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做茶相關作文20篇

清明做茶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9字

清明時節,滌手製綠茶,淡淡的色彩,柔和的味道,散落在鼻尖,縈迴在脣齒間,滌盪在心間。

一採集嫩葉(採青)

清明放假奶奶帶著我和家人揹著竹簍走進山中,在一棵棵春茶樹上精心摘選嫩綠色的小芽,每人身上揹著兩個小桶,桃紅色的小桶用來裝一芽一葉,黃藍相間的用來裝一芽兩葉。

在茶樹面前,奶奶提醒道:“要採嫩葉哦!一芽兩葉是中等品,一芽一葉是特等品”。我頓時來了興趣,好奇地問奶奶:“奶奶,一芽一葉是什麼樣的?一芽兩葉又是什麼樣的呢?”奶奶笑而不語。她輕拈指尖摘了兩片小嫩葉,亮給我們看。仔細一觀察,我恍然大悟,一芽兩葉原來就是多了片嫩葉呀!

瞭解了茶葉知識後,奶奶和家人們很快採集好了兩大簍茶葉,我把鼻子湊過去聞聞,有股清香撲鼻而來。

二殺青

回到家中奶奶把茶葉放進大鍋不停的翻炒。看著茶葉慢慢被炒幹了水分,有點像我平常喝茶用的那種茶葉,我便以為大功告成,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葉子含入口中。“呸呸呸,什麼苦味啊?”我把茶葉吐出來,喝了一大口水。“不要急!”奶奶用鍋炒了起來,茶葉在鍋裡繼續翻騰著,跳躍著?一股濃濃的香氣鑽入鼻子裡,我忍不住嚥了口吐沫,是啊,這香氣能不讓人想吃?

三揉捻

開啟鍋蓋,茶葉的顏色深了,放在掌心,如太陽般溫暖。奶奶把茶葉放在掌心,雙手合攏,用手不斷的來回揉動。我也想嘗試下,奶奶便分給我一點茶葉讓我來揉,原以為揉茶很簡單的可沒想到,茶葉到了我手上老是掉。哎,揉茶葉也是一門學問啊,我無比失望。見奶奶快弄完了,我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奶奶見狀,馬上伸手來想拿走。可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迫不得已,還是沒拿了。後來我看到姐姐也在那裡不會,奶奶只好手把手的一個個教,“你們看,要上下合攏,不用左右合攏,不然,茶葉會白費力氣,會掉下來。”的確,茶葉浪費了許多,我們照奶奶說的做,馬上就弄好了,一連揉了兩次,炒青也炒了兩次。

四炒青

奶奶把揉好了茶開啟,又放鍋裡炒,這樣來回的揉了又炒,炒了又揉之後,茶葉就變得很細了。然後奶奶把茶葉放鍋裡用小火慢慢的烤,直到茶葉變成了褐色,完全乾透了。茶就製成了。

五品嚐

茶葉幹了後,奶奶用玻璃杯每人給我們泡了一杯,我看到玻璃杯裡的嫩綠的茶葉很漂亮,聞一聞,很香。這是綠茶,春天的味道,嫩芽的清香。而且這是我們自己親手做的,我喝了一口,很甘甜,心裡也美滋滋的。

話清明,做糰子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6字

4月7日下午,我來到蕭山日報一樓食堂,參加小記者活動—話清明,做糰子。

走進食堂,只見一張張餐坐上都攤著紅色的一次性桌布,每張桌上還放著裝有豆沙的紙杯。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塑料盒,塑料盒裡裝著用米粉、艾草汁和白糖做成的糰子皮。這些都是老師給我們準備的清明糰子材料。

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中國清明節的來歷和故事後,就開始教我們做清明糰子。首先,把糰子皮做成一個“小碗”,我用雙手把糰子皮揉成一個球后,一手托住球並旋轉,另一隻手大拇指用力往球中間摁,另外四個手指併攏,把“小碗”的邊沿攤均勻。這時,老師提醒道:“不要放太多豆沙,不然糰子會‘吐’的。”我把豆沙放進“小碗”裡,再把“小碗”揉成一個球,果然“吐”了,豆沙被擠出來了。哈,只能將就著完成這個糰子。

接著,老師又教我們做清明餃子,先把糰子皮做成一個“盤子”,我把糰子皮揉成一個球放在桌子上,一邊用手掌壓球,一邊把球旋轉,很快“盤子”就做好了。然後,我把豆沙放到盤子中間,再把“盤子”對摺,最後用手把開口捏緊,封起來,就這樣清明餃子做成了。最後,是我們的自有時間,我又做了一隻“小熊”,一顆“星星”糰子和一隻“螃蟹”糰子。旁邊的小朋友羨慕的眼光對我說:“這是一顆‘星星’,這是一個‘月亮’……”

晚上,爸媽吃著我做的清明糰子,紛紛誇獎說:“真好吃!”我吃著自己做的清明糰子,心裡甜滋滋的呢!

做清明果 篇3

國小二年級作文 ,310字

還記得去年,我去外婆家過清明節。

我拿著小籃子,和媽媽、外婆一起去採艾青,我們走到田邊採來了嫩嫩的艾青,我們回到家,先把艾青洗乾淨,再把艾青放在水裡煮,當艾青煮熟後,外婆把早已磨好的米粉放進鍋裡,趁著熱鍋開始揉粉團。

外婆教我做清明果,外婆先把煮好的艾青做成像碗一樣的外形,我也學著做了一個,外婆接著做下一步,就這樣我和外婆都做了一個清明果,我捏了一下我做的清明果,清明果馬上就破了;我問外婆:“為什麼我捏了一下,清明果就破了?”外婆說:“你做的清明果皮太薄了。我又試著做了一個,我又捏了一下,很堅固,我拿著清明果,飛快的跑到媽媽面前說:“媽媽,你看我做的清明果,放在鍋裡蒸熟。吃著大家一起做的清明果,我心裡美滋滋的……

做清明果 篇4

國一作文 ,705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三月春風中走來。春天,草地上的青草如茵,嫩得彷彿一按就會流出水珠;小河裡的流水嘩嘩,清得可以看清楚水中自在的小魚。

清明節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製作清明果了,我們一家人去阿婆家做起了這種果子。

是一個清晨,我隨著阿婆去採摘使清明果皮變綠的艾草,太陽公公用它那溫柔的光把艾草喚醒,它們立直了腰板,一株株嫩綠的艾草頭頂上開了幾朵淺黃的小花,如同帶了黃帽子的婦人,我們小心翼翼地將艾草折入籃中,一篷篷,一簇簇的艾草堆滿了籃子。阿公中河邊洗著從前一天摘下的葉子,是在蒸清明果時要用的。

許多阿姨、阿婆將艾草洗淨並切細,綠色的汁液從艾中溢了出來,一陣陣清香斥滿了整個屋子。將艾草蒸熟之後,過濾了大部分的汁水,便與米粉(大米和糯米一起磨成的粉)混合,一團團綠油油的麵糰伴著清香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一個力氣很大的阿婆把麵糰打成了一片薄薄的餅,我、爸爸和一些阿姨用碗把餅割出一個又一個的小圓餅,再送給阿婆和媽媽包上餡。我十分好奇,便這邊跑又那邊跑,給自己做了兩個與眾不同的清明果,一個放了豆沙餡,另一個放了春筍豆腐餡。用已經準備好的葉子平鋪蒸籠底部,晾乾,我便把清明果一個一個排列起來,可是我們並沒有做好,原來還要將做好的清明果壓入摸子中。

看,拿出來的清明果的一面上有了漂亮的花紋,把沒有印花紋的一面放在葉上,上鍋蓋。

耐心等待了許久,蒸好的清明果碧綠碧綠,又有艾的清香,小小的清明果透著股股清香,看上去更像是一件精美的玉器,吃著嘴裡更是清香滑糯,十分有嚼勁。

溫暖的春風吹開了大地,艾香包圍我們。清明果這種傳統的小吃已伴我們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它象徵著清香美好,在這傳統節日裡體會了不一樣的味道,像艾的味道。

清明節做青團 篇5

敘事作文 ,847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正是在幾百年前的今天,大詩人杜牧即興創作的。一提到清明節,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種美食—青團。

在去買青團的路上,轉念一想:我吃了那麼多次青團,這次我為什麼不自己包一次青團呢?於是,我參加了一個關於青團的特別活動。

在活動中,老師先跟我們介紹了青團的由來。相傳在上千年前,晉文公與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見不符,介子推很生氣,就跑到山上去了。晉文公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這個人非常固執,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燒死在山上。晉文公非常後悔,下令在他的祭日裡,所有人都不能生火。於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進米團中,並把豆沙塞入,這就是青團了。

接著,就是做青團了,我將艾草的汁拌入米團,使米團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團豆沙塞進去,向下一按,只聽“卟”的一聲,豆沙濺得我滿臉都是。用各種吃法吃掉這些豆沙後,我想:應該是豆沙放多了,應該少放一些。

我再次調好青團皮後,用小勺子輕輕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團的皮中,再把皮合起來,一個豆沙少得可憐的青團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滿意,因為豆沙實在太少了,都是皮,一點都不好吃,所以我又進入了嘗試階段,我包了各種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個一樣,把豆沙“還”給了我,還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總是太少。

終於,在不斷地嘗試中,我終於得到了最多而又不會“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號試驗品,口感很好。

慢!

雖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顏色上,我與老師包出來的樣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師的青團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進去。我的青團卻是綠綠的,沒有那樣漂亮的顏色。再次經歷了一番嘗試,我終於得到了一個還比較好看的綠,勉強算得上“青”。

就這樣,我學會了做青團,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團,一股清香在我嘴裡盪漾。正是這股清香讓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戰場上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烈士永遠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這樣的一個節日裡,青團讓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為我們現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貢獻與付出!(公眾號:我們555666)

學做清明糰子 篇6

國小二年級作文 ,638字

2019年4月7日下午我到蕭山日報社食堂參加清明糰子製作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學做清明糰子,既擔心又激動。

在食堂,小記者們認真的開始聽玉媛姐姐講解糰子的製作過程,以及有關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給重耳獻肉,重耳為了讓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燒山,介子推寧死也不出山,所以這一天人們都吃冷食而不開火。

接著草莓老師開始教我們怎麼做清明糰子了。先把麵皮揉成一團圓,用大拇指往下按,壓成一個小碟子,再把邊上的麵皮往上拉一拉,變成一個小碗,再在上面放上豆沙,然後在小碗邊上捏一個角,照樣子再捏四個,五個角捏好了之後往裡面壓一壓,這樣一個清明糰子就做好了。草莓老師又開始教我們做另一種樣子的清明糰子,先把麵皮捏成一隻小碗,在裡面放上很多很多的豆沙,再對摺,然後大拇指往上一按一捏,一個花邊就出來了,把這個邊上的麵皮全按上面的方法按捏,餃子模樣的糰子就這樣做好了。

接著水晶老師又給我們發了兩個麵皮,捏成什麼樣子的呢?有了,再捏一個餃子吧,我這次要做一個很大的餃子,我把麵皮捏成一個小盤子,然後在裡面放上豆沙,再對摺,然後按上花邊,一個餃子就出來了。再做什麼呢?今年是豬年,要不再捏一個小豬吧。小豬捏好了,哎呀,小豬的尾巴怎麼不見了,算了,去剛做好的餃子糰子裡捏點麵皮過來做小豬的尾巴。水晶老師又給我發了個麵皮,這會做什麼呢?想不好,讓老媽做吧,沒想到,老媽也做了一個餃子。

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糰子也包好了,大家都拿著滿滿的一盒清明糰子回家品嚐了,味道那就兩個字,“鮮美”!

做清明? 篇7

國一作文 ,798字

又是一年清明節。每年清明前後,家家戶戶都會做清明?。

今天,媽媽早早地就起了床。看了看發了一個晚上的麵糰,微微點了點頭,看來麵糰發得不錯。

“篤篤篤”,有人在敲門。開門一看,是大舅送做清明?的主要原料——野艾來了。媽媽細心地一番揀擇之後,便把挑揀出來的野艾洗乾淨後倒進熱水鍋裡煮。沒多久,鍋內原來澄澈的水變成了深綠色的艾葉汁了,一股股清香撲鼻而來,那是艾草的味道。媽媽見艾葉煮得差不多了,便將它們揉入麵糰中,和著糯米、秈米粉在面盆裡揉。這是用來做清明?的?皮的。清明?的好吃與否和?皮有很大的關係。當然,最重要還是要看餡料和包?的手藝。

媽媽開始調清明?的餡料了。因為我最喜歡吃豆腐餡的,所以媽媽調的就是豆腐餡的料,有白色的豆腐,綠色的小蔥和韭菜,還有紅色的辣椒,當然還少不了油鹽味精等佐料。看著餡料五彩繽紛,聞著香氣撲鼻,就已經讓我垂涎三尺了。

餡料調好後,媽媽用擀麵杖把一個個圓鼓鼓的綠色小麵糰壓成扁平的餅狀,然後再捏成小碗狀,接著就是往裡填充餡料,再雙手兩邊對捏,這樣就把餡料包在了裡面,最後媽媽還用拇指擠按出了細密的條形花紋,煞是好看。

一個個精緻誘人的清明?被媽媽的巧手做出來了。看著它們一排排整齊的立在餐桌上,我已經受不住誘惑,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媽媽見狀,趕緊拿了十來個上鍋蒸去了。

幾分鐘後,我聞到了一股濃郁的清香。我迫不及待的揭開鍋蓋夾起一個放到碗裡,也不顧燙,就咬了一口。果皮裡的油滴到了碗裡,進口的感覺首先是清新芳香的艾草味,?皮細膩又黏牙。在嘴裡一嚼,?皮中的各種餡料味一齊刺激著我的味蕾,鹹香滿口,那味道就一個字——“爽”!我一口氣連吃了8個才勉強過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一邊吟著詩句,一邊品嚐著美味的清明?,真是愜意極了。

做清明餅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3字

說到清明節呢,有掃墓、祭祀、吃美味可口的清明餅,還有踏青、盪鞦韆。清明,令我不禁聯想起了有關清明節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我便去奶奶家做清明餅。奶奶已經和好了面,剁好了餡,正等著我們包呢!首先我把張沾滿細菌的手洗得一乾二淨,之後,我勒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非常艱難地把面從碗上扯下來,成了一個大餅狀,之後倒上滿滿一勺子餡,是我最愛吃的蘑菇餡。我邊想著,一邊又把滿滿一勺餡放入了白麵中,之後,我就開始包了。我學著奶奶,學得有模有樣,你可以為我第一個包成功了,可不,人生的道路上不是樣樣都順心的,第一個清明餅,因為笑得太開心了,薄薄的肚皮都笑破了,露出了裡面的餡兒。我趕緊用一團白麵給它救治了幾番,才把它笑破的肚皮給“縫”了起來,“笑”出來的餡也給硬生生地塞了進去。

之後,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陸陸續續地包了幾個清明餅,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更奇葩的是,有些餡竟然不聽話地溜了出來!

開始炸了,我看到油噼哩啪啦的,心裡有種著急,我陸續將幾個清明餅,放入鍋中,不一會兒,就滾了個金黃!

望著那第一次失敗品,小小的咬了一口,好吃!油香頓時充滿我的整個心頭……

之後,我們走訪親戚家,把清明餅送給他們,我頓時感覺,我們送出去的,是來自清明節的祝福……

做清明?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578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媽媽早早地帶我去外婆家打“清明?”。

清明為什麼要吃清明?呢?媽媽和我一起百度了清明?的傳說:相傳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幫陳太平化裝成農人模樣,清軍沒有抓到陳太平,便在村口設卡,防止他們帶東西給陳太平吃。

農民回到家的路上,一不小心在一絲艾草上滑倒了,起來時發現全身上下綠油油的,一下子計上心來。他採了許多艾草,回到家洗了洗,放到糯米里,做成一個個綠油油的糰子,混進草裡帶出了村。陳太平吃了以後覺得又香又軟。晚上,繞過清軍回到了大本營。從此,李秀成命所有太平天國軍都要學會做艾草糰子,也是從那時起,吃青團的習俗就開始在民間流傳。

說到包清明?,我可是駕輕就熟了,因為每年清明節我都會到外婆家做清明?。準備好各種材料後,外婆負責包糰子,我就負責用一個模具把糰子壓出花形。對於壓模技術,我自覺是練得爐火純青。但是可能是太自信了,一不仔細,沒想到剛剛壓的幾個個個都露了餡。我可不敢再馬虎,我認認真真地壓,每個都壓出了漂亮的花紋。壓了一個上午,下午,我嚐了自己壓的清明?,好美味啊!頓時感覺心裡樂滋滋的。

做清明?的過程讓我很有成就感,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要認真,不能馬虎!

學做清明?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6字

今天,我跟奶奶學做清明?,讓我對於清明?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做清明?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奶奶前幾天就早早買好了粉,還到田野裡摘了一大籃的清明草。我們分工合作,奶奶做清、揉粉,爺爺負責準備餡料,我呢,負責幫忙包清明?。

只見奶奶先把清明草放進鍋裡煮,煮的時候還要放一點點小蘇打粉,然後煮好再漂洗,拿榔頭敲打,清明?的清就完成了。接著按照比例將粉跟水進行調配,不斷揉壓,然後將揉好的粉與清和在一起,原本雪白的麵粉一下子就變成了青白交加,最後全變成青色的了。

再看爺爺,“嚓嚓嚓——”鋒利的菜刀很快把筍切成一小顆一小顆的,雪菜和新鮮的肉也跟著切碎,放入鍋裡翻炒,盛出放入碗中。這樣,熱乎乎的清明?的餡就已經準備好了。

準備工作完成,奶奶就開始教我包清明?了。奶奶把麵粉搓成一長條,用刀切成一塊一塊的,輕輕壓扁後熟練地用擀麵杖把它們擀成圓圓的一片一片。我學著奶奶的樣,將皮攤開放在手心,盛一大勺的餡料放到皮中間,兩邊皮用手沾點水均勻塗抹再對摺,接著把皮往裡推,推出花紋形狀。重複相同的動作,很快奶奶手上的皮跟餡兒就變成了一個餃子形,把餃子的上邊往裡推,就變成了一個波浪形,於是一個清明?就完成了。而我包的呢,卻像一隻“胖小豬”,肚子鼓鼓的,邊上的花紋有高有低,參差不齊。我不禁感嘆道:“奶奶真厲害,好漂亮的清明?呀!”

清明?總算是包好了,奶奶很快就蒸好給我吃,咬一口還冒著熱氣的清明?,?皮帶有韌勁,餡很可口,多麼美味的清明?啊!今天,奶奶教會了我做清明?,你有沒有學會呢?

我學會了做清明糰子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599字

你知道清明糰子怎麼做嗎?哈哈……讓我來做給你看吧!

首先,把已揉好的麵糰用手搓成橢圓形,再用大拇指在橢圓形的麵糰中間戳一個坑,然後把大拇指牢牢地固定在坑中央,其餘的手指沿著“坑壁”快速地轉起來。這時裡面的坑越來越大,像極了一個綠色的小碗。我繼續轉著,發現“小碗”漸漸展開,竟然變成了一個大餅,不像清明糰子。我把它拿給媽媽看,媽媽說:“這太扁了,要旁邊稍微凸起來一點才可以。”我只好把它揉成團重新做。

我再次把大拇指固定在麵糰中央,其餘的手指有節奏地轉著。我轉啊,轉啊,麵糰變成了網兜狀,這樣可以嗎?我戰戰兢兢地把它遞到媽媽跟前,媽媽說:“這次做得不錯,可以放餡料了。”我長舒了一口氣,心想:“終於要成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紅豆放在“網”中央,接著把“網”用手捏成了餃子狀,然後把兩邊往中間擠,搓成一個綠色的“小圓球”,儘量把表面弄平。最後我把“小圓球”反過來,放在一張沾過水的墨綠色的柚子葉上,一個清明糰子就完成了。

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做的清明糰子,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我不僅學會了做清明糰子,還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凡事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學做清明粑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64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每當這個時候走在回外婆家的路上都會聞到淡淡的草香味,這是一種特別的草。這時你們可能會問:“是什麼草?還有淡淡的香味兒?”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個草就是清明菜,是用來做清明粑的,做清明粑是我們家鄉清明節傳統習俗的一種。

今年的清明節我決定跟著外婆學做清明粑!

那天,我和媽媽、爸爸一起回到外婆家。我剛走到外婆家門口,就聞到了清明菜的香味,我趕緊奔到廚房,一看外婆果然在做清明粑。我馬上跟外婆說:“外婆外婆我要學做清明粑,您教我做好嗎?”外婆說:“清明粑可不是那麼容易做的,你要是真的想學就一定不能在中途放棄。”我說:“好,我一定會好好學的。”

我們開始做了,第一步:把清明草摘取嫩芽部分分成小段,用清水洗乾淨,再將清明草放入鍋中煮15分鐘左右,直到煮爛為止,再放少許鹽。第二步是和麵,這一步是最難的,把麵粉倒進裡盆裡,加水,水少了,面就會太乾,水多了,面又像稀糊一樣了,然後又得加一點面,可是試了好多次,我還是沒有把面和好,手上臉上滿是麵粉,我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小聲嘀咕到:這個面怎麼這麼難和呀,早知道就不學了。外婆看到我這個樣子走過來對我說:“哎呀我的乖外孫,怎麼成了一個大花貓了,來外婆再教你一遍,這一遍你一定能和好。”外婆一邊耐心的給我講,一遍給我示範。在外婆的幫助下,我終於把面和好了。第三步是把清明菜融進麵粉裡,再次加水和麵粉一起揉,直到,清明菜全部融進面裡面為止。第四步就是做餅了,先把和好的麵糰搓成大小一致的湯圓形狀,然後再把它們壓成餅狀,壓的時候能不能壓得太薄,也不能壓得太厚。剛開始做的幾個餅都是奇形怪狀的,不像是一個餅,後來我越做越熟練,也就越做越好了。外婆說:“你看,這就是孰能生巧,做的次數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會了。”第五步,也就是最後一步了,把清明粑放進鍋裡蒸。你們可不要看只有這麼簡單的五個步驟,實際做起來還是很不容易的。和麵和得我手都酸了,壓餅的時候掌握不好力度和速度,餅的形狀就不好看。

終於聞到了清明粑特有的淡淡的清香味了,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出鍋啦,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嗯,真香呀,真好吃。”清香的菜味在口中迴盪,這真是人間美味呀!再咬一口,我感覺好吃的可以飛上了天。

今年的清明節,是一個特別的清明節,因為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做的清明粑,還明白了遇到困難就氣餒,就放棄,你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又逢清明 篇13

高二作文 ,906字

清明節,這個略顯深沉的節日一直都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在歲月的沉澱中愈發的顯現出它的韻味與古色古香。在被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這些西方節日淹沒的新新社會中,清明節卻以一種獨特的脫俗的姿態屹立不倒……多少度春秋過後,人們還能保持著最原始的信仰,在這一天裡卸下塵囂,靜靜地拜祭祖先,緬懷先人,為先人獻上一炷香,這難道不是清明節的魅力嗎?

古人曾說“清明節雨紛紛”,彷彿只有這昏昏沉沉的天氣才能襯托出節日的風韻,只可惜,今年的清明節沒能見到這番景象了。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排又一排的墓碑,那是每一個安息的靈魂,每一段沉睡的過往,亦是每一位後輩對自己先人的尊敬與懷念啊。時間過去了,人們終於學會了堅強地面對一切。生老病死,是世間上最悲哀也是最無奈的事情了。改變不了結局的人們,只好學著去承擔,去面對……清明節,總能輕易地使人的悲傷洋溢眼底……

兒時的記憶在時間的推移下,一點一點被遺忘,被新的記憶取代然後消失,但我卻忘不了,忘不了外公去世時,外婆的悲痛欲絕,媽媽的傷心無助。也許是因為太深刻了,才會使那時對於死亡毫無概念的我產生了如此大的恐懼,排斥。外公,記憶模糊卻感到格外親切。還記得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外公總是第一個出現在課室門外,笑眯眯地看著我,用他那雙溫暖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回家。在那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放學就是一件足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事了。如今,不禁懷念起外公那雙粗糙卻異常溫暖的手了。

現在,我站在外公的墓前,看著外婆已不再會失控流淚,只是靜靜地端詳著那張黑白照片。我想外婆在那段以為失去了外公就會活不下去的痛苦日子中挺下來了,堅強地生活著。外婆跪在墓前,跟外公絮絮叨叨地說著我們一家人的近況,把所有的思念化成對家人的祝福。整整十年,傷痛過後,外婆也學會了更好地照顧自己了。

原來,時間真的能讓傷口癒合,也許不是痊癒,也許還會留下一道淡淡的傷疤,但最碼的是再也不會是鮮血淋淋的了,不是嗎?時間讓我們緩衝,讓我們堅強,時間沖淡了一切的痛苦,我們總該明白,總該長大,總該面對一切要面對的事情。

清明節,一個引人深思的節日。站在墓前,莊嚴而肅穆,逝去的親人啊,我們一定會帶著你們那份對生活的熱情精彩地活著。

清明節 篇14

節日作文 ,692字

清明節,那天。我們回老家準備拜老祖宗,我們為了防止不堵車的情況下,我們早早地起了床,準備還了行李。五點就出發。

一路上,道路都很順通。可開了不遠,就發生了難以忘懷的悲劇。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車連環撞3輛車。此時此刻,令人膽顫,也令人心寒。

不遠,爛路隱隱約約的出現了。車抖了抖,好想把整個世界抖美了。車震了震,好像把世界的壞人震成好人了。車跳了跳,好像把我的心靈帶進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裡……。

回到家鄉,我喜出望外,開心極了。大家說要準備去拜山了,我連忙跑進房裡,穿好水鞋,戴好帽子準備出發了。

到了山下,我看見這些陡峭的山路,我既有點害怕又有點擔心。我悄悄的對媽媽說:“媽媽,這些山這麼陡,我怕……”媽媽說:“不用怕,加油女兒。”聽了媽媽這句話我變得有信心了!我跟著大夥一步步的上山了。我緊跟在大人身後。突然,一條繩子把我絆倒了,刮傷了手掌心。我心想:要堅持,要加油,一點點小傷算什麼。便勇敢的上山了。

我貼著緊緊的,可到了較滑的地方,我水鞋一不小心又滑倒了我。我使勁的扯著哥哥的衣服,媽媽看到了擔心說:“小心點,別把哥哥的衣服扯爛了。”哥哥說:“沒事,她害怕著。”到了好走的地方,我放開了手,心才平靜的一點點。哥哥在前面了,我追不上了,怎麼辦呢?突然,一棵花又絆倒了我。我想:上一個山這麼困難,我不上了。於是我跑到媽媽身邊說:“媽,我不上了,困難一次次向我示威,太困難了。”媽媽輕聲說:“女兒,祖宗身前這麼辛苦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能讓我麼下一代過上好生活。你現在說不去,也太對不起他們了吧!”我就又克服一次一次的困難了。

這次清明節真有趣,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清明節的前奏 篇15

國一作文 ,564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充分展現了清明時的風采。今日正值清明前夕,我們七年級全體師生來到了烈士陵墓,進行祭奠。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掃墓之旅。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一身輕鬆,儼然將這次活動當成了一次春遊。路,我們還在走,但體力缺不配合的告罄了,路旁的野花爭奇鬥豔,在春風的吹拂下左右搖擺,分外妖嬈。不過,此時此刻在我們眼中卻好像在嘲笑我們一般。在萬分煎熬中,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整理好心情,我們整齊的站在烈士的陵墓之前,用默哀的形式為烈士的亡靈所祭奠。我們還向烈士墓敬獻了花圈,希望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感謝和敬意,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今日的和平。之後,我們全神貫注的聽了老師和學生代表慷慨激昂的講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那裡,結束了掃墓的活動。

歸途中,以前的疲憊與不情願,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嚴肅與感激。回去的路上,大家的態度煥然一新,邁著整齊的步伐返校,心中感受頗多。

我們應該感謝烈士,是他們換來了今日的中國。烈士們賦予了我們太多的美好,人們應當用一顆美麗的心靈去回報他們,親手撒下希望的種子,待來年春天的時候,為祖國穿上新裝。播撒種子,收穫希望。以後,我們應該多進行此類活動,來回報他們。

清明的前奏如此動聽,它圍旋在我們身邊,久久無法逝去。

清明節掃墓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321字

清明節到了,我不禁想起了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名句。我們小記者懷著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來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首先,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塔前三鞠躬,有小記者代表敬獻花圈。繞塔一週參觀時,我想了很多,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隨後,我們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裡面,這裡有革命烈士的遺物,有日用品、圖片、模型等。在萊蕪戰役紀念館裡,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我心裡有著另一種感情:敬愛的革命烈士們啊,我們為你們感到驕傲,我們為你們感到自豪!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並瞭解了許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清明趣事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8字

今天是清明節,當然啊不能少了鬥蛋比賽,但由於我們是畢業班,學校並沒有組織我們舉行鬥蛋比賽,為了讓自己過過癮,我們家舉行了一場鬥蛋PK賽。

我為了能獲得勝利,起了個大早,從蛋箱裡取出一個個生雞蛋,這個雞蛋圓滑、小巧、漂亮,太棒了,就這一個吧!我又拿起了兩個雞蛋,雖然手感摸起來很圓滑,也很漂亮,可就是太大了,我又拿出了兩個雞蛋,不大不小正合適!也很圓滑,漂亮那更不用說,這不,參賽的三名選手已經下鍋,進行了跳水運動,十五分鐘後,就開始參賽了。

跳水運動完美通過,下面就進入了裝飾環節,我認為第一個雞蛋就像一個小公主,想到這裡我便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不如就畫皇族一家吧,我做了三頂小皇冠,分別為三個雞蛋畫上了人臉,有:“皇上”、“皇后”和“公主”,裝飾環節以完成,比賽正式開始。

我先和媽媽的“繡花”碰,我便派出了美麗動人的“皇后”,我閉上眼睛一碰,沒想到媽媽的“繡花”真的開花了,我高興地不得了,接著是與媽媽的第二輪比賽。媽媽派出了“裁縫”,我派出了“皇上”,“啪”的一聲,媽媽的“裁縫”也開花了。接下來,我們都派出了蛋蛋家族中的精神領袖—女兒,於是第三輪的比賽就是:“公主”PK“女兒”,雖然媽媽已經輸了兩輪但卻不慌,而我也信心十足,“啪”我忐忑不安的睜開眼睛,原來我的蛋開花了,但我已勝了兩輪,所以我還是贏了……

就這樣,清明趣事之鬥蛋樂在我和媽媽的笑聲中結束了。

清明上河圖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6字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的畫家張擇端繪畫而成的一幅千古名畫,是中國中的傳世名畫之一,今天,我終於可以瞭解它了。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風俗畫,現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國寶,整幅畫以長卷的形勢,採用了散點透視構圖法畫出了一幅無與倫比的畫。整副畫共長五百二十八釐米,寬二十四點八釐米。共計有人八百四十一個、六十多匹畜生、二十八艘船、三十多棟房宇建築、二十輛車、八頂轎、一百七十棵樹……這些事物在大畫家張擇端的手中變的栩栩如生。

在《清明上河圖》的前部分中,作者用神奇的畫筆將久遠的春景躍然紙上:一條湍急的河水不停地奔流著,河中漂著艘艘小船,岸邊的樹木鬱鬱蔥蔥,柳樹隨風飄動著綠色的長髮像是正在翩翩起舞的婀娜多姿的少女,粗壯的松樹伸開修長的手臂,好像是準備給少女做舞伴的帥氣的紳士。在薄霧中,掩映著幾家屋舍、草橋、流水、老樹和扁舟。生機勃勃的田野,田地中勤勞耕耘的農夫……它就像一張生動的照片,形象的將悠遠的景物展現在我們面前。

《清明上河圖》的中部展現了繁忙的汴河場景,作者用細膩的畫筆描繪出繁榮的汴河。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雲集,人們有的在茶館喝茶,有的在飯鋪進餐,有的在看相算命……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縴夫牽拉,或船伕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的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巨集大的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故名虹橋。作者用精湛的技藝,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了當年繁忙的汴河場景。

《清明上河圖》的後部展現了一派熱鬧的古城街景,鬧市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有赤膊挑著擔子的農夫,有衣袂飄飄的秀才,有坐在轎中的官人,有擺攤的小販,有討價還價的婦女……這些人物都被描繪的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整個畫面中充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古色古香的建築。作者彷彿用馬良的神筆將古老的城市重現在我們眼前。讓我甚至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

整幅畫卷,讓我彷彿穿越了時空,倘佯在古代的宋朝,不僅讓我感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這幅畫不僅是我國的歷史瑰寶,也被稱為世界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清明節情思 篇19

國二作文 ,1318字

當聽到班裡的男生對我們班主任說“清明節快樂”的時候,我不禁黯然:不是所有的節日都可以說“快樂”的,清明節難道不是用來寄託情思的嗎?哪來的快樂?是的,今年清明節之前我還沒有這個想法,因為今年,我多了一份對親人的思念—對我的二爺爺。

不過,如果真要說“快樂”,那就只能是對親人生前的回憶了—印象裡,二爺爺是個憨厚、樸實、有點木訥的人,臉上總是掛著笑意,讓人覺得很親切。雖然他只是我的二爺爺,但我們也經常與他們家往來,一點也不陌生。所以,當聽到他查出患有很嚴重的病時,我感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傷心。雖然從大人的隻言片語裡我還聽不出來到底是什麼病,但我明白這種病很難治,因為我周圍的大人,包括爸爸這個有主意的人都沒了主意,都擺出一副“無法可辦”的難過的樣子。但是大家在二爺爺面前還是強顏歡笑著,因為治療中二爺爺的病情也好轉過,所以也一直隱瞞著他的病情,直到他去世。

二爺爺去世之後的一段日子裡,我都無法相信他已經去世了,每次去他家的時候我都會想,也許,也許我還能看到那個慈祥的二爺爺呢,但我終於,而且也一定是沒有看到。我才突然醒悟,二爺爺已經離開了,我再也不會見到他了。我也終於想到,身邊的親人總有一天會離開我,這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改變的。因為經歷了以往沒有經歷過的思想轉變,所以今年清明,我才會有以往沒有過的,對親人的思念。

給去世的親人們掃墓那天,天是陰的,一陣小雨剛剛下過,好像就是為了襯托有點悲涼的氣氛。我手裡緊緊攥著二爺爺生前喜歡喝的酒,跟著爸爸、叔叔們和爺爺,和弟弟一起走在有點泥濘的地面上。我們先掃了掃我從沒有見過和接觸過的一些親人的墓,然後走向另一個墓地—奶奶和二爺爺的墓就在那裡。但是奶奶我也不曾見過的,所以也沒有什麼悲哀的感受,只是心裡又升起一絲難過的念頭—以前這個隊伍裡,也有二爺爺的身影,但這次沒有。掃了奶奶的墓,就走到了二爺爺的墓前,二爺爺的墓跟前面那幾位相比顯得很小,而且很新,也沒有墓碑,但大人們卻記得很清楚,也許也是因為對親人的思念吧。

大人們已經在剷土了。以前聽爸爸說,每年掃墓的時候都要給墳墓蓋上一層新土,就好像是把親人魂魄的“家”翻新了一次一樣。這個說法很有人情味,也很有趣,所以每次大人們“翻新”親人魂魄的“家”的時候,我都有思緒萬千地在旁邊看著。我想,這也是出於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才會有這個說法吧。不知怎的,我忽然又覺得說不定二爺爺還沒有離去呢?也是因為出於對親人的留戀,魂魄還沒有消失,只是藏在他的新“家”裡靜靜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呢?但接著我就搖了搖頭,揮去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不捨的情感誰都會有的,二爺爺去世之前也一定很捨不得我們吧。想著,眼淚又模糊了視線。

大人們已經把土鏟好了,也就是說,二爺爺的“新家”已經“翻新”好了。然後,他們點燃黃色的紙,等跳動的火苗消失後,誰都沒有說一句傷心的話,只是每個人都磕了個頭,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思念,然後就收拾收拾東西踏著泥濘的地面回去了。即使二爺爺已經不在了,但我們還是要更好地生活下去,也是不讓他老人家擔憂吧。

但是,不僅是對二爺爺,對所有已故親人的懷念,就是不在清明節,也還是會繼續。希望他們能安息。

清明時節雨紛紛 篇20

國二作文 ,91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陰霾的天氣,細密的雨絲,清冷的春風,三三兩兩落魄的行人,料峭的行人包裹著你,淒涼的情緒榮繞在你心頭,這是古人清明節的心情。但是,清明節三天假期來到時,我卻激動的如要歸林的小鳥,入海的魚,因為這三天假期一定會回趟老家。

清明節這天早晨,我還在夢中就被媽媽拽起來,“走,我們回家。”聽到這句話,我的不滿立馬煙消雲散,“噌”,從床上跳下來,用光的速度“洗刷刷”,然後靜候老媽出發。

結果,我一直等到花都謝了,九點了,老媽才大包小包,拎著的、揹著的、吃的、穿的、用的,像搬家似的踏上回家的路。路上,暖風拂面,陽光燦爛,我哼著《我的滑板鞋》,看著春回大地。媽媽突然停下車:“那兒有個賣烤鴨的,你去買只,給你姥爺帶著,他特別愛吃這裡的烤鴨!”

我們回家的第一站是姥爺家。每次回姥爺家,媽媽總拎著一大包洗好且疊好的衣服,這次,還帶了姥爺愛吃的“韓國一隻鴨”,還有姥爺要常年服用的口服藥。媽媽回姥爺家時,從來很少坐下來靜靜地陪姥爺。姥姥去世多年了,姥爺單獨生活。所以,一回到姥爺家,她就腳不沾地地忙起來。掃掃地,收拾收拾零亂的桌子,抹抹凳子……一邊忙,一邊囑咐姥爺,“記著按時吃藥。”“平時多吃菜,別再便祕。”“過幾天要變天,記得多穿衣服。”“自己想吃什麼就買點,別捨不得花錢。”……我們走時屋裡已井井有條,她也已滿頭大汗,於是我們又拎著姥爺的髒衣服,奔向第二站—奶奶家。

我們這裡有個清明節吃單餅的習俗。媽媽手巧,這些事通常都是她來做。和麵、揉麵、擀餅、烙餅……媽媽一邊忙活,一邊跟奶奶聊著天,很快就烙了一大摞。這時,她才慢慢地直起腰,用手捶起來。她一直有腰疼的毛病,我跑過去,輕輕的給她揉著。

這時,上墳的大伯回來了。清明節上墳祭祖也是我們這兒的習俗。這一天,人們不管多遠多難,也要回來給已逝的親人、先祖添點土,送點紙錢。大伯一進門就說,今天的人和車明顯多了,去墳地的路,平時很少有人走,現在都堵車了……

是啊,清明節上墳祭祖,是我們在懷念先人;清明節祭掃烈士陵墓,是我們在感念英烈;清明節回家看望老人,又何嘗不是我們在感恩他們?!即使“清明時節雨紛紛”,也阻擋不了人們對親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