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原文賞析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
譯文
譯文
疲倦於湖海飄泊的生活,離開江陵乘舟沿江東歸。西風正盛,一日千里一般,今夜把我送到岳陽樓。那湖中君山的暮靄雲霧,四周縈繞,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思緒翻騰,頗難平靜。獨自倚欄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簾鉤。
三楚、七澤、九州雄偉險要。人間美景,哪裡比得上岳陽樓上所見呢?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臨水,效漁兒樵子,抒發離憂之情。回過頭去呼喚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見杜若花開滿了水中沙洲。
註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遊”“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
徙倚:猶低迴,有留連不捨的意思。
簾鉤:門窗上掛簾子所用的鉤子,
三楚:指西楚、東楚、南楚,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
七澤:古來相傳楚地有七澤(七個大湖泊)。
九州:指整個中國。
沉累(lěi):指屈原。
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相傳南巡時死於蒼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寧遠縣)。
創作背景
乾道五年(1169年)三月,張孝祥請祠侍親獲准,乘舟返鄉。中途因天氣原因,在岳陽樓附近停留多日。他藉機登樓遠眺,俯瞰湖海壯景,弔古傷情。靈感被觸發,寫下了這首抒發自己仕途不濟的愁悶和古今興亡之感的詞作。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459-460頁
賞析
上片寫詞人登樓背景和樓上初見時的景緻。開頭“湖海”二句,從自身落筆。橫空而起,抒發詞人湖海飄泊和懷才不遇的感慨,詞人曾在《請說歸休好》詩中吐露過脫離官場的複雜心情:“請說歸休好,從今自在閒。”又說:“田間四時景,何處不開顏?”這種宦海浮沉而今欲歸休的感受,貫穿全篇,使這首境界闊大、巨集麗的詞作中帶上沉鬱的格調。“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承上意寫經過長途的江面飄蕩,終於來到了遊覽勝地岳陽樓上。“日落”三句,詞人縱筆直寫登樓遠眺的景色:蔚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靄雲霧,四周縈繞。這些自然景色,引起詞人內心的深長感觸,思緒翻騰,頗難平靜。“徒倚欄干久”二句,從傍晚到月夜的時空轉換,更深一層地刻畫詞人倚欄凝思的種種意緒,而含蓄的筆墨又為下片直抒胸臆積蓄了情勢。
上片尾句承上啟下,既收住了上片的寫景,也開啟了下片的抒情,為後文直抒胸臆營造了一個富含情味的環境。
下片首句描寫岳陽樓的雄偉景色。“吞”意在表現岳陽樓視野的開闊。“隘九州”,點明岳陽樓位居國內險要的地方。見到如此壯景,詞人反問:“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疑問中不掩讚譽,認為人世間的一切好處,都比不上此處的景色。“欲吊”句寫詞人對曾流放此地的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憑弔。詞人慾要憑弔屈原,卻“無所”可吊,詞人不知道屈子沉水處,雖然心有遺憾、慚愧,但看到“漁兒樵子”不免慶幸,屈原死前與漁夫有過對話,便猜想他們可能懂得屈原離憂。詞人因屈原的“離憂”而聯想到自己懷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賢明的君主可以發現並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滿山開得正豔的杜若花外,沒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喚。其中花開爛漫的美景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悲涼。
詞中上片寫登臨岳陽樓,並讚賞岳陽樓的美景。下片接著寫雄美之景,並由此聯想到屈原的離憂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哀愁。結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心聲,最後卻以無聲的景語默默作結,彷彿是給詞人的淒涼回答。整首詞在滿含豪氣的描寫中,夾雜欄杆拍遍卻無人會得的心酸,複雜的情感使詞情波瀾起伏。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459-460頁 2、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5-1457頁創作背景
乾道五年(1169年)三月,張孝祥請祠侍親獲准,乘舟返鄉。中途因天氣原因,在岳陽樓附近停留多日。他藉機登樓遠眺,俯瞰湖海壯景,弔古傷情。靈感被觸發,寫下了這首抒發自己仕途不濟的愁悶和古今興亡之感的詞作。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459-460頁
賞析
上片寫詞人登樓背景和樓上初見時的景緻。開頭“湖海”二句,從自身落筆。橫空而起,抒發詞人湖海飄泊和懷才不遇的感慨,詞人曾在《請說歸休好》詩中吐露過脫離官場的複雜心情:“請說歸休好,從今自在閒。”又說:“田間四時景,何處不開顏?”這種宦海浮沉而今欲歸休的感受,貫穿全篇,使這首境界闊大、巨集麗的詞作中帶上沉鬱的格調。“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承上意寫經過長途的江面飄蕩,終於來到了遊覽勝地岳陽樓上。“日落”三句,詞人縱筆直寫登樓遠眺的景色:蔚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靄雲霧,四周縈繞。這些自然景色,引起詞人內心的深長感觸,思緒翻騰,頗難平靜。“徒倚欄干久”二句,從傍晚到月夜的時空轉換,更深一層地刻畫詞人倚欄凝思的種種意緒,而含蓄的筆墨又為下片直抒胸臆積蓄了情勢。
上片尾句承上啟下,既收住了上片的寫景,也開啟了下片的抒情,為後文直抒胸臆營造了一個富含情味的環境。
下片首句描寫岳陽樓的雄偉景色。“吞”意在表現岳陽樓視野的開闊。“隘九州”,點明岳陽樓位居國內險要的地方。見到如此壯景,詞人反問:“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疑問中不掩讚譽,認為人世間的一切好處,都比不上此處的景色。“欲吊”句寫詞人對曾流放此地的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憑弔。詞人慾要憑弔屈原,卻“無所”可吊,詞人不知道屈子沉水處,雖然心有遺憾、慚愧,但看到“漁兒樵子”不免慶幸,屈原死前與漁夫有過對話,便猜想他們可能懂得屈原離憂。詞人因屈原的“離憂”而聯想到自己懷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賢明的君主可以發現並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滿山開得正豔的杜若花外,沒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喚。其中花開爛漫的美景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悲涼。
詞中上片寫登臨岳陽樓,並讚賞岳陽樓的美景。下片接著寫雄美之景,並由此聯想到屈原的離憂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哀愁。結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心聲,最後卻以無聲的景語默默作結,彷彿是給詞人的淒涼回答。整首詞在滿含豪氣的描寫中,夾雜欄杆拍遍卻無人會得的心酸,複雜的情感使詞情波瀾起伏。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459-460頁 2、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5-1457頁-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於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於湖集》40卷、《於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