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經受磨難成功的事

  沒有經歷過磨難的成功,是很難維持下去的!沒有磨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

  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儘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 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 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鬥,通過鬥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

  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篇2

  在西方的一個國家,有一個經理,他把多年以來的所有積蓄全部投資在一項小型製造業,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他無法取得他的工廠所需要的原料,只好宣告破產。

  金錢的喪失,工廠的倒閉,使他大為沮喪。他認為是他把家人害的沒有了這一切,於是他離開妻子兒女,成為一名流浪漢。過去的一幕一幕時常在他的腦海裡上演,他對於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老是徘徊在過去,不肯為今後的日子打算,而且越來越難過。到最後,甚至想要跳湖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書。這本書的內容說的全是有關於怎麼樣能夠把人的信心建立起來,在你的生活、工作上崩潰了以後,如何重新恢復信心,當他看完之後,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請作者幫助他再度站起來。

  於是,他便四處打聽,終於被他打聽到了,當他找到作者,說完他的故事後,那位作者卻對他說:“我已經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對禰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絕無能力幫助你。”

  他的臉立刻變得蒼白,默默地呆了幾分鐘,然後低下頭,喃喃地說道:“這下完蛋了。”

  作者停了幾秒鐘,然後說道:“雖然我沒有辦法幫你,但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可以協助你東山再起。”剛說完這幾句話,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作者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分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於是他便跟著作者走到裡邊的臥室,作者把他帶到一面高大的鏡子面前,用手指著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你只有靠這個人的幫助才能夠東山再起。但是你必須安靜的坐下來,好好的看清楚他,徹底認識的認識他,否則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裡。因為在你對這個人做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朝著鏡子向前走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鬍鬚的臉孔,對著鏡子裡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鐘,然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等了一會兒,他就走了,也沒對作者說什麼。

  幾天後,這個人終於出現在了街上,作者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時,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

  作者看到後,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走過去打了個招呼。當初的流浪漢很興奮的說道:“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只是一個流浪漢。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現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闆先預支一部分錢給家人。我現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頓了頓,接著他又風趣地對作者說,“我正要前去告訴你,將來有一天,我還要再去拜訪你一次。我將帶一張支票,簽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額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數字。因為你使我認識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鏡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給我看。”

  篇3

  生命中,有些東西我們無法改變,比如低微的門第、醜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繭,但有些東西則人人都可以選擇,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氣,它們是幫助我們突破命運之繭、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劍。也許我們總是羨慕那些不經意間便在理想之路上走了很遠的人們,但那畢竟是少數的幸運兒,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就大多數人來說,那些揹負著人生苦難的重荷一步步慢慢向前,一直堅持到最後的人們,才是走得最遠最好的。

  一個孩子,相貌醜陋,說話口吃,而且因為疾病導致左臉區域性麻痺、嘴角畸形、一隻耳朵失聰,他的母親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一個來到世界上沒幾年的孩子,就要忍受不幸命運的折磨,他以後怎麼生活啊?但她除了對孩子倍加愛護之外,還能做些什麼呢?

  然而,也許這個孩子註定是個生活的強者,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快地走向成熟,他默默地忍受著別的孩子的嘲笑、譏諷的話語和目光,他自卑,但更有奮發圖強的意志,當別的孩子在玩具中打發時間時,他剛沉浸在書本中,在他讀的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成人讀物,他卻讀得津津有味,因為他從中學到了堅強,學到了一種永不放棄的品質。

  為了矯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說家,嘴裡含著小石子講話。看著嘴脣和舌頭都被石子磨爛的兒子,母親心疼地流著眼淚說:不要練了,媽媽一輩子陪著你。懂事的他替媽媽擦著眼淚說:媽媽,書上說,每一隻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衝破束縛它的繭之後才變成的,如果別人把繭剪開一道口,由繭變成了的蝴蝶是不美麗的,我要做一隻美麗的蝴蝶。

  後來,他能流利地講話了。因為他的勤奮和善良,中學畢業時,他不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還獲得了良好的人緣,他周圍的人,沒有誰會嘲笑他,有的只是對他的敬佩和尊重。這時,他母親為他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儘量順利些。但他同樣對母親說:媽媽,我要做一隻美麗的蝴蝶。

  1993年10月,博學多才、頗有建樹的他參加競選,他的對手居心叵測地利用電視廣告誇張他的臉部缺陷,然後寫上這樣的廣告詞:你要這樣的人來當你的嗎?但是,這種極不道德的、帶有人格侮辱的攻擊招致了大部分選民的憤怒和譴責。當他的成長經歷被人們知道後,他贏得了極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說的:我要帶領國家和人民成為一隻美麗的蝴蝶的競選口號,使他高票當選為,並在1997年的競選中再次獲勝,連任,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蝴蝶,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連任兩屆、跨世紀的讓克雷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