氣氤氳,清香在心上劃開一道溫柔的漣漪……

是溫柔歲月的繾綣情深,讓這古鎮泛出脈脈溫情吧!光陰在這裡流逝得令人難以察覺。恍惚中,午後的時光慢悠悠地散去。江南的黛瓦青牆,烏衣長巷,樓閣水榭,皆在藹藹暮色中昏昏欲睡。有雙燕齊齊歸巢,繪出“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絕美畫面。雨後天晴,天邊的丹霞霓雲映照在老者身上,幻化出美麗的光影。她,靜靜坐著,眼底的溫柔和嘴角的淺笑無不在告訴我們,她年輕時的優雅婉麗,時光在她的身後被拉得好長、好長……

路上已無行人,遠處炊煙裊裊升起,柔軟如水袖。靜默中,小鎮依舊溫情,任歲月如何變遷,不改初心,如倚靠在門邊的婦人熱切地期盼著遊子歸來,又如平靜打坐的佛,在紛擾的世事中,安然恬淡!驀然間,一顆心沉靜下來了。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笑一顰,是那樣的親切可愛,慢慢地,悠悠地,它們走進我的心底,融入我的血液裡,重燃起生命中那份遺失已久的感動!哦,我苦苦追尋的歸處不就是這兒嗎?原來,最初的地方,才是最美的風景,才是心靈安放的地方!

追尋,何嘗不是一種熱愛?遠離燈紅酒綠的都市,摒棄城市的紛擾,踏著原先的足跡,重訪故園,戀一方的清淨。

追尋,何嘗不是一種堅持?堅守著鄉野的靜謐,小鎮的古樸,悠閒自在的生活,守一種情懷。

追尋,何嘗不是一種迴歸?回到生命最初的快樂中去,回到心靈安寧中去,回到融入血液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去,留一抹本色。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守住一方淨土,還心靈一片安寧!

尋一方淨地品書香滋味 篇2

國二作文 ,512字

我愛看藍天,一晴一陰,總有變化,如我少年心態,我愛觀大海,一波一浪,總有潮音,是我奮進動力;我愛嗅花香,一蕊一蕾,總有幽香百味,如我青春活力。我更愛尋一方淨土,細品書香滋味。

讀書好比沏茶,名茶需在滾燙的熱水中苦經磨練,才可飄出縷縷芳香,一絲茶香,一絲苦甜,需要自己沉浸在茶意中尋找。讀書就需要全身心融入其中,才能領略書的韻味。書中那深刻的言語猶如一柄刻刀,雕刻著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懂得拒絕誘惑,專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曾幾何時,你我為了一本郭敬明的小說爭得面紅耳赤,檸檬的酸澀在我心中瀰漫。為了讓你面對生活的困苦樂觀起來,我拿來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你被海倫凱勒的樂觀心態深深感染,可樂糖的甘甜在心中四溢。

我相信,當書海的浪花在我們眼前激盪時,我會領著你漫步於天上的街市,領略生活的韻味;我會拉著你去登山,與大自然一起聆聽鳥語;我也會陪著你漫步於校園的林蔭下,愛惜整個世界。

酸甜苦辣,一種種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情緒,不同的心情,讀書給予我們斑斕的色彩。暮然回首,它已在我的成長路上悄然綻放,如煙花般絢爛。

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吸取書中的精華吧!讓我們的心靈求一處瀰漫書香的境地,容你我在境地中慢慢地品讀吧!

守望心中的一方淨土 篇3

高三作文 ,931字

當今社會人心多為物慾所蔽,失其清明,許多人隨波逐流,早已徒具形骸。然,古今中外,總有一些不被物慾所迷,名利所惑,一生守護心中那一方淨土的人。

愛因斯坦將支票作為書籤,居里夫人把獎章給孩子當玩具,在他們眼中錢財只是用來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而科學與真理才是他們終身追求和奮鬥的目標。“金錢不一定能製造樂趣,有時候,它們會成為阻礙。”愛因斯坦如是說。正因為他沒有被金錢名利阻擋住追求科學的腳步,才有了相對論、量子論等影響世界的科學成果,被奉為科學界的泰山北斗,至今都讓無數科學家難以望其項背。

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被後人傳為佳話。他沒有向虛偽黑暗的現實屈服,以他淡然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才有了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的作品。君子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的品格和作品,千百年來,成為無數人崇拜和研究的物件。

陶淵明將他的憂傷轉化為對生活的樂,而屈原的憂卻是另一種情懷。屈原將自己的恨與痛,伴隨著身體沉沒於汨羅江的波濤中。他辭世前寫的《哀郢》中說:“曼餘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語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這是英雄最後的哀嘆。

陶淵明和屈原以兩種不同的方式詮釋了君子的憂與樂。但他們同樣是追隨著自己的內心,守護著他們心中的那一方淨土。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的仁義也從來沒有利益驅使。他們不憂物質之困頓,也從不因眼前的小利而放棄長遠的抱負,只欣喜於靈魂的安逸與滿足。金錢與信仰就像是秤兩邊的砣,而你的心就是那一杆秤。金錢看得越重,就會慢慢拋棄你的信仰。若是信仰至上,那金錢就不會再阻礙你追求信仰的道路。金錢名利就像是看似堅固的藩籬,只要有堅定的信仰,那些藩籬就會不堪一擊。

歷史的天空總有璀璨的星光,歷史的長河總在奔騰不息。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追求的從不是物質上的富裕。為了信仰他們願意放下眼前的利益,哪怕窮盡畢生也要堅守心中的那方淨土。錢學森、鄧稼先等新中國航天事業的先驅者,還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團隊,都堅守著為國家、為科學獻身的精神。雖然歷盡艱辛,但無怨無悔,受到世人尊敬與學習。

堅守一份信念,執著一種情懷,讓我們繼承和發揚先賢精神,守望心中的一方淨土,提升生命的質量和品位,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樂。

給心留一方淨土 篇4

高二作文 ,783字

愛由心生,恨由心生,萬物皆有心。在自然規律面前,物質的東西可以改變,卻改變不了心。心是一個人的情懷,心是一個人的依託,心是你做每一件事的主宰,心是你不能離開的生命。嘈雜的世界終會讓心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在面對成長、面對苦難時,我們抑制不了內心的那股莫名的衝動,也許會走入歧途,也許會放任自己走向滅亡。讓我們給心留一方淨土,讓這方淨土趕走心中的陰影,重拾光明。

給心留一方淨土,讓善良永存。在面對急速發展的社會,在面對數不清的陌生面孔時,我們停留過、迷惑過,更失望過。在面對朋友的誤解,在面對與父母跨不過的代溝,在面對老師殷殷期盼時,我們的善良被現實一點一點地壓榨,我們的善良被一點一點瓦解。給心留一方淨土,不讓塵雜世間的髒亂給心落下灰塵,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讓善良永存,在任何時候都不移心志、不改初心,讓我們的青春更為純淨。

給心留一方淨土,讓誘惑撤離。社會的醜惡是我們每個人所不願接觸的。然而面對人生的抉擇,我們必須經過社會的洗禮,才能真正成長。社會的誘惑是你心最怕的麻藥,它能迷惑你,更能摧毀你。面對網路、金錢、毒品這些聞之喪膽的誘惑,我們卻無能為力。所以讓我們給心留一方淨土,讓誘惑撤離,不讓誘惑在你內心肆虐。在任何時候都始終保持一顆堅定的心,讓我們的成長更為穩固。

給心留一方淨土,讓積極的心態來引領旗幟。人生的世故出其不意,人生的道路崎嶇難走,在面對任何一場突變的世故時,不偏執,不動心,用心去維護我們心中的真善美。保持積極的心態對待每個人、對待每件事,讓人生的旗幟揚起最優美的弧度。讓我們給心留一方淨土,讓那顆真正笑著的心去微笑面對生活,讓我們的人生更為歡樂、精彩。

心是人的主宰,愛人之心使人向善,害人之心使人向惡。心如果似一面鏡子,乾淨明亮,則人格自然高尚;心如果似汙水一般,則人格必定汙濁。心若有一方淨土,則人格清脫無俗。人亦是佛,佛亦是佛中佛。

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 篇5

國二作文 ,756字

山,巨人般默默地屹立在遠方,挺著它那千百年來風吹雨打的鋼脊鐵骨,它用它的沉穩與深邃輕輕地告誡著我;水,和著那遠古的聲音奔向大海,它用它的靈動與清澈啟迪著我。山山水水,用它們的沉穩與靈動教育我要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

雖然小花沒有松柏那樣魁梧,但它自有它的芬芳;雖然小鳥沒有花鷹那樣矯健,但它自有它的靈巧;雖然星星沒有太陽那樣熾熱,但它自有它的璀璨。它們堅守住了心靈的那一方淨土,才有了自己別具一格的獨特魅力。

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讓我們去體驗李煜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悽苦。面對著衰敗的國家,殘落的國土,面對著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他無能為力。他的江山,他的龍椅已經不堪一擊,他的心已經在滴血,他欲哭,卻無淚;他質問蒼天,蒼天無語。他只能用自己這個文弱書生的詩詞,灌下那一壺濁酒,傾吐出自己內心的痛苦。淒冷的風不斷地吹來,撩起了他心中那一根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愁絲,故國的山水還在腦中久久迴盪……

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讓我們去感受五柳先生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心境。官場的失意令他心灰意冷,他不願再被那灘汙濁的濁水侵蝕。於是,他脫下官袍,摘下官帽,扛上一把鋤頭,“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然此中有真意,但欲辨已忘言。他也曾陶醉於那片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場景令他心馳神往。然而,殘忍的現實讓這成為了他心頭的一個幻想,他只能常年隱居於深山老林,過著一種“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恬淡生活。

請堅守住心靈的那方淨土吧!讓夕陽變得絢爛,讓朝霞變得明豔,讓流水變得靈動,讓鮮花變得芬芳,讓彩虹變得斑斕,讓天空變得澄澈吧!

堅守住心靈的一方淨土,讓我們一起“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上雲捲雲舒”!

忘不了那一方淨土 篇6

國二作文 ,683字

伴著年聲,汽車向老村行進,家的味道愈來愈近,愈來愈濃!

到了外婆家門口,我才恍得想起外婆家已從村莊搬到小鎮,心裡雖然有些失落,可還是滿心歡喜地進了屋。雖換了地方,可外婆忘不了那片故土,依舊屋裡屋外,門沿上都沾上了鮮紅的春聯。外婆仍忙裡忙外的,只是又經歲月幾番磨洗,似乎又老了許多,滿臉是親切與溫暖……

正廳裡的大圓桌上已擺滿了許多菜。還是那樣,我們幾個小孩子最愛吃的,冒著騰騰熱氣,應是土鄉氣息。氤氳中,是幸福的等待。一家人圍著桌子坐下,屋子不大,溢著溫暖。外婆還是不斷向我碗裡夾菜,舅舅們喝著酒,臉上泛著醉意,有說有笑,小狗兒黑子也蹲在我腳下,兩隻水靈的眼睛溫暖地融著我,尾巴直搖。我夾菜給它,它也滋滋有味地吃起來。忘不了以前的故土,每逢過年,都是這樣的場面,熱鬧與溫暖!

忘不了故鄉小院前的曠地。那時,表姐表弟和我經常在過年時燒烤。落葉疊疊插入短樹枝,碎磚瓦拼成的架臺,點上火,便可以燒烤了。那時表弟調皮得很,常將小鞭扔進去,“砰”一聲,炸開,映著燦爛的笑臉。飯後,走進廚房時,突然看見一角的大土灶,外婆忘不了土鄉土風,特地在這建了土灶臺。我看見了,便要去燒火。

往小矮凳上一坐,抓一把樹枝碎葉,點了火,便用小鐵叉往裡叉。小小的火苗很快大了起來,繼續添草,噼裡啪啦地響著。

忘不了,忘不了故鄉的氣息,家的味道。這份質樸與踏實的淨土,是洗不去,褪不去的。故鄉始終在那兒,在我們心裡,不管到哪兒,故鄉的風俗氣息都不會變的,也都是忘不了的!

火弱了些,我又加進許多草。那噼裡聲,那灼熱的火光,踏實極了。或許火太大,我的眼淚下來了。看著大土灶,氤氳中,忘不了的是故鄉情!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得一方淨土 篇7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得一 ,1193字

我不喜歡拍照,而是喜歡對焦時靜下心來捕捉美麗事物的那幾秒鐘。—東野圭吾

一直很喜歡看東野圭吾的書不論是《白夜行》中被揭露的赤裸裸的人性還是《解憂雜貨店》裡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每本書似乎都有魔力般牽著我的手走向故事的深處。

可漸漸的漸漸的,網際網路像一把大剪刀。時間、閱讀、購物、社交……都沒有躲過這利器,被剪成碎片。

身邊的同學都戀上了網路閱讀,電子書。每當我捧一本書正打算痴痴的讀時,一句句“書太重太麻煩啦。”“手機多方便,隨時隨地拿出來看。”我焦急又無奈,欲覓得一處看書的淨土,也在心中吶喊:別被碎片化的閱讀所迷惑了!卻也時常懷疑自己,我真的落伍了?

正在疑惑中,偶然間瞥見了茶几上那一套外婆送的茶具,想起了那個茶香縈繞的春日。

似一幅水墨丹靜,慢慢在記憶中鋪展開來,如夢如幻,像江南煙雨的朦朧,小橋流水的婉約。

外婆是個地地道道的江南人,不帶“娟”不帶“芳”不帶一切可以修飾女性的詞,簡簡單單,卻在我一瞬之間的念想中在一片山靜水秀中鮮活了起來。

茶與外婆,外婆與茶,在我看來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去的。茶本高雅生於幽坡陰谷之上,汲取山嵐野露,日月精華,受著和風細雨的輕扶,透著若有若無的恬靜,而泡茶更需要一顆平靜悠然的心。可外婆是個提著鋤頭在田埂上奔走,在村口的激射旁和人拉家長裡短的小老太。正是因為這樣,我難以想象外婆會停止忙碌,慢條斯理地擺弄茶具和品茶。

可是我確實看到了,還看得格外真切。

午後的陽光碾過潔白的櫻花,碎成一地斑駁倩影。我推開外婆家的院門見外婆坐在院內,身前放著一張小小的木茶几,上面擺著一套甚是精巧的茶具,四隻小杯,外婆輕輕拈起一隻,放在眼前又端起手邊一隻白色的小茶壺,一手捏著壺把,一手輕輕摁住壺蓋,稍一傾斜,黃綠色的茶水就自壺口流下,以一道流暢的弧線落入杯中,依稀有些好聽的聲音。至七分滿時,外婆放下壺子,端起小杯放至鼻前深吸一口氣,既而輕呷一口,雙目似暝,煞是一副愜意模樣。

這一系列的動作一氣呵成,從容不迫,我驚呆了,外婆竟能在繁忙的勞作生活中空出一片淨土,忘卻了時間,靜心享受。

喝茶不能急,這也是外婆教我的,待水汽散去,用鼻輕嗅,便覺得那一抹幽香融入了山情月色,給思緒一片空白一份悠遠,一份恬淡。呷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尖盪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一口氣,餘香滿脣,在肺腑間蔓延,滌盡一切疲憊,人醉了,久不願醒。

收回記憶,不再那麼疑惑了,我轉身從冰箱裡取出茶葉,打算泡一壺茶,又拿出前幾日剛買的新書。

就這樣吧,完完全全的沉入書中吧,即使網際網路的發達使一切都變得方便又炙手可得,卻又在無形中失去了許多有意義的東西。與好朋友暢快的逛街,變成了宅在家裡只會收快遞的懶人,我們甚至連指尖磨砂過一頁頁紙張的觸感都要忘卻了。

我願秉持一顆初心生活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中。若是不怕沸水燙碎了心,我們也能如茶一樣,於塵世中闢出一方淨土。

守望那一方淨土 篇8

國二作文 ,879字

他周遊於列國,訴說著信仰;他始不願改變,只為內心的一片淨土。

高聳的城牆,橫亙於群山與村鎮之中,彷彿是守衛著什麼,又猶如是遂了幾百年前那一位帝王的敬慕。城門幽深,蘊含的光芒,匯成一方殿隅,匯成神明上方朦朧的青煙。

一道道牌坊為他而立,鐫刻著他的輝煌,讚頌著他的執拗。抬手,撫摸著斑駁的石雕,轉眼便望見蒼翠的古柏。它們猙獰,它們傷痕累累,絲綢般的風擦洗著他們的傷口—我聽到他們在哭訴,哭訴那段蕭瑟而暗無天日的時光。

哪個賢君不需明臣?可他們只是無奈,背對這個風塵僕僕的人。時值春秋,狼煙四起,血凝胭脂,黑雲壓城。他,四處逃難,只是怕飛濺的鮮血為他內心的淨土染上陰翳。

我合上眼,輕嘆,便邁開步子。幾絲零星的光束,打破我的思緒,我穿過一道又一道牌坊,跨過一條又一條門檻,望著天上雲捲雲舒。三千年前的他,是否痛心地呼著“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而仰天沉思?

他依然在路上,依然守候著,他只是想—當下一次眨眼時,目光所及之處,便是自己心中的淨土?

這個華髮痴人,便是孔子,他弟子三千,同生死,共患難,安貧樂道,心中如清風拂過,從未染上官場之汙濁,孔子合上眼睛那一刻,迷濛中看見君王正稱道自己的信仰。他的夢,終是實現[1]。

揮手,觸控著清碑冰涼膩滑的表面,銘文雋秀而莊重,灰黃交錯,光影中是一代帝王的追慕;抬眼,殿角的螭吻,端臥在水戧發戧的琉璃瓦之上,似是神獸的景仰。琉璃瓦之下,青煙?e曳,巨集偉莫若文宣帝之大成殿。

縱使千般華麗,孔子亦不失了自己的本心,沿著石板小路走,便是他的府邸。孔府樸素如尋常人家,棕門黛瓦,一床,一櫃,一桌,一椅,便可安然。孔家人謹守家訓,作“貪獸"於牆上,以誡子孫。穿過迴環的門廊,是孔府庭院,亦無華麗花卉,僅僅幾株灌木,幾棵百年古柏,便足矣。全然沒有故宮之華麗,頤和園之精緻。

穿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儒學的樸素,仁慈早已浸潤在孔子心中,成為其內心的一方淨土。孔子的堅守,使其悠揚的文化傳承於千秋萬代,融合在孔家,乃至中國的一人一物,一花一木之中。

守望一方淨土,負著三千年的信仰與文化,繼續穿行於歷史長河之中。

守護一方淨土 篇9

國一作文 ,674字

燈光忽地照亮了舞臺。

臺下掌聲雷動。

臺上的小姨明顯愣了愣,將手中剛抖開的摺扇放回了桌臺。搭檔上來了,好戲就要開場,我竟跟著有些緊張。

恍惚間又回到了那一方淨土,那狹窄舞臺上獨樹一幟的小破桌。她逗我捧,臺下僅有的幾個觀眾認真地聽。看她一抖摺扇,唱那《黃鶴樓》,唱那《探清水河》,舉手投足拿捏極好,眉飛色舞吟唱俱佳。可誰又知道她臺後的刻苦不易,誰又瞭解她在師兄弟遠走高飛後的執著守護。

又是一陣掌聲,拉回思緒。

此刻我坐在臺下。看她拍了驚堂木,執起摺扇。張嘴欲吟,目光及我,顯出些驚喜,但很快便隱了下去。我直了直身,口型給她“加油”。她笑著抖開摺扇,“唰”的一聲,扇面全顯,白紙摺扇上赫然是墨色綴著她的名字。筆鋒蒼勁,與她今天一身英姿颯爽相襯,看得我心顫。

“好!”不知哪位觀眾帶頭喝彩鼓掌,霎時間剛還被愣住的觀眾無不拍手叫好。

她一襲青衣,執扇而立,談笑自若:“今兒給大夥講個《黃鶴樓》。”情到深處,大喝一聲,彷彿真是張飛喝斷當陽橋這氣勢。接著又從容抖扇與搭檔談笑古今,不時衝拍掌起勁的我投來一個誠意的微笑,絲毫沒了當年怯場的青澀模樣。

臺下掌聲不斷。

劇轉結尾,伴著末句她清亮唱腔“將身且坐軍中帳,等候涿州翼德張”,她深深鞠了一躬。禮畢起身,她再次抖開摺扇,壓在胸前慢搖,盯著我衝臺下莞爾道:“我願意守護一方淨土。因為喜愛,所以執著。”我帶頭鼓起掌來,心中一片澄明。

她四抖摺扇的神形皆印在我腦海裡,那身段唱腔,那一番話仍令我難忘。

守護一方淨土,守護那一張小破桌,守護那一份銘記在心的執著與喜愛。

人們掌聲歡送。

下場那一刻,她又一次抖開摺扇。

留住心中的一方淨土 篇10

國三作文 ,949字

曰:“不知在何時人們的心中勾勒出了這樣的畫面。”還記得“彭宇案”嗎?我曾因“彭宇案”之後在網上罵過那位受傷的老太太;我在“藥家鑫”案件後發表了“藥家鑫父母無恥”的言論。

因為以上事件我需檢討一下我自己。

得知真相的我才明白:彭宇是無意間在下午時撞到老太太,老太太沒有撒謊。而藥家鑫父母在兒子槍斃前企圖和解,但受害人家屬堅持走司法途徑。可等到藥家鑫被槍決後,受害人家屬又索要賠償金。

這個社會是怎麼了?人心怎麼了?是什麼在影響著我們判斷是非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難道完全讓那些言論毀掉了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心靈逐漸成熟。反觀社會,缺去信任讓我們變得虛偽。曾經的我們會選擇信任身邊的一切,但人們的心就好像玻璃一樣,越純越易碎。就這樣我們的心靈緊閉起來,再不會相信任何事。

因為這些負面影響,道德出現了“老人摔倒不扶”等這些彼此不信任的問題。我們心中曾留的那些淨土呢?親人們,中國同胞們,難道要一直這樣嗎?

聽說過孩提五國嗎?哪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像孩子一般的心靈,如水晶,如蟬翼一樣透明,他們的想法是碎鑽,好比夜幕這張藍絲絨中的點點星光。那裡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和睦相處,如同“大同社會”一般,像是在桃花源裡,每一個人都洋溢著幸福,這才是令人嚮往的社會。可如今我們的社會呢?不會有人喊出“皇帝的新裝”,相反,我們為了所謂的關係,所謂的顏面,選擇了沉默,選擇了欺騙自己誠實的眼睛,愈演愈烈的信任危機,人們學會了拒絕別人的好意,人們一再的漠視摔倒的老人。曾經的我是那樣的坦誠,無所顧忌,現在也選擇了偏安一隅,照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曾經的一切夢想,早已不見蹤跡。

孩提王國的缺失,讓我們學會欺騙,讓我們越來越多的說出正確的廢話,於是我們不安、逃避,於是社會在表面的和諧中走向了沉淪。出現了愈演愈烈的信任危機,我們難道要置之不管嗎?

請人們傳遞一些正能量,讓信任重回人們的心底,留住心中的一方淨土,讓它悄然開花,慢慢凋零,讓心靈的樹開出最美的花,讓信任久一點,再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