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鏡相關作文20篇

以人為鏡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7字

古人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不錯,有誰不愛自己。再醜的人,照鏡子時也能看到一個美麗的自己。所以,女人們總會在鏡子面前撫首弄姿、扭妮作態,愛鏡中的自己,更愛以假象示人。照鏡子看出自己的相貌,即使臉是歪的、鼻是斜的,看慣了,就不覺得有多歪了,反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帥”。以至於有人覺得鏡中的人,就是自己愛的那個人。這沒有辦法,就像外國的狂歡節一樣,人們都帶著假面具,誰也無法參透對方。

照鏡子的人偏愛“鏡中人”,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你反對也沒用,難道讓大家不要照鏡子,把鏡子給毀了不成?他們已經習慣看著鏡子裡面“帥氣”或者“美麗”的自己了,哪裡可以接受其他意見?

相比“以銅為鏡”,我更喜歡‘以人為鏡’。我並不是什麼十全十美的女孩,也不是什麼很聰明或者有什麼過人之處的女孩。正因為“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與他人相比,可以知道自己怎麼樣,差了,好了,或者是還有哪些不足。所以,我經常拿班上的同學、朋友來作對手。一次考試完畢,一個活動結束,一幅作品展示,我都會拿他們跟自己比一比。比贏了會得意,比輸了也會“羨慕忌妒恨”,甚至當對手跟自己旗鼓相當的時候,也會琢磨一番自己弱在哪裡。

也許,你覺得我這樣做太俗氣了。沒錯,我就一小女子,也不是什麼聖母。出來沒有想過拯救世界,更沒有想過什麼呼風喚雨。也許有時候曾經奇思妙想過,但是,這些都是虛假的不是嗎?

我唯一想過的就是與他人相比,有一天能漸漸超過他們,直到我在這個世界有著一席之地時,我就成功了。

以人為鏡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6字

古代的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見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需要一面“鏡子”,整理自己的儀容,明白自身的得失,做更好的自己。

我的鏡子,是一個6、7歲的日本小男孩。那一次我們一家去遊日本,來到了日本迪士尼樂園。這裡到處都是大人領著小孩,熱鬧非凡。在排一個長長的隊伍時,我等得很煩,就和姐姐玩起了微型抓人遊戲。姐姐大聲喊叫著順著欄杆跑道一邊,我也大喊著追了過去。不知不覺中,我突然發現周圍的人都離我們好遠啊!就在不遠處,有一個男孩拉著媽媽的手,靜靜地站在媽媽身旁,隨著隊伍挪動。他默默轉頭注視著我們。他的眼裡活躍著一種羨慕,隱隱還透著一點不認同。我漸漸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動作一點點慢了下來。姐姐又嬉皮笑臉地捅了捅我,她也停了下來。我們一下子安靜了,都學著小男孩的樣子一聲不吭、挺直後背跟在媽媽左右兩邊登上了遊戲小車。

在日本的幾天,我感受到了日本人的講文明懂禮貌,儘量不為自己的事情打擾別人。回國以後,我也看到了國內不文明的事情:在公共場所喧譁,排隊時擁擠無秩序,隨處亂扔垃圾……我也有過這樣的行為,而不認為自己錯了。日本又是那麼安靜、乾淨,讓人舒服。我要時時記住那個日本小男孩,時刻提醒自己要做有禮貌,懂規矩的好孩子。

以人為鏡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899字

【以人為鏡】

劉實

拉滅了燈,準備睡,卻躺在床上,在黑暗中思索。

今天的數學課上,我知道了什麼是以人為鏡。

叮零零,上課了,數學老師走了進來,給了我們每人一張方格紙,並讓我們在方格紙上畫三個平行四邊形,標出它們的高。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我三兩下畫完了它們,得意地看著還在奮筆疾書的同學們。過了一會兒,老師拿了幾個同學的作品展示。其中一個作品竟把高畫得與兩條邊平行了!全班鬨堂大笑,只有洪瑞臨——我的同桌沒有笑。

我還在偷笑。她對我嚴厲地說:“我看有人這麼笑你,你怎麼辦?”我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我的嘴角抽動了幾下,只好不自然地笑了笑。

下課了,我陷入了沉思。

如果我被嘲笑我會怎樣呢?我會自責?不,我會受到巨大的打擊,甚至不再熱愛學習。那麼……

該是我改正的時候了。

謝謝你,我的同桌。

或許,這就是以人為鏡。

【我的“照妖鏡”】

胡坤鵬

我常常認為自己很完美,而我的弟弟卻像照妖鏡一樣,把我不好的一面全都照了出來……

聖誕節後一天,我興高采烈地把禮物拆開了,但是我的好奇心又想讓我去看看弟弟的禮物,我跑到弟弟的房間,問他:“我能看看你的禮物嗎?”這句話充滿了期待和希望,但老天好像不喜歡我似的,無情地讓弟弟拋下了一句:“這又不是你買的”,我心灰意冷了,但我不甘心,就又反駁道:“這也不是你買的,這是聖誕老人送的。”我和弟弟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來了。直到媽媽來阻止的時候說:“這句話好像有點似曾相識啊。”

我的腦海中瞬間回想到很多相同的畫面,“這又不是你買的”,這句話不是我以前對他說的嗎?不僅是這句話,還有很多不好的詞都是他從我這裡學的。

通過這件事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我的弟弟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我的缺點,我也像一面魔鏡,時時刻刻影響著他。我以後一定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進一步完善自己。

以人為鏡 篇4

國二作文 ,714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浩瀚史海,我獨愛那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一切與之相關的史書,都曾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本本的撫摩,一次次的品味,如夢,如昔,似真,似幻……

《三國志》對劉備的評價頗高:“先生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劉備的仁愛,贏得了天下人的贊同;“寧可天下人負我,也不可我負天下人”的豪誓,得到了天下英雄的追隨;即便臨終之前,亦不忘將“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示兒,最終名垂於青史。從劉備的身上,我學到了關愛,對朋友的不離不棄,因為這樣,我亦交到了許多朋友,懂得了仁者無敵。

《三國志》中的周瑜是一位儒雅有為才華橫溢的軍事將領。因為有了他,偏安一隅的江東才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才有了“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佳話是對他的高度認可。從周瑜的身上,我學到了無畏與忠誠,也不再懼怕黑暗與孤單。

史書中對於曹操的評價是最為複雜的。《魏書》中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魏書武帝紀》中寫道:“太祖運籌遠謀,鞭撻宇內……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評價的複雜性緣於人物的複雜性,無論如何,曹操的軍事才華是不可否認的。即便在赤壁之戰中,他損失了幾十萬大軍,也沒有像劉備那樣,因一場失敗而久病不起,而是仰天大笑,不失英雄本色。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不捨與不棄,終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可辨善惡,更可獲益無窮。

以人為鏡 篇5

國一作文 ,800字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明得失,以身邊的人作為借鑑反省自己的行為。

人通常是無法主動發現自己的問題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上帝視角看待他人的行為時通常能很容易發現他人的問題和缺陷。可當相同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卻鮮少有人能察覺了。這就是“以人為鑑”的意義。它能幫我們消除盲區,客觀審視自己,從而提升自我。

《周易》裡有“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其實古來有很多見賢思齊的語錄和例子,無不警示我們自我反省,像榜樣看齊。勾踐臥薪嚐膽,以范蠡為師,終成霸業;韓愈感嘆“聖人無常師”,其實我們不斷向他人學習;清朝統治者狂妄自大,不懂得向他國學習,驚醒時卻為時已晚。終身學習,向他人學習,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因為“人類的偉大,正在於不斷地完善和更新自己。”朱熹認為格物可以致知,而在我看來格他人之行亦可以致知。

學習他人、以人為鑑的根本目的在於窺探自我,提升自我。巴金的《隨想錄》之所以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是因為其對於自我的剖析與反思,達到了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而我們,則可以通過觀察他人、類比自己來剖析自我。二者目的相同,途經不同而已。換句話說,對他人行為的判斷,正是提升自我的方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了判斷之後,能否實踐就變得至關緊要了。看到好的行為,我們要學習,要吸取;看到不好的行為,要反省自己是否做過,今後如何規避。只有這樣,“見賢思齊”的真正效用才得以體現。

在生活中,我們不但要明得失,更要得其得,失其失。這樣將知行合一,我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以古為鏡,知行合一 篇6

國三作文 ,1034字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在徹頭徹尾的觀看了比賽後,我發現,只有把古人的一言一行當作自身的鏡子,才能在社會上颳起一股謙謙君子之風。

比賽當中每一位選手的表現都讓人印象深刻,他們對詩詞有著強大的儲備量,對風俗古蹟的瞭解也頗為深刻,但最吸引我的是節目組最後設定的對選手知行合一的考察。通過飯桌上的禮讓,就餐的行為習慣,充分體現了選手的個人素養。有的選手禮讓長輩,為大家端茶倒水,有的選手卻坐姿不端,舉止不雅。面對六人五個雞蛋,他們互相謙讓,儘管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但都有美德與素養的體現。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什麼?是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孟子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李白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老子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更是教師張麗莉的捨己為人,的哥的拾金不昧,黃麗芬的助人為樂。前有智者先賢的字字珠璣,後有博愛之人的身體力行,以古為鏡,知行合一的好人為整個社會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而山東省實行的光碟行動,雖然在全省獲得了積極的響應,但仔細觀察之下又不免會發現仍然有些人意識薄弱,看著糧食被浪費不為所動。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也許你浪費的只是半條魚,一隻蝦,但積少成多,後果又會如何呢?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就是小公主、小王子,面對無法平均分配的時候,又是否會把自己的那一份禮讓給他人呢?在團聚就餐時,是否會讓長輩先入座,等長輩吃過再動筷呢?這是值得每位青少年深刻思考與反省的啊。

賽場上的選手不論輸贏都始終保持快樂的笑容。對於他們來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失敗並不可惜,成長與收穫最重要。正如諺語所說:“失敗得教訓,成功獲經驗。”失敗為我們積累下了一份又一份的經驗,鋪墊了通向成功的捷徑,是必須珍惜的良師益友。

而生活中的我們,無一例外的得失心重。我們看重成敗,往往因為輸掉一點點傷心一整天而忽略了自己所收穫所學到的,經常為自己諸多的小差錯找藉口,卻忘了孔子所說的“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山東這孔孟之鄉,自幼學習先賢經典的我們更應該知曉這其中的道理,“不怨天,不尤人。”要想獲得成功,首先應從修身養性開始,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獲得更大的成功啊。

我們要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不做“啃老族”,“手機控”而是努力成為“光碟族”,“學文控”,以古為鏡,行知合一,用經典充實我們的心靈。

以書為鏡 篇7

國三作文 ,784字

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其中一件就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針對中國人的道德準則日益模糊的現狀,思想家柏楊先生在寫了十年小說、坐了十年大牢出來之後,做了一場極具影響力的演講,題目就是《醜陋的中國人》。今天我要推薦的這本《醜陋的中國人》就是在這場演講的基礎上整理出版的。

用批評精神將國民性格的頑疾講出來需要勇氣,尤其是這麼一個自責和自警的標題—醜陋的中國人—多麼容易被誤會啊!但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正因為柏楊先生對中華民族深沉的愛所以他才會沒有遮攔的實話實說、不加任何修飾的寫出中國人的醜陋。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孔乙己就是對中國國民的劣根性的揭示,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所激烈批評的也是這種劣根性。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們要照照鏡子,整整衣冠。這本書就像一張亮光光的鏡子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把自己看的清清楚楚,哪兒髒哪兒醜,再對著鏡子整改。

書中也寫到了我們身邊的諸多“醜陋”現象:在菜市場買菜,誰的聲音大,誰就能把價錢砍下來;在大排檔吃飯,誰的嗓門粗,大服務員才為他服務。這不就剛好體現了書中寫到的國人說話誰嗓門大誰就有理嗎?

今天廣為流傳的一個經典的言論就是從這本書中出來的: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就是一條蟲。一個日本人怎麼看都是一條蟲,而三個日本人就是一條龍了。就像我們現在,我今天來到這裡並不僅僅是為了推薦這本書,也是來讀一讀同學們推薦的書,就算有沒有得獎,我也是一個收穫者。但是就像柏楊先生的書中講的,可能有一些參賽者卻是巴不得上面的同學出錯、忘詞,那樣自己便好得名次,不然沒臉回去見同學、老師。這不就是中國人的窩裡鬥這一個醜陋特點嗎?

這本書就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出我們的素質與面孔。所以我推薦大家來看這本書,從這面鏡子中找到自己的陋習並加以改正,讓人人都遠離醜陋,成為美麗的中國人!

以史為鏡 篇8

國二作文 ,637字

她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養育了五十六個名族十三億華夏兒女,她那傳承了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世界歷史的星河中煜煜生輝。她是邁著方寸蓮步從遠處款款走來的淑女,卻也是乾淨利落大邁步行走的現代女性。她掩著面紗卻又從昂揚的姿態行在時代的前列。她就是我們的祖國一中國。

我們擁有綿延不絕的歷史,曾一度從最強大的國家傲然立於東方,這輝煌的歷史鐫刻在我們的靈魂中,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輝煌不在,漸漸被壓迫的恥辱所取代。割地賠款,建廠剝削。我們在列強的侵蝕下,我們的國家已經千瘡百孔。

1931年9月8日,深夜瀋陽城的一生炮響翻開一篇腥風血雨,充滿著侵略和反抗,被千萬人英勇的鮮血染紅的悲鳴詩。在那個年代的中國落後日本一大截,在他的侵略下,毫無反抗之力,只有開啟國門被侵略。可是,我們偉大祖國怎能任人宰割,就算屍鴻遍野,也要擋住外敵,就算中國人全部戰死,也不讓出一寸土地。英勇的中國人民,偉大的中國母親,經過八年抗戰,終於迎來了新時期。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滿大地,今天的中國又重新以一個新形象立於東方。幾十年前的事情再次發生,日本在美國的幫襯下,單方面宣佈釣魚島國有化,不顧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勸誡一意孤行,讓中日關係處於崩潰的邊緣。但今日的中國,不再是那個軟弱的中國了,在面對這一威脅時,我們強烈的反抗,中國的領土寸土寸金,一分都不能退讓。危險的萌芽重新出現,我們雖要追求和平解決,但也不能放鬆警惕。

以史為鏡,而知得失。我們雖已處於和平年代,但鑑於以往的教訓,警鐘長鳴。

以古為鏡 篇9

國一作文 ,513字

我最喜歡在寂靜的夜晚、皎潔的月色下,坐在涼風習習的庭院中,品著茶,翻開一本記載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書籍,感悟歷史長河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從而在許多千古流傳的歷史典故中,有所啟發和體味。

歷史如一杯茶,細細品味,越品越苦澀,越品越幽香。我常常在睡前翻開一本中國史學四大家所編寫的《中國大歷史》或是易中天所寫的許多議論性的一類歷史書籍,以風趣生動帶有諷刺或讚頌的語言對雜史、野食中描繪的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真相進行一定的分析與評論,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性格分明、形象各不相同的歷史人物,從而揭示一些深刻的歷史道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獨秀一枝如東方朔的博古通今,能言善辯,辯得郭舍仁啞口無言;如岳飛的精忠報國,誓死殺賊,留下千古美名。可張揚個性我行我素也未必好,如項羽不停亞父忠言最終自刎烏江;而劉備凡事問過諸葛亮,看似毫無個性,卻反倒成就霸業。

人人誇項羽英勇無畏、仗義霸氣,可惜最後一失手戰敗才自刎於烏江。其實他完全可以跌倒了,再爬起來,如越王勾踐一樣忍辱負重,最終一雪國恥,何必這樣自負,導致一失足成千古恨呢?

以古為鏡,可以淨心靈,辯是非,明前途,現代亦是如此。這就是以古人們之間的是是非非、流言蜚語中得到的哲理與啟示。

以書為鏡讓我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篇10

國三作文 ,801字

古有“唐玄宗”以人為鏡,今有吾以書為鏡,以書為鏡,書中包含著作者對各種事物,各種人物,各種挫折的感悟和體會。父母說:書是載著你到大海上飄蕩感受人生波瀾的小船。

老師說:書是人陶冶情操,開拓視野充實內心的小冊子哲學家說:書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類最偉大的精神財富。

以《林肯傳》為鏡,林肯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曾經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在他八歲時與父母被趕出原來的房子。林肯一生中遭遇了數也數不清的眾多的挫折與失敗,但他以驚人的成就告訴了人們沒有什麼能打敗你,你拜你的只有你自己。

以《童年》為鏡,我發現,自己的童年與高爾基悲慘的童年來比真是相形見絀。我的家境不富裕,但我又疼愛我的家人,我的家不大,但滿滿的都是親情:我的家不是富麗堂皇,但足以為我遮風擋雨:所以我不再是那人性的孩子,不在亂髮大小姐脾氣。不再為了一點小事與家人鬧不快。見識過我脾氣的人還誇我一下子長大了。

以《混血豹王》為鏡,文中的白眉兒是一直獵犬與紅豹的混血兒,身為混血兒的白眉兒在獵戶與豹群之間搖擺不定。其主人從最初的愛護到最後的猜疑並把白眉兒殘殺,表現了人性的複雜多變,白眉兒是一隻走投無路的混血,擁有獵犬的健碩與高大,與紅豹的嬌小成對比,順理成章成了豹群的統治者,但它懷有對主人的相戀並多次放跑主人,被主人報復,被圍困,為了小紅豹與妻兒的生存,最後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被趕出豹群,但是受了傷並失去了一條尾巴的白眉兒怎麼可能在凶殘的大自然面前活下來,最終被主人抓住,主人對他露出往日的溫情,正在白眉兒搖擺不定時,主人的一句話暴露了他本來的面貌,在白眉兒不願意告訴主人紅豹群在哪,主人下令:殺!白眉兒在倒下的一瞬間發出了嘹亮清晰的豹鳴。

每一次以書為鏡,都能發現一個不同的自己。一次次以書為鏡,都成獲得一個個感悟,一個個感悟改變了不完美的我,改變的我享受到了快樂

知否,知否,一切書中通透。

以黨為鏡,跟黨走演講稿 篇11

演講稿 ,904字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以黨為鏡,跟黨走》。

黨是一面旗幟,一面鏡子,一首歌曲……因為有了黨,中國才得以解放;因為有了黨,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因為有了黨,中國才一步步地走向今天的繁榮昌盛。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開拓了一片廣闊的天空,任我們自由飛翔,而他們卻永遠躺下了。他們,是人民永遠歌頌的、緬懷的。他們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共產黨員。

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共產黨像太陽,溫暖我們的心房,我們民族班的學生,就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從去年開始,馬龍縣政府為我們少數民族制定了優厚的民族政策,從全縣小學畢業生中選拔優秀學生到馬龍一中來讀書,讓我們有更大的舞臺,更好的前程。來到馬龍一中,政府免費為我們提供鋪蓋,每月給我們兩百元補助,每天提供營養餐,每學期發625元補助,這些政策為家裡節省了很大的開支。黨做的這一切讓我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黨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

共產黨員的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他們雖然沒有毛主席、周總理那樣偉大,可他們卻是真真切切地為我們服務。楊副校長,他很樸實,很幽默,也將一位黨員的職責履行於實際行動當中。

記得那次,學校組織初一級學生參加“紀念烈士”的掃墓活動,楊副校長作為解說員,在酷暑之下,滿懷激情地給我們講了家鄉黨的先進人物的事蹟,其中他講道:“在烈士墓園裡,還有一個他教的學生為守護國家財產英勇就義的,如今,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了,但國之興亡的責任依然在肩頭,他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直扎我心,他用黨的歷史,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愛國、愛黨、愛學校的學生。楊副校長以身作則,使我體會到他對黨的崇高的敬意。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黨的溫情就在身邊,它號召我們要學好各門功課,用科學來武裝我們的頭腦,努力把我們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是不滅的火種,點燃我們心中的理想,點燃我們心中的希望,黨是出色的工匠,不拘一格地雕刻著社會主義的好雕像。

黨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以為為鏡,踏著他們的腳步奮勇前進,與時俱進,再創輝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福爾摩斯 篇12

國一作文 ,743字

“Have you ever been to Afghanistan , I can see 。”

這句話已經不知道被多少人掛在嘴邊,沒錯,這就是著名的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給讀者的第一句話。

英國貝克街221B的二樓 。

這個地方也已經成為了一個有紀念意義的地方,因為那裡曾經住著歇洛克福爾摩斯和華生。

福爾摩斯一直是一個傳奇。特別是他的推理能力,判斷能力,觀察能力。比如,他能看一眼華生褲子上的泥土就能知道他去了哪裡,他根據地上的雪茄煙灰就能推斷出一共有幾個人,是否用了雪茄煙嘴,分別抽的什麼煙。根據一隻懷錶,就能看出主人的生活習慣,家庭條件。總之非常了不起。

雖然這是小說裡面的人物,但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為什麼自己那麼粗心,一點都不留心觀察。

就像平時,我考試時總是算錯題,比如最簡單的加減法七減五我都會算成三,八加八加二我都會算成十二。我還經常看錯題或者看漏題,就像那次歷史考試,我只做了答題卡的第一面,翻篇過來都還有滿滿地一頁的題,足足三十分呀,考試那麼殘酷,怎麼能允許我那麼粗心呢?一分就可以把不少人踩在腳下呢!

我還不僅在學習上這樣馬虎,在生活上也有這樣的毛病。比如我經常在煮飯時忘了按電飯鍋的按鈕,等爸爸媽媽揭開鍋蓋準備吃飯時卻發現鍋裡還是生的米和水,老是讓他們哭笑不得。像做菜不放鹽或者洗衣服不放洗衣液這些都是常有的事,但我總是改不了。

福爾摩斯也不是神呀,他只是一個善於觀察,分析和思考 的普通人而已呀,為什麼我不能像他那樣呢?我們只要多像十萬個為什麼那樣去發現問題,再像福爾摩斯那樣嚴密謹慎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後在去通過多次的親身實踐來得出結論,並且,最重要的是要處處留心觀察和不能馬馬虎虎。

其實成為福爾摩斯並不難,只要你細心觀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福爾摩斯。

人人都可以成為雷鋒 篇13

國二作文 ,1112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泱泱中華,永垂不朽的“雷鋒精神”鋼鐵般屹立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雷鋒精神”也將成為我們成長進步的強大力量。生活在文明時代的你可曾勵志譜寫壯麗的道德詩篇,弘揚不朽的雷鋒精神?面對社會真誠的呼喚,你選擇應允還是拒絕?這一切都在你的一念之間。

雷鋒並不遙遠,善念常在心間。助人之際,你就是雷鋒;勤儉節約,你就是雷鋒……

“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走南闖北,以賣每串毛利不過三毛錢的烤羊串謀生,他所受的苦難是許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可是,生活的艱辛並沒有將他打倒,反而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沒文化就過不上好生活!因此,阿里木江在善念的引導下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都捐助給了部分家境貧寒的學生,從未想過從中拿出一分錢補貼家用。至今,他還在考慮著更長遠的資助計劃……

我們學習雷鋒精神必須難道要像阿里木江那樣無私地奉獻嗎?身為社會一員的我們,幫助別人並不只有這一條途徑。可以是在他人無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是在朋友沮喪時贈送一個真誠的微笑;也可是在同學傷心時給予一句安慰的話語;也可是在樓道間拾起一片被人丟棄的垃圾……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都說“助人乃快樂之本”,這所謂的“快樂”只有當你助人時才能有所體會。一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了助人為樂的品質,就能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雷鋒”。

想必姚明的“半袋榨菜”的故事你並不陌生:在外訓練期間,姚明吃早餐從不開啟一包新的榨菜,他總是將其他隊員吃剩下的榨菜倒進碗裡,儘管教練和隊醫再三勸說,姚明仍然堅持厲行節約,反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為。在九年的NBA的籃球生涯中,姚明賺的錢足夠他享受富裕的生活好幾輩子,儘管如此,姚明也時刻不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那麼,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有什麼理由鋪張浪費?我們又該怎樣踐行雷鋒精神?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浪費一粒糧食,注意水的迴圈利用,如:淘米水用來洗碗,洗臉水用來洗手後也可灌溉花草樹木,用洗衣水涮拖把等等。只要你想節約,沒有什麼可以擋住你的腳步!節約無弊端!

其次就是儉用。在物質日益豐裕的今天,許多人大肆揮霍,這其中也包括我們青少年。要明白,財富不是天上掉下的,也不是隨著河水“漂”來的,它是勞動者用“血汗”換來的。當你毫無顧慮地揮霍時,可曾想到父母的艱辛?可曾聽見自己良心的勸阻?請收回你即將揮霍錢財的雙手,節約無小事!

如果你是一滴水,請滋潤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請照亮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請哺育有用的生命。

只有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樂善好施,勤儉節約,孝親親師,那麼,人人都可以成為活雷鋒。

以人生的紗線為題作文 篇14

話題作文 ,3507字

【篇一:以人生的紗線為題作文】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就沒有完美無缺的人生。當我們在用紗線來編織自己的人生時,更要清楚地認識這一點。

德國在二戰時的元首希特勒,一直以來被人們視為一個魔鬼般可怕的人,專制獨裁,奪取了無數猶太人的生命。當我們對他進行口誅筆伐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希特勒也曾經是一個熱心幫助鄰居的少年,也曾經給處於近經濟危機中的德國民眾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至於為什麼日後會成長為一個臭名昭著的戰爭狂人,我想,他大概是沒有正確分佈用來編織人生的紗線。取捨不當,必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漢娜阿倫特在探討猶太人屠殺時有一個獨特的說法,叫做“庸常的邪惡”,她大膽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惡隱藏在自以為的平常行為中。

當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時,往往更熱衷於給自己貼上“善良”“正直”等正面標籤,而不會把自己和所謂的“惡”聯絡在一起,認為即使自己有了錯誤,也只著眼於眼前的小事,並不會帶來什麼長遠的影響。然而,人生的紗線並不是單一的,善和惡往往相伴而生,共同作用於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因此,選好人生的紗線,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往往抱怨社會,抱怨體制,卻常常忘記,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體制中的一部分,我們的一舉一動往往影響著體制發展的程序,若是我們都用那些善的紗線覆蓋住惡的紗線,各類令人痛心的社會現象又怎麼會層出不窮?

貪圖安逸和富貴是人性中無法抹殺的因素,也是構成人心隔的細線最本質的元素。徹底拔除他們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正如帕斯卡爾所說:“人是被罷黜的國王,否則也不會因為失去王位而感到悲哀了。”我們所能做的,是儘量減少利益的追逐而產生的所謂“庸常”的惡的心理,用善的細線纏繞著那些少量的惡的細線,讓人生這塊布料豐富而又閃現著善的光輝。

細線的性質我們不能改變,但我們卻可選擇,讓人生變得美好。

【篇二:以人生的紗線為題作文】

上帝造人說:每個人都有兩個隱形的口袋,一個叫善,一個叫惡。善掛在胸前而惡掛在胸後。因此,人們總是看到自己的善行而看不到自己的惡行。

於我看來,善惡猶如沙漏兩極的沙:可相生,可相融。

常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然而,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誰又不會犯錯。華盛頓尚有幼年折了父親的櫻桃,毛澤東還有十年文革之變。可見,為與不為,不以惡小善小為標準。李贄曾自稱異端,號召不以孔子之標準為標準。如今看來,也不能不說是一句哲理。人們常說:“世上沒有大奸大惡的人,亦沒有大聖大善的人。”又說:“沒有惡的襯托哪裡彰顯善的存在。”可見,善惡如雙生子一樣。有善必有惡,善惡同行。而人生中的惡與善也必定如同紗線,交錯而行,織成人生中的錦繡。

佛偈: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見,善與惡又是可相融的。張三偷了李四家的梨,此必是惡行。然而,若張三有愧又將梨送還,此必是善行。

鄙人是史科出身,對於善惡之事,惡善之分倒也是感慨良多。

秦始皇是個值得解剖的例子。說他惡不可否認,修建阿房宮的怨氣到今天也沒有消去,不是仍有人指著他的鼻子叫嚷著暴君麼。那麼一統六國又怎麼說呢,小國諸侯叫著不侵犯他人,還不是連年戰火不絕,倒真是苦了百姓,臨淵羨魚之舉,可始皇退而結網,一口氣解決了小打小鬧問題不是嗎?

再說長城,更是個令人爭議的話題。說它當初如何勞民傷財,如今呢,不佇在地球上好幾千年了。還成了世界八大奇蹟。於當時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惡行,可是於今天的人來說卻是一件有功勞帶來榮耀的善舉。

可見,善惡是可相融的。人是一個個體卻也能從個體中看到群體。早好幾千年前的皇帝都已經用行動告訴我們這個理了。

最後,人生如錦繡,錦繡中的針法有好有壞,一如人生中的品行,有善有惡。

【篇三:以人生的紗線為題作文】

周國平曾在《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中發出疑問:“一個嬰兒,未出生多久就夭折了。我們是該嘆息他生命的短暫還是為他免受漫長人生中的苦楚而欣慰?”

我想,周國平的疑惑也是今之眾人心中的疑惑。人生所經歷的種種,到頭來究竟是豐盛的回憶還是沉沉的負累,大抵沒有人能夠逐條分析出個頭緒來,卻鮮少有人會得出:活著之所以會有那麼些的起伏跌宕,正是因為這樣的高低交織、善惡相錯才構成了人生。

幼時極其熱愛大圓臉盤的向日葵,瞧著那黃燦燦的黃瓣想象著它們釀出葵花籽兒的樣子便愈發欣喜。小孩子總是討厭黑暗的,每每到了夜晚總是輾轉難眠,也抗拒去陰暗的角落。直到有一天,我發現陽光投在葵花葉子上,反面留下的便是一片陰影。於是人生中第一次懵懵懂懂地發現,陽光與黑暗本就是一體的。

我曾翻閱書籍以求得一個答案,卻沒有哪位先哲對於生命這個浩大的選題給出過詳盡的解答,然而也總是有無數人的求索和實踐,給我們留下過諸多線索。

正如伍爾芙一直都在孤獨地尋找生命和靈魂的核心一樣,梭羅也在追求人生最核心的奧義。只不過一個只是看徹了歲月長河裡無盡的苦難和罪惡,在某天有露水的清晨,穿上裝滿石子的外套沉入了家門前的小河;另一個卻獨自搬去了瓦爾登湖畔過了十多年漁樵耕讀的日子。

生命只有短短几十載,我不敢說妄自放棄是愚蠢的行為,但畢竟黑暗與罪惡的存在總有其合理性。所謂“存在即真理”,如果沒有了陰冷冰溼的暗,又如何能襯托出光明的珍貴呢?

魯迅有言:人的第一是生活,只有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對我而言,這樣的愛裡包含的不僅僅是對美好和光明的嚮往,也有著對陰暗和不平等的寬容。也正是因了這一份慈悲心,人才會獲得最終的釋懷,將人生善與惡的紗線織就一幅美好的錦緞。

什麼才是人生呢?我總在思量。

是帕格尼尼琴絃上反覆吟頌的才思嗎?是伍爾芙憂傷而疲累地去赴死嗎?是海子臥在山海關的那根鐵軌嗎?是張愛玲開在塵埃裡的花朵嗎?是整個整個世界反覆做夢又在夢境中沉睡的囈言嗎?

我想都不是吧。它們都是人生的一種形式卻又不是常態。

人生,是老者村婦手中,用歲月扎染出來的,一匹白布。有辛酸的紋路和歡愉的線頭,最後鋪就的,是對生活的釋懷。兩者的結合,才是人生的紗線。

【篇四:以人生的紗線為題作文】

“我曾經七次鄙視我的靈魂”。

如此駭目的一行字。

每當我在書桌前看到自己抄下的這首短詩,剛讀到第一句,便一陣顫慄。也唯有那一刻,我拷問過自己的靈魂是否該被鄙視。而也是這一句,讓人洞望出一代文豪紀伯倫對自己的拷問。那短短的八句詩,彷彿其人生沾滿罪行的紗線,赫然昭顯於人生的布帛上。

惡,是人生來的本領。慾望、懶惰、過失……都是凡人無法抗拒的深淵。如果說每個人都如同一名織工般辛勤地編制人生的布匹,那麼人性之惡便如經線一般與“善”之緯線相生相滅。沒有一匹布只以緯線而立,亦沒有一段人生只與善行相伴。靈魂如同卡爾維諾筆下那分成兩半的子爵,永遠無法善惡獨行。

然而,是惡將人類引向絕望。戰爭是“惡之花”。一戰之後西方的集體絕望情緒驚吼出“世界滅亡”的哀嘆。廢墟之中,總有人期盼天使的福佑—善。

但是,真正的善並非他人的施捨,而是自我對惡的救贖。魯迅大聲呼喊著“反抗絕望”便是對人生之惡的主動懺悔。聖經中有對凡人的寬恕,並不在於上帝的寬容,而在於凡人對於人生虔誠的悔悟。我們無權選擇經線緯線,卻有權選擇經緯的佈局與紗線的顏色。亦如紀伯倫在回首人生時,將那七根匿於布中惡的紗線挑出潤上更鮮明的色彩,用懺悔將原本暗淡紗線迴歸人生原始的色澤。

懺悔是善的迴歸,是對人生的忠誠。錦上添花,也許不在於提亮原本已光鮮的紗線,而在於予黯淡的紗線以重生的光輝,人生的本色,也許往往綻放於陰暗。

木心說,我是丹麥人,《皇帝的新裝》中的小孩。他是勇於扯開透明的虛偽尋求真實的人。我們不懼怕赤裸,我們只懼怕虛無。再美的華服,也許其下終是爬滿蛀蟲。再殘破的褸服,卻終可以遮風避雨。人生的紗線,需密密地縫實每一個針腳,一針不落。

莎士比亞說,人生像一匹用善與惡兩種紗線交錯織成的布。是人生的本態:有善,有惡;有絕望,有希望。但最要緊的是如羅素所云:熱愛生活,忠於生活。

同樣,熱愛人生,忠於人生。

但現在的我們又怎樣忠於人生,認真地對待人生中的每一根紗線呢?範曾因同行一針見血之譏鬧至法庭;馮小剛因有觀《唐山大地震》之害不流淚而罵其沒有良心……當他們人生中那一根根惡之紗線被人抓住時,竟一撒手,不肯執守不變的真實。

龐德因一首《地鐵站上》成為無數人心中詩界的泰斗,而我卻不曾多有幾分尊奉。只因他至死都不願承認其支援法西斯的過失。那一根紗線被他扯掉,卻再也立不起一塊完整的布。

卻始終願意在每天離開書桌前多眷顧一眼紀伯倫的小詩。也許他總被湮沒在泰戈爾的光輝下,但我總在他那裡看到一個至高的靈魂。

—那個曾被鄙視七次的靈魂。

—那七根奪目的人生的紗線。

人以何為貴 篇15

國一作文 ,911字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是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目標,不同的選擇。庫克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或許這便是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

如今人工智慧的思想深度已然超越人們的想象,阿爾法狗能與人類中圍棋的佼佼者鬥得不相上下,小冰能寫出令人無法分辨的似出自人類之筆的詩集,這是人類的成就,人類自己卻愈發冷漠,不求上進,唯唯諾諾。

當更多的人著綸巾,持羽扇,拍遍欄杆,只求進仕,在歷史河流中留下自己的名,他卻著破衣舊履,垂釣於渭水,淡然笑看眼前山河人間。當他人為自己親友離世聲淚俱下,他卻為亡妻歌:羽化而登仙兮,卻離傷。他的離去是乘了鯤化的鵬,扶搖而上九萬里。

這是莊子的價值觀,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與世無爭,倒也成就一帶賢者。而今的許多人卻沉浸紙醉金迷,奢華糜爛,追求物質卻捨棄心中一片純淨。

加西亞马爾克斯成名前窮困潦倒,與妻子借宿一家旅店,好心的老闆不顧家人反對收留他們。馬爾克斯憑《百年孤獨》迅速在世界文壇中佔得一席之地,攜著不菲的報酬贈與當年出手相助的老闆。老闆的善良與同情心,馬爾克斯都知恩圖報,皆為人間高尚品質。

反觀眼下的我們,老人摔倒不敢扶,大難臨頭只顧自己。有越來越多的訛詐,網路暴力,因為這樣的事情沒有成本,沒有懲戒。古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卻在伸出援手的路上舉步維艱。

王昭君面對和親隊伍,眼前是漫漫長途,她心中黯然,眼裡透出的卻滿是堅定。漢家兒女揹負起了家國重任,捨身為國,遠嫁外族。她的心中是舍小家而為大家都高尚胸懷,是一首無怨無悔,傳頌千年的讚歌,經久不息。

千年後的我們在網路評論區如魚得水,以旁觀者的身份看笑話,湊熱鬧。慶幸仍有無私奉獻的人成為社會之光。

時間仍在向前,我們仍在行走,卻不知何時,我們的心,我們的三觀像被螻蟻不斷齧咬吞食,變得冷漠,不分是非。人性本善,生命的價值在於護其清而非飾其華。歷史中有我們的榜樣,現實中亦有引以為戒的反例。若人無善,無德,與冰冷的機器又有何異?願我們都能心懷一股暖流,湧動世間的熱與情。

人以何為貴?即是君子的胸懷,溫暖的善意,捨己為人的凜然,是情,是義,是德,是守護我們的山河人間。

人,為人,以此為人 篇16

國二作文 ,882字

生而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自由的精神,獨立的人格。人類不同與動物和機器的,正是其思想,其價值觀和同情心。因此,我同意庫克的看法。的確,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是可怕的,但若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便會毫無人情味,如同冰冷的機器一般。

人類的思想,是人類最值得驕傲的東西了,這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一樣東西。無數的科幻電影中都構建出一個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的世界。人類被機器統治,奴役,失去了自己的家園。這固然是可怕的,人類無法生存下去,將由機器來統治世界。但,更可怕的是人類失去了價值觀,同情心,像機器一樣思考。如此,我們失去的是內心,是生而為人的基礎,是自由的精神,獨立的人格。如此,血管中鮮紅的滾燙將冷若冰霜,肌膚中柔軟的紋理將堅硬如石,心中那股暖流將消失殆盡。

至此,人已經不能再被稱作人,或許只是動物,更或許,連動物都不如,只能,稱作機器—那冰冷而機械的東西。而事實上,我們的社會正向如此可怕的方向發展。多年前發生的“彭宇案”,“小悅悅事件”,到如今微博,貼吧等社交平臺中的“鍵盤俠”罵戰。人們丟失價值觀,同情心的趨勢正在上升,範圍也正在擴大。人們正在不自知中罔顧後果地摒棄人類最值得驕傲的思想。人們開始像機器一樣用資料對比來判斷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一個觀點是否正確,無心於價值觀和同情心。如此情形使我不由得戰慄不安,我從他們的眼中讀出精確的資料對比,他們的腦中充滿了精細的金屬零件,當我想去看看他們的心時,驚恐地發現,他們,沒有心。

可怕至此,淪喪至此,我們必須拿起手中僅存的普世價值,真善美去打毀他們機器的外殼,去建立有血有肉的人類,構建一個溫情美好,讓人會心一笑的社會,家園。

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的溫情,身邊許多溫情的小事也一直提醒著人們真善美的存在。趁如今丟失價值觀和同情心的人只是少數,我們要趕緊踩下剎車,以免在丟失人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人,為人,以此為人。或許不僅是價值觀,同情心,還有醒悟,用溫情去溫暖那些已成為“機器人”的人們。此刻,我感受到了來自人的氣息,來自血肉之軀的心靈之息,如此悠遠,溫暖,瀰漫在人間的每個角落。

以機器為鏡 篇17

國三作文 ,1639字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不擔心機器像人類一樣思考,但擔心人類像機器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同情心、罔顧後果。

我認為,只要人們做到以機器為鏡,這一點就不用擔心。所謂以機器為鏡,即人類在同機器的比較中尋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從此來看,便有一個問題:人類是憑藉什麼成為萬物之靈的?

首先是智慧。

人類比多數動物有利的便是在進化時選擇了發展大腦的道路。人有獨自思考的能力,有大局觀,會不自覺的預測未來而面對未來。

如馬雲之類,便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出了合適的判斷,從而獲得了成功。千百年來,人類也是憑此立足。

然而,機器的運算能力明顯高於人類。阿爾法狗可以每天和自己對弈,提升自己,判斷出下哪步棋最有利。

人類在計算方面的落敗,不能否認,但是,人類的智慧卻是高於機器的。

我們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學識多稱其為智者。所謂智者不僅能理性的分析問題,更可以用一種感性的,可以讓多數人理解並接受的方法闡釋、解決問題。給人們以相對正確的觀點和解決辦法。

中國的智者有孔子、老子、墨子等。國外的哲人也不勝列舉,如柏拉圖、羅素、培根。

這些哲人的觀點看法構成了每個民族的骨架。我們不願意讓任何一種文明消失正是因為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符合當地民情的要素。再配以文人墨客的文章為血肉,一個個完全不同,卻又殊途同歸的文化就誕生了。

如中國,前有司馬遷、左丘明留下歷史傳記;更有蘇軾、李白、杜甫佳作千古流傳,終為絕唱;現有趙家璧編《百科全書》、魯迅醒國人靈魂。

人類的文化有傳承,有進步,有不同。所以其龐大、壯麗。這是機器永遠不可及,它們精於於計算,過於統一。這是他們強項,更是弱項。

另一點便是感情。機器沒有像人類這樣豐沛的心緒。

帕斯卡爾說過:人是一顆有思想的蘆葦。每個人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的價值觀。我們每個人對這個社會的理解構成了這個社會。我們從各國的書籍、宗教、文化中收穫,成為了擁有不同感情的我們自己。

蘆葦雖然脆弱,可思想熠熠生輝。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的呼喚在耳邊,難捨的母親在心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友人的不捨在酒中,情誼則永遠伴隨著漸去漸遠的身影;“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愛人雖已離去,可丟不去的是已深深印刻在心間的愛戀。各種情感以各種方式被記錄,被傳唱,被延續。我們體會著各自的喜怒哀樂,又將自喜怒哀樂形成一種巨集大的,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我們的情感有傳承,有輻射,有力量。

同時也正因為人類同蘆葦一樣脆弱“諸形無常,諸法無常”不知何止自己就離開這個世界了。所以我們那細膩的心靈感到害怕從而通過情感的傳遞來證明自己曾經來過這一遭。這一點促使了我們幫助他人。

每個生命的價值都是平等的,意義卻是不同。幫助他人的越多,生命留下的痕跡便越深,生命的質量變越沉重。

這是機器缺失,然而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掌握的能力,即使你目前無法做到,也請你相信,總有人在陰溝裡仰望星空,總有人願意幫助他人奉獻自己的一生。

阿爾法狗即使打敗了李世石和柯傑,但它在圍棋方面的貢獻卻遠不及他們。他們可以通過獨具特色的教導點撥後輩圍棋選手,從而改變其中一部分人的一生。

現在,讓我們回到庫克的那個擔憂,他擔心人類像機器一樣思考。那麼人類像機器一樣思考的原因到底是應為什麼?

我認為,不是人類像機器一樣思考了,而是我們看見了機器的思考方式,然後發現自己也慢慢變得這樣看待問題了。

所謂以機器為鏡的目的,就在此。

因為這個地球上幾乎沒有物種的智慧可以拿來與人類做比較,我們無以為鏡。這樣的後果便是人類不斷膨脹的自信心和過分的自大。現在機器足以為鏡。

正因為我們在運算速度上永遠趕不上機器,所以我們不能像機器那樣思考。在機器風行之後,而人類的感性認知共情感和創造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人類為了不被及其所代替,定然不會像機器那樣思考,我們會更包容,更有同情心,找到孔子口中成為君子的方式,這就是人類以計器為鏡的價值所在。

以人生為話題的作文 篇18

國二作文 ,1221字

人生是一條終會走到盡頭的路。

—題記

每個人於嚶嚶啼哭中來到了這個世界,開始了他們的人生。

嬰孩時,他們不知煩惱,不知憂愁,笑得開懷,哭得傷心。一切都遵循最本能的反應,沒那麼多彎彎繞繞,如一張白紙般純淨。

他們慢慢長大。要上學了,於懵懂間上了人生的第一堂課。他們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父母不會時時在身邊了。他們學會了適應。

隨著時間飛速流逝,他們在學校裡度過了小學,初中,高中。長高了,褪去了些許青澀,他們有了自己的夢想,學會了與人相處,在朋友與老師的陪伴中懂得了很多很多。那是一個美好的時光,那是一個美好的年紀,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和志願,充滿著求知和志向,充滿著希望和青春。他們意氣風發,年少輕狂,有自己的偶像,會因為心中信仰讓自己變得更好,為了遇上更好的人。他們會經歷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高考,來驗收十幾年的成果。所以,為了不白費十年寒窗苦讀,他們愈發刻苦,只為那幾天。高考完後,幾家歡樂幾家愁。

他們將要上大學了,也成年了;可能要離開故土赴往異鄉,去度過這四年,也仍要好好學習,仍是為了往後的生活。人一生數十載,多少用在了學習上,又有多少人不負這些光陰。人不能不甘墮落卻又不思進取。在這些日子裡,他們在學習,也在成長;受傷過,張揚過,有過真摯的友情,也有過令人豔羨的愛情。他們以為自己已經飽受世間苦痛,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成熟了……

畢業了,他們要進入社會,要找工作了。在一次次碰壁中,見識到了生活的無情與殘酷,才想到:原來,上學的日子那麼好啊。可時光不會為誰而停留。它驅趕著人們往前走,哪怕無路也要走出一條路來,頭破血流……有的人被生活磨平了銳氣,覺得這樣含含糊糊過下去也挺好的,卻忘了,在蒙塵的記憶中有一顆名為“夢想”的種子。於是就這樣平凡地過了下去,娶妻生子。在年輕人中間,有著不滿,有著憤怒的、激昂的談話。但等到後來他們做了成年人,娶了親;在他們心裡增滿憂愁的時候,他們那散漫著的青春的怒火,收斂起來。

他們的時間愈來愈短,終於要走到這條路的盡頭了,生命即將逝去。有人說,人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然後在社會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時,那時他才是真正死了。

而時間更迭,世界之大,人海茫茫,他們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個,在世間,早已與黃土,飄散於天地間。

他們的一生走完了,從出生至死亡,經歷了波折坎坷,經歷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這只是我想象的一生,這只是千萬人中一人的人生。人生的路有好多條,有許多岔路,曲折迂迴,並不能一眼望到盡頭,需要一步步走過去才知道。

我們現在還有大把時光,更應當努力,奮鬥,不負青春年少,記住: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兩鬢蒼蒼,步履蹣跚,看夕陽西下,看歸鳥入林,希望那時回想一生,沒有太多遺憾,無愧於自己的初心。

以人生為話題的作文 篇19

國三作文 ,829字

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自己打敗,敗在了自己的慾望、自私、嫉妒、仇恨當中。我們可能對此不甚自知,認為只要活的瀟灑自在就好,因此率性而為。這實際上是放縱了自己心靈,放縱了自己的人生,讓人生像野馬一樣奔跑。一旦遇到懸崖絕壁,就算即時懸崖勒馬,也難免墜入深淵的命運。

最典型的也是最人盡皆知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故事。毛澤東這樣評價他:唐明皇不會做皇帝,前半輩會做,後半輩不會做。他前半輩自我約束,勵精圖治,打造了一個“開元盛世”,但是後半輩子自我放縱,聲色犬馬,“親小人,遠賢臣”,任命戀權好妒的李林甫當宰相,信任外表諂媚實際狼子野心的的安祿山,直接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險些斷送了大唐的命脈。全因他自己的放縱。

你可能會說,我又不是皇帝,自己隨性地生活,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就算你是一個普通人,當你放縱任性時,你也隨時落盡放縱的深坑。唐朝名詩人溫庭筠一生鬱郁不得志,與他藐視規則,狂妄自大離不開關係,他曾因挖苦皇上而被貶成縣尉,這便是他放縱的後果;199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因為評委之一的卡塔琳娜·弗羅斯滕鬆的丈夫阿爾諾的醜聞導致瑞典文學院的六個院士辭職,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停頒。

相反的,如果你為自己“套上轡頭”,“繫好韁繩”,為自己的行為劃上一條底線,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才能獲得成功。相傳大唐名將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就是因為他在官場上的自律豁達,知道自己不得碰天子的禁忌,才能兒孫滿堂,功德一生。恰如其分地做事,用道德與法律擋住自己的放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終得圓滿。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正如這句流行語,那些隨性不羈的人常以一時放縱換來長久的禁錮,而真正有底線來規束自己行為的人,才能有所成就。與小說動漫裡塑造的人物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誰的人生是可以放縱的。

以先烈為鏡,爭當博雅好少年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23字

四月三日的上午,全班同學穿上整潔乾淨的校服,帶著鮮豔的紅領巾,手裡捧著白色的菊花,懷揣著激動的心情,去給為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而犧牲的先烈們獻上我們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意。

今天的天氣就如我們的心情一樣,陰沉沉的,狂風怒吼,充滿著濃濃的沉痛和無限的哀悼之情。沉思中,我們乘車來到了金山寺烈士陵園。一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好似堡壘的地方,看到了一座高大雄偉的紀念碑,我的心情不由得肅然起敬。在吳校長和老師們的帶領下,我們全體少先隊員在墓碑前莊嚴宣誓:課前好好預習,課上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絕對保證質量。課餘多看書報,不負先烈期望。一定好好學習,爭做博雅少年。宣誓完後,我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說到做到!

接著,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一片墓園。在一排排整齊的墓碑前,我們認真瀏覽著上面的介紹:感覺那時的場景就在我眼前一幕幕上演,他們那種不怕犧牲而顧全大局的視死如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敬佩。他們中年齡最大的還沒有四十歲,最小的犧牲者竟然只有九歲!看到這裡,我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沒有他們的犧牲,何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也是羞愧的,為自己往日的所作所為而感到慚愧。以先烈為鏡,我要爭當博雅好少年!

走過林蔭小路,我們邁著整齊的步伐來到了紀念館,裡面陳列的都是先輩的遺物、頭像,各種各樣的槍支彈藥,簡單而又壯觀。先烈們在惡劣的環境和武器的落後的情境下,抱著不怕犧牲的決心,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先烈們:我一定會聽黨的話,謹記習爺爺的號召,早日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坐上了返程的校車,聽著同學們嘰嘰喳喳的議論,我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