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奪走的時間相關作文20篇

網路奪走的時間 篇1

網路奪走的時間作文8 ,841字

網際網路,這個家喻戶曉的詞語,它很早就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漸漸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碎片化”,這個詞闖入我們的視野已經5年了,它從微博上被帶火。

好多人多覺得,在等公交、坐地鐵的時候低頭玩手機不等於浪費時間。可是,現實真的是如此嗎?不。

碎片化的生活,看似是給了大家自由利用的空間,可當你一開啟手機,你的注意力是否還能回到準備做的事上嗎?不太可能了。

隨著“低頭族”越來越多,覆蓋的年齡範圍越來越大,人們在空閒時間對知識反而沒有增加,浪費了時間還洋洋得意,以為自己充分利用了時間。

可笑嗎?可笑。

真實嗎?真實。

碎片化的閱讀,它和讀書簡直不能比。開啟手機,點進自己想看的書就行了,方便嗎?方便。可你不會覺得少了點什麼嗎?少了一種感覺,少了捧著一本書時發自內心的滿足,少了那種沁人心脾的書香。你或許認為這都沒什麼,可你知道自己究竟失去了多少嗎?在網上看,你的注意力完全會被各種事情所分散:朋友發給你的微信、QQ,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你的手早已不由自主地點開了。這樣一比較,難道不是捧著一本書,迎著陽光,在安靜的氛圍下細細品讀更好?

再來說說碎片化的購物,自從馬雲發明了一個叫“淘寶”的軟體後,這幾乎成了每個人手機裡必備的東西。在你餐廳等上菜的幾分鐘內,手指輕點幾下就能花掉一兩百,既簡單又方便。可咱來說說這質量吧……那可不敢恭維,果然是“圖片與實物不符”。你說說這衣服,穿了一個月就壞了,還不停掉色;找客服?拜託人家又不理你;這能怎麼辦?只能默默拉黑這家店唄。

碎片化的社交:QQ啊、微信啊,完全解決了我們的社交需求。想和好朋友見面,根本不用出家門,一通視訊電話就搞定了。

可這對友情的增長有幫助嗎?我的回答是,根本沒有!

你想你和朋友談天說地,只靠視訊通話,要是網一卡,完了!完全不如兩人見面,然後手挽手一起邊逛街邊閒聊,這是多麼有意思的一件事呀!

這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識,它有好也有壞。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思考如何將好處發揮到最大,壞處減少至幾乎沒有。

在無路可走的時候 篇2

國二作文 ,582字

人們總是用“縮頭烏龜”來形容人的軟弱無能,但我認為,烏龜的縮頭也是一種智慧。當它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懂得退後,難道這不理智嗎?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我們應學習這種精神,謹記“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退讓能取得更大的勝利。

藺相如是趙國的文將,而廉頗是趙國的武將,廉頗認為自己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卻位居廉頗之上。廉頗因此對藺相如惡言相向,窮追不捨。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惡言惡行,選擇了退讓。對廉頗避而不見。藺相如的退讓,讓廉頗幡然悔悟,向他負荊請罪。也正是藺相如的退讓,讓人們更加敬重他,也讓趙國的文武齊心協力保衛趙國。這種退讓,不也是一種巧妙的前進嗎?

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退讓能讓我們走出困境。

據說,有一次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蕭伯納在一條小路上偶遇一位高傲的伯爵,“我從不給傻子讓路,”那位伯爵傲慢的說道,那高昂著的臉上滿是譏笑。周圍的人都在等著看蕭伯納的笑話。蕭伯納不慌不忙地說了句“我恰恰相反”就笑著讓開了。退讓不僅讓蕭伯納挽回了顏面,更是贏得了眾人的欽佩。在拔劍弩張之際,退讓是一劑化解尷尬的良藥。

作為一位名動天下的大作曲家,蕭伯納尚且懂得退讓,而作為平民百姓的我們,如果不懂得退讓,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退讓不是軟弱的退縮,而是一種更明智前進方法,是一種更溫和的為人處世的態度。

在無路可走的時,做一隻“縮頭烏龜”又何妨呢?

溜不走的時間碎片 篇3

溜不走的時間碎片作文 ,810字

現代生活中遍佈各地的網際網路把我們帶入一個完全資訊化時代,在公交上,地鐵上,甚至是過馬路的時候,你都能看到人們低頭在看手機,來自手機上的資訊正在顯著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同時佔用人們大量的碎片時間。

豐富的網路資訊常常很容易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隨意刷刷微信朋友圈,瀏覽一下網頁上的八卦,時間就不知道不覺溜走了。

怎麼樣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成了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的問題。而做為學生的我們,學習是頭等要事,如何管理好碎片時間更是我們事半功倍的法寶。所幸通過自己的揣摩,我也有了自成一套的時間管理葵花寶典。

首先要想明白碎片化時間可以做什麼。碎片化時間由於時間短,不宜深度的用腦。不做深度的思考,並不等同於就要歪倒在沙發上刷朋友圈、追美劇、和朋友瞎聊。這些舉動恰恰是沒有管理好碎片時間的表現。為了戰勝無時不在的誘惑,碎片時間的利用要結合各種短期、中期、長期的目標。如果說短期內有考試,那麼在碎片的時間我們可以背背單詞、記幾條公式或幾句名言。如果是與長期的目標結合,比如提升閱讀能力,那麼我們可以利用碎片的時間看上幾頁故事書,瀏覽近期的新聞。

當然並不是所有碎片的時間都要用來學習,常言道:會休息的人才會學習。一個人如果長期無目標地疲勞戰鬥,那麼時間管理便會淪為空談。在家學習累了的空隙,我有時會跟著電腦上的視訊跳上幾分鐘舞、聽上幾首歌或做做廣播操來緩解疲勞,或在自家的電子琴上隨意彈奏。休閒的方式當然少不了打遊戲,五分鐘玩一個小遊戲也是利用碎片時間放鬆心情的好方法。

電子裝置的普及使得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更多是被手機、平板電腦、KINDLE等佔用,如何充分發揮網路資訊的優勢也是碎片化時間有效利用的關鍵,手機上不要下載大型的遊戲,不要有追劇的客戶端,選擇有利於學習和身心健康的網站,遮蔽不合適的資訊,設定上網的時間限制等等都是達到科學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前提。資訊爆炸的時代更需要我們懂得取捨。

用長長短短的目標把我們點滴的時間串起來吧!

被網路“切割”的時代 篇4

被網路“切割”的時代 ,914字

從網際網路被髮明的1969年到現在,網際網路已從本質上徹底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許它的發明者想都沒想過,他的發明給如今的世界帶來了多大的改變。我們也沒有想過,沒有網際網路的世界,會是怎樣。如今,似乎一切事,都能在網際網路上完成。讀書,購物,社交,都能在網上輕鬆完成。

想讀書,無數的網路小說隨便選,看不過癮就換著看;想買東西,淘寶,京東,亞馬遜等等,只需要動一下滑鼠,就能買到幾乎所有的東西;想和朋友聊天,微博,微信,qq,每個換著刷。這樣的生活,我們稱之為豐富多彩,充實的生活,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以前,在那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人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那時候的人們,手捧著的,是沉甸甸的書本;那時候的人們,手提著的,是購物回來的物品;那時候的人們,手牽著的,是好朋友的手。那時候的人們,幹所有的事情,都井井有條,都是那樣的專心致志。他們專心地讀一本書,專心地購物,專心地與一個知己談心。他們接觸的,都是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我們接觸的只是一長串冷冰冰的程式碼罷了。

都說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那網際網路就是一把利劍,它切割了我們的生活,切割了我們這個時代,從某種意義上,還切割了我們的心智。大部分人總是毫無目的地刷著手機,接收大量雜亂無章的碎片式訊息,想從這些碎片中找出一些有用的出來,來平復自己內心的浮躁,可總會適得其反,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浮躁,無法專心致志,極大的影響到了日常工作與學習。這就成了一個惡性迴圈。但他們沒有想過,去靜下心來,專心地看一本有意義的書,又或者散散步,忘掉那些碎片化的資訊,然後再投入工作。可他們沒有,為什麼?因為,他們根本想不到。

這,就是這個被網際網路切割的時代給我們的心智所帶來的後果。如此大量的碎片化資訊,總讓我們自己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的身體彷彿也被切割成了碎片,每一部分彷彿都有自己要乾的事情。可在這些事情當中,大部分都是無用的。大量的接受這些碎片資訊,碎片式地做事,只會腐蝕你的心智,讓你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地被它控制。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固然不能杜絕這些碎片化的事物。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學以前的人們,多看看書,多談談心,多散散步,努力把我們自己,拼回原來的樣子吧!

誰拿走了我的時間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393字

“時間都去哪兒了?”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都會陷入沉思,想很多問題,其中我最想不明白的是我的時間被誰拿走了。

我猜是遊戲搶走了我的時間,又覺得是電視搶走了我的時間……我很納悶,就去問媽媽:“是誰拿走了我的時間?”媽媽疑惑的笑著說:“為什麼突然問這個呢?”“因為我覺得一天的時間好短,一閉眼再張開一天就過去了。”我誇張地說。媽媽似乎有了答案,可是她不想告訴我,這時媽媽說:“你需要自己尋找答案。”

最終只等來了這句話,我失望透了,長嘆一口氣。終於我在一張數學報上發現了誰拿走了我的時間:一個人說:“有一種銀行會給你數不清的‘錢’,可是一到規定時間不管你有沒有用完都要全部還回去。”另一人說:“那全部用光不就行了嗎?”他接著說:“世界上哪裡有這種銀行。”那個人笑了笑說,“這個銀行給你的就是時間。”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醒悟了吧!

所以,拿走我的時間的那個人就是我自己,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虛度光陰啊!

行走在時間的改變中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6字

行走,我只知道自己一直,在路上。雖然,我剛剛起步,卻一直帶著好奇,行走在這一路的景色之中。聆聽草木枯榮的故事,感受晴雨變幻的美妙,這便是時間帶來的魅力—改變。

時間,改變了家庭的生活。在屬於爺爺奶奶的那些老故事裡,做飯用的都是柴火,裊裊炊煙卻並不如我們想象那樣多情浪漫。而煤氣是屬於爸爸媽媽婚後的記憶,送煤氣的叔叔“嘿咻嘿咻”地把煤氣桶抬到我家門口,滿頭大汗找零的樣子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後來,家中又添置了一臺電風扇,鄰家老爺爺瞅著覺得新奇,就把手指頭伸了進去,便再也不敢碰這讓他見了紅的玩意兒了。時間的車輪駛入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發展,與時間一同翻頁的還有這個家庭。各種高科技產品一應俱全—平板電腦、3D電影、數字電視紛紛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時間,見證了一個家庭生活的進步。

時間,改變了我的成長。幼年時的我吃飯,一羹一勺都要爸爸媽媽喂,看不見他們的身影還會用哇哇大哭來抗議。如今,我已從襁褓中的嬰孩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小姑娘,我不僅學會了做家務、照顧別人,更懂得去理解他人。一年級剛入學時,班裡有個膽小的女生,個小人瘦,臉上還長著兩顆對稱的黑痣,十分不起眼。可到二年級,她的真誠與善良深深打動了我,結果我們成了最好的朋友。時間,給我去了解一個人的機會,讓我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

我仍然在時間的路上行走,但從現在起,我想要奔跑起來,因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與它一同見證自己、家人、社會的奇妙改變!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 篇7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作文 ,691字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正在不知不覺地被碎片化。

“碎片化”—這個起初被微博帶火的詞,被認為是描述當今人類生活的一種形象說法。在網際網路廣大發展的今天,我們正在被碎片化,也逐漸的潛意識裡習慣了這個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學習……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都被漸漸的碎片化了。

手機已經成為了新生代人類的一重要“器官”,缺它不可。我們能隨時隨地地用它看新聞、玩遊戲、乃至於學習。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人民的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不在專注做一件事,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被揮霍一空,不能再被整段地利用起來。

每個人都知道浪費時間是可恥的。可自從手機的普及後,許多人在工作、學習、看書時,美其名曰“我在充分地利用時間呢”,但實際跟浪費時間這種行為並無很大的差別。人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更願意去看一些娛樂新聞和玩遊戲。

不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真正能自己利用的時間是少之又少的。一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學習到晚上九十點鐘,剩下留給自己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在用我自己的時間與自己做點事情。

可是這種行為,慢慢地出現在學習、工作中,美其名曰是在放鬆身心,但更多的是偷懶的藉口,時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流走的。這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助人們養成了拖延症這一壞習慣。久而久之,我們便會逐漸習慣了這種碎片化的時間。它把我們的大塊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切割成了小塊的時間。

這已經成了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了。

“碎片化”會給人一種錯覺,你覺得你是在高效地利用時間。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它已經偷走了你無數的時間與精力,使你的生活效率降低。節約時間很難做到,浪費時間卻是輕而易舉。

碎片化生活偷走了我的時間 篇8

碎片化生活偷走了我的 ,1169字

如今,我們的生活因為繁瑣的小事和看似豐富多彩的活動被打破成碎片化的一天天,我想,很少有人能每天都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從來不被打擾,而我認為自己對碎片化的生活也深有感觸。

現在,上班族總覺得自己有做不完的工作,而學生黨總覺得自己有寫不完的作業和背不完的書,我作為一個學生黨,雖然覺得自己並有網路上說的如此誇張,但是每天也都是勞累的,那麼,看似並不是很多的作業和其他事情為什麼會把我們的時間填充的如此飽滿甚至於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呢?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跟大家講述的碎片化生活。

從週一到週五,我都是過得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相比而言,因為學校畢竟是有規矩的大集體,所以我在學校裡的生活還是非常歡樂且有規律的,但是回到家後,我的時間幾乎就開始碎片化了: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正寫著數學作業,正當我思路極其清楚的解一道難題時,門外傳出了媽媽的聲音:“作業做好了嗎?飯都涼了,快過來吃晚飯吧。”於是,原本完整的一件事被第一次“切分”了,吃晚飯的時候我一邊有說有笑的跟爸爸媽媽聊著學校的生活,一邊腦子裡還想著今天要背的英語課文,這時,一個清脆的小提琴協奏曲響了起來,原來是媽媽的電話,只見她去說了兩句話,就對我喊道:“浠浠(我的小名),找你的,快來接電話。”於是本來吃的津津有味的我只能跑去接電話,原來是補習班的老師來報告成績單,沒辦法,我只能放下手中的筷子,先去討論補習班的成績,聊了大概十分鐘的成績,我才又回到飯桌上,我很無奈,自己的晚飯也被“切分”了,被打斷的我這是也沒有胃口再吃晚飯,於是變回到書桌前開始做自己那道最開始被打斷的數學題,數學題可是最不能打斷思路的東西,我做到書桌前的時候,腦子就已經是一團亂麻了,我只能開始回憶,大概想了五分鐘,才又回到了學習的狀態,這時,我瞄了一眼旁邊的電子鐘,哎,不出我所料,已經七點半了,就這樣,我差不多到了九點鐘,才把作業做完,洗漱一下,背背英語和語文,做做課外的作業,到十點半左右,我上床睡覺,沒錯,我沒有自己的時間了。

看到這兒,想必大家都有疑問,我也一樣,為什麼看似飽滿的時間,也並沒有怎麼拖拉做事,會一點空閒都沒有呢?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的生活,我對碎片化生活的初步理解就是一步錯,步步錯,如果我們的做事不被打斷,我的那道數學題思路不會被影響,那麼我也就能安心的好好吃飯,也就可能不在吃飯時碰上那個電話,打完電話直接回到課桌前,因為沒有那還剩半道的數學題,我也能直接回到學習的狀態,當然,這只是出於比較巧合的情況,不可能每次都能算的如此精密。

所以,我想分享給大家最好的避免方法就是爭取能完整的做好每一件事,如果實在不行,就要合理的安排好碎片化的時間,爭取在說這些被“切分”的時間裡也能完成一件有意義的小事,這樣生活中各個事情的效率就變得高多了,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碎片時間,做個有條理的人吧!

偷走你的時間 篇9

偷走你的時間作文90 ,878字

若是評選本世紀最機智的小偷,我會毫不猶豫地把票讓給碎片化這個也許大多數人都會很陌生的名詞。

也許你在等車時聽到包中傳來系統鈴聲,就開啟手機,呀,是班級群裡小麗在發紅包,快快,啊呀,沒搶到。於是不死心地繼續守著螢幕,最後終於搶到了一個,車也來了,你就心滿意足地上了車,還為自己善於利用時間感到滿意。

上車後,本想給家長打個電話,或者背一下今天老師剛剛佈置的課文,不過轉念一想,今天一定有更多機會搶紅包,於是又拿出了手機,一邊看群訊息,一邊聽音樂。過了一會又轉戰某個公眾號,看到推薦的某某“哲理”公眾號似乎還蠻有用,於是就關注了。刷完公眾號,發現快到站了,收好手機,下車。似乎看來,自己還是蠻會節約時間的嘛,一小會過去,竟然看了這麼多訊息。

這時候,其實我們陷入了一個誤區。看上去,我們讀了很多訊息,瞭解了很多知識,但是,知識真的是用量來定有用程度的嗎?

即便我們看的是心靈雞湯、哲理名言,刷的是時事新聞,但不能否認,所有的資訊進的了你的眼,大多數卻不能引起你的思考。

當你看到新聞下面有個感興趣的話題,即便無用,你是不是也會點開看看,然後,看了一個再看一個……最後快要睡覺或是不得不結束的時候,有點覺得時間好像沒過去多少,但是的確過去了一大截。似乎有點浪費時間,但我是在學習,是在看新聞呢。於是就放下心來。

現在的訊息都是一塊塊的碎片狀,其中很多雖然真實,卻未必有深度,你看過之後,真的會好好思考這件事情的本質嗎?碎片即便精緻無比,也比不上一個整體的技巧和完整性,試問,一篇幾十字的文章,又如何比得上深度的思考?而這些,需要時間,卻不能算是浪費時間。

碎片化正在悄無聲息地入侵你,在你以為自己節約時間的一點一滴中。你覺得讓你節約時間的短篇、訊息,恰恰是把你的整段時間一點點磨碎的的小刀。

所以,碎片化只能作為生活的調味料而不是學習資訊的主食,所有知識,尤其是有用的知識,都需要時間去真正消化。讓我們在閒餘時間裡,放下手機,離開碎片化,多備幾條定理,多背幾個單詞,充實自己,用每天的半小時、幾分鐘,堆砌成一座知識的高峰,而不是被碎片化的知識勉強拼起的無用擺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 篇10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作文 ,896字

隨著“碎片化”一詞的橫空出世,很多浪費時間的無用功都被套上了冠冕堂皇的藉口—我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呢。於是接著理所當然地低頭翻閱手機的推送訊息,一條接一條迅速地翻過去。利用碎片化時間去閱覽碎片化資訊,產生了思維被充盈的錯覺,放下手機後什麼都不記得了。

於是在夜晚仔仔細細回顧了一遍自己一天做的事,發現自己好像什麼都沒有做,時間就像是被偷走了一樣。那麼,是誰偷走了我的時間?

是手機嗎?是沒有營養而不富邏輯的碎片化資訊。當我的眼球對著一條條以標題奪目的推送,當我的大腦被這些訊息接踵而至地光顧,當我自以為自己接受了很多資訊的同時,我沒有進行過任何深入的思考。沒有思考的閱讀是浪費時間。有人便輕笑一聲:“我們總要適應快節奏的生活,適應碎片化的時代。”

究竟是我們適應生活,還是生活順應了我們?

我看到過一篇文章:作者抱怨自己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旅行,只能在家看看朋友圈大肆轉發的某地區的風景美圖,就彷彿自己去過了那裡一樣;另有一篇文章,作者發覺自己沒有整塊的時間去閱讀大段的文字,而碎片化的閱讀淺顯易讀、是被自己所接受的。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閱讀,是嗎?沒有了需要推敲、需要斟酌、需要慢慢品味的語句,沒有了深度的文字就像是赤身裸體了似的,一眼被看光的同時也只是浮在表面,僅此而已。

這些寫手所抱怨的“沒有時間”看上去致命極了。那麼,是誰偷走了他們的時間?

足不出戶地品讀世界,在世界的這一頭不斷地發表讚歎去羨慕另一頭,資訊的廣泛傳播除了帶來彷彿開闊的眼界以外,還帶來了只夠被眼睛捕捉的共鳴。浮於面上,於是不再深入思考與體會。最終留不下深刻印象,因而在當日小結時,發現自己彷彿做了很多,卻沒有一件事是說得清道得明的。

再者,關於閱讀與旅行—這讓我想起了曾讀過的餘秋雨先生寫過的文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係如何?”

“沒有兩者。路,就是書。”

為什麼碎片化的資訊大都只能被走馬觀花,就是因為缺乏了品味與體會。它所傳播的新聞不具備豐富的營養,倘若我閱讀了這些推送,當我沉浸於彷彿收穫了新知識的喜悅的同時,時間便悄悄從我的指縫溜走了。

那麼這時候是否該問一句:是誰偷走了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