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賣不等於踐踏相關作文20篇

賤賣不等於踐踏 篇1

國三作文 ,779字

重慶楊家坪步行街圖書論斤賣,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有的人認為這是對知識的不尊重,還有人認為這種方式是有利於傳播知識的。而我的觀點是:賤賣不等於踐踏。

古往今來,書卷便與文人雅士聯絡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映襯。可是,又有多少文人能得到他所惜愛的書呢?不是他們不想,而實在是得不到呀!只能用抄的方式來彌補,實屬麻煩。書卷失去了它最好的搭檔如同方便麵失去了火腿腸。這文人的心不安,書卷也恐心不安。自己的價值得不到體現,還不如一張廢紙,書卷暗聲說道。

此去經年,書卷早已不是科舉制度產物下的佼佼者。它是初生嬰兒的啟蒙者,是青年兒童的引導者,是黃髮老人的陪伴者。賤賣不等於踐踏。裝幀精美的精品書成為了一些收藏愛好者的首選,它工藝精湛,外觀絢麗。然而,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中的卻不是這樣的高階書籍,正規商店買一本普通的廉價書與它的哥哥精裝版除外觀差異,也不無它樣。花小錢買大書,何樂而不為!


賤賣等於踐踏嗎?2元區的生活購物區人來人往,人們挑選著自己心屬的商品,大人小孩心中無不充滿高興,質優價廉一直被中國所推崇,到現在卻被人稱之為踐踏,實為可笑!

賤賣等於踐踏,其實不然。正如諾基亞與蘋果,諾基亞以其質優價廉曾佔據中國手機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難道能說這是對手機的踐踏嗎?相反,其傳播了手機文化,讓更多人瞭解到了這手機的功能及用途,不與這書籍賤賣相同嗎?

書籍的賤賣不代表對知識的踐踏,蔬菜的賤賣難道能說是對營養的踐踏嗎?顯然不能。這些網友的評論主觀性太強,不能為確論。如果什麼東西都拿金錢來衡量,那麼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其實用意義應當是最為重要的!

著眼於未來,不拘泥於苟利才是真。如果跑不快,那就飛高點。唯有書中才能尋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孤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人生哲理。如果用金錢衡量這,恐是萬金,以小金抵大金,值!

賤賣不等於踐踏!

個性不等於另類 篇2

高一作文 ,971字

有人說:“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世界上的每一片葉子,都擁有屬於自己生命的紋跡,它們來來回回,彎彎曲曲,奇妙地記錄著每一份不同的綠。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生命的掌紋,它們或圈或點,或直或彎,精細地見證著每一種不同的呼吸。世界因為有了每個人獨特的個性而變得異彩紛呈。

追求個性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以及進行角色定位的一種重要途徑。因為你所具有的獨特個性,而使你成為一個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人。然而,總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出現。在高呼追求個性,實現個人獨特價值的時代,一股標新立異,追捧另類的風暴正呼嘯著席捲而來!

人們不禁困惑:個性與另類不都是講求“不同”嗎?不!我要說:個性不等於“另類”!

“另類之風”實乃歪風邪氣。名為追求不同,宣揚個人特點,實為吸引觀眾,譁眾取寵。先看網上肆意漫延的“非主流”,一張張照片中,頂著爆炸紅頭髮,戴著美瞳的綠眼睛,各類化妝品一個勁往臉上堆,對著鏡子擺出各種做作的姿勢。頹廢氣息瀰漫於網頁,幾乎就要衝破電腦,使整個屋子變得烏煙瘴氣了。難道這是個性嗎?不!這當然不是,這只是以湮滅“人形”為代價而使自己與他人相異的另類罷了。

再看尹曉冰,在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創新研討會上,以“大學教師全心投入教學是種毀滅”一語驚人。作為一名大學副教授,開寶馬給學生上課諷學生,並趁機炫富,甚至“善意”提醒大學教師,把一生全部精力用於教學是“毀滅自己,照亮別人”。尹曉冰的風格、觀點難道是個性的展示嗎?身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非但不潛心投入教育,還以“另類”自居,難道這是我們應追求的個性嗎?

真正的個性是什麼?那是個人魅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人的品質與道德以及文化修養的充分展示。個性十足的你,自然魅力無窮。就像“80後”瘋狂義工張仁杰,五年來在偏遠山區風餐露宿,促成“一對一”幫扶。沒有報酬,不計成本,只講良心,他幫助的困難群眾超過兩萬人!當絕大多數城市80後在為房子、車子、面子掙扎,張仁杰卻“瘋狂”地“反其道而行之”,於此喧囂的時代,他讓人看到了他的個性—中國良心的深度與生命的大美。

還有“大學生豬倌”秦英林,計劃通過養豬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十年內成就了百個百萬家庭……

在周海洋、黃蛉等怪才頻出的時代,什麼才是真正的個性,如何才能正確引導人們追求個性,值得人們的深思。但我們必須明白:個性不等於另類!

禍不等於福 篇3

國三作文 ,725字

禍不等於福?但從辯證觀來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與福是相通的。

德國有一個24歲的青年亨利芬克患上精神病有14年之久,他的行為怪誕,無法自制。由於不能忍受病魔的纏繞,竟開槍自殺,不料這一槍卻沒有奪去他的生命,反而歪打正著,醫好了他腦部的頑疾。射入腦部的子彈至今仍留在他的頭內,卻使他變成一個正常人。

故事裡的那個德國青年,才24歲,這應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應該是“福”。可他在人生最好的青春年華患上了一種精神病,這是“禍”。他長期受病痛的折磨,達到痛不欲生的地步了,於是他掏出槍向自己頭部開槍。但殊不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居然治好了自己的頑疾。

美國前總統林肯的一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22歲時經商失敗,23歲時戀人去世,27歲竟選州議長失敗,47歲時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失敗,但他最後卻當上了美國總統。

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失敗是成功之母”。禍與福是緊密相連的,禍可以轉化為福,福亦可轉化為禍,禍福是不可分開的。同樣一件事,你從這個方面去看,他可以是禍,但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他可以是福。林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正是這種禍做基礎,他吸取了教訓,最終換來了福。當上了美國總統。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時不幸而感到絕望,也不能因為一時的成功而興奮不已。

從現實生活例項看:福不等於禍。這是因為有些人經受不了禍的打擊,在禍的面前當了逃兵,他們沒有勇氣去面對禍,所以他們就把所有的禍當成永遠的禍了。要想將禍轉化成福,這就取決於我們對待苦難的態度。在災難面前,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就一定可以看到災難之後的希望。

總之,禍與福是相依的,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但禍能不能等於福,這還是一個未知數,還需要人的意志去決定的。

放棄並不等於失敗 篇4

高一作文 ,783字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得到某樣東西,也意味著你或許已經放棄了一大堆的其他選擇。不要懊惱,有的時候,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學會放棄,或許你會得到更多。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富翁家的背後,一座非常破舊的破屋中,住著一個乞丐,富翁很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在擁有他所想的最喜歡的東西后,就能學會知足。於是他派人去問乞丐,給了他一個袋子,說,如果乞丐的雙手一直抱著這個袋子,並且不離開屋子,他就會派人每天往袋子裡放一枚金幣,乞丐答應了。從那天起,雙手緊緊地握著袋子,從未間斷。

第一天,他得到了一枚金幣,他緊緊的抱著袋子不吃不喝,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到了第九天時,他已經死了,手裡還緊緊的握著裝了八枚金幣的袋子。其實只需要一枚金幣,他就能擺脫乞討的命運,只需要兩枚金幣他就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追求更多想要的東西,但是他沒有,有的只是不知足。

生活中,有時候只有放棄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想獲得,不想放棄,結果什麼也得不到。

一個人有很多夢想,他想成為科學家,又想成為音樂家,又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他每一天都在為這些勞累,但他想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他拼命地學,也是徒勞無功。後來,他明白了,好高騖遠只能是一事無成,於是他放棄了其它理想,只在用心地學習一項,後來的後來,他成了大音樂家。

放棄了一棵歪脖樹,後面迎接你的可能是一整片森林;放棄了不勞而獲的生活,用雙手打造出的也許是你永遠無法接觸的精彩。

李白放棄仕途,隨心而去,換來的是心靈的安慰;蟬放棄了十七年的春秋,換來的是充滿激情的一夏;抓著一大把糖果卻把手卡在瓶口的小孩,放棄了大半,換來的是不放開就無法品嚐到的甜。

在你進退兩難時,選擇隨心;在你擁有很多時,選擇知足;在你想獲得太多時,選擇學會放棄。或許你會說,那是弱者的行為,但堅持,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聽我一言吧,學會放棄,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

公平不等於公正 篇5

國一作文 ,874字

三個人都有一個箱子墊腳—這是公平。讓三個人都能看到球賽—這是公正。

之前看到過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別相信公平:姚明和潘長江的平均身高還是一米九呢。人均收入是不低但是仍有人天天山珍海味,有人飢腸轆轆。但這的確是公平計算所得。

那麼公正又是什麼呢?姚明下蹲,潘長江踮腳。讓兩個人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就變得公正了。如同高個子的人沒墊箱子,矮個子的人墊了兩個箱子,讓他們都看得到球賽。雖然不是一視同仁,但這是公正。

公平是對多個個體的一種態度或作為,要求一視同仁。公正是對某人或某事的作為符合法律,道德,政策,習慣。更形象的來說好比天平,它在水平線上是平的,但是,讓1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鐵同時放上去呢?答案是不在同一水平線,所以公正是一視同仁,但它缺少“人情味”,不像公正,能適應習慣,政策,法律以此作調整。

據我所知,我國周邊城市如內蒙古新疆等考重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低於其他城市的,更有新聞報道:高考300分,竟錄取清華,但這隻對邊遠教育缺乏的城市。有些人開始說了:高考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週末有補習班,上網可以找資料。就像2017北京高考第一的熊昂軒說的;“高考是階級性的考試,農村地區的孩子越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是能走很多的捷徑。”而在邊遠地區的莘莘學子,或許放學以後回來第一件事情,不是寫作業,而是割草放羊劈柴,夜晚還在昏暗的燈光下秉燭夜讀,高考是公平的,或許正是應為這樣,降分才給那些同樣憧憬大學的學子多一份公正。

人都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對人們不一定是公正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犯法處決),但它絕對是公平的。

社會主義價值觀中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但為什麼不是,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呢?因為公平不等於公正。公平固然是好的,但公正更為勝上一籌。

由此可見:在政策上,法律上,乃至習慣上的某些行為或事物,公正與公平都是不相等的,而公平卻又絕對的比公平更具有可行性。我想,再也不要說對事物公平對待,而是去以一種公正的態度。

人類不等於人工智慧 篇6

國三作文 ,1067字

蘋果手機總裁庫克曾說過:“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這段正是說出現在人工智慧的不斷髮展可能會使人類越來越迷失自我,他們不願意去思考,一切都相信網路,相信人工智慧,將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斷隨著網路的變化而變化。當然這只是最糟糕的一種情況。

那麼,人工智慧的出現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影響,給人類帶來了什麼,又奪去了人類的什麼呢?

首先,人工智慧的出現當然標誌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和創新科技的愈漸成熟。人工智慧的出現和發展讓人類的生活更便捷和方便,比如:當你很累時,只需拿出手機,便可叫到車,立刻送你回家;當你身邊沒有帶錢卻急需某樣東西時,只需開啟微信便可完成支付。當然,這些已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又有許多其他的人工智慧。例如:機器人,以及家中的等等智慧裝置。

其次,人工智慧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們不希望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做許多浪費時間的事情,那麼,這些事情就交給那些人工智慧好了,這樣就可以省下許多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了。

可是,如此美好的一個科技是否完全被人類恰當地使用了,人類是否因為這項科技而變得越來越明智。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就拿中學生最喜愛的遊戲來舉例:前幾年非常火的一款藍鯨遊戲就是通過計算機來定時向玩家傳送指令,而這些指令無不是恐怖、血腥甚至於是變態的,但是那些玩家依舊一個個地往陷阱中跳,認為只要做了這些指令就能擺脫痛苦,可是最後迎接他們的卻無一例外是死亡。這款遊戲的發起者只是通過計算機的一個功能就導致了許許多多青少年的死亡,而那些玩家就是一味地相信計算機中的內容在逐漸地失去了價值觀,他們就像電腦完成人類的指令一樣完成電腦發出的指令。這就是人類因為完全相信計算機而導致嚴重後果的一個經典的例子。雖然絕大部分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由於人工智慧而導致的人類不願意去思考,凡事都希望通過百度一下來解決的事例卻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希望人工智慧可以不斷髮展,而人類對於自身的要求也不能不斷提高,不要讓人類變得像人工智慧那樣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沒有思考,只有接受指令和完成指令

人類之所以稱之為人類,便是因為人類的大腦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對事情不同的見解,而所謂的人工智慧,也只是根據人類的大腦去想出來的指令去完成。所以,從根本意義上說,人工智慧能夠等於人類的行為方式一點也不奇怪,但是人類是決不可能等於人工智慧的,人類對自己的指令會根據許許多多的因素而改變,會不斷提高,不斷進步。

因此,人類不等於人工智慧,人類也不能等於人工智慧。

碎片化不等於高效 篇7

碎片化不等於高效作文 ,891字

正在等車,拿起手機,看一會兒電子書;吃完晚飯,閒來無事,上網和朋友們閒聊幾句……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日益四通八達,這些行為彷彿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例行公事”,也正因如此,我們的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被人為地“碎片化”了。

我們往往沒能真正地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人們很容易誤以為把自己的時間碎片化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但其實,在那些碎片化了的時間裡,我們的效率是很底下的。比如,電子書現在正流行,因為它可以隨時隨地、隨翻隨看。但是當你在地鐵上掏出手機翻到上一次閱讀的地方時,總是不免得要費腦筋思索之前都看到了些什麼,再費勁沉入書中。就算好不容易進入了閱讀的狀態,不一會兒地鐵又到站了。所以,就算同樣總時長是1個小時,碎片化了的閱讀是遠遠比不上大段時間的閱讀的,因為它缺少了很重要的“連貫性”,而這是在欣賞佳作時必不可少的。閱讀是如此,學習更是如此。要系統地掌握一個知識,大塊的時間是必須的。這樣看來,“碎片化”其實正在不知不覺間偷走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不僅如此,碎片化對我們的最大影響是在社交上。仔細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沒能和好朋友面對面聊天、交流感情了?隨著社交軟體的盛行,我們習慣於在各種碎片時間上網和朋友們攀談兩句。但是隔著螢幕的聊天真的能叫做社交嗎?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重要的就在於面對面地吐露心聲,交流感情,而非面對著一個冷冰冰的螢幕和幾個表情符號。這樣表面上的熟絡其實在實際上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所以,我們亟需關注和彌補自己被碎片化了的生活。當閒來無事的時候,請放下手機,遠離螢幕,做一些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事情,努力地為自己去創造完整的時間。找一本書去讀一讀或是與朋友相約看一場電影都是不錯的選擇。別再讓原本完整的時間被移動網際網路打碎。

當然,如果能高效地利用已經被碎片化了的時間,對我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那麼,如何能真正地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呢?我想,做好規劃,把工作化整為零,將一個個小目標在碎片時間中完成,無疑能大大加速我們的效率。這樣,碎片化對我們來說也能是一件好事。

“碎片化“的浪潮已成趨勢,但我們可以盡己所能,努力發揮到最高效率。先從放下手機開始吧。

忘記過去不等於丟掉過去 篇8

高一作文 ,1053字

當黑夜的寂靜逐漸被太陽的光芒佔據,當美麗的黃昏過渡到朝氣的黎明,當冷清的街道有了人們的足跡,新的一天又在眼前展開。而昨天所發生的一切都只能成為過去,每一個人在領略今日美好的同時,又開始憧憬明天的風景。

昨天的你或許剛剛經歷失敗,而今天又是一條新的賽道,任由你去奔跑;昨天的你也許剛剛享受了成功,而今天你會發現所有人又站到了一起,前面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昨天的你也許剛剛掉下眼淚,而今當你看見新的朝陽,你又會走出過去的陰霾;昨天的你也許剛剛綻出笑臉,而今天也許就會經歷一場大風大浪。那過去,都只是過去,未來才是真正的未來。

過去常常丟掉。

當你努力地去回憶過去,卻很可能只能記得模糊的輪廓,因為過去早已被你丟棄。可是,沒有過去,也就沒有現在,也更不會有你所向往的未來。當你選擇遺棄過去的那一刻開始,你的人生就已經不再完整,註定要空缺著或悲或喜的記憶。

過去的一切都是歷史的印跡,是一個永遠的存在,卻也是人們最容易忽略的一個細節,人人都想去開拓未來,但未來中也包涵過去。如果雛鳥沒有嘗試飛行,又怎會體會到盤旋在天際的自由和爛漫;如果花朵沒有面對風雨,又怎會在陽光下綻放得霸氣而又堅強;如果你丟掉了過去,又怎會尋找到未來的方向。

過去常常被人忘記。

昨天的一切浮現在腦海,將昨天的失敗和成功都拋在腦後,這只是忘記過去,為的是可以走進新的天地。歷史的印跡不可以被擦去,但歷史的傷痕卻可慢慢癒合。

當你依舊在為昨天的失敗而惋惜,你可以去探索新的目標;當你依舊為昨天的傷悲而哭泣,你可以尋找幸福的源泉;當你依舊為昨天的成功沾沾自喜,你必須要記住那只是歷史,你還不是完美;當你依舊還繼續將過去扔進回收箱,你必須要努力從今天起忘記過去的結果,拾起過去的稜角,去填充新的圖畫。

忘記≠丟掉

丟掉的過去是你不想面對的現實,而忘記的過去是你努力去奮鬥的目標。

人生不是沙灘,上面寫滿的一切,不會因為海水的潮起潮落或者大風颳過而消失不見;人生不是岩石,只要刻寫一畫,就能歷經千百年的風霜;人生更不是天平,左右兩邊只需要維持平衡;人生不是沼澤,你陷下去的每一步,都是你的過去,而只有你從不斷陷下去的迷茫轉變為重拾信心,過去的失敗就可以成為今天的成功,但如果你回頭看到那每一個足跡都如此陌生,那你就永遠看不見鮮花、綠草所圍繞的綠地。

一切都會過,但過去卻不只是用來丟棄。努力忘掉過去帶給你的苦辣酸甜,勇敢走進今天帶給你的喜怒哀樂,過去的收穫或失敗引領你找到起航的碼頭,丟棄過去你的美好和經歷,空白的地圖,只會讓你永遠逗留在迷津渡口……

孝順,並不等於唯命是從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1字

在許多爸爸媽媽的眼裡,是不是一個好孩子,看他(她)是不是聽話是個重要的標準。

“王佳寧!”唉,媽媽又在喊我了。一定又要發什麼指令讓我去做了。我心裡有點煩:為什麼就不能多給我點時間讓我做自己的事情呢?。雖然不情願,但我還是走了過去。

《弟子規》雲:“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尊重父母是每個孩子應該做到的。但是,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孩子,我們應該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空間和愛好,而不是隻生活在家長給我們安排好的圈子裡,每天重複著一樣的事情,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除了接受命令,別無選擇。每天起床、上學、下學、回家後繼續學習,甚至雙休日,也要去參加爸爸媽媽給我們報的各種補習班,不去就會被戴上“不聽話,不是好孩子”的帽子。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弟子規》中有好多內容對培養我們青少年一代良好的行為習慣很有幫助,但是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來吸收其精髓部分為我所用,繼而發揚光大。如果家長正確地教導我們好好學習,認真做事,不做有損道德的事,是認真接受聽。但是,如果家長的觀念行為不正確,我們也一味順從的話,那就是愚孝了。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做小綿羊式的乖孩子,要學會思考,學會判斷與分辨,這樣才能培養自立自主精神。否則,不加分析、判斷的順從會讓我們換上精神“軟骨病”,只能成為沒有自己思想應聲蟲,這對個人和社會發展都不利。

所以,我們要尊重父母,通過交流溝通了解父母的意願,儘自己的力量滿足父母的合理要求,讓自己心情愉悅地做好該做的事,讓父母放心、舒心,達到“雙贏”的最佳狀態。孝順,並不等於唯命是從。

地位不等於生命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3字

今天,我看了電影《超級颱風》,講的是一個臨海城市應對海上臺風的故事。

內容大致是:一個叫“藍鯨”的颱風,經過幾次轉向後襲擊了寧波台州,台州市長因為聯絡了氣象專家,所以得知颱風預計應在某日下午兩點到達,因此用了最快的速度進行市民轉移,市長在檢查碼頭時發現一些漁民還在爭辯,是因為漁船的問題,市長調節好之後,發現颱風已經來了,沒有時間趕回安全地帶,只能去一個最近的避風點。颱風來了,把水衝到了陸地上,一輛白色的車被風和水流的推動,推到了避風點那兒,撞碎了避風點的玻璃窗,水滲進去,人們都順著樓梯樓梯向高處爬。又一下,一艘船飄到陸地上,“轟”的一下,撞破了牆,一條小鯊魚水流遊了進來,現在必須除死小鯊魚,否則,水下的人很危險,幾個工人想下去,都被市長攔住了。最後,市長親自抄起一根木棒,打死了小鯊魚。過了一會,他們到達了颱風眼的位置,颱風中最平靜的位置,現在必須馬上討論出對策,逃出去。

一個漁民報告,他在下面發現了一艘救生艇,想讓市長先走,市長的回答讓我終生難忘:“憑什麼活下來的一定是我,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一些快艇從遠處駛來,救了他們……

市長說的很對,地位,不代表能不能活下來,地位,只代表一個人的責任,一份榮譽,市長和漁民,生下來就是一樣的生命,無非就是市長後天更努力,但對生命來講,它不會在乎人的地位。

市長要幹什麼?不是開會,不是下達命令,而是用行動保護大家的。

地位永遠不能和生命畫上等號……

電視不等於生活 篇11

國三作文 ,1227字

每個人在自己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美麗新世界,可是這樣一個世界,我們真的是無法走進的,它可能永遠只能徘徊在腦際,遊走於夢境。可電視導演們卻總是樂此不疲地將經過藝術加工的生活之美搬上熒屏。

可現實是殘酷卻在眼前的,電視卻時常是溫情而不可企及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很多情況下只是人們吃了虧時的自我安慰。在沙漠乾旱地區種了一輩子樹的人最終成了英雄,是的,他因為行善事,得到了應有的報償。可他在現實中勞動的時候有多少人能體會到他一個人與風沙抗拒又無人問津時的辛酸和艱難?犯了案的在逃犯終在流竄數年後進了“眾望所歸”的監獄,他的確得到了惡報,可是生活中還有多少也許比他更壞的貪官依然披著華麗的外衣而未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電視給人的錯覺,生活很難達到電視中的情景。

張揚個性,放飛自我,在很多時候只是極個別的成功者的得意之辭。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某個清正廉潔的人在得罪了貪官而被陷害後,總有組織能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然後他會被加官晉爵得到榮譽。但事實上,生活中很多人一開始正直剛烈,在吃了很多次虧後就變乖了,或者那些不肯變乖的人被迫害到無法在官場上立足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槍打出頭鳥”,這是我們中國社會對那些好表現自己的人的一種慣性思維。

有情人終成眷屬在現實中常常是一種奢望,但是電視喜歡拍,因為這是觀眾的嚮往。一個無財也無才的近乎白痴的少女,總是會讓一個已有婚約的且有才又有財的瀟灑倜儻在商界堪稱精英的男主人公對之深為迷戀,最終好事多磨走到了一起。可事實上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屈指可數的,因為人總是活在一個群體之中,要顧忌家庭、社會的輿論等等因素。所以,你不要對這樣諸如“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的事情心存幻想,最好奮鬥到有頭同臉,便比較好辦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抱怨電視的刻意完美,作為文藝作品,宣傳真善美本來就是它的任務,它必須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這樣才能給人正確的輿論導向。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正確認識電視的這種宣傳功能,一方面要看清現實的冷峻。“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既要有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又不要一味沉溺其中。當我們在生活中受挫而灰心喪氣,遭遇不幸而一蹶不振時,要藉助電視這種精神力量,相信有奮鬥就會有希望,是金子總會發光,然後重整旗鼓,走進風雨交加的現實,去披荊斬棘,去撥雲見日,彩虹和太陽必將相繼出現在你的視線中。當我們處在事業的巔峰而感到飄飄欲仙時,要清醒社會的複雜和危機四伏,因為競爭是無處不在的。這時,要認識到電視與生活的距離,看到輝煌的背後隱藏著令人窒息的激烈角逐,從而睜大警惕的雙眼,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樣,我們就可以遊刃有餘在現實這個擁有無限風光卻又泥沼滿地的地方來去自入。

生活不是牧歌,電視不是真實的生活。我們只能在心裡留一塊兒寧靜的地方,在那裡貯藏那些美好、那些感動,然後封上那座大門,去面對嚴峻的生活。絕不能拿生活中的不爽與電視中的結局進行比較,做一個既浪漫而又清醒的現實主義者。

一個人並不等於孤獨 篇12

說明文 ,1720字

這篇文章我在腦海裡想過無數遍,始終沒有動筆開始寫,一直想著把頭緒理清,但這會,這股動筆的衝動卻越來越強,我覺得原因可能在於昨晚和我交際能力差的一匹的姐姐攀談過後有關。

在說正文之前先介紹一下我的姐姐,她從小到大都極其自卑,上了大學之後越發明顯,由於寡言少語,很少發表自己的想法,她並沒有交到很好的朋友,平時一個人走路的時候喜歡低著頭,對自己的外貌不自信,同時又為無法改變自己而感到苦惱。再補充一句,她是一位想法很直的人,這點同她平時在跟我述說她的想法時可以體現出來,所以我喜歡叫她鋼鐵直女。

其實最困擾她的問題,是她覺得自己因無法融入大集體,總是自己一個人,而覺得自己在外人眼裡看起來很孤獨。

我今天想說的,其實並非教有類似感覺的人如何融入大集體,如何改變自己等,今天我想說的是:一個人並不等於孤獨。

試問,當你多次看見一位面熟的人多次喜歡自己待著,身邊很少有其他夥伴時,你的第一反應會不會是:這個人很難相處?又或者是:這個人很孤獨,他/她的生活裡面肯定沒有其他朋友?

這兩種想法,我個人認為是有一定問題的。

一個人,其實是最靠近自然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你,無須想著怎麼跟身邊的人找話題等,你可以一個人慢悠悠地在大學校園裡邊走邊欣賞兩邊的風景,我敢保證,這個時候你一定會發現很多平常發現不到的小細節,比如你會突然發現,那棵木棉樹不知何時開滿了木棉花,遠遠看去豔地像玫瑰;又或者你會感覺這個時候迎面吹來的風似乎夾著一股不知名的香味;你會覺得腳下走過的每一寸土地都那麼地可愛;甚至你會覺得你已經融入自然。所以你應該珍惜一個人的時候,而避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他們可能很難能體驗到這種自然帶給你的歡樂和靜謐。

一個人,也是最能提升自己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很優秀,很勤奮的夥伴,那麼人云亦云可能是你浪費時間的“最佳方式”,所以,嘗試著一個人去圖書館,去閱覽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能提升自己的事情,你可以泡在圖書館一天去閱讀你很早之前就感興趣的書籍;你可以在咖啡館裡點一杯咖啡,看看膝上型電腦,安靜地度過一個下午;又或者你可以努力地去學習一個你感興趣的技能,現在網課遍佈,你有很多機會,所以請你抓住;如果你沒有什麼感興趣的,那麼請你努力地去培養一項興趣,偏安靜的也好,偏活躍的也好,你都可以去嘗試。

一個人,其實也是你最輕鬆的時候,如果你今天沒有需要出去的機會,那麼你或許可以選擇在宿舍睡個懶覺,或者早起給自己準備一份你期盼許久了的早餐,之後你或許可以開始看你昨天沒有看完的電影,做你昨天沒有做完的事。如果你今天有課,那麼等你上完課之後,你可以開始制定之後的計劃,是要同朋友一起出去,還是選擇一個人去奶茶店點一杯別人推薦給你的奶茶?

如果你選擇後者,當你一個人走在路上時,你會發現:心有期盼,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當然,我說這些並不是讓你不同其他人交流作伴,而是當你需要一個人時,我希望你對此是欣然的,是滿懷期待的,而並非像我的姐姐一樣。當你一個人時,如果你看到有一個小群體正迎面向你走來,嘰嘰喳喳的人群看向孤身一人的你時,希望你不會感到難堪,相反,你要清晰地認識到,這是不同的生活,但這兩種生活都很好。一個人,怎麼會等同於孤獨呢?

這明明是你最幸福的時候,不然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宅在家裡?

很多人一直認為,人是一種群居動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這種群居動物的習性才逐漸不那麼強烈,甚至當代很多青年越來越希望能夠獨立搬出去居住。

無疑,當你可以一個人在家泡腳,一個人在家做著精緻的甜點,一個人在床上安靜地閱讀,耳邊只有紙張輕輕翻頁的聲音,你會不會覺得:此時填滿你內心的,不是空虛,而是滿足。

一個人,其實也是最能進行自我療傷的時候,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維持是需要一定的猜測的,這表明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懂你,因此,當你一個人時,很多事情才能逐漸被你自己所消化,所理解;又或者當你想大哭一場時,一個人,才是最好的選擇。

最後,我希望你不要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而強迫自己去融入大集體,也不要以為選擇一個人是你交際能力不好的象徵。當你因為選擇一個人而變得優秀時,我堅信,在那個時候,你的周圍也會有同樣優秀的人,那個時候的你們,才真的能被你稱作是一個集體。

讀《知道並不等於掌握》有感 篇13

讀後感 ,741字

有一篇文章,在我人生的道路上點亮了我;在我迷茫的時候指引了我;在我遇到挫折時幫助了我;在我迷失方向時,給我指出了一條陽光大道,讓我走向成功!這篇文章的名字叫——《知道,並不等於掌握》。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位摔跤高手的一個徒弟以為自己學會了師傅的全部絕技,便向他的師傅發起了挑戰,他被他的師傅打得落花流水,還反駁群眾說:“師傅沒教他。”最後,師傅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知道,並不等於掌握。”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我自己親身體驗的一件事。

那次,爸爸帶著我去放風箏。爸爸滔滔不絕地跟我講放風箏方法,他說:“放風箏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能走神,如果走神了,風箏就可能跟雲朵“遠走高飛”去了,當風箏起飛時,你要跑起來,給風箏加速,同時要把繩子放開,讓風箏越飛越高……”十分鐘以後,爸爸終於說好了,我只說了一聲:“早就知道了,還用你說,我可是放風箏的高手!”

之後,我便放起風箏來,可這風箏偏偏跟我作對,始終飛不起來。我心想:我的方法一定不會錯的。於是,我又試了十幾次,風箏還是飛不起來,我氣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把風箏扔在了一旁。

這時,爸爸的風箏飛得好高呀。沒辦法,我只好向爸爸請教。爸爸語重心長的說:“你這臭小子,就知道你沒聽。”之後,爸爸對我又講接解了一次要點。這時,我在瞬間明白了“知道,並不等於掌握”的意義。

我們不能像文中的徒弟一樣自以為是,你知道了,不一定懂了,不一定領悟其中的精髓了。只有真正掌握了、領悟了,能靈活運用了,才是真正掌握了。

知道,並不等於掌握。

讀《知道並不等於掌握》有感 篇14

讀後感 ,546字

當我看到這個名字時,心裡便有許多問號:為什麼說知道,並不等於掌握呢?我好奇地看完這篇文章,終於明白了這個問題。

這篇文章寫了一位摔跤能手的徒弟學會了他的所有招數,於是開始得意,有個人找了個機會讓師徒二人進行一場比賽。徒弟信心滿滿,可最後竟輸了,師傅最後說了一句話:“知道,並不等於掌握。”

讀完文章,我明白了:要學會樣東西,先要去知道,去了解,再時去運用,如果你光知道,而不懂運用,那還有什麼意義呢?就像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考試時不懂這個要用什麼知識,那個要運用什麼知識,所以,學樣東西,重要的不是瞭解,而是運用啊!

今晚,天空黑黑的,沒有一顆星星,它猶如孩童那黑漆漆的眼睛,映出了我的影子,這讓我想到了我自己。

是啊!我明白了知道,並不等於掌握的道理,可我真的學會去運用這個道理嗎?

平日裡,我雖然看了很多課外書,懂得了很多東西,可我卻無法運用,這些知識彷彿藏在記憶的深海中,不讓我發現。就像我去奧數班學會了很多方法,考試時卻一個也用不出來。而別人,可能僅僅只懂得幾個道理,可他們卻能運用的滾瓜爛熟,所以,我會把我學過的,再記一遍,直到會運用,我要學會學以致用的方法,將方法牢記於心,去靈活運用。

知道,並不等於掌握,只有掌握住了一樣東西,才能算真正的學會。

自尊不等於放縱 篇15

高一作文 ,810字

壁上的寒暑計隨著氣候行動,嚐到人們對它尊重的滋味,然而它隨著自己的意願行動,則被人們當成廢物摔到地上。這恰恰說明了,自尊不等於放縱。我們不應該輕易嘗試放縱的滋味。

在學校裡,規章制度就像一堵牆約束著我們的行動,讓我們能健康成長。但總有那麼一些人,想要彰顯個性,維護自己所謂的“自尊”,放縱自己的行為。就像在大型集會時,竊竊私語;在校運會開展時,縮在角落玩手機;在別人休息時,大聲嚷嚷……這一系列行為美名為“遵循自己的意願”、“自尊”,實則是一種放縱。這樣的放縱不但影響了自己的形象,也影響了班集體的榮譽,自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也使自己一步步脫離了集體。“脫離了集體,你什麼都不是。”有位名人曾這樣說過。所以,你還認為“只遵循自己意願”那樣的行為是“自尊”嗎?

在社會中,放縱會使你被社會淘汰,現在各大發展甚好的上市公司無不具備一套嚴謹的規章制度。誰會聘請一個行為任性不顧紀律的員工呢?即使你學歷很高,但也無法滿足公司的要求。最終,你只會與社會脫節,空有一身才能!你肯定會想“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社會就像一個浪潮不斷的海洋,我們每一個人都像一艘孤帆,只有順應潮流,才能達到浪潮的最高點,才可以揚我風帆,展現自我。倘若執迷逆流,不僅無法發揮才能,還有可能被浪潮衝擊得支離破碎,最終落得個狼狽的處境。

“少年強,則國強。”“十五六歲的少年就像早晨八九點的太陽。”我們正是少年時,擁有大好年華,肩挑著復興中華的重任。所以,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行為準則,考慮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壁上的寒暑計因為自己的放縱,最終付出了生命。所以,我們也應受到啟發:在維護尊嚴的同時,拒絕放縱!

放棄不等於失敗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1字

在四年級暑假的時候,我的父母給我上了一課,在這節課中,我學到了一個令我終身難忘的道理??放手不等於放棄。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去找媽媽一起吃早飯。吃到一半,媽媽神情嚴肅地為對我說:“兒子,我和你爸爸一起決定給你報了一個夏令營,明天就要出發。”這句活像一個炸彈一樣把我炸傻了。我才四年級啊!知道這件事情以後我苦苦勸說媽媽,讓她取消這個夏令營,可是這次我的眼淚似乎不管用了,媽媽的心腸彷彿是鐵石做的,任我怎樣懇求,她都不為所動。

第二天,我眼神空洞地被送去集合的地點。在臨走前,媽媽對我說“放手不放棄。我們放手讓你去闖蕩,並不表示我們放棄你。”說完這句活,我的父母便匆匆離去了,留給我的只有冰冷地行李箱。

經過那次夏令營,我的心智更加成熟了,那次夏令營的收穫我遠比其它人要多,這一切都因為母親的那句話。

在我五年極的同時候,我代表學校去參足球比賽,誰料突然生病,使我?]能參加比賽。事後,我的腦海裡卻湧現出那句媽媽說的話:放手不等於放棄!是地,沒能比賽不代表放棄足球。在這個信念下,我繼續堅持練足球,最後在第二次比賽中得了第二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這句活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我相信,這句活會成為我大生中的燈塔。

勤勞不等於敬業 篇17

國三作文 ,1266字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之一:中國人這麼想,外國人也這麼想,但最近,在一份來自外國的權威調查報告中,中國籍僱員被評為“全球最不敬業僱員”。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解。但,我認為,這並沒有錯。

勤勞不等於敬業,這是顯而易見的。

說起勤勞,烈日下揮灑汗水的建築工人們、忍受著惡臭的環衛工們、加班加點到凌晨的白領們……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勤勞。但,這並不代表著敬業。為圖省事而胡亂堆放建築材料的建築工人、對邊界“爭議地帶”不管不顧的環衛工、上班時間玩手機的白領……相對立的矛盾毫不違和地結合在了一起。勤勞,不敬業,就這麼“和諧”地存在於同一人身上。

那麼,既然勤勞不是敬業,那麼什麼又是敬業呢?

十年前,來自一家德國房地產公司的房屋過期通知讓山東一個百年小區的居民們丈二摸不著頭腦。據悉,該小區的房屋是德國一家小公司在二十世紀初修建的,保質期預估為一百年,條款上還說明:“保質期後本公司將負起提醒業主的責任。”一百年間,這家公司歷經了無數風暴浪濤: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分裂,冷戰對峙,史塔西的大清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儘管國家滿目瘡痍,儘管經濟蕭條動盪,儘管未來一片灰暗,儘管最後這家公司已經被吞併,這家公司的職員依然將這份百年前的合約書默默封存,並在百年後讓其重見天日,儘管歲月蹉跎,昔人不再,他們仍然實現了他們先輩的承諾。這份責任感,這份較真到執拗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敬業!

再反觀中國,四年前,中國曾經打破了一項世界紀錄:“六天修建了一棟十五層五十米高的樓房,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與勤勞證明了:“我們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這份偉績,一度被稱之為“中國速度”。

然而,僅僅是在一年之後,2013年6月27日,上海的房屋倒塌事件,狠狠地抽了我們幾個大耳光,一時間:“要速度不要硬度”“要面子不要人命“成為了外國論壇上的笑料。我們一年前創下了奇蹟,現在卻又創造了一起悲劇與滑稽劇,敢問如果我們中國人敬業那麼一點點,這樣的悲劇與滑稽劇,又怎麼可能會上演?

敬業,不是要對他人的誇耀的追求,不是對光鮮外表的執著,更不是害人害己的誇大其談,吹噓奉承。敬業,是對工作的認真與負責,是一板一眼的較真精神,是能做到完美就不留一點瑕齜的決心。敬業不是說出來,而是做出來的;敬業不是得過且過,而是勤勤懇懇,認認真真;敬業不是自私自利,而是福澤集體。我們中國人在這條路上,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好在,我們中國不是沒有敬業的人:人民的好兒子雷鋒、沉默十年一鳴震天的鄧稼先、帶病上課的最美女教師崔燃、醉心寫作、筆耕紙耘的劉慈欣……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中國人會真正成為勤勞又敬業的民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好奇不等於成功 篇18

國三作文 ,697字

在歷史長河中,總是有許多名人軼事述說他們如何成功。許多故事都與好奇心緊密相連,人們將其大肆稱讚。每個人都不得不承認∶好奇是成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

於是,許多家長認為不阻止孩子的好奇就能讓孩子“有出息”。最終換來的是什麼呢?面目全非的玩具甚至某些傢俱的零件,而不明所以的孩子還在強聒不捨的追問。家長怎能不心煩意亂?或許那些鼓吹好奇心的箴言過於浮誇,讓人們忽略了一件事:僅擁有好奇心不一定會成功。

好奇,是一種心理狀態,引導人們探索未知領域。但好奇心有無價值與有價值之分。試想一下:瓦特在好奇壺蓋為什麼會被頂開時,他媽媽催促她趕緊去吃飯,他便將此拋之腦後。於是,故事開始朝一個奇怪的方向發展了。英國錯過了工業革命的絕佳時期,瓦特也就此被埋沒。沒有一種一蹴而就,連好奇心的發展也如此。

其次,有價值的好奇心還需要自主,只會借鑑、吸收是不完整的學習。好奇心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摸索新的領域。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最出色的弟子,他並不拘泥於學習已有的,用自己的思想叩開了真理的大門。他熱愛老師,但對柏拉圖的謬論進行了批判。“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成了他傳世的至理名言。自主遠勝於順從,它對好奇心的驅動作用是無與倫比的。

這是有價值的好奇心,那無價值的好奇心呢?比方說,在同學們學習菸草危害時,一位同學由於好奇開始嘗試,最終染上煙癮,走上歧路。他的好奇心無疑是充滿盲目的,最終損人不利己。

小王子說:“用心去看,才能看的真切”不要從單方面去判定好奇心。好奇心是一把雙刃劍,只有用心去理解,去發揮好奇心所帶來的衝動,才能走向成功!

寬容不等於縱容 篇19

國二作文 ,1130字

“她是妹妹,你多讓她一點。”

小時候因為嬸嬸工作很忙,所以我和表妹住在一起,這句話伴隨著我和表妹的成長。

我剛上小學,表妹上幼兒園。我和表妹都酷愛吃零食,什麼喔喔奶糖、什麼旺旺雪餅、什麼薯片香腸,都是我們的最愛。奶奶總是把東西分成兩份,我和表妹一人一份。我捨不得吃,喜歡省起來慢慢吃;可是表妹吃啥都比我快。她總是很快吃完,就開始要求吃我的那份,我當然不肯。奶奶就會說:“她還小,你讓她一下嘛,分給她吃一點。”如果我還是不肯,表妹就會坐在地上耍無賴,不停的哭。奶奶就會堅持要我分給她吃,來制止表妹震耳欲聾的哭鬧。於是,無論表妹的要求多麼無禮,總是會得到滿足。

後來,我上初中,表妹上小學了。我和她爭的就不是零食了。我們住在一個房間裡,我喜歡把東西整理得很有條理,表妹卻總是把東西亂扔。無論我怎麼收拾,房間總是亂得象個豬窩。我有時很生氣,要求表妹把自己的東西要收拾好。但無論我怎麼說,她就是不做。我就向奶奶告狀。奶奶也總是說:“她還小嘛,你大了,就幫她做一下,做點事也沒有關係。”於是,表妹再也不整理她自己的東西,總理直氣壯地要求我去整理房間。

那時我很不解。都是孩子,為何我就要讓她?有時,我和爸爸媽媽抱怨。爸爸媽媽也沒有給我一個合理解釋,就總說她還小,你比較大,讓她一下沒關係。見我還是有些不滿,就說:你沒有讀孔融讓梨嗎?怎麼這麼計較。我有時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真有點小心眼了。

現在長大了,表妹搬回去和嬸嬸一起住了,那點不快漸漸就隨時間淡忘了。

今年過年,表妹和嬸嬸一起來家裡拜年。我在房間寫作業,表妹在客廳吵鬧,吵得我作文完全寫不下去。我去和嬸嬸說這事,嬸嬸卻喊我帶表妹去樓下玩,她說:“反正你現在寫不出來,先帶她出去玩一下嘛。”我無奈帶表妹出門,不小心一腳踩到泥裡,表妹見到,又故意用力踩一下泥,一下子我的新鞋變成了泥鞋。我怒火一下噴發出來,說:“你到底想幹嘛!”話音剛落,她就哭了。一回家就跟嬸嬸告狀,說我罵她。大家就說我了:“你這麼大了,就不會讓她一下嗎?”這時,我的怒氣值到了頂點,大聲說:“她故意把泥弄到我的鞋子,我還要讓著她。你們把她慣成這個樣子,就是縱容她!整天讓我讓著她,走出門,誰要這麼讓她?”一時間,家裡大人們就安靜下來。過了一會兒,嬸嬸還在喋喋不休地說我“小心眼”。媽媽卻走進房間來,端了一碟水果給我。

夜晚我躺在床上,想明白有些事可以讓,有些事卻絕不可以一直退讓。家長對孩子的寬容就像食物,過了期就會變質,反而會害了孩子!寬容絕不等於縱容!

年老等於不得了? 篇20

國一作文 ,575字

幾天前,我好不容易擠上了放學回家的公交車,在滿是廢氣的車廂裡蕩呀蕩,加上感冒了,我就像被悶在一個廢棄的大油桶裡,想開窗換下空氣,卻也被那龐大的人山給擋住了,難受地撐著身子。

“么兒聽話!讓他坐。”

“你是老年人,都不注意一下。嘖!”

聽到這一聲聲莫名其妙的爭吵,我轉過身去,看見一個小孩子坐在位置上,另一個頭發花白,渾身沾滿灰撲撲的塵土,臉上佈滿皺紋的老人硬是擠在那小孩子的身上,孩子哭鬧著,旁邊揹著書包的老婆婆一直重複著勸說那孩子。

看到這一幕,我不由得揪起心來。周圍不斷傳來責備的聲音,幾乎都是在責怪那老人不講理,明明是別人婆婆給孫子坐的,他一屁股擠在小孩身上,真的是倚老賣老。這不由得讓我想起自己一次同樣的遭遇:媽媽把座位讓給一個抱著嬰兒的母親,可旁過一下子擠過來一個老人,搶先一步坐了下去,不以為然地欣賞著窗外的風景。

爭吵著,小孩子的婆婆將孩子拉了起來,厲聲責備著他,下一站時便下了車。

現在的社會,有些老人仗著自己年紀大,就到處狐假虎威,不僅不講理,若是有人多說幾句責備的話,他可以不依不饒,時常還會把那些年輕的小女孩罵哭,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

此時,我只想說一句“呵呵”。相互尊重不代表為所欲為,更不能因自己的身份、年齡而去惡意辱罵、逼迫任何人,這樣的“不得了”,只會讓如此的道德捆綁顯出自己的素質惡劣與心理扭曲。

年老,不等於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