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重陽節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重陽節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3字

今天,我們學了一古詩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講的就是九月九日重陽節。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

在我們家鄉,重陽節正是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時侯。每逢重陽佳節,活動都非常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聽爸爸說,在古代重陽節就有登高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這一天,家人團聚,一起登高。登高時佩戴茱萸香囊,據說有避災的作用。

早在重陽節到來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會做很多五顏六色的重陽糕,讓人見了饞得直流口水。登高結束後,爸爸會帶上香甜的重陽糕和香醇的菊花酒領著我們去祭掃祖墳,鞭炮聲此起彼伏,非常熱鬧。

回到家,吃過團圓飯後,每家每戶的院子裡都擺出了各種各樣的菊花,人們開始從這家院子走到那家院子,一邊賞菊,一邊聊著家常,非常熱鬧,好似過年一樣。

小朋友們拿著自家做的重陽糕,一邊吃著一邊跑著玩著,多開心呀!

重陽節那天,我真想變成一隻小鳥,飛回我那可愛的家鄉。

家鄉的重陽節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378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古代詩人王維在重陽節時遠在他鄉所寫的一首詩。

重陽節,最重要的一件事莫過於登高了。小時候,我經常問爸爸:“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啊?”爸爸告訴我:“登高遠眺,懷念親人。”那時候我還不怎麼懂。

至於重陽節的由來:傳說有個人叫桓溫,有一天,他的朋友費長壽告訴他,在九月初九那一天你家必有火災,桓溫聽了,趕緊帶上乾糧等東西逃到了山上去。在九月初九過後,家裡的家禽果然都得了瘟疫死了……後來人們就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陽節。

又是一年的重陽節,我和爸爸去登山祭拜。大概是因為我經常鍛鍊,幾百米的山一下子就上去了。這時候,我突然覺得心曠神怡。我看到了那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上的鳥兒歡快的唱著歌。看著那一座座山峰,我想起了詩人杜甫的一句詩:“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多麼豪情壯志,多麼的沁人心碑啊!

家鄉的重陽節,是多麼的令人神往啊!

家鄉的元宵節 篇3

國三作文 ,647字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都張燈結綵,而在我的家鄉—湖南衡陽,也不例外,過元宵節時要比大城市裡過得還熱鬧多了。

元宵節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著自己一年都會勤奮。起床後,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得穿的一身紅,代表著紅紅火火。衣服穿好後,事情就輕鬆了:老人們在家中包元宵;大人們要大掃除;小孩子們就是到家外面去鬧元宵了。先說說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數量自然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每人包十二個,十二個是由兩個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順。元宵的餡兒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幾個元宵裡包糖,誰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裡包硬幣,誰吃到就會走財運;有的往元宵裡包蘋果碎兒,誰吃到就會平平安安。雖然這樣包並不一定會實現這些祝願,但是這一種種包法卻透露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大人們大掃除是為了把家中所遺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統統趕走,辭舊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鬧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擠人,他們都穿著紅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紅的海洋,美麗極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元宵節:有的在舞龍燈,希望自己能飛黃騰達;有的在踩高蹺,希望自己步步高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販們支起小攤,一邊跟街上的人們慶祝,一邊賣元宵和各種元宵節的紀念品。大家都盡情地玩著,歡快地笑著。

這一天晚上還必須得吃元宵呢!是多麼快樂、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鄉的元宵節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有著喜慶的節日氣氛。這是在大城市裡感受不到的。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我家鄉的清明節 篇4

國三作文 ,512字

風輕輕撫過心房,帶來一絲清涼,帶來一絲回憶。

在我還小的時候,父母在清明節那一天總會帶我回到家鄉。

踏進了鄉土,一種從未有過的熟悉感湧上心頭,南方獨有的悶熱似乎被這應景的小雨淅淅瀝瀝地澆滅了。父母帶著我,一同去給先祖掃墓。

我們踏著不算平坦的石子小路,兩邊的花草也因雨的沖洗而綠的發亮,昆蟲趴在草叢中,一曲又一曲地鳴唱,世間的一切都寂靜了下來,共同傾聽著這自然的讚歌。花草的清新伴著泥土的味道撲面而來,我貪婪地吸著家鄉的味道,向著先祖的墓碑走去。

大理石製成的碑前,放著父母帶來的鮮花,較弱的花朵與肅穆的石碑相結合,讓年幼的我小小的心肅然起敬。父親手裡拿著罐清酒,他表情嚴肅,輕輕將就開啟,酒灑在先祖的碑前。酒水濺落,在空中爆裂,碎成一個個水珠,落在地上,快速的消失在土裡。不算濃重的酒氣飄了上來。在這個安靜又有些淡淡悲傷的日子裡,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蟲也仍鳴著,一切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似的,卻深深的印刻在我的心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如今我已多年沒有再回到那個充滿我童年回憶的地方,那清明的小雨,唱著故鄉的歌,清淡而值得回味,如濃墨一般,全力展現著鄉土的魅力,吸引著我這遊子,能早日回到那個美麗的寶地。

家鄉的中秋節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8字

隨著時間的流逝,回憶成長中的一幕一幕。我們發現,我們越來越“忙”,也越來越煩惱。這是為什麼?

在家裡,只要你一天不在書桌,父母就會冒出來,嘮叨你半天。跟他們講道理,他們會說:“孩子,這是為了你好,現在這個社會沒文化……”終究,我還是說不過父母。當你將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時,父母又不知從哪兒冒出來了,手裡還有一本又一本的練習。這時,我真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我真的好想跟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這樣做是為了我好,但是,請也給我一點自由的空間,不要讓你們的“愛”成為我的“負擔”。

在學校,早晨6:30起床,30分鐘內完成一切內務。7:00下樓吃早餐,要趕在7:20之前到班。到班之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匆匆忙忙地拿出書本早讀……我們的時間被老師安排得滿滿的,每天做著一樣的事情,重複著一樣的動作,我感覺我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推動了原有的活力。有時,我真的好想對老師說:“請不要讓我們像機器人一樣去學習,雖說壓力就是動力,但是,過多的壓力也會讓我們隨之沉默,隨之失去對生活的嚮往……”

從書桌下面抽出一本泛黃的日記,翻動記憶的碎片,童年的一幕一幕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童年,在家裡,父母總是微笑的對著你,他們不會管你是否完成了作業,你可以在院子裡、房間內,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玩耍。在學校,老師也不會認真地去檢查你是不是真的完成了作業,他只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陪我們玩,逗我們開心……

輕輕嘆了一口氣,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多麼希望時間會停止,歲月會倒流;多麼希望回到過去,回到童年;多麼希望永遠也不要長大……

家鄉的中秋節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3字

傳統節日有非常多,但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中秋節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做月餅。

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中秋節的由來,書上說:后羿把太陽射下來,留下一個,西王母來到后羿前,給了他兩顆仙丹,嫦娥在千均一發的時刻下吞下了兩顆仙丹,飛到了天上孤獨的月亮上,這一天的月亮很圓,而兩個人十分想對方,卻不能相見,思念之情,所以這一天被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做月餅,到處都是月餅的香味。再炒幾道菜,月餅的樣子多種多樣,有兔子形狀,有的都是花形狀,做月餅的時候,要十分小心,而且要做各種各樣的月餅,需要有巧妙的手,和多年的經驗,這樣做出來的月餅才香甜可脆,讓人吃了,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到了晚上,大家都把菜和月餅搬到桂花樹下吃。大人和小孩都非常高興,大人讓小孩朗誦幾首詩,還唱起自己最好的歌,來配晶瑩而又圓圓的月亮,桂花飄落,就像是嫦娥姐姐撒下的花朵,廣寒宮裡嫦娥姐姐孤獨地在跳著舞一遍又一遍,以此來來思念后羿。我們在桂花樹下有說有笑,桂花親吻著臉頰,祝福著:世間思念的人能相見,不要再哭泣,孤獨了。我們的臉紅彤彤地像喝醉一樣,不是好像,是真的,醉在今夜,而這樣的畫面卻少了一個角!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而卻有一對苦命的人,要是世間不那麼邪惡,那嫦娥也不會孤獨,而是幸福美滿,該是個令人醉在其中,不想走出來的日子!

家鄉的端午節 篇7

國一作文 ,611字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每到端午節,家家都會傳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你可知這陣清香來自什麼東西?它就是—粽子。

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會上山去摘大而且嫩的竹葉。摘回來後,把竹葉浸在水裡大約半天,然後拿出來,晾乾,再儲存好,放在乾燥的地方。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把竹葉拿出來,再浸在水裡,洗乾淨,用來包粽子。

每當到包粽子時,我和表妹總是爭著搶著要包,但姑姑總是不給。其實粽子可以包成多種形,有牛角粽、五角粽等。我表妹總是要姑姑包牛角粽,但姑姑總是故意氣她,不包。包好的粽子要煮上很長時間,剛上鍋時,粽子要很小心,因為怕粽子的米漏出來。粽子煮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就會傳來陣陣清香。可以說廚房裡整整兩三天都有清香餘繞。我很喜歡這種味道。

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會包粽餅。粽餅的主料也是米。只不過米要磨成粉,再包。粽餅是甜的,很軟,很有黏性。煮熟了的棕餅呈棕色。吃入口中很容易粘住牙齒。所以吃的時候,要很小心。我也很喜歡吃粽餅。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知道為什麼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後來,奶奶告訴我屈原投江的故事以及老百姓把粽子、雞蛋等食物投入江的原因。奶奶還告訴我,屈原的愛國事蹟。這我才知,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吃粽子時,我想起了幾句話“那條江本是一種自流的水,水流汩汩,吟著楚辭揮舞衣袖分辨清濁醉醒,臨於岸邊風騷”。

端午節,一個紀念人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不信可以來我家鄉看一看。

家鄉的清明節 篇8

節日作文 ,693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吟誦著杜牧的清明古詩,我便想起了家鄉的清明節。

星期六,爸爸一大早就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裡,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

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惹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裡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

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得起父母”

最後,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把酒倒到小茶杯裡,然後倒到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著爸爸的“清明果”體味著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元宵節 篇9

國一作文 ,612字

家鄉的元宵節就是所說的正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比清明節更隆重,比春節還要熱鬧。

這天上午,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祭祀和“看燈”用的物品。

奶奶在家裡用豆麵做成粗蠟燭形狀的“豆蠟”,裡面插上燭心,準備晚上給各個房間“照亮”。男人們殺了雞之後,就領著孩子到集市上買菸花爆竹。這天,買、賣煙花的人比任何時候都要多。寬闊的大街上一流兩行全是賣煙花的攤位,三裡五村的男人擠得水洩不通。小孩子一手抓著大把小煙花棒,一手緊緊地攥著大人的衣襟,生怕走丟了。

傍晚,父親就帶著孩子們上墳點燈。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村裡,不論是陳家還是董家的祖墳都清晰存在。來到塋地,將親人墳頭的雜草清理乾淨,翻上一些新土,土裡插些黃紙錢,親人的墳子就煥然一新了。在墓碑前面點燃集上買的蓮花狀的紅燭,紙錢燒起來,爆竹響起來。燭光搖曳,煙氣瀰漫,噼裡啪啦聲中,整個空間裡充滿著一種神祕、憂傷的氣息。在這氣息裡,人們灑酒敬天敬地敬祖,跪拜叩頭,表達對天地的感念和對先輩的追思。

吃過水餃和元宵之後,天就黑了。女人張羅著到各個房間點上“豆蠟”,孩子們和爸爸卻急不可耐地開始燃放煙花。每到此時,幾個村子就會爆竹聲連成一片,煙花把夜空裝點得五光十色,分外絢爛。

元宵節是祖先的節日,是快樂的節日,更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認祖歸宗的民族向心力的象徵。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忘祖。我想,一年一度的家鄉的元宵節正是要提醒我們,時刻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4字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了。媽媽和奶奶先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然後開始清洗乾淨粽子葉,便準備開始做粽子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裡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後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著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為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