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燃料相關作文20篇

焦慮燃料 篇1

國三作文 ,1125字

“焦慮是人類面對威脅,希望創造自我的正常狀態……。保持焦慮的人才是真的健康……”—羅洛梅

焦慮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人類正因為焦慮感而進化,發展。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日新月異的科技與文化改善著我們的生活,但是焦慮感卻從未減少,甚至還在不斷上升,而如今的人們都在渴望著去規避焦慮,不願讓他進入我們的生活。

但是正如羅洛梅所說“保持焦慮的人才是真的健康”。沒有焦慮的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們只能去規避,又或者—去面對!

在我看來焦慮不但不是一種毒藥,反而是一種燃料,一種能驅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優質燃料。

一個人又或是一個社會,本質上都是一臺精密的機械,每個人各司其職,帶領著這臺機械煥發出強大的創造力,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而機械的運轉,就需要各種情緒作為燃料去驅動,而焦慮,就是種高效燃料。

為什麼人類社會會產生差異?

為什麼有的人創造力強於他人?

原因就在於焦慮這種燃料的加入。

舉個例子吧。

當中國的乾隆皇帝從先帝的手中接過偌大的清帝國,每天沉浸在日復一日不曾改變的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的美夢之中。與此同時,英國倫敦的工廠早已開工,伴隨著轟鳴的機械運轉聲與濃烈的黑煙迴轉上升,如同一條咆哮的黑龍,日不落帝國的大幕就此拉開。每天的工廠都是新的模樣,唯一不變的就是產品越來越精良。

這一刻兩座帝國都處於盛世,不過一個是漸漸消逝的落日餘暉,另一個,則是冉冉升起的日初晨光。

兩大帝國的對決下場如何呢?答案不言而喻:英國的堅船利炮輕而易舉的破碎了大清看似牢固的大門,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以及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朝兵敗如山倒!

這個結果是突然但也是必然的,沒有憂患意識的大清,日復一日毫無長進,而工業革命化完成的英帝國,焦慮總是困擾著他,迫使他絞盡腦汁面對著世界各路豪強,英國的工業革命,完全讓英國這臺國家機器無時無刻不處於高速運轉狀態。在無燃料驅動下,大清的國家機器早已破敗腐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人誠不欺我!用來詮釋這兩個大國實在太合適不過了。

焦慮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給予人類社會的優質燃料,人之所以能夠進步正是因為自身的存在受到逼迫或是受到威脅,而人也將在這種情況下爆發出所有潛力去進化發展,去超越。

人類為何能在地球上稱王稱霸?以脆弱的身軀主宰自然?

正是因為焦慮促使人的進化,促使社會進步,單純的規避毫無用處,那隻會使你的對手更加強大,清朝血淋淋的事實早已風乾在前。

人類文明就如同穿梭在浩渺宇宙中的一艘小舟,面對著巨浪的擊打,我們能做的只有不斷加固自身,直到這艘小舟成長為一艘劈波斬浪的巨輪,化焦慮為焦炭,化為我船前行的動力,心懷希望等待文明駛入安定的海灣。

關於焦慮的作文 篇2

話題作文 ,1840字

【篇一:小議焦慮】

心理學家洛梅認為,焦慮是人得健康狀態,焦慮的人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誠然如是。

對於一個人來說,焦慮產生於自身主觀的對比。當我們知道有某項工作尚未完成而期限盡在眼前時,大部分會立即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此時的焦慮,來源於當前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對比,此時如何,彼時如何,目的如何,結果應如何—這一系列的縝密分析過後,趨利避害的本能自然地在人心底產生催人行動的情緒。這是一個健康的人應有的生理機制。

然而,拋開這一機制,我們還能看到,想產生焦慮,必須有一個用以對比現實的“標準答案”。焦慮產生的情景不同,這一“標答”的內容也不同:或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事物,讓你照貓畫虎,或是一個虛無的念頭,如理想、夢想。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會焦慮的人,一定是一個在生存之外擁有更高目標的人。魚缸裡的魚是很少焦慮的,除非它命不久矣。會焦慮的人大多過著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拒絕味同嚼蠟般的索然無味。

焦慮也會分出三六九等。思考明日早餐時的焦慮顯然質量就低了些。最上層的焦慮,應是對一個群體、一個社會的焦慮。說得俗一點,這樣的焦慮讓人青史留名。說得高階一點,在試圖解決焦慮的過程中,一個人的身心、素養、人格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蘇秦的焦慮奠定了一個時代的格局,讓他自己得以施展拳腳。孔子的焦慮開創了一種學說,也把自己推上文明的頂峰。類似的還有陸游、文天祥等,少了這些焦慮,就不會有如此的他們。與此同時,透過這些焦慮我們能看到他們身上的責任感在閃光。“鐵肩擔道義”的意願已經超過了時間、空間甚至意識形態的限制,為整個人類所共享。

“化解焦慮”的想法是必須存在的,否則焦慮就不會有它應有的內涵和效果。但“規避焦慮”的想法是少有可取之處的。如今的社會中有許多“規避焦慮”的行為,許多人也傳達出了規避焦慮的意願。可怕的是,焦慮是不可避免的。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苦悶。一位追求規避,展現出的是少的可憐的責任感,和消極的心態。

但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的責任感大於自己的能力,隨之而來的是在焦慮之中無休止地徘徊。我們拒絕杞人憂天式的焦慮,而是提倡從日常生活起,一步步的戰勝瑣碎的焦慮煩惱,一步步地提升自身。如此,被長期冠以“負面情緒”之名的焦慮,也有了它存在的意義。

【篇二:小議焦慮】

心理學家曾認為焦慮是人類面對威脅,希望創造自我的正常狀態。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似乎更願意規避焦慮,不斷尋求化解焦慮的方法。

而依我之見,尋求化解焦慮並無什麼不對。誠然,焦慮使我們疑心、不安、急於求成,百弊而無一利。可規避焦慮,只注重於不斷解決焦慮,便是消極態度的體現了。

首先,你要清楚這時代之人都不可避免焦慮,承認這世上總有未盡的事物、先知的他人,但並非每一件都足以焦慮。人們的焦慮源於日常瑣事:同輩們間的競爭壓力,年輕時為讀書焦慮,長達後為維持家庭焦慮。焦慮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尤為放大的原因,緣起這社會鉅變所帶來的顯著差異,人們為價值觀不同而焦慮,也為相同焦慮;另一方面,“目的主義”生物滲入致使追名逐利之心四起,被喧譁吵得本心也坐不住冷板凳,於是急於求成,於是渴望成功,卻誤以為擺脫焦慮是成功的唯一捷徑。

由此觀之,為前者焦慮的人實則不必焦慮,他們只是缺少對環境的適應。社會文明將我們帶到時代的頂峰,卻留滯了許多時間的移民。為時代所導的焦慮之人,害怕難以跟上這時代的腳步,於是向社會汲取更積極、更向上的觀念,更美好的品質,他們終將成為美好的人。這樣的焦慮是易於解決的,只需使其理解真正的“和而不同”,他們的個性會大放異彩。

而為後者焦慮的人最難根治,也在這時代聚集如卵。他們對於焦慮的解決非為化解,而是規避,不去投入現實的建設而是成就自我浮華的虛妄。如一些為權勢、為利益所誤的蛆蟲們眼中放光,焦慮是其“尋金夢”路上的障礙。而他踢開的也不只是解決焦慮的方法,是被他置於無用之地的大義和人性。這樣的人氾濫了,社會的價值觀都會為之撼動,後果可想而知。

真正的焦慮是感受時代脈搏的過程中活出本我的人;真正的焦慮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真正的焦慮是“有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真正的焦慮是我們多數人所欠缺的軟品質:堅持、毅力和責任感。因為對時代的焦慮,才有了個人的氣候,才有了社會每個公民的貢獻,是為“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當你真正處於焦慮之中時,那便不叫焦慮了,那是你為這時代奔走時所迸發出的力量,是在急劇變化的洪流中的淡然處之。

你笨不必焦慮,但你焦慮只為蒼生。

母親的焦慮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1字

我母親的性格很差,喜歡焦慮,我很像她。她天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家裡忙碌,還時常講很多很多話,叫人厭煩。

母親時常為我而焦慮。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一年級時學拼音就已經很吃力了。是我母親每天晚上在書房教會我拼音。雖然教的方式不是很好—連教帶吼,那時候,我基本上是每晚哭一回,沒辦法,因為我媽實在太焦慮了,太凶了。我在哭泣與教訓中長大,雖然是學會了她教的東西,可我也染上了她的性格—暴躁。

上中高年級後,教的知識變得難了,成績又開始慢慢往下滑了,老師也批評了我好幾回。母親又開始焦慮了,她買來各種各樣的習題,用題海戰術想讓我的成績提高。每次我做題時她都會拿手機或書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監視”我,時不時停下來看我幾眼,看我做的習題有什麼錯。要是哪一天我錯得多了,總免不了一頓數落,我的成績總算是上去了,沒想到母親竟給我報了各種課外班,我一下子成了大忙人,有時甚至變得跟她一樣焦慮。總想著還有哪兒的作業沒做,直到現在依然還是這樣子的。她時常在我寫作業時說:“好好寫好字,再不寫你成績怎麼辦!”或是說:“你要再粗心,考試怎麼辦,難道還要為這些不應該錯的題而失分?”天天聽她嘮叨,煩都煩死了。母親的眼神在我做作業時總像火燒,焦躁不安,怕我做錯什麼,一聽考試,眼神裡的火燒得更旺了,在房間中走來走去。看得我頭暈。

她不僅擔心我的學習,還擔心我的身體,給我買了外國的藥,讓我每天吃,說吃了能長高,還每隔三個月帶我去醫院檢查生長髮育。每一回她都很焦慮,生怕醫生說我長不高或是身體有問題。

一次,她在家蹲下了時,我看見她滿頭黑髮上一根醒目的白髮。母親有些老了,雖然她才38歲,但因為我而過度焦慮,額頭上早已有歲月的痕跡了。我不知道要怎麼幫她,讓她老去的速度慢一些。也許,我只有把自己做好,早日獨立自主了,讓她少為我焦慮才行吧。

一件令我焦慮的事 篇4

國一作文 ,539字

十月,一個豐收的季節。每到這時,農民伯伯都會帶著燦爛的微笑去享受豐收的喜悅。而我們,這群莘莘學子們,卻要懷著焦慮的心情去面對新學期的第一次大考。

中國有多少億學生都是懷揣著“逢考必過”的想法去度過一個又一個學期。“考試”,則成為了許多學生心目中的“伏地魔”。對於“學渣”來說,考試就像大人買彩票一樣,雖然中獎的機率少之又少,但是如果運氣好的話,還是有可能會中的。而對一些已經對考試免疫的“學霸”來講就像是蜘蛛俠參加殘奧會一樣沒什麼難度。只不過是找個平臺,再次證明或是“炫耀”自己的視力罷了。

而一直處於兩者之間的我,只能靠自己還殘餘的一點兒毅力,去拼命地在自己的“腦袋瓜”裡多塞點兒知識,去面對即將到來的“期中大考”。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從小學開始就已經成為我的座右銘了。但事實上我一直沒有參透其中的奧祕。從字面上解釋,不過就是多吃點兒苦而已。但要真正實施起來,可真是難上加難。

一會到家,看到一大堆父母為自己買的輔導書,我兩眼便直冒金星。我多麼想睡在床上,然後一覺不醒,永遠活在自己的睡夢中。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有時候你會發現事情失敗還是不失敗都無所謂,或是你根本就沒有失敗,或是一件不值得你焦慮的小事你還是焦慮了。只要用平常心去對待,你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心靈深處的焦慮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96字

“十年寒窗苦”道出了莘莘學子求學的艱辛。

今年我們便到了十年的最後一年,也就是說要面臨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後我們便要有兩條路,一回家務農,一是繼續求學。

做了農民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中,曉得父母是怎樣來養活一家子人的,他們在春天將種子播到地之後,直到秋天的收穫也不停歇,而得到的只不過是那麼一點的報酬,所以在冬天也要搞一些副業來貼補家用,就這樣周而復始,直到他們不能動的那一天。我們中的大多數也會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去。

成為人才

學習是苦了點,但如果要考上大學,畢業後被一家有名的公司聘請去當個白領,整天雨淋不著,風吹不著,也許我的業績好了點,官職再提升到當個什麼部門經理,直到董事長,前途大大的好,我的腰包也日益變鼓,到那時再開車到我的老家將我的父母接到城裡來,安享晚年。

到了我不能動的那天,我將財產全部捐出去,去建幾個希望小學,建幾個敬老院,幫他幾百個貧困大學生等等,到那時我的人生會因此而變得充實,也許幾百年後,我的名字將依然能響遍神州大地。當然這只不過是我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

我對前者是那麼的畏懼,對後者是那麼的神往,為了不讓畏懼的成為現實,我要讓努力和奮鬥去成就我的未來。

母親的焦慮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7字

在我的印象裡,母親一直都是十分操勞的,天天忙裡忙外。媽媽她每天早上要很早起來給我們做早餐,然後還要送我們上學。等我們上學去了,她又要回家洗衣服,打掃衛生……晚上回家還要輔導我們的作業,總而言之,母親的日復一日就是這樣忙碌的。

有段時間,媽媽一直擔心我長不高,前陣子剛帶我去測骨齡,然後又帶我去看某某某專家的門診,看隊伍排得可長了,要不是媽媽“起早摸黑”地去搶號,我們光排隊就得大半天。媽媽常常看著鏡中的我,自言自語道;“哎,你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長高呢?”媽媽為了讓我長高也是操碎了心,我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

當然,她還要為我的成績操心,“你這次數學怎麼考得那麼差?你知道嗎,數學成績是最好得分的,語文考試關鍵是寫作文的,萬一離題就容易扣很多分,所以你要在數學上拉分,你現在成績下滑,進入了中學該怎麼辦?再說中學的補課也很貴,不像小學的一百五十一節,而是三百一節,你再不努力的話,那要多少錢給你補課啊!”媽媽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噢,我知道了,我會努力的啊!”我回答道。“下次你一定要好好考,其實題目你都會的,都是計算錯誤,你太粗心了……”媽媽又開始嘮叨了,她一嘮叨,焦慮症又要犯了。

媽媽她有很多的焦慮,她這樣會加速她的衰老,而我呢,在接下來的日子,我能做的也只有讓學習成績提高,努力鍛鍊讓自己長高,讓她少操一份心!

機器時代的焦慮 篇7

國一作文 ,1188字

你是否看過《鋼鐵俠》、《變形金剛》、《機器公敵》、《終結者》等電影?

這些風靡全球的電影無一不在顯示,人類對機器的複雜情感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焦慮根源。

自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便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等到計算機的出現,更是徹底改變了人類在現處時代的處境。人類進入機器時代,機器的本身代替了生命,機器的動力代替了人體和牲畜的肌肉力量,機器的時間替代了生物鐘,枯燥重複的規則代替了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和熱情。當機器的出現給人類帶來效率和利益的同時,試曾想過,倘若有一天,人類被機器主宰著、統治著、奴役著,那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聽說了嗎?人工智慧ALPHAGO打敗圍棋大師了!”

“我知道,那可是世界圍棋冠軍啊!看沒看朋友圈?最新的人工智慧小紅,她可是能瞬息寫出千萬首供人誦讀的詩詞呢!”

像以上這樣的對話如今隨處可見,人類被機器超越的例子也愈發的多。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機器越來越複雜和先進,而人卻越來越低智和無趣。而現代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機器所異化了。所謂人的異化,或許可以解釋為人被工具化。剛開始,先是人奴役機器,再下來是人變成機器,最後是機器奴役了人,而往往機器進化的速度遠遠大於人的進化速度,因而許多人免不了被機器所奴役。這些人通常過得極為安穩,因為他們不需要創造或者是想象,除了工作生活之餘的任何事情彷彿都與他們無關。機械的工作使他們安心,被禁錮的思想使他們精神安寧,而這些,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卻如同災難一般。梭羅說:“人類已成為他們工具的工具。”當人逐漸變成機器的時候,機器也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替代了人,從而當然可以統治了人、主宰了人。試問大家,這真的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我常在想,人不同於機器的本質在於哪裡?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正是因為人類有自己的思想,有獨特的創造力、想象力,才會使我們與機器有所根本上的不同。我不敢妄加推斷,一旦人類失去獨立思考力,失去我們引以為傲的創造力、想象力,機器一定會如同那些科幻大片裡一樣,失去控制,攻擊、直至毀滅人類。但我敢推斷的是,失去思考,失去創造力想象力的人類,終將被自己所毀滅。原因就像赫胥黎在他的《美麗新世界》中所述:“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取代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可以說,這種傷害是相當嚴重且不可逆的,然而我們仍身處其中而不自知。誠然,我們期待機器智慧化,我們也成功的製造出許多人工智慧以來幫助我們生活得更為便利。但目前看來,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常常依賴於人工智慧,甚至這種依賴已經超過我們應該把握的度了,就連那應當以人類思維迸發為前提所創造的詩歌都難以倖免,這時候難道我們真的不應該去反思,並盡力化解這種機器給我們所帶來的困擾嗎?難道只有機器將真正要取代人類之時,我們才幡然醒悟嗎?

以上只是一個身處機器時代的人的一點微不足道的焦慮罷了……

自信是成功的燃料 篇8

高一作文 ,1178字

我們知道,使物體燃燒的三個必要因素是:①物體具有可燃性;②與氧氣接觸;③達到燃點。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我們將成功比作火焰,那麼自信就是火的燃料,誠信則是氧氣,而勇氣就是燃點。這三個條件對於成功來說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如果有人叫我選出這三個條件中最重要的一個條件,那麼我會毫不猶豫的選自信。

印度偉大的文學家說過—自信是煤,那麼成功就是熊熊燃燒的烈火。正是因為這一句話我一直都認為成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自信。

那些名登富豪榜上的那些超級富豪對於我們來說是我們豔羨的物件,他們也是對激發年輕人前進的偶像和動力。但是,我們仔細想想,那些富豪所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是因為那些富豪在創業的時候他們有著一顆心,那就是—自信心。正是因為他們有了這一顆自信心,所以他們才能夠在商場中立足,並且不斷的發展,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所以,他們的事蹟告訴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需要有自信。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燃料。

但是如果失去了這顆自信心那麼後果就不同了。在08年的時候,世界上再一次爆發了金融危機,許多富豪在這一次金融危機中破產。其實破產不算什麼,只要憑藉著他們在創業時的那份自信心,和多年來再商場中的經歷,他們一定會捲土重來。然而可惜的是,他們這顆自信心已經隨著財產的破產也破了。結果他們經不起這樣的打擊而自殺了。而相反,如果有了這顆自信心,那麼情況就不同了。我記得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有一位富豪同樣也是由於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破產了,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他依舊保持著那一顆自信心,他相信他一定會有東山再起的那天,於是他就開始創業。他開始從小生意做起。果然沒過多久他終於東山再起,成功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位富豪失去了這顆自信心,那麼他會怎樣呢?我想他一定會自殺的吧。

所以說,自信是煤,成功是熊熊燃燒的烈火,或者說自信—成功的燃料,這一點也沒有錯。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信,那麼成功的道路在哪兒呢?一遍迷茫吧。

古今中外,自信創造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幾乎所有成功的人幾乎都是靠自信,因為他們心裡知道,即便是失敗了,但由於有自信,所以他們的成功之火一定永不熄滅。

自信這個燃料同樣也是一個人活下去的希望,沒有自信,就等於給自己判了一個死刑。“從來沒有救世主,成功靠自己去實現。”這一句話也是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這時一句對自信說明的話,我記得這一句還有一個故事:一個人由於破產而失去自信,他想過自殺。但在一個作者的幫助下,使他找回了自信。幾年之後,作者見到了這個人。這個人已發達了。通過聊天中,作者發現這個人很有自信,他已經踏上了成功的征程。

自信—成功的燃料。只要有了自信心,那何愁找不到成功的道路呢?所以失敗不可怕,只要我們讓自信燃燒,那麼成功的火焰就一定會將失敗燒為灰燼。

焦慮 篇9

高三作文 ,829字

焦慮是一種情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因素,它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樣,可以讓我們大殺四方,所向披靡,也可以讓我們自亂陣腳,變得遍體鱗傷。

有時候,焦慮是一種莫名的情緒,它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恐慌,對未知充斥了恐懼;而有時候焦慮又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它讓我們深陷在戰戰兢兢的黑暗裡,迷失在猶猶豫豫的糾結中。可有的時候,焦慮又成為了一種神祕的力量,它會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壓力,逼著我們做好萬全的準備,以至於讓我們在困境中爆發潛能,得到我們最初所無法預估的結果。

而對於我們這些學生來說,焦慮情緒真可謂是如影隨形,尤其是在考試的時候,這種焦慮帶來的恐慌與害怕更是讓我們心神不定,甚至於發揮失常。而正是因為有這個因素存在,所以有些人就單純片面的把焦慮當成了自己失敗的唯一因素,而不去考慮自身的不足很其他客觀的條件。因此,面對人們這種怪罪焦慮,責備焦慮,厭惡焦慮的心理,我想告訴人們,焦慮情緒是一種正常的東西,它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相反,只要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他,我們就可以輕鬆的戰勝它,如願的擊垮它,更甚至於在它的壓力逼迫下,我們會把事情做的更完美。

其實,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無論一個人有多麼強悍,多麼卓越,在做事的時候,在謀事的時候,他的內心深處總是會有一絲不安的動亂分子在攪動心神。當然,我們所說的這種焦慮不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自然反應,也不是一種身體激素的正常刺激,而是一種來自自我精神上的恐嚇。事實上,焦慮與一個人的內心承受能力有關係,也與一個人的精神抗壓能力有關係。

事實上,如果一個人足夠堅強,足夠自信,足夠強大,那麼他的焦慮情緒就會減少很多,這些焦慮感也不會成為他取得成功的阻礙。相反,如果一個人的能力不出眾,精神不剽悍,自信不充足,那麼他就會隨時隨刻充滿了恐懼,而且會下意識的把這種焦慮感放到到一百倍,乃至於讓自己舉步維艱,根本無法觸碰到成功的大門。

因此,我們必須客觀的對待焦慮,正確的看待焦慮,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焦慮控制,被焦慮擺佈。

六一節的焦慮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107字

這一天,我們一直在擔心,擔心下午的演出會不會出問題。幸好,幸好,沒毛病。我們班的舞蹈節目演出很順利,而且得了一等獎。

這一年的六一節,我們是在焦急中度過的,很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