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水怎麼形成的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不過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地球水是怎樣產生的?

  水是氫和氧的最普遍的化合物,化學式H2O。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分離出星雲團塊——球粒隕石,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逐漸形成原始地球。起初水以結晶水形式存在於隕石之中。地球內部劇烈運動造成地震和火山爆發,晶體水變成水氣,同岩漿熱氣噴發出來,漂移在大氣中。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形成狂風暴雨,降落地面,順川穀形成河流,沿途滲入地下,流至地球最凹處形成原始海洋。在太陽能的作用下,地球水體不斷蒸發,反覆地形成雨雪,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岩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彙集於海水中,經過數億年的迴圈積累,變成了鹹水。一部分高處水變成冰川,一部分滲入地下變成地下水。地球上水的總儲量約近14億立方公里,其中97.9%多為鹹水,分佈於海洋之中,只有不到2.1%為淡水。其中佔總儲量1.43%呈固態水被固結在地球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久凍土底冰中,佔0.6%的地下水埋藏在地殼中,江河湖水及大氣圈水等只佔全球水總儲量的0.055%。參與全球水迴圈並可逐年更新,保持動態平衡的淡水儲量約佔全球水總儲量的0.5%,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僅佔全球水總儲量的0.3%左右。

  由於地球人口不斷增加,水汙染越來越嚴重,水的功能逐漸退化,人均淡水佔有量逐年減少,二十一世紀人類世界最大的危機是水資源問題。

  水在人體中佔什麼位置?

  從營養學上看,維持人體生命的主要營養素有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核酸等。水分佔人體體重的65%以上,腦組織大約含水分85%,血液含水高達90%。因此,水是維持人體生命的極其重要的營養素。

  水的功能是什麼?

  1水是構成體內一切細胞的主要成分;

  2水是體內一切代謝反應的媒介;

  3水是輸送養分和排洩廢物的媒介;

  4水可調節體溫和起潤滑作用;

  5水可提供一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人每天喝多少水合適?

  人體大約每天腎臟排尿1500毫升ml,面板蒸發500ml,肺呼吸排水350ml,糞便排出150ml,合計人體每天排水約2500ml。要維持生命,達到水平衡,正常人每天需攝入水分2500ml。其中一日三餐混合膳食中補充水分約1000ml,體內營養物質氧化產生代謝大約300ml,其餘1200ml,需通過每天飲水來補充。所以,人每天飲水1200ml比較合適。

  為什麼飲水要定時定量?

  飲水與吃飯一樣要講科學,最好每日飲3-4次,每次300-400ml,定時定量。不要等到渴急了,體細胞脫水,大腦中樞發出訊號,感到口渴時才猛喝一通,不渴時不飲,那是不科學的。定時定量飲水,有利於保持體內經常性的水平衡,維護機體生理功能和新陳代謝。

  何時飲水是最佳時間?

  1早晨起床後飲水,補充一夜之間的水消耗;

  2上午10時左右飲水,可補充流汗及尿液排出的水分;

  3下午3時左右飲水,再度補充體內排出的水分,也使體內囤積的廢物順利排出,防止人體酸性化。

  4晚上8時左右,睡前飲水,是飲水最佳時間,因睡眠時血液濃度增高,睡前飲水可以沖淡血液,加速血液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