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和麵包相關作文20篇
唐詩和麵包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4字星期三晚上,我和媽媽乘著公交車去超市,在我們的身旁的座位上,有一位阿姨和她的小寶寶,小男孩手上拿著一塊麵包。他邊吃麵包,邊跟著她媽媽念著李紳寫的憫農。阿姨唸到:“鋤禾日當午……”每當阿姨唸完一句,小男孩也就搖頭晃腦的,奶聲奶氣的跟著念一遍。旁邊的乘客看到這麼小的孩子會背出一首古詩,都向他們投去讚許的目光。
在車子的搖晃中,在小男孩反覆的揹著同一首詩時,他手中的麵包掉出了一些麵包屑。阿姨向小男孩的衣服看去,並說:“吃飽了嗎?不想吃就別吃了,你看看麵包屑都掉在衣服上了!”說著阿姨把男孩手中的麵包扔向了垃圾桶,小男孩用著無辜的眼神看著垃圾桶裡的麵包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看來他真的是想不起來了,小臉蛋兒漲得通紅,小嘴撅得老高老高,可憐兮兮的望著阿姨,阿姨帶著指責的口氣說:“是汗滴禾下土,意思是我們吃的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種出來的,是用辛勤的汗水收穫而來的,現在記住了沒有?”小男孩懂事的點點頭,於是繼續往下背道:“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粒粒……”正當快要大功告成時,又卡住了。這下,阿姨可是生氣了說:“你怎麼老是記不住啊!是粒粒皆辛苦呀!就是再告訴我們糧食的來之不易,知道了嗎?”阿姨邊說,邊點著小男孩的頭,突然小男孩委屈的哭了起來。車子上一陣騷動……
也許這位阿姨感到氣氛不對,在躲閃中,無意間看向了垃圾桶裡的麵包,頓時羞的滿臉通紅。
螞蟻和麵包屑的故事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348字星期六,我在爺爺家的院子裡玩,看到牆邊有許多螞蟻。
呵呵,老師昨天剛說過,螞蟻團結起來力量很大。我故意從麵包上掰下一小塊,丟在牆腳,然後我悄悄地在旁邊蹲著,靜靜地等著。過了好一會兒,我看見一隻螞蟻爬了過來,它東瞅瞅,西望望,便徑直向麵包屑走去。來到麵包屑旁,瞧了瞧,聞了聞,就爬到麵包屑上面,來回走了好幾趟,便匆匆地走了。可能它自己吃不了這麼大的麵包,所以想要叫它的小夥伴一起來分享這美味的食物。
正如我所料,沒過一會兒,一小群螞蟻排成筆直的隊伍,慢慢地向麵包走過來。後面又跟來一群又一群的螞蟻,隊伍越來越龐大。有的螞蟻爬上了麵包屑,在上面指揮著大家;有的螞蟻在麵包屑下,用力將它抬起來,“嘿咻,嘿咻”地往回搬;還有的螞蟻直接在地上吃小麵包屑。
一會兒,地上就空蕩蕩的了,就連一點點麵包屑也不剩。
雨傘和麵包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8字人間在什麼地方都有真情。一件很小的事情,至今讓我刻骨銘心。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餐,我正興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蝴蝶在空中飛舞,花兒在太陽公公的陽光中向我點頭,可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過了一會兒天色逐漸變暗,然後隨著一陣雷聲,就飄起了牛毛細雨,於是我加快了步伐,我一邊走,一邊想:可惡,這是什麼天氣哪?剛剛是晴空萬里,陽光燦爛,轉眼間就烏雲密佈了,還飄起了牛毛細雨,這讓我非常生氣,不過幸好是小雨而不是大雨。突然又一聲雷聲讓原本的細雨變成了瓢潑大雨,一滴一滴的打在我臉上,有一點痛。“該死的天氣”我說:“真是翻臉比翻書還快,說大雨就大雨,老天爺是成心跟我過不去啊!”我只好忍氣吞聲了,反正不管我怎麼喊都無能為力。
我順著房簷下走,心裡一直在抱怨,走著走著忽然我停下來了,面前已經沒有什麼地方可以遮雨了,只好戴上帽子向前衝,每過一分鐘身上就多了幾個雨點,我一直在奔跑,可是腳一滑,忽然摔倒了,身上很髒,心裡傷心極了,隨後我又路過一個超市,站在門口,寒風一吹,我馬上打了個噴嚏,揉了揉鼻子,然後自己的肚子響了幾下,肚子餓了。我伸進褲包摸了摸,“沒有”小聲的嘀咕了一句,此時的我身無分文,飢寒交迫。“小朋友,你怎麼了?”一陣清脆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回頭一望一個素不相識的阿姨在和我說話,然後我小聲的說了一句,“阿姨,有紙嗎?”阿姨馬上用幾元錢買了一包紙幫我把頭髮擦乾,還給我買了個麵包並給了我一把傘讓我回家。我走出了超市,手中拿著一把傘,這把傘的柄雖冷,但是讓我的手我的心裡都充滿了溫暖,吃一口麵包,麵包裡的愛心,溫暖一絲一絲的流進我的心裡。
吃著麵包,打著傘,走在漫天大雨的路上,看見兩旁的街道彷彿都閃閃發光,充滿了溫暖。
我和唐詩同行 篇4
國三作文 ,1504字一窗雪花,幾枝寒梅,塵世的清苦與榮華,都被關於門外,暗香拂過,落在江南青瓦黛牆上,瞬間有了唐宋韻致。一時心中無句,只好研墨鋪紙,信筆點梅,在疏影斜枝中,獨守一個人的簡淨時光。
曾幾何時,我和唐詩結下一段不解塵緣。活在當下,安於今朝,做一位素色女子,與唐詩相伴,賞花,折柳,煮茗,品香。手中一本唐詩,安然翻閱,惟有一分清淨,在心中漾起漣漪。
唐詩,我在春天尋你,一如找尋前世那個作詩的自己。以為走過山長水遠的日子,昨天的記憶該是杳無音訊,不留痕跡。看過多少物是人非的風景,到底還是放不下你。我與唐詩,不過在夢裡有過相逢,年歲雖久,總如初見。
在最美的年華,詩書相伴的光陰,誰曾倖免。有些人,原本並不相識,卻因了一首詩,而相知如鏡。詩言志,亦詠情,只需單薄的幾個詞句,就可以清澈地看到一個人的內心。唐朝,是詩的春天,萬紫千紅,開在長安城富麗的枝頭,難捨難收。
最早的詩歌,見於商周至春秋時期的詩經,而後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直至大唐盛世,這個將詩歌演繹到極致的時代,後來竟再也沒遇見過這般詩意盎然的春光。這是詩的國度,似一個漫長的春天,從初唐,盛唐,中唐,再到晚唐,整整幾百年。回首處,卻也只是幾場人生聚散,幾次山河易主。
李白有詩云:“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唐玄宗賞慕他的才華,願陪他吟詩弄笛,醉酒歡歌,然李白青雲之志,始終不為所動。每日御前行走,不過是帝王的詩童,如此恩寵,非他所願。倒還不如仗劍江湖,漂泊天涯,做個風流瀟灑的詩客。所以他生出那“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感嘆。
有詩魔之稱的白居易,一生凌雲壯志,終付東流。在被貶為江州司馬時,他寫下千古長詩《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亦是倜儻風流,為銷人生愁煩,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小蠻和樊素是他至愛的姬妾,他老時,曾遣散她們離去,不忍她們陪同自己受苦。一首《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寫盡了人間情愛,更是動人心腸。
山水詩人王維,以畫入詩,以詩入畫。在不經意的落筆間,總帶著淡淡禪意,空靈流動。“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他的詩清新淡遠,優雅脫俗,簡約的筆墨,描繪出寂靜幽清的畫卷,悠然飄逸,令人神往。
不知何時,詩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失的美麗。我們寵愛著它,依賴著它,亦沉醉於它風雅的意境裡,難以自持。後來,那個離不了詩的年代,被時光的潮流所淹沒,寫於歷史篇章中,徒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無限感慨。
告別了大唐盛世的漫天繁花,如何還能寫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空曠意境,如何還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痴絕。儘管後世,再沒有如唐人那般深情於詩,但卻從不敢遺忘,依舊執著痴迷於它的風采。宋元明清亦有絕代詩歌,有風華故事,但終少了那份端雅姿態,卻有另一番世情況味。
美好的時光,是雲水過往。多少故事,隨著詩歌,還有那個春天的落花,一起埋葬。但我們依舊讀詩、寫詩、愛詩。那麼多的風景等著你去追尋,那麼多的人等著你去珍惜,當無懼塵世濁浪,否則與詩的相逢,又是百年。倘若你執意做個閒逸之人,甘守寂寞,時光亦會對你寬容。“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三兩枝。”世間風物,總有一些,可以碰觸你心底的柔軟。陽光下打盹,細雨中漫步,夜燈下讀書,或枕著幽窗入睡,夢迴一次長安,和某個詩客,裁景對句,片刻光陰即作一世。
或許平生從未真的遇見,字裡相逢,也是緣分。想來無論在哪個朝代,都可憑藉一首詩、一闋詞、一段曲,相通心意。若可,我願做一位秋水女子,安守人生,枯榮隨意。在溫和的時光裡,和唐詩,雙雙終老。
我和唐詩的故事 篇5
國一作文 ,847字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不知何時起,我與唐詩結緣,從一開始的牴觸,到後來的相識、相知,一點點地陶醉其中。它的光芒漸漸閃耀,讓我情不自禁地靠近,也深深沉淪,無法自拔……
與唐詩初遇,是在一個楊柳依依的初春。
那時的我,還是一個懵懂的、牙牙學語的孩童。那是我今生接觸的第一首詩,也是我印象極深的一首詩——初唐詩人駱賓王的《詠鵝》。猶記那時,母親一字一頓、慢慢吟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猶記她的微笑和清晰的發音。那時的我或許還無法理解詩的含義,只是專注地傾聽,只覺得那聲音和韻律都是美好的。那時的我,甚至沒有見過鵝,只想象著它身披潔白羽毛,浮游在碧水清波,只感覺那副畫面好美。
與唐詩的相識,是在一個涼風颯颯的秋日。
那時的我,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那是我從課本上學習的一首詩——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靜夜思》。讀懂那首詩後,我常常“化身”李白,流連在夜晚的窗邊,一邊賞月,一邊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媽媽看到我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好奇地問我在想什麼,知道我在心底默誦《靜夜思》,媽媽笑了,第二天便買回一本《唐詩三百首》放在我書桌上。從那以後,我每日捧書朗誦,經常似懂非懂,又彷彿自己滿腹經綸。那時的我,因此書而結識唐代的一位位大詩人,也漸漸開始懂得了唐詩。
愛上唐詩,是在白雪皚皚的冬天。
那時的我,對古詩詞興趣濃厚,常常花很多時間沉浸其中。我愛詩仙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瀟灑不羈,也愛詩聖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每每朗誦他們的詩詞,感佩之心油然而生。
寂靜的星空中,那道橫跨天際的銀河之於夜空,就像唐詩之於古典文學,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心中的瑰寶。
麵包和水仙花 篇6
高一作文 ,904字我只要一朵花
有人來了又走,只顧吃穿,可我什麼也不要,只要路邊的一朵花。
川端康成曾說:“如果一朵花很美,那我就要活下去。”花是生的希望。花苞裡孕育著的是生命的果實,是生活的曼妙。散發著芳香的素花,總是會給人以無窮的溫暖與喜悅。抑鬱如海子,卻也渴望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花的存在,從來都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那位頭戴山茶花的茶花女也從來不是因為物質才戴花,而不是因為對生活的熱愛。
那個雙腿癱瘓的作家史鐵生也曾在開得莊嚴爛漫的菊花海邊想到母親對他的鼓勵,讓他繼續活下去。或許生命坎坷,但花的存在卻讓生命從不孤獨而是有所依靠。我們坐在火車上眺望旅途的風景,看見那隨處可見的野花,瘦弱。渺小,卻連成一片後形成了花的海洋。一朵花或許是孤獨,但花的存在卻從來不是孤獨的。我願要一朵花來記住其餘的花,記住生命之路從來不是踽踽獨行。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花的存在是有別於大開大闔的氣勢的柔情。徐志麼在《沙揚娜拉》中寫道:“最是那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連花不勝涼風的嬌差。”花是滋養心靈的溫情默默,用它馥郁的香氣,提醒著你對這世間萬物溫柔相待。美好的事物,總是要格處小心地對待。張愛玲最愛海棠,詩人李清照也在她的詞中寫道:“知否,應是綠肥江瘦。”道盡了對雨後海棠的喜愛與關心。花也是一種對萬物的同理心。
但花從來都不是軟弱的代名詞,她也是堅強。蘇軾在詩中提道:“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在寒冬下屹立不倒,越開越盛,這是花的傲骨。那個被武則天貶去洛陽盛放的牡丹亦是花的堅強。詩人別克這樣歌頌向日葵:“他的腳下是浸著血的泥土,可他就是要抬頭,哪怕每一把土都可以攥出血來,他也要望向太陽。”花也可以是倔強與堅強,是對生命不服輸的宣告。
我不要金錢,我不要珠寶,我只要一朵花。殘枝也好,花瓣也罷,我只要一朵花。
不在乎貧窮,不在乎富有,我願用麵包換一朵花,與她閒話,淺淺吟哦生命的真諦。
我和唐詩的故事 篇7
國三作文 ,1092字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在歷史這部巨集偉鉅製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筆並萬古垂青,而唐詩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它和我會有什麼故事呢?
時間向後推移,在幼兒園中班,定格。
那時候,每天媽媽都會拿一本唐詩三百首出來讓我一篇一篇地背誦。這些詩裡面都是一些奇怪的字詞,背一篇就要花一天的時間,可辛苦了。我從《憫農》《春曉》再背到《尋隱者不遇》,還有李白那一篇又一篇著名的詩作,一步步在無可奈何中,漸漸地我會背許多首唐詩了,可那時的我仍然不喜歡唐詩——
如果沒有了它,我就可以玩奧特曼,玩小汽車,玩變形金剛,多好!
後來一次很偶然的機會,爸爸請人吃飯。叔叔伯伯們請我為大家吟誦唐詩,我就吟誦了,一首又一首,大家都為我鼓掌,我別提有多得意了,那是我第一次嚐到背唐詩的甜頭!從此以後,我也慢慢地喜歡上了唐詩。再到後面,我開始背一些更深奧的詩,我背杜甫的《春望》,我背李白的《俠客行》……,我還背一些其他詩人借古諷今的詩歌。可是那時我卻始終不明白這些詩歌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我日日背誦,也許只是為了某一日又能像那次一樣:“長臉”。
時間漸漸褪色,我已經背上書包讀書了。有一次我們考試考了杜甫的《春望》,我心想我背了那麼多詩歌肯定做得出來,沒想到那次我考得很差,只有默寫題做對了,而理解題基本上全都是錯的!原來唐詩不僅要靠背還要靠理解,我背了那麼多,其實得到的只是一些虛無的掌聲。後來媽媽又給我買了好多補課書讓我邊背唐詩邊刷題,我看久了也就看膩了,也就不再喜歡那些唐詩了,這種憤懣的心情一直陪伴我到了初中。
進了初中後,我參加了語文素養班,我以為還是那些教輔書不停地做做做。可上課了,我就感覺完全都不一樣了!陳老師告訴我們:“文學即人學”、“讀文先讀人”,學好古詩就一定要理解詩人,當時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那時我才漸漸讀懂了那些弔古諷今,那些羈旅感傷。慢慢的,我對詩人的理解、對唐詩的理解,再也不是拘泥於為了大家的掌聲,抑或是為了做題,而是真正將唐詩印在我的心上,融進血脈裡,成為我生命的基因。現在我說話時,常不自覺冒出兩句唐詩,我想也許現在的我真的對古詩有了一點感悟,情到了,自然也能吟誦一二以抒胸意。
我慢慢覺得,這唐詩,現在是真正在我生活裡,分不開了。
唐詩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千百年來想必不少文人騷客都與它譜寫出了不少的故事,我雖與他們相去甚遠,但喜愛唐詩的心到底也是有幾分相似的吧,如果我們都能與唐詩寫下一點小小的故事,那相信這文學的瑰寶便能熠熠生輝,代代相傳。
我喜歡唐詩 篇8
國三作文 ,879字我喜歡唐詩。喜歡它的柔美清新,喜歡它的豪邁奔放。
它不僅代表一個朝代,更是無數文人墨客吟詩作賦時心中的嚮往,更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口中千古流芳的驕傲。縱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服氣的趙翼,又是否真的超越了李白與杜甫呢?
我喜歡唐詩,喜歡它那清新灑脫的如夏夜輕舞的細語。無論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般,將歲月的永恆凝聚為那一瞬的沉思的張若虛,亦或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般的杜牧,對著浩瀚東流的歷史長河的感嘆,無不揭示了盛唐才子們心中那清絕飄逸的一角。更不用提那將愁心寄予明月的李白,初唐晚秋登高野望的王績。
我喜歡唐詩,喜歡他那從一詞一句間吐露出的氣吞山河的豪邁。不論是千年前的盛唐,一位灑脫的詩人,在明月天山下,狂放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那幾萬里的長風,載著詩人拂過了華夏萬里,吹過了喧囂的長安,追隨著前人的腳步,與仕途不順時付之一笑,胸中豪氣一吐,凝聚成“長風破浪會有是,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絕唱,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李白。還是在酒醉之後,依舊揮灑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王勃,那唐詩的雄風,乘著明月,乘著長風,直到千年。雲帆已不在,李白也已追隨古人而去,可那豪氣,就如同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與滕王閣,一直佇立著。
我喜歡唐詩,喜歡它那於豪放背後的一抹柔情與可愛。無論是那首已被歌唱了千年的《詠鵝》,還是那字字句句都透出善良細緻的《春曉》,雖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大氣磅礴,卻也代表著唐詩中點點的柔美。沾衣欲溼杏花雨的季節,楊柳微風喚醒了田園中的詩人,早春的清晨,風過楊柳,本是欣賞的時節,詩人卻“本末倒置”地嘆息起昨夜的大風定是吹落了不少吐露芬芳的花瓣,卻又聽見窗外鳥鳴聲聲,婉轉動聽,便又高興起來。那些鳥兒雖沒有“扶搖直上九千里”的豪情壯志,也非“晴川歷歷漢陽樹”旁一去不復返的黃鶴,但與如此詩人為伴,感受那“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外的一抹柔情,又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我喜歡唐詩。喜歡它的焦永深長,華美秀逸,喜歡它的豪邁大氣,喜歡它的千古獨奏。
品讀唐詩的味道 篇9
高一作文 ,1383字一簇白雪淨了心房,一池碧水恐沾新裳,誰把文字寫進青春,誰的詩行文采飛揚?
年華在左,詩歌在右,且行且嘗,且珍惜。品嚐這積累下來的幸福,隨著光陰流水的沉積,愈發有味兒了。
羨慕唐人,崇拜他們流芳千古的佳作—唐詩,渴望生活在那個灑脫、輝煌的時代,起筆就是名篇。從初唐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駱賓王的“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到盛唐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再到末唐杜牧的“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句句古韻,篇篇經典,鮮明清晰地展現了唐之興衰,將那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神傳統演繹得淋漓盡致!那些詩篇,是那個時代的精華,有如戴著鐐銬的鳥,雖亦步亦趨,卻可在籠內展翅翻騰,將風起雲湧的盛唐活生生地呈現在後人眼前。
唐,永遠是盛唐,它盛在詩家,盛在詩篇盛在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它奪目的光彩,經千年歷史長河的沖刷仍熠熠生輝!盛得好痛快,好酣暢啊!
我品唐詩,便如品到薄荷糖一般,先是品到詩中所蘊涵的歷史印記,深刻,明瞭,心中隨著詩人的人生坎坷而起伏升落,悲悲喜喜,彷彿辛辣在舌尖曲折地蔓延。多品幾遍,心中漸漸寧靜下來,對詩人的思想經歷瞭然於胸,便懷淡泊之心,反覆誦讀,有如薄荷糖的糖衣化開,留下內部甘涼的糖心。再次欣賞,就覺得與詩人感同身受,又不乏自己的感悟,深入淺出,豁然開朗,就像薄荷糖已全然融化在口中,清新涼爽,餘香瀰漫,回味無窮。就算餘味盡消,日後再見,也會記憶猶新。
猶然記得小時候背得最熟的《春曉》。後讀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令我一下子聯想到“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意境。但再細品下去,前者以“瘦”字狀海棠的由繁麗而憔悴零落,顯得悽婉,表現了作者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在《春曉》一詩中,孟浩然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悽迷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表現了詩人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我不由地去琢磨,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詩味醇永。
最愛捧卷品讀,那塊塊楷體鉛字中彷彿散發出孕育千年而成的優雅馥郁的墨香,空靈,怡情。我品唐詩,從幼時吟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到少年時反覆揣摩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再到中學時頗欣賞的“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句句哲理,字字珠璣。我在唐詩中成長,詩歌充實了我的青春。以唐詩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永遠是詩意的。它告訴我們,在困境中始終要葆有一顆詩意盎然的,快樂的心。著名學者錢鍾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關進牛棚,但他心在學問裡,不為世事的風雨所動。據他的同事回憶,批判會上他總是閉目囁嚅,振振有詞,原來他在背誦唐詩。唐詩相伴必是極幸福的。
一路品詩,一路成長。也許是我人生中最絢爛的一筆吧!
願唐詩相伴的青春年華不朽!
一樣的唐詩,不一樣的解讀——《唐詩素描》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70字看到書面上素氣的山水畫,我就被它吸引。
一樣的是唐詩,不一樣的,是曾冬給予我們的闡釋。
讀《早發白帝城》。因為難掩內心的欣喜。詩人在一大早就告別了在朝霞映襯下彩雲繚繞的白帝城,湍急的流水,如詩人急歸的心情,洶湧著,流淌著,向期待的目的地。兩岸的高山上傳來一聲聲猿啼,似要將詩人留下,但這是無用的,詩人乘的小舟,早已隨水而逝,漂過了千千萬萬重山。這是我眼中的詩。但曾冬眼中的畫面卻不止單單是這樣。他聽到“吱吱嘎嘎一陣脆響”,然後“城門張開了惺忪的眼”,他看到太陽“急急忙忙拿起陽光的錦線,在一朵白雲上,為高山之巔的白帝城繡了一條斑斕的絲巾”。
他說“所有的道路都只有一個歸宿”。是否可以簡單理解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或者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人生就好似匯入海洋的江河溪流,不論以何種方式、何種形態,不論是激烈還是平緩,最終都將歸於”永恆的安寧“。正如他所說,詩人的仕途也不過經過一個個驛站,接納那一段段或憂傷或幸福的時光。往事浮現,深究其,深陷於其,不過為難自己。不如讓那前塵舊事隨這白練逝出自己的生命。
而那兩岸的猿聲也被曾冬看出了不一樣的意味。他說那聲音是”幸福的啼叫“,那也是隱隱約約的”自由的聲音“,想必詩人此時正在暢想未來的美好,渴望一展巨集圖吧。
而山川的緩緩逝去,江水的迢迢,轉過身,目之所及是朦朧的,一切也似乎很遠了。
原來這首詩要表達的不只是喜悅暢快。
讀《絕句》。江水碧綠,襯得棲鳥羽毛彌足潔白,山色青蔥與那嬌豔的花兒形成對比,刺得人眼前顯出一片片色斑,那紅那綠真是絕到極致,彷彿要燃燒。真是一派美景。但我就算去認真欣賞也無法領略到心裡,因為我的心裡,盛了滿滿的故鄉。要等到歸鄉那天才會溢位,但卻不知,是哪一個春天或冬天。
曾冬說,日子就像一本一張一張翻動的書,每一頁,都有一聲漂泊的嘆息。它輕輕地來到,帶著希望和憂傷。它沉默,隨季節一起荏苒。時間總是太匆匆,將青果點成紅了的櫻桃,將綠了的芭蕉換上枯黃的雜草。它總是不打招呼,就將美好的永珍帶給你,就將一切在瞬間席捲。它似乎無所不能,卻帶不給你歸家的日期。
這個春天與上年、與去年相比,是否更好看?
你只有把故鄉每一個熟稔的名字,過濾了一遍,又一遍。你翻過手中詩卷上的又一個春天。
曾冬先生將一首首古詩轉寫為一篇篇精緻優雅的散文,讓我們體會不一樣的古詩,欣賞不一樣的經典。
第一次和麵烙餅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971字人的一生中有許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拖地、第一次跳繩,第一次騎車……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我第一次和麵烙餅。
那天,老師給我們留了一項特殊的家庭作業:和麵,烙餅。回到家我問媽媽:“老師今天讓我們學習和麵、烙餅,然後把這個過程寫下來。但是我不會怎麼辦?”媽媽笑著說:“沒事,我教你。”
說幹就幹,媽媽開始對我發號施令:“你先去拿個盆,挖點麵粉,然後再拿一個碗接點水。”我雙手一抱拳,對著媽媽說:“得令!”我按媽媽的吩咐準備好,誰知媽媽卻說:“水多面少。”我又去挖了五勺面,心想:“這回應該差不多了吧。”我讓媽媽看,媽媽又從面袋裡挖了一勺,兩勺,三勺……我數了數,一共挖了十一勺,我現在知道媽媽為什麼讓我拿盆了,真是神機妙算。
媽媽讓我把水緩緩地倒入面盆裡,一邊倒水一邊用手順時針攪拌。平時看媽媽做得那麼輕鬆,我卻弄得滿手面糊,怎麼甩也甩不掉。媽媽看了哭笑不得,說:“你在手上沾點兒乾麵粉,試試!”
於是我照著媽媽說的做,果然有效,頓時我對媽媽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耐著性子揉啊揉啊,累得兩隻胳膊發酸,終於成型了,麵糰的中間有一道溝,就像是麵糰在咧嘴對我微笑。大功告成,我累得癱在沙發上。這時,媽媽對我說:“你先把面放那兒醒著,等你寫完數學作業,就差不多可以烙餅了。”
半個小時過去了我的作業寫完了,面也醒好了,開始擀麵。媽媽先給我演示了一番,只見媽媽先在面上塗了點油,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塗油呢?”媽媽回答:“塗油是為了防止面粘到手上。”媽媽又把麵糰壓薄,然後拿起擀麵杖,左手控制餅的方向,右手飛快的來回滾動擀麵杖,直看得我眼花繚亂。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可是總是弄不好,媽媽說:“你把我的步驟分開做,擀一下,轉一個方向,這樣試試。”我試了試,勉強能成功,當我擀完後,厚薄不均。
擀完面後,媽媽說:“你去拿些肉鬆、十三香、鹽、孜然、雞蛋、芝麻。”當我準備好時,媽媽已經把鍋燒熱,倒了油。我小心翼翼地把餅放入鍋中,餅在鍋裡像是一輪金黃的太陽。我開始打雞蛋,雞蛋煎好了放鹽。出鍋前,放上孜然、肉鬆、芝麻。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把餅從鍋裡取出來,切成八個小塊兒放在盤子裡,端到爸爸、媽媽面前,請他們品嚐,爸爸一邊吃一邊翹起大拇指說:“兒子烙得餅真好吃!”
聽了爸爸的話,我心裡甜滋滋的。小朋友們你們也一定要嘗試一下勞動的滋味,它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樂趣!
天下繁華一書盡——讀《唐詩三百首》有感 篇12
讀後感 ,1043字還記得幾百年前有一個這樣的朝代,它經濟發達,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昌盛。唐詩就是在這樣的年代被創造出來的,繪盡了盛唐繁華色。
唐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詩歌可以作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為籌光交錯的閒談之語。
且聽風雨幾許,看一半往事入斜陽。手不釋卷,幾盞昏燈,幾杯薄酒,一彎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詩勾勒的美的醉人,遠不止這些,那清夜無塵,月色如銀的夜裡,吟唱著詩文的詩人更是這部書的主角。
《長安古意》裡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壯麗輝煌,市井倡家的輕歌曼舞,其繁華濃豔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極致。而這背後對豪門貴族驕奢淫逸的諷刺,對當時社會腐敗、墮落,黑暗的刻畫。也難怪如聞一多先生所說:“這不是一場美麗的熱鬧,但這癲狂中有戰慄,墮落中有靈性。”得後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盧照鄰也不負寫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詩裡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從小時候就開始背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如今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浪漫,他的放蕩不羈全部都揮灑在這盛唐的詩篇中。他永遠活得像個孩子,永遠的舉酒暢飲,而後“誘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還有王右丞,王維。被人熟知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別忘了“渭城朝雨絕塵”中送別的他;唱著“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隻。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他。王維登得朝廷,下得塵世。可謂“廟堂有夢,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願與其共飲月色,賞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復繁榮鼎盛,潘鎮割據,戰亂四起,昏君當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間便損了容顏,凋了花瓣,徒留滿腔悲憤與無奈給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還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憤恨與同情,亦或是“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都與國之沉浮相關。他這一生,看過繁華,遇過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國,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夢,少不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少不了“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李商隱。他們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現,他們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榮華,或潦倒,但這都不礙於他們的才華橫溢。
溫酒一杯淺唱,美夢一場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後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涼的晚唐。那個朝代,男兒風流倜儻,女子恣意嬌美,不管是胸懷大志還是紙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長安酒意裡,唯願夢不醒,再讀大唐夢。唐詩三百首,歌盡天下繁華夢。
品讀唐詩 篇13
國二作文 ,23字奶奶,您教會我和麵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902字奶奶已經去世兩年了,雖然媽媽平時不願提起,但是我知道,我們一家人沒有不為奶奶的離去而傷心難過。尤其是我,從小爸爸媽媽都在深圳打工,自打我滿月後,就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有時跟奶奶比爸爸媽媽都親。奶奶一生為人和善、勤儉持家,她那慈祥而充滿溫暖的笑容至今都使我念念不忘。
“今天我們包餃子,”媽媽說道,這又讓我想起我已逝去的奶奶。我的奶奶出生在解放初期,那生活過得很拮据,常常聽奶奶說起她們那個年代的生活經歷。我奶奶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傳統婦女的樣子,雖然已滿頭白髮,但是她每天都堅持打理她的頭髮。奶奶特別喜歡扎兩個小辮子,搭在前面幹活時常常會一擺頭,我辮子給甩到身後,奶奶的這個慣性動作,至今我都記憶猶新。
我們家在山東的一個小村莊裡,爸爸媽媽外出打工,奶奶和爺爺就在家忙活生計,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著。我和姐姐就不得不幫著奶奶做些家務,掃地、洗衣服、放牛等等,饅頭是我們的主食。什麼烙餅、饅頭之類的都是自己家做出來的,奶奶說:“我教你們學和麵吧。”我和姐姐不假思索的答應了。
奶奶對我們說:“和麵要三光,手光、面光、面盆光。剛開始我不懂奶奶在說什麼,就問:“奶奶,什麼叫三光啊。”奶奶指著面盆耐心的對我說:“就是手、面盆不粘面,和出來的面要光滑,這樣既乾淨又不浪費糧食,”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奶奶拿來一袋麵粉放在桌上,往備好的盆裡剩了六勺麵粉,她一邊教我,一邊不停地往盆裡倒水,我的這雙笨手笨腳在盆裡來回的攪拌。可是面就像故意跟我作對一般,總是不往一起粘,揉不到一團去。奶奶笑著說:“彆著急,慢慢來,很快就會學會的。”聽了奶奶的話,我開始掌握起技巧來,等麵糰裡的水均勻後,再用力把麵糰給壓下去,水已經差不多幹了,我繼續使勁的壓、揉。可是不管我怎麼弄,手和麵盆都做到了“光”,可是盆裡的面還是不“光”,上面始終留有像蜂窩一樣,凹凸不平的小洞,雖然沒有達到奶奶的要求,但是我覺得我做到了不少。
奶奶常常教我們,過日子就是這樣,能省一點是一點,在這裡省了,就可以貼到別處去,總會有用得著的地方,奶奶的這些教誨,使我終身受益。直到現在,我仍然保持著奶奶的風格,勤儉節約。因為這是每個擁有者,一生的財富!
《踩著麵包走的女孩》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17字今天我讀了《安徒生》童話裡的一個故事叫《踩著麵包走的女孩》。
這篇故事主要講的是在丹麥有一個叫英格爾的女孩子,她不喜歡自己的家人,到了一個有錢人家當傭人,主人對她很好。有一年,她帶著主任送給她母親的一根麵包回家探望母親,為了在沼澤地裡不弄髒她的鞋,就把麵包扔在沼澤裡,想踩著麵包過去。很快她就跟麵包一起沉下去了,在沼澤裡變成了石頭。後來小精靈讓她變成了一隻小鳥來到人間,這次她徹底改變了,決心用行動來補償以前的錯誤。在冬天她相反設法尋找各種食物,連一點麵包屑都不放過,來送給那些飢餓的小鳥,而她自己去捨不得吃一點。有一天,她的翅膀忽然變白了,變成了一隻美麗的海燕,一直向太陽飛去。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皇宮的時候,他十分奢侈,很多珍貴的食物,他連試都不試就扔掉了。後來成為戰俘以後,連黑麵包都吃不飽,這是他才明白食物的珍貴,十分後悔當初浪費了那麼多的食物。後來被釋放成為普通老百姓後,溥儀用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和家人,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個勞動者,享受自己親手勞動成果的快樂。
很多東西,在我們擁有的時候,不覺得珍惜,但是當我們失去了的時候,才會覺得可貴。食物也是這樣,我們再也不要去做把麵包踩在腳下這種傻事了。
唐詩宋詩讓我陶醉 篇16
高一作文 ,664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世代流傳,唯獨你—唐詩宋詞,在燈火闌珊處獨自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每當細品來都深深地使我陶醉……
你是一杯耐人回味的苦茶,讓我細細品嚐,你是一幅風韻猶存的畫,讓我流連忘返,你是一座百花怒放的園林,讓我備感芬芳,你是一波清澈見底的小溪,讓我心境明朗……
喜歡你“羌笛無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所掠過的絲絲愜意,喜歡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縷縷輕瑩,喜歡你“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股股柔情,喜歡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朵朵純潔,喜歡你一年四季所展示的各種風姿,你那婀娜多姿的倩影總在眼前盪漾,使我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啊!你讓我深深地陶醉。
因為你,我可以飛奔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漫天黃沙,讓我體味到王維在邊塞的孤獨;因為你,我可以遨遊於“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浩瀚長江,讓我領味楊慎對歷史滄桑的感慨,因為你,我可以漫遊於“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我去挖掘陸
遊心中那一絲未渺的希望。是你,陶冶了我的情操,豐富了我的情感。啊!你讓我深深地陶醉。
唐詩宋詞不僅是中國的瑰寶,更是古代人智慧的結晶和精神的寫照。“沉舟側畔千帆過,痛樹前關萬木春”教會了我做人要樂觀向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篷蒿人”教會了我做人要灑脫,“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教會了我人要有奉獻精神,是你,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啊,你讓我深深地陶醉。
一陣歷史的輕風拂來,我似乎看見古人正謄寫著唐詩、吟唱著宋詞,不知不覺中,我已陶醉中國這精大精深的文化海岸之中……
我喜歡唐詩宋詞 篇17
國三作文 ,878字推開雕花的窗,是誰在輕聲唱和?辭了青山的人,是誰念念不忘,等待千百年後的我們去體味古人詩詞的深情。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六世達賴,流連於風花雪月之中,在超脫與塵俗,萬事皆空與色即是空中,選擇了墮落,他本該是端坐於萬人之上的布達拉宮,而卻沉醉於世間的花紅柳綠,當斜陽傾灑一地暮輝,映照在酒肆的琉璃簷角。他乘夢而來,飄零於柳畔風裡,於是作下千古流芳的詩詞“那一刻,我搖動靈筒,不為超度,只為尋你的氣息,那一天,我跪拜經殿,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箴言”。多年後再翻青史,你似不識愁苦的人間稚子,忘卻是非。
“星影搖搖欲墜,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細讀納蘭詞,你會發現,豪放是外在的風骨,憂傷才是內斂的精魂,“星影搖搖欲墜”一句風光無限驚絕,人尚留在此中的壯美悽清,帳外白狼河的濤聲早以攪醉人本就難圓的鄉夢。
明珠曾說過:“容若,你的榮華富貴早已足夠,你為何還是這般憂鬱?”是。他是憂鬱,當他的初戀步入深宮,他何等無奈?當他至尊至愛的夫人離世的時候,他何等苦悶!青衫淚盡聲聲嘆,融化的了冰山,喚不回已逝的人。“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他在最完美的人生中體會到的最大的不完滿,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時候凋謝。
“錦水湯湯,與君長訣”那一年,春草逢生,“願得一心人,白手不相離”她眾人俱欽佩當年的她當壚賣酒,那一份只有剛強女子才有的堅隱與苦悶,有人形容她“容貌驚豔一時”,足以見她何等的美麗,眉似遠山黛,衣炔飄飄,嫣然一副深閨女子形象,可當司馬相如背信離去時,她不予哭鬧,而一首《白頭吟》訴盡衷腸。人生本身就是一場聊齋豔遇,當你以為周遭花開成海,燈下美人如玉,鶯鶯婉歌時,一覺醒來,發現所處的地方不過是山野孤墳,周圍靈幡殘舊冥紙惶惶,內心驚窘。紅樓裡愛這樣,世間的愛,收梢都是這樣。只是尋常人不被驚起,就習慣在墳墓裡安然睡到命終。
讀古人留下的詩詞,那裡沒有鋼筋,鐵塔,森林,沒有無休止的工作和無法排遣的壓力,寂寂花海,踏歌漫行,足可以來浪費。像聽一場皮影戲,看一本泛黃的古籍。我喜歡唐詩宋詞,如同喜歡他們的諸多人生經歷,願為其拋去所有浮生雜念。
詩和遠方 篇18
國二作文 ,798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題記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是一個令所有國人所向往的地方,去看看,去感受,總能給人沉思。他充滿了神祕色彩,它被無數年輕人的夢想籠罩著,帶著對這片土地的嚮往,帶著五味思緒,我來了……
夢想學院
清華北大,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清華大學,清華大學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豪華,反而十分簡樸,站在那裡彷彿就能感受到百年清華的傳統氣息和他的博大精深,行走在校園中,可以看見來往的學生手中總會捧著書本而不是做低頭一族拿著手機。看著校內景色,一顆心就這樣安靜了下來。沉默的感受著這所百年名校的魅力,細細品味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這幾句話。在清華大學內還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我在心裡暗暗把這立為自己學習和做人的標準。最後我們在這合照留影,離別前不捨的望著這所學校,真希望能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故宮
故宮,提起它就會想起中國漫長的古文化,就會聯想到雄偉壯觀這樣的形容詞。說實話這次遊學之旅我最期待的便是這裡,從午門走進去,就不禁感嘆:真是巧奪天工!這讓我對古人又添一分敬佩之情,一路上,聽著導遊姐姐慢慢訴說著幾百年來的故事,瞭解著每一處地方的來由或是發生在此的小故事,慢慢了解著後宮的悽苦,雖說這故宮豪華雄偉,實際上這地方如同困著鳥兒的金籠。這不論妃子或者宮女,都極其孤獨的老死在這裡,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在這裡消磨,那些難以訴說的故事就這樣埋沒在這裡,時間給這裡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宮殿中沒有改變的擺設,彷彿重新回到了那年,閉上眼,就好像可以看見這宮殿主人在這裡所經歷的喜怒哀樂,想伸出手去觸控卻又感覺他離我們很遠。一下午的時間過得很快,我還來不及記住這裡的故事我們就將離開。
帶著回憶,我們踏上回家的旅程。我不曾說再見,因為我知道以後我們總有一天會重新來到這個神奇的地方!
品讀唐詩 篇19
國二作文 ,803字唐詩如一片璀璨的星空,閃耀著迷人的光芒,令人陶醉,讓人嚮往。
唐詩生於唐朝,唐朝生於中國,幾十年來,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射到唐文化上,無數人去品讀唐詩,讚美唐詩,盡情地遨遊於唐詩之中。我自然也不例外。
品讀唐詩,我深深瞭解到了唐詩中的月明。不知誰在春江月裡,第一個望見了月亮,便從此夜的千里嬋娟,夜夜照亮無寐人的寂寥。月是遊子眼中的故鄉,床前明月光永遠思念的霜露;月是思婦的牽掛,在搗衣聲聲中,夜夜減清輝;月是孤獨人的酒友,徘徊著與舉杯者對影成三人。
品讀唐詩,我明白了唐朝的酒烈。詩人紛紛舉杯消愁,千金換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間醉幾回?醉臥人間榮辱皆忘,世態炎涼盡空,今朝的酒更是濃,且來烈酒一壺,放浪我豪情萬丈。
品讀唐詩,我知道了唐詩中的離別苦。灞橋的水涓涓地流著,流不斷歷歷柳的影子。木蘭輕舟,已理棹催發,離愁做成昨夜的一場秋雨,添得江水流不盡;折盡柳條留不住的,是故人的腳步;挽斷羅衣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一曲離歌,兩行淚水,君向瀟湘我向秦。都說西出陽關無故人,何地再逢君啊!
品讀唐詩,我體會到了唐朝詩人的清亮。一壺酒,一把劍,還有一輪殘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飲,舞出一輪殘月,舞出一顆盛唐的心,舞出一顆盛唐的劍膽,飲出一位詩壇的謫仙。醉臥長安,天子難尋,不是粉飾,不是虛名。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滄海一聲笑,散發弄扁舟,踏遍故國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品讀唐詩,我領悟了中國古風。唐朝可以稱得上是遠古的大同社會: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做,故外戶而不閉。從唐詩中,我看到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史,品讀唐詩,我更加熱愛自己偉大的祖國。
萬卷古今消永晝,一窗昏曉送流年。三百篇詩句在落花中塵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詩三百首》,聽一聽巴山夜雨的傾訴,子夜琵琶的錚鳴,窗外有風透過明簾,驀然間忘了今夕何年。
品讀唐詩,望穿歷史;品讀唐詩,祖國在我心。
唐詩宋詞之異域遊記 篇20
高一作文 ,823字我有幸回到千年以前的朝代,
輕輕吹去封存許久的塵埃。
朦朧中他們向我走來,
沉澱,積聚,散發,
那是唐詩宋詞中的精彩。
那是《望廬山瀑布》中的李白,正慨嘆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壯闊;那是《月下獨酌》中孤單的李白,卻仍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情懷;那是《早發白帝城》中的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好不閒適!如此“放浪形骸”之人,連死亡都充斥著詩意與神祕:醉酒捉月而落水—他顯然已與自然融為一體。
接著,只見一位風度翩翩的男子在一片天寒地凍中感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用說他就是杜甫。晚唐是個戰亂橫飛的時代,那個“烽火連三日,家書抵萬金”的時代,所以杜甫要比李白多了一種憂國憂民之思。忽又想起他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便問他道:“先生可知何為‘一覽眾山小’”?他淡淡一笑,說:“勇攀山之頂峰,便可見眾山伏於眼底。”我又反駁道:“眾山之外仍有眾山,何必僅著眼於當前?攀峰之路驚奇不斷,誰還在意眾山不眾山?”一番話使其咋舌,我笑而離開。
唐是繁盛、開放的代名詞。下一站可能就與之大相徑庭了—宋,是個保守不失風韻,樸實不失華麗的朝代。
這裡不乏離別愁緒:“寒蟬悽切,對長亭晚”,“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雨霖鈴》中纏綿悱惻,難解難分的情意;這裡有報國忠心,陸游的“鐵馬冰河入夢來”顯示了一片忠誠熱血;這裡有難得的女詞人瘦得令人訝異,愁得讓人憐惜,一片“悽悽慘慘慼戚”……其中我最矚目於蘇東坡先生。來到西湖,便可見他的塑像巍然屹立。當年他治理當地水利,做出了很大貢獻。我讚歎他“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放達樂觀;敬佩他“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傲骨和“西北望,射天狼”的志向;我更對他十多次遭貶感到憤懣難平,為“烏臺詩案”無奈嘆息,可蘇軾從未放棄,他一直在西湖旁立著,一站就是千年。
唐宋八大家才華橫溢,
詩詞文賦盡顯哲理,
今後人我不自量力,
觸碰這一抹唐詩宋詞的豔麗,
無限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