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太陽等天體是怎麼形成的

  約在30—40億年前,地球已經開始出現最原始的單細胞生命,後來逐漸進化,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生物。你知道嗎?小編在此整理了地球太陽等天體形成的原因,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地球太陽等天體形成的原因

  關於太陽系的形成,一類認為太陽系是一次激烈的偶然突變而產生的,即災變說觀點;另一類則認為太陽系是有條不紊地逐漸演變成的,即演化說觀點。

  175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原理,提出一個太陽系形成的假說,認為太陽系中的太陽、行星和衛星等是由星雲——一種稀薄的雲霧狀微粒物質逐漸演化形成的。1796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與康德類似的星雲說,後人常把兩者合起來,統稱“康德一拉普拉斯星雲說”。這個假說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內佔統治地位。

  星雲說認為:恆星的形成是銀河瀰漫的原始星雲的某一個球狀碎片,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斷收縮,產生旋渦,旋渦使星雲碎裂成大量碎片,每個碎片又逐漸轉化為恆星。太陽就是其中之一,它也不斷收縮、旋轉,在長期的運動中形成原始太陽。周圍的物體不斷聚合、碰撞,越轉越大,就形成了今天的八大行星。行星周圍的物質,也是這樣漸漸形成了衛星。這就是太陽系形成的一個主要假說。

  唯心主義認為,地球和整個宇宙都是依神或上帝的意思創造出來的。18世紀愛爾蘭一個大主教公開宣稱:“地球是紀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個星期天的上午9時整被上帝創造出來的。”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遠古的時候還沒有天地,宇宙間只有一團氣,在一萬八千年前,有位盤古氏開天闢地,才有了日月星辰和大地。

  康德和拉普拉斯他們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個龐大的旋轉著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由氣體和固體微粒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斷收縮。星雲體中的大部分物質聚整合質量很大的原始太陽。

  與此同時,環繞在原始太陽周圍的稀疏物質微粒旋轉的加快,便向原始太陽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漸增大,在物質微粒間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漸漸形成團快,大團快再吸引小團快就形成了行星。行星周圍的物質按同樣的過程形成了衛星。這就是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

  關於地球和太陽系起源還有許多假說,如碰撞說、潮汐說、大爆炸宇宙說等等。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些假說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質疑,星雲說又躍居統治地位。國內外的許多天文學家對地球和太陽系的起源不僅進行了一般理論上的定性分析,還定量地、較詳細論述了行星的形成過程,他們都認為地球和太陽系的起源是原始星雲演化的結果。

  中國天文學家戴文賽認為,在50億年之前,宇宙中有一個比太陽大幾倍的大星雲。這個大星雲一方面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逐漸收縮,另外在星雲內部出現許多湍渦流。於是大星雲逐漸碎裂為許多小星雲,其中之一就是太陽系前身,稱之為“原始星雲”,也叫“太陽星雲”。由於原始星雲是在湍渦流中形成的,因此它一開始就不停地旋轉。

  原始星雲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繼續收縮,同時旋轉加快,形狀變得越來越扁,逐漸在赤道面上形成一個“星雲盤”。組成星雲盤的物質可分為“土物質”、“水物質”、“氣物質”。這些物質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又不斷收縮和聚集,形成許多“星子”。星子又不斷吸積、吞併,中心部分形成原始太陽,在原始太陽周圍形成了“行星胎”。原始太陽和行星胎進一步演化,而形成太陽和八大行星,進而形成整個太陽系。

  地球衛星月球介紹

  在46億年之前,地球正在孕育當中,地球上的生命更沒有誕生。太陽系還處於混沌初開的太陽星雲階段。在年輕太陽的周圍,龐大的氣體塵埃星雲中,塵埃與塊狀岩石不斷的凝聚、碰撞、吸積,星雲中的部分物質開始生成為環繞太陽的行星和衛星系統。

  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恆星碎片匯聚而成,開始月球質量很小,恆星碎片撞擊月球的動能也很小,隨著月球質量的增加,在萬有引力作用下,恆星碎片撞擊月球的速度加快。撞擊月球的動能在不斷增強。月球表面開始融化,慢慢月球表面形成熾熱的岩漿。這時月球的球體被地球的引力拉長,自轉中的月球在內摩擦作用下,停止相對地球的自轉。當月球慢慢冷卻形成殼體,月球就形成今天有平衡動的現象。當殼體固定下來,殼體內的岩漿,會慢慢冷卻收縮。慢慢岩漿就會和殼體脫離,隨著時間的推移,殼體內就會形成很大的空間。岩漿在萬有引力作用下,會自然形成球體,這時月球殼體內就形成一個很大的空間。因月球最初形成時,恆星碎片動能很小,地核越往裡溫度越低。

  地球與月球互相繞著對方轉,兩個天體繞著地表以下1600千米處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轉。月球的誕生,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同時,其特殊引力吸引著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運動,形成了潮汐。潮汐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陸地,幫了很大的忙。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晝夜溫差較大,溫度在水的沸點與凝點之間,不宜人類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響,對地球海水的引力減慢了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使地球自轉和公轉週期趨向合理,帶給了我們寶貴的四季,減小了溫度差,從而適宜人類居住。

  地球上之所以看到月球的半面,這是因為月球的自轉週期和公轉週期嚴格相等,那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有著內在的聯絡呢?讓我們來看看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的狀況,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衛星的自轉週期和公轉週期嚴格相等,看來這似乎是存在什麼內在聯絡的。

  月球在地球的引力的長期的作用下,月球的質心已經不在它的幾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邊,這樣的話,月球相對於地球的引力勢能就最小,在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月球的質心永遠朝向地球的一邊,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繩子將月球綁住了一樣。太陽系的其他衛星也存在這樣的情況,所以衛星的自轉週期和公轉週期相等不是什麼巧合,而是有著內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