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外傳相關作文20篇

水滸外傳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94字

梁山水泊,替天行道,這就是水滸傳。

山東及時雨宋江以及眾將齊心協力,在梁山泊時招納天下好漢,一百單八將個個信心十足,武藝高強:小李廣花榮擁有百步穿楊神功,時遷可飛簷走壁,沒羽箭張清飛石百發百中,豹子頭林沖使得丈八蛇矛無人可敵,關勝的青龍偃月刀來一個敵人就斬一個……

可是大戰來臨,朝廷突然招安,這不由得讓梁山人反覆思量,一百零八位好漢都聚在一起,商討策略。

這時宋江發話了:“兄弟們,我們在一起不就是為了不受朝廷的欺凌、濟困扶危,現如今朝廷要招安,那麼我們的初衷也就達到了。”可是未等他說完,立馬就有人反對。林沖“騰”的一聲立馬站起:“哥哥,兄弟們可都是被朝廷逼上梁山的,現在怎麼能被他們招安呢?你讓我怎麼跟其他的兄弟交代啊?”李逵也坐不住了:“哥哥,我黑旋風是個粗人,大道理我不會說,可我知道,朝廷不是什麼好東西,這肯定是個騙局,我們可不能上當啊!”“對!我們要和朝廷死鬥到底!”下面的人都激動地附和著。最終,大家決定要和官府死抗到底。

晚上,好漢們把自己多年準備的上好武器都拿了出來,還在城樓上準備了數十塊巨石,以備敵軍攻城所用,還派了幾名射箭極好的人,其中以花容為首,用來射殺敵軍的大將。

第二天,好漢們開啟城迎戰。一開城門,他們就義無反顧地衝入陣中。林沖一馬當先,敵方大將石寶攔下了他。林沖見那人使一口寶刀,身著三層鎧甲,一看就知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貨。林沖二話沒說,無所畏懼地衝上去,拿起丈八蛇矛向他砍去。只見石寶一閃,避過長矛緊接著使著他的大刀對著林沖一個橫掃,林沖見狀就從馬身跳到空中,輕鬆地躲了過去。石寶改變策略調轉馬頭,朝一個樹林過去,林沖大喊:“莫跑,吃俺一招。”說完,就追了過去。可是,他還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陷阱。於是,在一個平坡上,林沖的馬被絆馬索絆倒了,他也隨之摔下了馬。緊接著,從四面八方衝出來好多士兵,紛紛把刀架在了林沖的脖子上。石寶勸林沖投降,可林沖寧死不屈,用刀自刎。

而李逵這邊也打得如火如荼。“黑旋風”果然名副其實,只聽見其大吼一聲,便如一股生猛的風衝向敵軍,一連殺死了數十人,還把多人打成了重傷。此時,從敵軍裡突然衝出來一名大將。此人名為王進,是八十萬禁軍的總教頭,手拿一根棍子。可李逵卻根本不把對方放在眼裡,氣勢洶洶地向他衝去。只見這個王進也不怕,只是一昧地閃躲,等李逵有些疲勞時,王進這才出手。他用棍子狠狠地擊中了李逵的肚子,李逵馬上後退三步,緊接著又被擊中了天靈蓋。儘管最後李逵使出了渾身的蠻勁,硬是活生生地把王進的腦子打開了花,但他自己也受了重傷。

幾個時辰過後,雙方均死傷慘重,而好漢們更是死的死、傷的傷。整個戰場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好不容易等朝廷收兵撤退,好漢們趕忙商量策略,可就在這時,朝廷的援兵到了,援兵衝了上去,把僅存的好漢們都給包圍住了……

看來,在當時那個黑暗和腐朽的年代,無論是投降被招安,還是奮起反抗,結局並沒有什麼不同……

《水滸傳》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52字

暑假裡所有作業完成以後,我迫不及待捧起老媽送給我的《水滸傳》,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這是一本描寫北宋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裡面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使我感嘆不已。

小說描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和他的兄弟們奮起反抗黑暗的封建統治,並取得一系列勝利的故事。小說塑造了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批性格鮮明的梁山英雄。這本書很多故事情節我們都耳熟能詳,如:拳打鎮吳西、倒拔垂楊柳、智取生成綱、武松打虎、大鬧清風寨等。

看了《水滸傳》這本書之後,在它的字裡行間,我們總能找到一個“義”字。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個個深情重義。生活中,當朋友有難時,他們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為朋友赴湯蹈火,兩面插刀。這是一梁山好漢們的“兄弟之義”。黑暗的封建統治下,民不聊生,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就扯起造反的大旗,為民眾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這是梁山好漢的為民的“國家大義”。正是因為秉持著這一腔大義熱血,梁山的英雄好漢們才剷除地痞惡霸,貪官汙史,反抗封建的黑暗統治,誓將“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進行到底。當然,後來梁山的招安也多多少少受了這種“大義”的影響。

梁山英雄好漢們的“義”教會我在生活中不僅要對自己的朋友講義氣,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主動相助,而且對於社會上的那些不良惡習和和風氣,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才是真正的“義”。

所以,我非常喜歡讀《水滸傳》,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會永遠停駐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經典中的經典——讀《水滸傳》有感 篇3

讀後感 ,439字

暑假裡,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是:北宋末年宣和年間爆發的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規模雖然不大,但一度聲勢很盛,後來卻接受了“招安”,也就是向官方投降,而最終宋江等人又被殺害了。

《水滸傳》是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書中塑造了一大批生動的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將中至少有70位以上是形象鮮明,令人久久不忘卻的。此外還有一批非常生動的人物,如高衙內,王婆,潘金蓮,何九樹,牛二,黃文炳等等。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每個人都有一個能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質特點的綽號,例如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等等。宋江是梁山上主要領導人,晁蓋死後一直坐第一把交椅。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一方面仗義疏財,廣交江湖好漢,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指揮才能,而另一方面他又有著濃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打出的旗號是替天行道。

讀了這部小說之後,我感覺寫的太精彩了,把人物寫的栩栩如生,讓人讀了之後回味無窮,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

讀《水滸傳》有感 篇4

讀後感 ,616字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義的史料為主要依據,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的形象。

這部小說主要寫了一百零八位好漢的英雄事蹟。如《火併王倫》《大破連環馬》等。在這眾多好漢中我最喜歡的是大頭領,人稱呼保義,及時雨,孝義三郎的宋江。他被晁蓋義士救上梁山後,對晁蓋忠心耿耿。晁蓋西去後他擔任臨時大頭領。他代領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消滅了許多的惡勢力。在《五虎上將打童貫》一集中。他很有威嚴地說:“我梁山五虎何在?”嚇得敵軍抱頭鼠竄。最後梁山好漢推選他為當之無愧的大頭領。

讀完《水滸傳》,我的腦海中只剩下兩個字,一個是“忠”,而另一個則是“義”。書中,楊志逼著吳用問這兩個字的意思,吳用毫不猶豫的答道:“忠:對上絕無二心。義:對友絕無二心。”楊志把刀架在宋江的脖子上,大聲喝道:“這你應當如何去做?”吳用掏出一把刀斬釘截鐵地說:“吳用願意以命相換!”說著便刺向自己。吳用這一壯舉,是對“義”最好的詮釋。看到這裡,讓我記起了那件事:一天我和好朋友,一塊踢球。因為頑皮,球砸破別人家的玻璃,當時我害怕極了,看到氣勢洶洶的房主,我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在房主的逼問下,我的好朋友站了出來,替我承認了錯誤。我害羞地低下了頭,心想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每次讀起《水滸傳》,總是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那蕩氣迴腸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瀾壯闊的場景,一次又一次地打動了我,感染著我。我愛《水滸傳》,我愛讀書!

讀出新,讀出情——讀《水滸傳》有感 篇5

讀後感 ,888字

《水滸傳》是經典著作,是民族的精髓,一百零八位好漢與晁蓋,雖落草為寇,但他們的所做所為卻光明磊落,為人們所敬仰、傳頌。

第一次讀《水滸傳》時,我六歲。那時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武松。因為“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深深的印在腦海裡。那時的我認為能與猛獸相鬥的人是最棒的。

再讀《水滸傳》時,我八歲。那時我最敬佩的人物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豪氣,再加上那純樸的心靈,便是無人能比。

前二次讀《水滸傳》都是在童年,那時的我知識面較窄,也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只是能夠欣賞別人所欣賞過的。

第三次讀《水滸傳》時,我十二歲。剛剛步入初中的我既激動,又茫然。初次當班委的我被一系列問題攪得亂七八糟,太多挑戰需要我去面對。那時,我三讀《水滸傳》,我發現我最佩服的人竟是宋江。因為那時我被宋江的領導才能所折服,我不得不佩服他與一百零七位頭領、上千嘍羅相處,竟能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我與他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現在我十四歲,又一次讀《水滸傳》。這時的我不再是年幼的我,也不再是被小事攪得手忙腳亂的我。現在的我,目睹過人間的真、善、美,也看見過世俗的假、惡、醜。讀《水滸傳》時,我發現,我所崇拜的人是林沖。是他教會了我在“亂世”中做人。他不僅槍棒使的出神入化,文才也很好,堪稱文武雙全。可能有人覺得他窩囊,我卻不那麼認為。對於一個小家來說,他是一個好丈夫;對於一個大“家”來說,他是一個大英雄。他之所以剛開始沒有反抗的那麼激烈是為了不讓妻子與僕傭受到牽連。他為人謙虛卻不軟弱!他為人正直、講信用、講義氣。他歷經多少磨難卻永不服輸!他內心的堅強一次又一次地激勵了我。每當我經歷挫折想放棄時,總是會讓我想起他的堅強;每當我默默哭泣抱怨命運不公時,總會讓我想起他的堅強!挫折是什麼?挫折就是讓人去打敗的!哭泣不要緊,但哭過以後一定要站起來,用笑容去迎接挑戰,用自信去面對挫折!從他身上我明白了:如果不能改變他人(惡人),那麼就先獨善其身,做好自己。

每次讀《水滸傳》不一定要換一個敬佩的人,只要你有所收益。在不同的年齡段讀《水滸傳》,你會從不同的人身上學到不同的道理,只要你學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就是有收穫。

水泊幾許英雄志,梁山曾憶好漢歌——《水滸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45字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梁山泊好漢劫法場、朱仝義釋宋江……此番種種,皆為義也。更有宋江於國之義,親遞毒酒與李逵;李逵亦有義,毫不眨眼服下。只一《水滸》,全繫於義。

第三眼著眼於社會風氣與民主。

琵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尋常巷陌,追效金戈鐵馬。本以華夏族人總溫婉和順、文質彬彬、老實如黃牛,忽聞《水滸》方知,咱華夏男兒也有眾多英雄好漢,提槍舞棍樣樣在行,更有綠林好漢如雲,英雄如雨,實是志與日月齊明,意共天塹長流。風氣不再是忍氣吞聲,而是敢作敢為、敢作敢當。

皇權社會,常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百姓常是被百般壓榨奴役,大氣也不敢喘一聲。水滸中更是宋朝,重文抑武,百姓也多是文弱秀才,只知百般求得君主賞識。水泊漢子,多蔑視官府,從不買賬。這一百單八好漢一出,即有民主先聲之意,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本書:“《水滸》一書,為中國小說中錚錚者,道武俠之模範,使社會受其餘賜,實施耐庵之功也。”

誠然殺人放火、擾亂法度的行為是略有矯枉過正之意,但是仍有其進步意義。它使悶聲勞作的清朝百姓得以知道還可有這一種活法。

對水滸也只是粗讀,細節也未曾細細體會。但也有好處,便是全域性觀強。文尾,略寫幾字以記心得

舉薄酒而寄狂,吟短句而感慨。鵬飛樑山泊,冰心鐵骨伴取山間磐石;雲凌蓼兒窪,青山綠水留的風中豪氣!

讀《水滸傳》有感 篇7

讀後感 ,1018字

初讀水滸,我是敬仰崇拜的;再讀水滸,我是疑惑不解的。

《水滸傳》是中華四大名著之一,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瑰寶。它描繪了宋末農民起義,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波瀾曲折,謳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但是,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糟粕。

一是過於血腥暴力。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提倡和諧,反對打打殺殺的行為。然而在水滸中,哪個英雄好漢不是靠暴力出來的,動不動就舞刀弄槍的。當然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有關。當時社會黑暗,奸臣當道,政治腐敗,人民有苦無處說,有冤無處報,走投無路之下就只好以武力或非法手段來平反自己的冤屈。比如說武松鬥殺西門慶那段,武大郎被毒死後,西門慶買通了官府衙門的人,武松證據確鑿卻無處申冤,無法嚥下這口惡氣的武松只好自行報仇。他用尖刀往嫂子胸口一剜,取出五臟六腑,並割下她的頭顱,又割下西門慶的頭顱,放在武大郎的靈牌前。這一面反映了武松的有仇必報勇猛剛強的性格,另一面也反映出武松的殘忍。我們要正確的看待武松的這種做法,這是當時黑暗社會的產物,然而在當今社會是不可取的。若說武松殺人還有可原諒之處,那張青夫婦賣人肉就真的是無法原諒了。他們所殺之人都是無辜的過路人,可就算這樣,張青夫婦在水滸一書中仍然被稱之為英雄好漢,這真是令人無法理解。

二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水滸一書可算是將銀子的功用發揮到了極致。銀子能化解各種矛盾,上下打點,拉攏各種關係。及時雨宋江,廣施銀子,謀得了江湖中極高的威望;小旋風柴進,仗義疏財,博得了江湖好漢的愛戴。有了銀子,牢獄是可以擺平的。只要錢到,禮到,關係到,棍棒是不用挨的,累活是不用幹的,甚至可以好酒好菜伺候。林沖入牢,用銀子上下打點,再加上柴進的兩封書信,免了殺威棒,開了項上枷。武松入牢,更是受到特別對待,因為施恩父子有求於他。銀子鑄就了強大的關係網,關係網的鋪開與壯大形成了梁山水泊之勢。這種惡俗的社會風氣也延續至今。

然而更令我無法理解的是,《水滸傳》一書選入了中學生必讀書目。這就需要身為初中生的我們區分水滸的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水滸傳》的複雜性體現在它許多令人爭議的情節上。這個世界不是什麼都是非黑即白非正即邪,更多的都是亦正亦邪亦黑亦白。

其實,從一面倒地認為梁山全是英雄好漢到逐漸發覺梁山人物亦正亦邪的複雜性的過程,不也是一個思想成熟的過程嗎?想起某本書說的:“當你不再單純地以好人和壞人判斷一個人的時候,你就長大了。”

讀《水滸傳》有感 篇8

讀後感 ,561字

水滸傳,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他描寫了108位梁山好漢起義以及最後的結局。全書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感情色彩,情節一波三折,富有感染力與表現力,讓人愛不釋手,難以忘懷。

水滸傳最令我驚訝的是,他能同時處理好這麼多人物的形象。無論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每個人穿著衣貌,他都有或多或少的交代。還有文章內容詳略得當,更有層次感。我也非常欣賞這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義氣。他們殺富濟貧,他的熱愛百姓,反對官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能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與同學們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到時候同學的情誼就會越來越親密,我們的學習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也許有人說,水滸傳裡的起義是一種反對官場的行為,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並不贊成這種說法。因為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殘酷黑暗的封建統治無情地壓迫的農民,許多農民都揭竿起義,反對政府的統治,所以他們的反抗是有道理的,他們是為自己的人權為自己的人格獨立而反抗!這不是某些人為了追求官場和利益,為了追求金錢和名譽而反抗政府,而是一種正義的,勇敢的富有勇氣的反抗,這種反抗最值得提倡。

水滸傳,裡蘊含的精神力量,精神品質是深刻而豐富的的,我們需要認真的閱讀,用心來閱讀它,感受它那生動的情節,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畫,振奮人心的精神力量,這,才是《水滸傳》的精髓所在!

時勢造英雄——讀《水滸傳》有感 篇9

讀後感 ,794字

翻開一本書,欣賞頁與頁之間淡雅的清香。掀開一頁紙,品味字裡行間濃郁的書香。

—題記

《水滸傳》這本書的書名毫不起眼,因此剛開始,我對它並不感興趣。可當我聽到別人說起書裡的故事時,我卻動搖了,確實,它那豐富有趣的內容,讓我曾一度愛不釋手。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他在書中塑造了一百零八個人物,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松。

武松,是一個勇敢,善良,熱心的人;是一個愛打抱不平的英雄。而滲透在武松性格中的,有關古代英雄的力、智、勇,充分寄託著作者正戰勝邪,善戰勝惡的理想。

而我最欣賞的,卻是他那份正直。同時我也認為,現在的社會需要這樣的英雄。雖然,他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天真的我總希望在真實生活中存在著這種具備英雄氣概的人。因為,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黑白兩種勢力的對抗。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挺身而出,維護正義,走出對抗惡勢力的第一步。我們常說建立和諧社會,可如果我們都不把它付諸以行動,去維護正義,幫助人民警察加強治安的話,談何公平,哪來和諧呢?

《水滸傳》表面上一本關於武打的長篇小說,但它卻揭示了現在複雜的社會關係背後所存在的問題,比如說,我覺得書中的“及時雨”宋公明為人善良,雖然他手無寸鐵,但卻樂於助人。與武松相比,他看上去十分文弱,但很多英雄都被他感化。可最後還是因為醜陋的社會風氣,而把他逼上了梁山,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時候,社會的正義需要的不是一個人的正直,而是許多人的正直,當這種正直大到可以形成一種社會風氣之時,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有希望。

其實,不管是武松的英勇善戰,還是“及時雨”宋公明的與人為善,或是魯智深的大智大勇,林沖的忍辱負重……這些英雄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如果那個社會可以給予他們更好機會,我相信他們都能有一番成就。

所以我想,時勢造英雄的意思是,只有良好的社會氛圍才能造就更多的英雄志士,更多的偉大人物。

讀《水滸傳》有感 篇10

讀後感 ,693字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使我久久不能忘懷。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個個都俠肝義膽,處處都以一個“義”字當頭,真令我欽佩。

《水滸傳》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集在梁山水泊。由於那時幾乎是奸臣當道,官府貪汙,於是疾惡如仇的他們決心替天行道,但宋江卻接受招安歸順於朝廷,最後死傷大半……我不禁為他們感到痛心。

在那個元末明初的時代,人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冒險起義呢?這些英雄們即使拎著刀,刀尖上流的也絕不是無辜百姓的血。他們殺惡濟貧,還把兄弟情義放在了第一位,冒死也不出賣兄弟。但他們的“義”,並不是一味庇護,就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朋友願意對自己講義氣,但這不是偏袒,而是在你犯錯誤時,毫不忌諱地指出,有時會讓你接受相應的懲罰,倘若沒有讓你意識到錯誤並改正,將會害了你。

有人說,宋江最後是因為屈服才接受招安,如果不招安,就不會死傷那麼多兄弟,但我認為,如果不被招安,最大的可能是兩敗俱傷,朝廷不會讓這樣的一個對他不利的一群人存在的,那麼老百姓也會跟著遭殃。英雄們即使在“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時代,也毫不畏懼,寧死不屈,他們寧願造反起義,也不願當貪官的“奴隸”。雖然他們死傷慘重,但他們的精神將永不泯滅。

在這本書中有太多太多訴不盡的情感環繞在我腦海,這一百零八位英雄一直在我眼前浮現。謹慎細心的林沖讓我及時改掉了粗心的毛病,沉著冷靜的吳用使我在遇到困難時不再慌張,敢作敢當的武松讓我在犯錯時勇於承認……

《水滸傳》教會了我很多,我越來越重視我和和朋友之間珍貴的友誼,讓我永遠記住這些為“義”犧牲的英雄好漢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