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定後戲贈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甫

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
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
耽酒須微祿,狂歌託聖朝。
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

自嘲 抒懷

譯文

譯文
我不去做那河西縣尉,不願渡那奉迎官長的悲慘淒涼小人生涯。
再說我很害怕趨奉奔走的禮節,就權且在率府落得個清閒自在吧。
喜歡飲酒就應該有微薄的俸祿, 狂吟放歌託庇於聖明的朝廷。
原來想回家鄉的興致已盡,回過頭來面對那暴風,不禁惟有嘆息而已。

註釋
趨走:猶奔走,指侍候上司。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51-52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被任河西縣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正八品下)。這是一個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的官兒,和他平素“致君堯舜”的政治抱負,未免相差太遠,杜甫有點啼笑皆非,所以便寫了這首自我解嘲的詩來贈自己。則此詩當作千天寶十四載(755年)十月前後。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51-52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被任河西縣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正八品下)。這是一個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的官兒,和他平素“致君堯舜”的政治抱負,未免相差太遠,杜甫有點啼笑皆非,所以便寫了這首自我解嘲的詩來贈自己。則此詩當作千天寶十四載(755年)十月前後。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51-52

詩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