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文章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歷史典故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在荊州住了幾年,劉表一直把他當上等賓客來招待。但是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
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裡有了感觸,流下了眼淚。劉表發現了,就問他遇到什麼不快活的事。劉備說:“沒什麼!以前我經常打仗,每天不離開馬鞍,大腿上的肉很結實。現在在這兒過著清閒生活,大腿的肉又長肥了。看看日子像流水般地過去,人都快老了,還幹不了什麼大事業,想起來就感到難過。”
劉表安慰了他一陣。但是劉備心裡總在考慮著長遠的打算。為了這個,他想尋找個好助手。
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司馬徽很客氣地接待他,問他的來意。
劉備說:“不瞞先生說,我是專誠來向您請教天下大勢的。”司馬徽聽了,呵呵大笑起來,說:“像我這樣平凡的人,懂得什麼天下大勢。要談天下大勢,得靠有才能的俊傑。”
劉備央求他指點說:“往哪裡去找這樣的俊傑呢?”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劉備急著問臥龍、鳳雛是誰,司馬徽告訴他: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劉備向同馬徽道了謝,回到新野。正好有一個讀書人來見他。劉備一看他舉止大方,以為他不是臥龍,就是鳳雛,熱情地接待了他。
經過一番談話,才知道這個人名叫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
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從徐庶那裡知道了諸葛亮的情況。原來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沂水縣南。他少年的時候,父親死了。他叔父諸葛玄跟劉表是朋友,就帶著他到荊州來。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襄陽西定居下來,搭個茅屋,一面耕地種莊稼,一面讀書。那時,他年紀只有二十七歲,但是學問淵博,見識豐富,朋友們都很欽佩他,他也常常把自己比做古時候的管仲、樂毅。但是他看到天下亂紛紛,當地的劉表也不是能用人才的人,所以他寧願隱居在隆中,過著他恬淡的生活。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
諸葛亮得知劉備要來拜訪他,故意躲開。劉備到了那裡,撲了個空。
跟劉備一起去的關羽、張飛都感到不耐煩。但是劉備卻記住徐庶的話,耐著性子去請,一次見不到,第二次再去;兩次不見,第三次又去請他。
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劉備把關羽、張飛留在外面,自己跟著諸葛亮進了屋子。趁屋裡沒有人的時候,劉備坦率地說:“如今漢室衰落,大權落在奸臣手裡。我自己知道能力差,卻很想挽回這個局面,只是想不出好辦法。所以特地來請先生指點。”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佔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著聽著,不禁打心眼裡欽佩眼前這個青年人,說:“先生的話真是開了我的竅。我一定照您的意見幹。現在就請您一起下山吧。”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熱情誠懇,也就高高興興跟著劉備到新野去了。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
打那以後,劉備把諸葛亮當老師對待,諸葛亮也把劉備當作自己的主人。兩人越來越親密。
二: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孫劉聯合破曹,周瑜氣量狹小,多次設計害諸葛亮不得。
一氣,周瑜在孫劉破曹戰中受傷,被諸葛亮調趙雲先奪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氣,周瑜孫權用美人計,甘露寺招親,騙劉備至吳,企圖謀害,被孔明識破,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周瑜又生一計,明取西川,暗奪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差點被活捉。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被氣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三:諸葛亮性格特點及事蹟
毛澤東曾經在贈給葉劍英的一句話中對諸葛亮做了準確的評價:“諸葛一生唯謹慎”。的確,可以說謹慎是諸葛亮一生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這一特徵主要體現為諸葛亮考慮事情的詳致周到、細心縝密。就連出山助劉備,他也是慎而又慎,在劉備三顧茅廬,表現出十足的誠意之後,才給予了回覆。在小說後來的故事情節發展中,他更是時時謹慎,事事謹慎,謹小慎微,思精慮遠,全面周到。這可以舉出很多例子,譬如甚至在他星隕五丈原的最後時刻,他還謹慎細緻地做好了死後讓蜀軍安全撤退的全程籌劃,幾乎每一步他都考慮周全,蜀軍只需按部就班,便可以安全班師回蜀,而且他連死後魏延必反也考慮到了。再如草船借箭,他把天氣、時刻等各方面因素全部考慮備至,因而才有了他在草船上飲酒等待箭支收足的怡然自若。的確,正是他的謹慎縝密的性格特點,才使蜀軍在許多戰鬥中如順水行舟,彷彿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這也增添了它的神祕色彩。可以說,他的謹慎同時也是和他的智慧聯絡在一起的。
他曾巧妙利用了敵方知道他生性謹慎的漏子,反過來大冒了一把險,給生性多疑的司馬懿上演了一場空城計,這也是諸葛亮知己知彼、睿智變通的表現。
但是過分的謹慎也的確限制了諸葛亮,導致了他冒險精神的不足,也因此喪失了許多成事良機。如在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一章中,就是因為他考慮的太周到長遠,而沒有下決心冒一次險派一個與曹操無關的人去攔截曹操,致使曹操就此逃過了一劫。又,在失街亭一案中,他誤用了馬謖,讓馬謖立下軍令狀,以全家性命作擔保,另外還派平素謹慎行事的王平作輔助,並反覆囑咐“必當要道之處下寨”,後來又派出了高翔、魏延到列柳城和街亭右方守護以備不時之需,但最後還是任由馬謖失去了街亭,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實際上,諸葛亮的一系列增加護衛砝碼的行動,看似謹慎,實則不慎,不慎還是在於首先的誤用上。人選的錯誤,直接導致了街亭的失守,即使增添更多砝碼以作彌補,其意義也已經微乎其微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可見,智者的“一失”造成的後果往往是嚴重的。
在小說中,作者的感情是傾向於劉氏王朝正統的,他把劉備一方塑造為正義之師,把諸葛亮塑造為德才兼備,完美無缺,智慧超常且神通廣大的具有眾多優點的人物形象,這可以說都是羅貫中在歷史真實基礎上對人物形象的美化。相反,他對曹操形象的塑造則是加入了醜化的成分。但羅貫中的美化似乎過了一些,他把諸葛亮塑造得太超乎常情了,小說中的諸葛亮能占卜吉凶,測知未來之事,甚至可以呼風喚雨,擺八陣圖而顯神異之能,等等。因此,魯迅就曾無情地給出評價,說羅貫中“狀諸葛之智而近妖”。
對於漢室,諸葛亮更是盡忠盡責,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昭彰後世。在白帝城託孤的章節中,劉備告訴諸葛亮如果自己的兒子不是國主之才,就讓他取而代之。這也充分體現了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厚望。但諸葛亮自始至終都謹遵先主遺命,忠心耿耿,輔佐劉禪,從未有過僭位思想。
另外,歷史上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頗高的,杜甫曾多次評價諸葛亮,最著名的是《詠懷古蹟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以及《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和《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等。這三首詩,涵詠了諸葛亮一生的功業事蹟,在充分肯定的同時,又深切透露著作者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這一“遺恨”的痛惜以及對英雄氣短的切切哀嘆。而且諸葛亮自古以來就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民間對諸葛亮的印象大多是偏愛於他的智慧,因而有時候誇獎一個人聰明,會說他是“賽諸葛”等等。在《三國演義》電視劇問世之後,這一簡潔而迅速的傳播方式更是令他在當代社會“紅得發紫”。
無論怎麼說,諸葛亮的形象及性格都不失偉大。在此同時,他更是追求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清虛境界,他身上的許多閃光點都是值得後人學習的。但人無完人,諸葛亮也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他性格上的一些不能兼得的特徵,造成了他的弱點,也可能導致了他“匡扶漢室”之大志的最終失敗。然而瑕不掩瑜,諸葛亮總的品質特徵是值得肯定的,後世對他的景仰和高度評價也是相當公允的。
諸葛亮簡介及其事蹟
中文名:諸葛亮
外文名:Zhuge Liang
別 名:孔明,臥龍
國 籍:蜀漢
民 族:漢族
出生地: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出生日期:181年農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農曆八月二十八
職 業: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提出隆中對戰略規劃、治理蜀地,平定南蠻、發明木牛流馬,改造連弩
代表作品:《出師表》、《誡子書》等
封 爵:武鄉侯
諡 號:忠武侯
逝世地點:寶雞岐山五丈原
祠 廟:武侯祠
人物功績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政治家,被稱譽為集忠、義、智、勇於一身,是中國歷史上智慧神的化身。後人對諸葛亮評價頗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諸葛亮之忠誠,備受後世推崇。在劉備託孤後,諸葛亮對後主劉禪盡心盡力,凡事親力親為,憂國忘家,於《出師表》中表明心跡,直至最後自己食少事煩,病死軍中。在割據政權中,諸葛亮總攬朝政十餘年,既不斂財,也不營謀私利或名位,以興復漢室為任。另一位託孤重臣李嚴 蜀漢曾寫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是諸葛亮拒絕,表示不能為漢室收復中原就不算有功。[2]
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諸葛亮死後30年,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蜀漢保衛戰中戰死沙場。
諸葛亮在政治上有更為突出的成績,除了在《隆中對》提出了劉備政權長期戰略外交規劃外,早期經常為劉備足食足兵。等到他開始獨掌蜀漢軍政大權以後,則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及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他又敢於接受問責、承認錯誤,在第一次北伐時,因為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他後來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及對馬謖進行處分。《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因為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個人生平
躬耕南陽
參見:臥龍崗、南陽武侯祠及隆中
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早逝,諸葛亮與其弟諸葛均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後來朝廷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郡今河南南陽臥龍區城西臥龍崗隱居晴耕雨讀。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的自評多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軍閥混戰,士大夫大批來到荊州避戰。諸葛亮與當時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結交。黃承彥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聞你選擇妻子;我有一醜女兒,黃頭髮、黑面板,而才華堪相配於你。”諸葛亮答應這門親事後,立即迎娶黃氏。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鄉間有諺語為證:“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主條目: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那些儒生乃見識淺俗之士,豈會認識時勢事務?認識時勢事務者才能成為英俊豪傑。此時間自然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此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使他屈就致於此。將軍宜枉屈尊駕以顧望。”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於208年時,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因妻家所影響,對長子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敬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黃祖被孫權討死,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訊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阪坡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亮主動請纓出使向孫權求救。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原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孫權反問諸葛亮為何劉備不投降,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也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裡,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軍議校尉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蕩寇將軍關羽、討虜將軍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並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在成都替前線屢敗屢戰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魏王曹丕稱帝。221年,群臣聽聞漢獻帝被害的訊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劉備稱漢中王后,諸葛亮官拜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張飛被部下暗殺,再領司隸校尉。
臨終託孤
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孫吳,意圖奪回荊州,失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反對東征計劃,主張與孫吳結盟對抗曹魏,大嘆可惜法正逝去,認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劉備東征,即使劉備東征,若有法正跟隨,戰局也不至如此頹喪。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尚書令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涕泣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12],開設相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君甫逝,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北伐
參見:諸葛亮南征、諸葛亮北伐及五丈原之戰
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 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60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13] 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打敗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充實國庫,同時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三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數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
234年春,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魏大都督司馬懿對渭南對峙。諸葛亮每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南河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諸葛亮自至,數次挑戰。司馬懿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諸葛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諸葛亮使人至司馬懿處,司馬懿問諸葛亮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諸葛亮使對司馬懿說:“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司馬懿說:“亮將死矣。”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諸葛亮患疾病重,于軍中逝世,享年五十四歲。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走相告司馬懿,司馬懿追出。姜維命令楊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司馬懿者,司馬懿乃退,不敢追逼。於是楊儀結陣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司馬懿之退,百姓為之諺稱:“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司馬懿,司馬懿說:“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