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話民俗相關作文20篇

臘八話民俗 篇1

節日作文 ,776字

農曆臘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為了慶祝這一傳統的民俗節日,組織了一場“穿越千年,體驗傳統,我們來過臘八節”活動。

活動這天,早上一起來,我吃完早飯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小記者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坐大巴車前往安徽老家酒業。

剛進酒廠大門,我們就感受到濃郁的節日氛圍,只見一面面彩旗隨風飄揚,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那鑼鼓聲聲,打鼓的人們笑容滿面,更是感染了我們,我們也不由跟著快樂起來。

老師首先帶我們來到了存放酒的地方,只見屋子裡到處是紅紅的酒罈子,大的、小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用鼻子輕輕一吸,你會聞到糧食發酵後的香味,一陣陣沁人肺腑。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釀酒的地方,一進屋子裡,大家就圍住了一個巨大的釀酒器,議論紛紛,“哇!”“這也太大了吧!”“裡面裝的是什麼呀?”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議論起了這個釀酒器。這時一個更大的蓋子往釀酒器上面一蓋,便開始釀酒了。老師對我們說:“過十幾個小時後,一些液體會通過釀酒器下面長長的管子流出來,這些液體便是酒。”我們轉過身來,只見釀酒器後面還有一個一個的坑,上面蓋著一層層塑料布。老師指著那些坑對我們說:“這坑裡有小米、玉米、糯米、小麥、高粱,把它們放在坑裡經過發酵,就可以通過釀酒器製作成酒了。”哦,原來酒是這樣釀出來的。

走出釀酒車間,我們又來到了講座現場,一位老爺爺告訴我們臘八節的來歷。原來,人們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被稱為“臘日”。臘八節一般有兩大習俗—吃臘八粥,做臘八蒜。臘八粥一般由紅豆、花生米、紅棗、蓮子、薏米、葡萄乾等放在一起熬製而成。而做臘八蒜就是在這一天醃製大蒜,等到開春再吃。臘八節居然還有這麼多知識,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這次臘八節活動不但讓我們瞭解了釀酒的過程,更感受到我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我們應該多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感受春節民俗文化 篇2

國二作文 ,611字

春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新的一年的生活的開始。在這期間裡,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舊歲”,我們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寫好的春聯準備好,就等著爺爺的膠水了。對於貼春聯,我可是個行家,家裡春聯每年都是我貼的。而且不只是春聯,還有那個大大的“福”

字。這“福”字必須要倒貼,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福氣滿滿。

接下來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們的活兒啦,那就是包餃子。這個活兒看起來容易,學起來可就難多了。這不,這次我也想試試。

首先,把餡鋪在麵皮兒上,再把麵皮兒捏起來,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我照著“口訣”捏了幾個餃子,造型上都挺美觀的,可實際上卻不怎麼樣。可能是沒捏緊的緣故吧,我包的那幾個餃子一到鍋裡就全露餡了,無奈的我啊,只能吃著麵皮喝湯了。

其實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們早早地吃完餃子便下樓放鞭炮了。膽大點兒的毛頭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則放煙花之類的。當鞭炮聲響起來時,才發覺有了濃濃的年味,這才是春節的開始。

除夕後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晚輩給老輩拜年的時候,這一天必須說吉祥的話,寓示著這一年吉祥如意。雖然年輕人不計較什麼,但是還是要給爺爺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腦袋裡蒐羅著各種吉祥話,可無非就是那套“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只是老人們聽著高興,做晚輩的也跟著高興。就這一句話,結束了大年初一,跑斷了腳後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滿族的民風民俗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48字

滿族男子夏季常戴涼帽,冬季就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等色的棉、綢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藍色腿帶,腳穿棉布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滿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花,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和特色。這些都需要我們慢慢地瞭解,慢慢地認識。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如何欣賞藝術之美 篇4

國二作文 ,967字

我喜歡過春節。因為我可以感受節日溫馨的氣氛,又可以欣賞美麗年畫的藝術之美。

年畫,顧名思義就是為新年而作的畫,中國傳統的年多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線條單純、色彩鮮豔、畫面熱鬧,多貼於窗戶和衣櫥上,既增添節日氣氛,又具有藝術氣息。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簡潔,有的繁雜;有的豔麗,有的樸素……而我最喜歡的是細膩而又樸素的年畫,清新質樸,令人心曠神怡。

春節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去“拜訪”老家的老人和年輕人們作年畫,看著他們認真地勾勒線條、刻板、彩繪,然後完成,我很開心!事後,我經常會向她們討幾幅年畫,掛在房間的牆壁上,心裡好生喜歡。每天,不是瞧一眼,而是佇立在那裡,看得那麼專注,那麼入神……奶奶常說:“作年畫啊,一定要心誠,只要心意到了,就什麼都好了。”當時,我似懂非懂地隨聲附和,卻不明白這其中的深意。現在,我常問自己:我喜歡的僅僅是年畫的熱鬧嗎?不,不是,我心裡很清楚,我是珍惜老一輩對我們最真摯、最深厚的祝福,是珍惜那些想象中的藝術氣息。這是我一次又一次用心看才領悟出來的。

家鄉還有共賞年畫的節日。這天,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街上人來人往,互相評論,賞析著年畫。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我曾試圖尋覓一個靜謐之地來欣賞年畫,但卻找不到感覺。我發現我更享受的是融入這種熱鬧的氣氛中。當我聽著人們相互的祝福,盯著別人家門上的年畫時,我終於感受到了:其實人們的熱情、善良已然刻在年畫裡了,年畫只有放置在這種環境中,才能形成景與情的高度和諧。其實,藝術品只是人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看,那些花、草、魚、獸不正是他們內心期盼的一種體現嗎?從這些畫中,我領悟到了閤家歡樂,其樂融融的寓意,體會出了家鄉親人之間親密和諧的淳樸情感。他們期望著老人身體鍵康,期待著家庭和美、和睦相處。它的美,就是人們心靈之花的外現,它是生命力的美,是藝術的美,是淳樸的美,善良的美!

在不斷地欣賞、體味、總結之中,我明白了:欣賞藝術之美不只侷限於那種高雅靜謐的氛圍之中,越是民俗的東西,越是大眾的,越是要在那種歡樂、和諧的氣氛渲染之下,突顯它的藝術之美與蓬勃的生命力。有時,欣賞一件藝術品,並不只能以藝術的角度來評析,我認為更多的,則是傾聽作者的心靈之聲,感悟作者的心靈之美以及他們所傳達的意境。這樣的美,是質樸的美,是實在的美,才是最純的美!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居安思危 篇5

國二作文 ,811字

自從爺爺,奶奶過世後,我們便很少回老家了。每當看到奶奶生前為我精心縫製的棉襖,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家鄉—湖北省老河口市。

那裡是平原,一馬平川的地貌與現今我居住的十堰大有不同,因此也造成了風俗上的一定差異,像群眾自發組織的紀念烈士的活動,神聖而莊嚴,一直震撼著我的心靈。

聽長輩講,老河口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的重要不言而喻,在抗日戰爭期間,囂張的日寇就曾南下至此,與當地的解放軍、游擊隊、民兵進行了鏖戰,為保衛家園,軍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同抵禦敵人的侵犯,最終阻擋了日寇前進的鐵蹄。但抗日軍民也損失慘重,為捍衛民族的尊嚴,鮮血幾乎浸染了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抗戰勝利後,政府在老河口機場附近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以緬懷這些為了革命事業獻身的戰士及民眾。這座英烈們的豐碑,不僅矗立在老河口的大地上,更屹立在老河口廣大人民的心上。

每當清明時節,人們除了去祭奠自己故去的親人,往往都會多帶上幾個花環,獻給那些曾經馳騁沙場,長眠於此的英雄,來表達無比的尊重和感激。我仍清晰的記得,天上下著纏綿的雨,人們在那不大的陵園中撐著傘,緩緩走動,虔誠的祝願。儘管有些石碑上的刻痕已有些模糊,但他們的英雄事蹟名垂青史,讓人們永世不忘。此時,我總會感到一股熱血湧上心頭,淡淡的哀思化作為家鄉這英雄倍出的靈傑之地而驕傲,同時也為重情重義的家鄉人民所感動。

而如今,已不再有硝煙瀰漫的戰場,似乎不用擔心穿梭在槍林彈雨之中,也不用過著吃木皮、啃草根的艱苦生活。作為一名學生,我已坐在明亮的教室中,享受著日益繁華的商業都市所營造的現代文明,似乎永遠遠離了過去。不,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將來!家鄉的那些鐵骨錚錚的英雄一脈傳承下來的氣節不能丟,重情重義的家鄉人民的舉動不能丟,想到這時,我便明確了心中的方向,踏實地努力,不斷進步。

儘管此時已是深夜,但燈光不再模糊,洗把臉,我又投入到緊張的複習之中。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要居安思危。

民俗風情讓我懂得了欣賞古人 篇6

國二作文 ,1056字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

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等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是為了壓邪。當端午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時,我再次感受到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魅力。

他是戰國時期楚國政治家,因主張政治改革被奸臣所害而放逐。他在放逐的路上寫下了傳世之作《離騷》。雖然命運坎坷,但他有一身正氣,至今被後人所傳頌。

我九歲那年,過端午節時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爸爸:“為什麼過端午節呀?”爸爸笑著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屈原這個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有空就查資料,翻閱了許多的書籍,對他的認識也逐步逐步增加。我讀了他寫的《離騷》,他寫到“亦餘心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梅;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屈原寧死不向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尚品質和對心中所追求的人生目標無怨無悔,即使前方的道路困難重重,也無法改變他心中的理想。當時楚懷王不辨忠良將他流放,使他滿腹的才華被埋沒不說,美麗的家園也即將毀滅。理智是冰冷的慰籍,滿腔熱血的他毅然選擇離去,他來到泊羅江邊,感慨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說罷,縱身一躍。他用他的生命來表達對楚國的愛、對人民的愛,這種愛如江水,是無盡的,他用他的骨氣向世人證明他的不屈。

轉眼千年已過,他的身軀雖已不在,但是他的靈魂依舊在泊羅江上,他的品格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他的壯烈、他的愛國,被後人傳頌,他的死是另一種重生,他將永遠感召著我們。

人們認為屈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民俗風情讓我認識了屈原,民俗風情讓我讚美、欣賞、敬佩屈原。古代的人物雖然離我們很遠,但他們的正氣、才氣引領後人、感染後人。讓我們從民俗風情中走近他們,在民俗風情中提升自己,他們將在華夏大地上永存。

民風民俗看山西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5字

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我的家鄉就在山西。

山西有很多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尤其以麵食最具代表性,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追溯其名字,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麵食名稱多種多樣,因時因地而異,麵食眾多的名稱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其中刀削麵名揚海內外,它同北京的打滷麵、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培面、四川的擔擔麵,統稱為五大面食食品,享有盛譽。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狀和柳葉差不多,吃到口中外滑內筋,軟而不粘,很有彈性,越嚼越香,深受喜愛麵食者歡迎。吃麵前,還能參觀廚師高超的削麵技術,無異於欣賞一次藝術表演,真可謂一舉兩得!

刀削麵的調料,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湯、金針木耳、雞蛋打滷等,美味的調料,再滴點山西老陳醋,簡直十里飄香!

有人曾說過:“世介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確實,山西作為麵食之鄉,對中外飲食文化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

我為我的家鄉—山西感到驕傲,感到自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也誠摯地邀請各地的朋友來我的家鄉做客,來品嚐家鄉的美食,來感受山西人民的熱情好客!

節日與民俗 篇8

國二作文 ,670字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個個都笑容滿面,他們沒有憂愁,沒有悲傷,他們的內心只有一股說不盡的歡樂。春節的來臨,就意味著新的一年的開始,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是的,要想在新的一年裡有所收穫,就必須在新年之時制定好新一年裡的計劃、目標。新的一年,新的世界,將帶給你新的生活與成就,我們要以一個嶄新的自我去勇敢面對那些機遇與挑戰,闖出屬於自己的新的一片天地,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的,清明的腳步臨近了。每當我回憶起這句詩,我就想起在地下的“熟睡”了的祖先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讓我們與我們的祖先的一次聚會,在那一天,我們一行成群結伴地邁向山坡上,帶著那一縷縷的懷念到祖先的面前祭拜,希望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健康,永遠快樂。

端午節,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為的是紀念我們的民族英雄—屈原。屈原為人正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但當時的社會環境卻使他難以在社會立足,他遭到了身旁那些奸臣小人的排擠,懷才不遇,一心只想為國家做貢獻,卻無處施展,最終只能懷著悲痛的心情隨江水漂流。兩千多年後,人們還在懷念他,紀念他的忠貞愛國,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作為他的紀念日。

中秋節,代表著團圓,每年的八月十五,每個人都將團聚在一起,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度過一個美好的節日,無論有多遠,他們的心都永遠地、緊緊的在一起;晚上,他們就在那明亮的月光下共同欣賞那圓圓的月亮,許下自己心中最美好的願望。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這些傳統節日伴隨著它一路走來,讓它更有明顯的中華民族色彩。

不該遺忘的民俗 篇9

國三作文 ,814字

天,很藍,如一湖平靜的水。那幽靜深邃的藍一絲一絲地扣進了心裡。因為假日,我又回到了幼時學習的學校門口,這裡少了市中心的喧譁,多了些讓人安心的平靜。

咦,那個熟悉的背影居然仍在。這是一位老爺爺,從我記事起就在校門口捏糖人。走近,他還是我記憶中的那個樣子:滿是溝壑的臉龐佈滿大大小小的老人斑,眼睛很渾濁,彷彿隔著雲霧看人,他的眼神可以穿透你的思想,而你卻永遠看不透他。兩隻深陷的眼睛之間是長而挺的鼻子。老人向我微微一笑:“買糖人哩?”我點了點頭,老規矩,先轉一下。我心裡默唸“鳳凰”,然後手指用力推了下木質的指標,指標“吱呀吱呀”地低吟,慢慢地停在了一個圖案上,我的心一陣緊縮,呀,是鳳凰。“娃娃運氣真好呢。”老人雖年歲已高,做事可麻利了,他從木製箱子的下層取出一塊金黃色的晶體,放入一個黑色的小圓鍋中,鍋下的火燒著,不一會兒晶體就融化成明晃晃的金黃色液體,用一個特製的勺子舀滿糖稀,糖畫就開始了。

老人先在白玉般通透的板上燒上少許金黃,就製成了鳳頭,又均勻地將勺子傾斜一定的角度,不快不慢,不偏不斜,就畫成了鳳脖與身子。接下來,老人的動作突然加快,勺子快速地遊動,白玉板上奇蹟般地出現了許多晶瑩的金黃色線條,有的竟細不可見。老人將手中一把黑糊糊的勺子變成了筆,糖稀就是上好的墨汁,金黃色的液體如行雲流水般顯示,一筆呵成,鳳的尾巴就那樣張揚著它那雍容高貴的美麗。定上棒子,一幅糖畫完成,在陽光下泛著點點金光,顯示民族藝術輝煌的美感。我嘆道:“你真厲害!”老人淡淡一笑:“做什麼都需要功夫。心無雜念,心若止水,手才會穩、快,才會一氣呵成。”

“姐,你怎麼在這兒啊?”妹妹走過來,現出鄙夷的神色,“土死了,還買這個。來,嚐嚐比利時的巧克力。”我舔著糖畫,竟嚐出苦澀。兩個打扮入時的女子走過,聲音不大卻異常清晰地刺痛耳膜:“這個糟老頭,天天在這兒,真有礙市容。”回首,看見老人穿黑衣的背影顯得格外落寞而又倔強……

唉,那本不該遺忘的民俗!

佛山民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3字

在我所居住的廣東佛山,有著自己獨特的民俗。

首先先從佛山禪城區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走通濟”這項遊玩祈福活動說起吧。“走通濟”用廣東話叫做“行通濟”。每到正月十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扶老攜幼,自清晨到夜幕,舉著風車、搖著風鈴。提著生菜浩浩蕩蕩地由北到南走過通濟橋。家家戶戶都來走通濟是想祈求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我走通濟橋,都被那場面震住,同濟橋附近4多公里的路都不讓汽車跑,全讓走通濟的人們給走了。人多得看上去叫個人慌了,當時心裡真的想:這麼多人,會不會把人給擠倒啊!街道兩旁都是擺著風車與生菜的。人們都會一邊走一邊買。都是叫個人擠人,看了都怕。不管年幼的孩子還是年邁的老人,都會走。

要走都要走好幾十公里,一點兒都不誇張。每當走到通濟橋,橋上的紅燈籠是整個節日瞬間變得紅火而喜慶。我心裡都會小小的許個願:祝今年平平安安,我的學習能進步,爸爸媽媽工作順利,祝天下所有人家庭閤家團圓。我覺得這是春節過後的另一個高潮,是喜慶的、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佛山民間自發的“行通濟,無閉翳”活動

佛山民間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麵食—西樵大餅。同嶺南光酥餅差不多,但大很多,稍稍有些黃。我個人覺得非常好吃。先拿麵粉團揉成一個大大的圓,再用一個圓圓的板子輕輕往上一壓,就做好形狀了,很圓,接下去就只剩烘烤了。西樵大餅很圓、很軟、很香,有一點甜,口感很好。我想:這也是送親朋好友的好禮品,應該寓意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吧!

佛山的民俗獨特,雖然是最樸實的方式,但也是最美好的祝福。

中國民俗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896字

重塑傳統民俗魅力

恰逢寒假,我細讀了葉濤先生的《中國民俗》,體會到中國民俗的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民俗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的人物。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傳承的傳統文化,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展有巨大貢獻。

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帶來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傳統文化民俗卻被我們這一代人忽視,導致許多社會問題湧現出來。例如:中國節日不被重視,許多中國青年沉迷於“洋節”,許多人不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民俗等。

在當前經濟一體化和文化趨同化大潮的衝擊下,如何保護我們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在新形勢下得以延續和健康發展,這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更多的是儀式感。儀式感是最近很火的一個詞,被越來越多人提到,但遺憾的是這並不代表真的有被重視。儀式無處不在,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我們應該需要一些儀式感的東西來提醒我們,比如過年,許多習俗伴隨在我們身邊,貼春聯、吃團圓飯、看春晚、穿新衣、接財神等許許多多每年都反覆進行的儀式。但我並沒有厭倦它,而是更加的喜愛它,因為它象徵著一種信念,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信仰,在新的一年中的精神支柱。它反反覆覆地提醒我們忘記去年不開心的事,在新的一年更有信心,更加努力地擼起袖子加油幹。

其實,節日並不是單純地過,更是在感受一份厚重的民族情懷和心心牽掛的感動。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民俗。在21世紀的新時代,許多人僅僅把中國傳統文化民俗當做一種儀式,但這並不代表重視,因為沒有從根本上理解它的真諦,再多的形式也只不過是“一紙空談”,從根本上落實才能發揮其效用,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在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護和發展我們的民俗文化是全社會人民的任務,兩者結合並達成雙贏是我們的共同願望。

民俗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源,是我們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塑傳統節日民俗,讓民俗文化之花越開越豔,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恆的春天。

精彩的民俗世界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974字

“快點、快點!”我不停地催著媽媽,儘管車子的速度已經像風一樣了,但是我還是不由自主地催促著,因為我的心早就飛到那裡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這次是參觀安陽市民俗博物館,聽說還是全省唯一一家以民俗為主題的博物館。可我現在還在路上,我能不心急如焚嗎?

終於到了,一個高大雄偉的大門出現在我的眼前,我跳下車,迫不及待地跑了進去。

在我的期盼中,活動開始了。通過講解員阿姨的講解,我瞭解到這座博物館位於市城隍廟中,而城隍廟歷史悠久,儲存完好,現在還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呢!

跟著講解員阿姨,我們走進展廳,也走進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民俗世界。

秦氏絹藝是滑縣的民間藝術,它做工細膩,作品能夠始終保持不變質、不褪色、不變形。這裡展示有“白菜蟈蟈”,那兩個逼真的大白菜,有嫩綠的葉子,葉子上面有細細的紋路,下面是我最不喜歡吃、厚厚的白菜幫子,要是把這兩顆白菜拿出來放在一車白菜裡,恐怕費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吧。上面有兩隻蟈蟈,下面的一隻趴在一片微微泛黃的菜葉上,頭微低著,彷彿在享用著一頓美餐。上面的那一隻則仰著頭,細細的觸角如髮絲一般,似乎在風中上下飛舞著,兩隻前腳貪婪地摸著嫩嫩的白菜葉,後腿有力地彎曲著,似乎要準備大快朵頤,又似乎時刻準備著蹬起後腿,隨時跳起逃跑。可笑的是最上面的菜葉上,居然有一顆黑黑的小球,我敢肯定那是蟲卵,真想摳下來扔掉。下面的白菜上面有一隻蝴蝶,它展開翅膀,向人們展示著它的美麗,翅膀上圖案清晰,一點一線是那麼的逼真,我懷疑那是一隻不知哪裡飛來的蝴蝶,在嗅到了白菜的清香後剛剛停留上去的。我屏氣凝神,不敢大聲喧譁,唯恐把它們驚跑。

再往前走,就是“剪紙之鄉”湯陰的剪紙了。我眼前展示的一張剪紙,上面有高高的文峰塔,塔山的小風鈴清晰可見,旁邊的柳枝隨風擺動,好像一位少女翩翩起舞,下面的花兒怒放著,互不相讓,最左邊是一位少女,她雙手捧著一隻展翅欲飛的和平鴿。整個畫面惟妙惟肖,彷彿不是剪出來的,而是照片的底版。

我們又參觀了木版畫,它始創於明朝初期,主要取材佛、道、儒三教人物。眼前的這個木版畫就是觀音菩薩,只見她一手拿著玉淨瓶,另一隻手拿著荷花,踩著祥雲,似乎就要飛去。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活動很快就結束了。這次活動,不僅讓我瞭解到了民間藝術,更讓我感受到了它的獨特魅力,我更加熱愛我的家鄉,也更加為我的家鄉感到驕傲。

歡樂民俗節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35字

2017年的最後一天,晴空萬里,今天是一個讓我們經貿小學全校師生都期待的日子,我們將舉行第七屆民俗節活動。

早上一進校門,鑼鼓喧天,一股濃郁的“年味”讓同學們很快地融入到這熱鬧的氛圍中。“哇!”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向一位位可愛的卡通人“討紅包”呢!來到教學樓,五、六年級各個班級都已將教室進行精心佈置,輝煌壯麗的中國館,熱情洋溢的德國館,風趣獨特的澳大利亞館,神祕莫測的古埃及館……各種各樣的館讓你目不暇接。我們六(5)班是埃及館,班級門口,兩位穿著古埃及服飾的同學,正迎接著前來參加“壘金字塔遊戲”的各班同學們。看,那三位同學一分鐘裡就拼接好了一個小巧玲瓏的金字塔,拿著獲得的民俗幣喜滋滋地走向了下一個場館。我先來到的是六(6)班南非館,排隊做遊戲的同學可真多啊!兩人合作猜謎,一人做動作一人猜,這可需要兩個同學配合默契才行呢!我選好了我的搭檔。只見她一隻手擰著鼻子,一隻手穿過另一隻手。我一看到,便大聲喊出來“大象!”“正確!”接著,輪到我做動作,我對螢幕上出現的“豪豬”無從下手,愣了半天,我的搭檔著急了,對著我大喊:“快點啊!”我忙把一隻手戳住鼻子,嘴巴里小聲地發出“啃啃”的聲音,搭檔說“豬嗎?”我趕緊跺著腳說:“兩個字!”她急中生智,把所有“豬”都說了一遍:“野豬?肉豬?香豬?公豬?母豬?豪豬?”“對了!”我興奮地叫了出來,我們倆拉著手,興奮地從老師手裡接過了我們獲得的第一張民俗幣,民俗幣上印著一隻活潑可愛的“齊天大聖”,正微笑著看著你呢!我接著又參加了其它館的遊戲活動。一上午,我玩遊戲得到了10張民俗幣,下午就可以用民俗幣換取各種小吃大飽口福了。

下午兩點,我們六年級全體同學來到操場上開展“秀才趕考對楹聯”的活動。三人一組,以班級為單位,我班分成了十六組,這是一個需要我們團結一致、共同完成的接力賽。先鑽鐵圈,再過獨木橋……翻山越嶺到達起跑點,然後兩人用手做了一把“小椅子”,秀才坐上去,等她剛坐穩,我們趕緊抬起“秀才”向終點跑去。這時,難題來了,要對一句詩,考官說:“竹外桃花三兩枝,下一句?”我愣了一會兒,急忙喊出了我心中的答案:“春江水暖鴨先知!”“正確!”說完,我們奔回起點,把“秀才帽”交給下一組小選手……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明年我就要升入初中了,這是我小學生活中的最後一次民俗節了,也是最讓我難忘的一次活動,明天就是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中我要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中學,相信在中學生活中,會有更多更有意思的活動等著我呢,加油,2018!

快樂的民俗節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2字

時光飛逝,我們又迎來了校園人氣最火的節日—民俗節。一早,校園裡處處張燈結綵,處處歡聲笑語,同學們個個喜笑顏開。

今年的民俗節活動豐富多彩,有親近非遺攜手行、益智有趣猜燈謎、特色小吃樂口福等六大活動。我最喜歡的是“特色小吃樂口福”的活動,不是美食吸引我,而是今年我們班去做志願者。

下午我們來到體育館擺攤,第一次當“老闆”,心情非常地激動。八個攤位一字排開,甜蜜蜜的冰糖葫蘆、香噴噴的步步糕、白花花的棉花糖等中華傳統美食。我們組負責賣“雞蛋餅”,瞧,同學們帶上廚師帽、一次性手套和口罩,摩拳擦掌等著“食客”們的湧進來。隨著二年級的同學陸續進來,頓時,體育館裡炸開了鍋。我揮舞著手裡“大刀”,把雞蛋餅切成4份,“食客”們有的迫不及待叫喊著:“我買2個,多少錢?”。有的拿著民俗券的小同學,爭先恐後地擠進人群。還有的大同學和我們討價還價,“生意”無比興隆。心妍招架不住這熱情的同學們,扯著嗓子大喊:“排好隊,人人都有,不要搶。”整個體育館裡充盈著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歡笑聲……,它們編織出一首歡樂的歌。

往年民俗節的美食和遊戲都帶給我們無比的歡樂,而今年志願者的身份,讓我更懂得服務同學更快樂!期待2017的民俗節……

自制臘八粥 篇15

節日作文 ,811字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每當到了臘八節,我的心情也跟著舒爽起來,嘴裡自然而然地哼起這通俗易懂又好聽的童謠。

媽媽聽了,便神祕地對我說:“你總哼唱臘八粥,想不想親自動手做一次啊?”“好啊!好啊!”我開心地跳起來。

我和媽媽從網上查到,臘八粥是由紅棗、蓮子、紅豆、花生、黑豆、麥仁、百合、糯米、香米等材料製成。接下來就去購買材料,我和媽媽去了超市,經驗不足的我把豆子、花生、香米們各抓了一把放進袋子,媽媽趕緊阻止了我的手,並對我說:“豆子要挑沒有蟲眼的,米要顆粒飽滿的。”我又把那些豆子,花生分類放回去,然後又按媽媽的要求一粒一粒精心挑選。回到家,媽媽先泡好紅、綠豆和蓮子,然後去淘糯米。紅豆和綠豆像是一對好兄妹,一起遨遊在海洋裡。過了一會後,媽媽叫我把材料洗乾淨然後放到電飯煲裡,再放上清水。我問:“媽媽,不放糖?”媽媽把電飯煲插好,對我說:“先放糖會粘鍋,所以等煮好以後再放。”

臘八粥要煮一個小時,在這期間要不定期地檢視和翻攪,才能保證臘八粥不粘鍋。一個小時之後,媽媽揭開鍋,放進了糖,我再旁邊看了一眼,原來粒粒分明的材料都變成糊糊的棕紅色,跟我以前吃的紅豆湯的顏色很像,看起來十分好吃,飄出的香味引得我想大快朵頤一番,可媽媽說放完糖還得攪拌煮一會,然後蓋上電飯煲,烹煮5分鐘。我在一旁看著電飯煲中的一縷縷香氣飄出來,鑽進我的鼻子,又從嘴巴出來。5分鐘終於過去了,我覺得這5分鐘比一小時還要長。

媽媽將插頭拔掉,用勺子盛了一碗臘八粥給我,咦?怎麼那麼稀啊!原來沒有經驗的我和媽媽把水放多了,不過還好,冰糖放得多,味甜不膩人。

雖然自己做的臘八粥沒有街上買的好吃、好看,但是我覺得這個比街上買的更有意義、更營養、更衛生。喝著自己做的臘八粥,我真實地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氣氛,還有中國傳統民俗那迷人的魅力。臘八粥中蘊含著祈求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喝著臘八粥,希望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

甜甜的臘八粥 篇16

節日作文 ,574字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已至歲末。我的記憶深處又響起了小時候外婆常常教我唱的那首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這些年一到臘八,我就會想起外婆煮的臘八粥。臘八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就會準備好食材,有鮮紅的大棗、乳白色的蓮子、黑中帶紫的黑米等。臘八一早,外婆架起一口大鍋,燒開水後先放入難煮的雜糧,就這樣一直熬呀熬,熬到雜糧們開了花,咧開嘴笑了,再加入其他易爛的食材,繼續用文火慢煮。為了防止糊鍋,外婆會不時地開啟鍋蓋,用勺攪拌幾下。這期間我會一個勁地問:“外婆,臘八粥好了沒?”外婆看著垂涎欲滴的我,總會慈祥地笑著,點著我的鼻尖說:“快了,小饞貓。”

粥終於煮好了,一揭開鍋蓋,香氣四溢。外婆盛出一碗臘八粥,加上少許白糖,小心翼翼地端給我,碗中的粥那是五顏六色,紅中透著白,白裡夾著黃,顆粒晶瑩,我迫不及待地嘗上一口,真是香甜軟滑,那種甘甜的滋味從舌尖一直流淌到我的胃裡,也流入了我的心田。外婆總會一邊叮囑我小心燙,一邊和我說著臘八節的來歷和她小時候過的那些苦日子……讓我知道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瞭解了臘八節傳統的民俗,讓我懂得了人要學會感恩!

可是如今的外婆遠在北京,我很想念她,甚是懷念外婆煮的臘八粥,那種香甜的滋味讓我難以忘懷,那是幸福的味道,是外婆濃濃的愛。

外婆,明年臘八,我多想能再喝一碗您熬的臘八粥,外婆,我想您了!

城市裡的臘八節 篇17

節日作文 ,659字

“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在臘八這一天,南方的星城迎來了一場罕見的大雪。

傍晚,我迎著寒風,獨自走出了家門,不是幹什麼大事,取個包裹而已。懷著對包裹裡面新衣服的期待,快步走在馬路上。偶然看見一朵雪花緩緩落下,雖然只是一瞬間,但那雪花的潔白卻停留在了我的心間,很久、很久。小小的雪花,包含著我對冬日雪景的期待和嚮往。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我便起了床。都沒來得及伸懶腰,好奇便推著我向窗邊走。輕輕推開窗戶,面對窗外打個哈欠,一陣寒風吸入,嗆得我連忙咳嗽,都沒看清窗外的景象。抬起頭,睜大了我那沒睡醒的朦朧的眼睛“天哪,下雪了!”窗外一片雪白,偶爾還會發現別人家火紅的春聯,“對了,今天臘八”,雖然興奮,但忘不了今天是臘八。

換上大棉襖,穿上拖鞋,便準備去媽媽房裡告訴她這個好訊息。腦海中浮現著她知道下雪後她興奮的表情,不知不覺就走出了房門。

一股臘八粥的清香流進了我的鼻孔,那是媽媽在廚房熬粥的背影。一大早的辛勤勞作,換來了真實美味和藏在心裡的年味兒。

臘八節最重要的的當然是大掃除,這可不僅僅是一個體力活,還是需要動腦筋的。大掃除最難搞得就是廚房,油汙附著在灶臺上、抽油煙機外、水龍頭上。坐在餐桌旁,吃著美味的臘八粥,看著辛勤的媽媽在廚房裡為了家裡的乾淨整潔累得團團轉,我按捺不住,含著一口粥,快步走進廚房,幫忙一起搞,即使媽媽一直在喊我去吃完早餐。沒過多久,我就寒溼了背心,樂此不疲。

貼春聯,我們家也沒有忘記……

臘八節,就是雪景,就是八寶粥,就是貼春聯,更是與家人一起大掃除。簡單,快樂。

臘八年味濃!城裡年味沒有散!

湘鄉的民俗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8字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湘鄉民俗大觀園吧。

一、湘鄉蛋卷

只要再湘鄉吃過酒席的人,就一定品嚐過那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的湘鄉特產—蛋卷。毛主席曾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曾提到過湘鄉的蛋糕席,那是一種普遍的宴席,蛋卷則是上面的主菜。蛋卷的製作方法是:現將剁碎豬肉和紅薯澱粉按7:3的比例攪拌,然後把雞蛋和佐料放進去,做成原料,放在蒸籠裡蒸,大概蒸五分鐘後,再將蛋汁均勻潑灑在原料上,蒸熟切成塊,蛋卷就做好了。蛋卷還有一種做法:將雞蛋攪拌好,再倒入已燒熱的鍋內,搖勻成一張很薄的蛋皮,再把上面提到的原料放在蛋皮內,捲成圓柱體,蒸熟後,切成卷,那香噴噴的蛋卷就做好了。我最喜歡吃的是剛出籠的蛋卷,咬一口,滿口流油,真是美味極了。

二、比燈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傳說,有一個獵人出去打獵時,不小心把玉皇大帝派來的伸鵝射死了。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就命令天兵天將到人間放火。有一個善良的仙女偷偷將訊息告訴人間,大家就在這晚大點燈光,玉帝中計了,收回了成命。以後每年都大點燈火。舊社會常有宵禁,唯獨這晚不禁,叫做放夜,逐漸演變成了比燈。起初是孩子跟孩子比,看誰的燈籠有趣,人慢慢的增多,形成了廟與廟比村與村比,河這邊與河那邊比,比誰的燈多亮大,時間長。有的人甚至整堆柴獻出來燒也不可惜。1986年潭市鎮比燈,充分利用電氣化,燈光映紅了半邊天。

湘鄉還有很多敏風民俗,如送財神,舞龍燈等。每個地方的民俗都有不同的特點,等著我們去發現。

別樣臘八節 篇19

國二作文 ,610字

伸了個懶腰,與太陽遲到地打了招呼後,一如既往的刷牙,吃早餐,那是十一點的特殊早餐,看起來像是吃剩下的麵包渣和半杯失去溫度的涼白開,拿起手機,顯而易見的是"臘八節快樂"的祝福。“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的童謠在腦子裡閃了一下,我忽而蠻有興致的期待起今天的民間美食臘八粥。

晚上我們來到姨母家,姨母端上一盤江米制成的臘八粥,冒著騰騰熱氣,淡淡的米香瀰漫開來。我看到那一粒粒米都飽滿圓潤的擠靠在一起,頓時垂延欲滴,其上還綴有蜜棗和些許紅豆,葡萄乾。便瞬間打開了味蕾,將白砂糖均勻撒在上面,忍不住滿滿塞了一嘴,細細品來,江米的黏黏甜甜,越嚼越有滋味,再配上輔料的酸甜融入口中,滿有餘音繞樑之感縈繞八方,口感醇厚綿延,使人不捨下嚥,樂以忘憂,在大家共同分享後,我不由感嘆著中國民間風俗的魅力。

後來,姨母為我們把臘八粥裝到盒中帶回家吃,不知是誰提議要放到美團網上賣,於是大家興致勃勃地裝到一個個盒子中外帶一小包白砂糖。還貼有節日祝語希望買家用餐愉快,或許是下班族回家後,也都沒忘記這傳統節日,紛紛在網上購買,於是我們的臘八粥被外賣小哥一次次送走,我們收到的,是如潮的好評,在自己享受快樂的同時也為手機對面的買家提供便利,此時我才意識到,或許人們只是因為繁忙而無暇為某個節日做出什麼,但其實那份傳統依舊存在於心中。

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佳餚千里傳,在鄉音的繚繞中,中華美食之道一定越走越遠。今年的臘八節別樣而又使人記憶深刻。

家鄉的民俗 篇20

話題作文 ,723字

微涼的清水順著指尖流下,隨意的拿起手邊的毛巾,無意間看到了門後的一條白毛巾,心頭微微一震,思緒隨著那條白毛巾飄向遠方。

黃土地,黃山坡,黃面板,頭上卻繫著一條白毛巾,這是所有人對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我的家鄉就在這裡,豪放,不拘小節的黃土風情也感染著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裡覺得這個人比較偏愛白毛巾,事實上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應該用偏執來說。

在我回家鄉的幾次中,幾乎沒有看見過他們是不帶白毛巾的時候,舉個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白毛巾的無私的愛,別人耕田勞作時,頭上戴的是草帽,黃土高原帶的是白毛巾,別人表演時頭上戴的是表演帽,他們戴的是白毛巾,別人做飯時帶的是高白帽,他們是站在大鍋前,頭上戴著白毛巾。

如此偏執的愛好,常常令我不解,為什麼他們非要在頭上戴白毛巾呢?事實上,在地裡帶白毛巾是為了防晒,因為白色反熱,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誰又知道白毛巾因為它的方便功效,最後甚至被奉為傳統了。

無論是表演還是工作,頭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時你不需要看他們誰在前面只需要看誰的毛巾不一樣,誰就是領頭的了,放羊上山,頭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見很奇異的景象,在黃土山坡上放羊時,你總會看見對面山坡有個白毛巾,然後就聽到,對面山坡上那個帶白毛巾的人喊你的聲音。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戴白毛巾的風俗雖然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只有極少的人還在戴著。

重新回到現實,我看著那條白毛巾,心情微微複雜,大聲的叫著:“爸爸,你怎麼又買一條白毛巾。”然後就聽見我爸爸用濃厚的陝北腔說:“習慣了。”

是啊,習慣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後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掛在脖子上的習慣,我默默的收回視線,若無其事的說:“那就彆強迫自己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