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震會引發海嘯

  海嘯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變形,致使從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發生大的湧動,形成海嘯襲擊沿岸地區,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地震引來海嘯的原因

  一,由於海底地震、火山爆發、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質構造變化而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災害我們稱為海嘯災害。破壞性的海嘯一般在地震構造運動出現垂直斷層,震源深度小於20-50公里,里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由於海水的壓縮性很小,當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體只能以同等規模的波動形式把能量傳遞出去。當海嘯波進入大陸架淺海,因深度急劇變淺,能量集中,波高會驟然增大,這時可能出現10-20米以上波高的海嘯。在濱海區域,海嘯波使海水陡漲,猶如水牆,並伴著隆隆巨響,瞬時侵入農田村莊,然後海水又迅速退去;或先退後漲。這樣反覆多次,造成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這次12月26日的印尼海底地震是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等三大板塊互相碰撞的結果所造成的海嘯波,影響到整個印度洋沿海地區目前已造成十五萬多人的死亡和數百萬人的流離失所。就是一個極能說明問題的例證。但並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會引發海嘯,能引發海嘯的必須是有垂直運動的逆衝構造型海底地震,而且其震級必須是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為小於20--50公里。據統計,海洋裡發生過的大地震能造成海嘯的大約只佔百分之四。

  二,海上的颶風、颱風等極端氣候也能引發海嘯,這種海嘯稱為風暴海嘯,它同樣能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損失。1969年7月28日廣東省汕頭市牛田洋海域受特大臺風侵襲,當時又正逢大潮因而引發巨大的風暴海嘯,浪高10多米,造成近萬人死亡。廣東沿海地區易發生風暴海嘯還有地理上的因素:即因為廣東省沿海地區有不少漏斗形的海灣地形,汕頭的牛田洋與珠江口就是典型的這種地形,這種地形較易加速大氣和洋流漩渦的形成,導致風暴海嘯的出現。

  三,濱海沿岸的大規模山崩、懸崖滑落也曾引發海嘯,1702年日本有明海域附近的山崩引發海嘯,最大波高達50米以上,造成15000人死亡。 又如1964年3月3日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南部沿海地帶的懸崖滑入太平洋海灣中引發海嘯,巨浪高達70米,令100多人葬身海底。

  四,水下核爆炸也會引發海嘯,因為水下核爆炸會在瞬間在海洋中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劇烈振盪而引發海嘯。其規模大小與核爆炸所釋放的總能量的大小直接有關,核爆炸釋放的能量越大,引發的海嘯也就越大。目前超級大國--美國在世界各個海洋中都駐有大批攜帶核導彈的核潛艇。這些核武器就是引發海嘯的最大隱患。但是核爆炸引起的海嘯往往是區域性的,一般影響範圍有限的。

  五,引起最大規模海嘯是天體事件,小行星和慧星如果撞擊海洋就會引發規模比印尼海嘯的能量大幾十萬倍、幾千萬倍。如果這種海嘯真的發生了,它會在把沿海的城市一掃而光。據統計,平均1千萬年才發生一次。所以其發生率極低。 海嘯雖然非常可怕,但是由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是完全可以預報的。只要發生了地震就可以進行預報,因為海嘯的傳播速度只跟海水深度有關,它是重力加速度和水深的乘積的平方根。

  如果水深有1000米的話,海嘯的傳播速度要大於每秒300米,接近聲速。因此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要傳到受害地區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足夠令監測站向人們發出警報讓人們儘快迴避,就可以躲過這種災難了,這就是所謂的海嘯預警系統工程。實際上這次印度洋地震發生後大約1個小時,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家學者根據地震儀器早已計算出這個地震的震級是8.9級,他們實際比誰都清楚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非常清楚8.9級的地震會帶來什麼後果。

  地震引來海嘯的案件

  印度洋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9.3級大地震並引發海嘯,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造成數萬人死亡。

  日本海嘯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引發的海嘯影響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區。地震造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發生核洩漏事故。

  海嘯來了怎麼辦?

  1感覺強烈地震或長時間的震動時,需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

  2若收到海嘯警報,應立即離開海岸,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隨時掌握資訊,未解除海嘯警報之前,勿靠近海岸。

  3並非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嘯,但任何一種地震都可能引發海嘯。不要圍觀,感受到大地震來臨時,儘可能奔向更遠更高的地方。

  4通常,岸邊的海水異常增高或降低,則預示著海嘯即將來臨。正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此時絕不能返回港口,而應駛向深海區域。

  5一旦海嘯逼近,浪頭襲來時,不要到處亂跑,牢牢抓住能夠固定自己的東西,屏住氣息,等海浪退去後,再向高處轉移。

  6萬一不幸被海浪捲入海中,務必保持冷靜。海水浮力較大,努力使自己漂浮在海面,儘量使鼻子露在水面或改用嘴呼吸,之後,要馬上向岸邊移動。

  7觀察漂浮物,漂浮物越密集代表離岸越近,漂浮物越稀疏說明離岸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