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老師可以從教學論文中學習到一些好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1

  從教多年,為了能給學生更好的課堂,將知識以更藝術的方式傳播給他們,我閱讀了許多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和名著。最近我拜讀了《經典課堂>>一書,此書收錄了竇桂梅、郭初陽、賈志敏等名師的經典教學實錄,讓我的確受益匪淺。拜讀名著的同時,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究竟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課程改革對於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讀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認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教師給孩子什麼樣的課堂,孩子就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如何給孩子一個經典的課堂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情感的課堂

  1.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滿“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教師應該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課堂中學習和成長。如教授《漁歌子》一課,教室通過激情的配樂朗讀,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與作者張志和同喜同樂,達到情感的共鳴。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有了它,才能在課堂中使學生充滿情感,融情於課堂,融情於人生。在“情”中體驗人生,學會成長。

  二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為了避免這一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對話,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在交流中塑造經典課堂。自讀課文的教學,全部採用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

   三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我認為,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教師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展示自己,以課堂為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實”的體驗,最“美”的心靈。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四感悟的課堂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在教學中,我通過圖片、錄影資料等位學生展示美麗的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四、怎樣啟用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蒐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誌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瞭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準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經典的語文課堂回會給學生帶來精彩的人生!

  讓學生隨時隨地異彩紛呈

  齊河縣第一實驗小學 甄紅霞

  回首幾年教六年級的歷程,學生每一批都有每一批的不同,但是,細想來,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六年級的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呢?

  一、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

  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與健康的心理情緒去影響和調動學生的積極的情感反映。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從積極的情感出發,抓住作品中蘊藏的豐富內涵,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調動情感,深入學習。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教之道,貴在啟發潛能。教育心理學研究業已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要讓學生在學習上 “主動”起來,就必須以正面鼓勵為主,充分相信每位學生的潛能,鼓舞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對知識,我願是大海;做教師,我願是春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猶如一股新鮮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傳統的教育思想,它使師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圍中互動,開啟學生的心窗,走進學生的心扉,感悟學生的真情。

  二、“把學生當正常人看”。

  我們要及時地發現學生身上的優缺點、長短處,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並適當地引導,努力讓他們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在眾多的學生當中,有著一些特殊的學生,他們的身心發展處於正常規律之外,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智力超常或低常,他們也被稱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而這樣的學生更需要獲得施教者和周圍人的重視與愛護。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接觸的特殊學生往往是那些表現不好、成績又不理想的學生,他們也被稱為是問題學生,而這樣的學生,老師也往往是最感頭疼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他可取之處,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每個學生都有向上的潛能”,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努力發掘學生這種潛能,多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好正確的引導。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更何況是學生這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不僅是教育的物件,更是教育的資源,既是資源,就該好好開發利用。

  我們班的王同學是一個膽兒小,有些口吃甚至近乎自閉的孩子。今天的語文課上,該輪到他回答問題了,只見他紅漲著小臉,低著腦袋,結結巴巴的聲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驚恐,學生們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王同學竟然緊張地哭了。看著他痛苦的樣子,我懊悔地自責起來:真不應該讓他回答,讓他在眾人面前出醜,刺傷他的自尊心,可是如果不讓他參與,不是更挫傷他的積極性嗎?在這尷尬之際,我倏地靈機一動,捕捉到了瞬間靈感:這名學生不就是不習慣在眾人面前說話嗎?我微笑地對大家說:“請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聽就可以了。”學生們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裝若無其事趴在桌子上。王同學慢慢地把頭抬起來,從他明亮的眼睛裡我看到了輕鬆和自信。此時此刻,就象有一股暖流湧遍了我的全身。不知在什麼時候,他早已不在害怕,他鎮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對視著,他獲得了成功。王同學臉上帶著燦爛的微笑。學生們使勁的為他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為他闖過難關,贏得自信,更為我自己鼓掌,能在關鍵時刻如此地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裡。難道不是嗎?孩子的心就如同破土的嫩芽,老師對他的一點點保護就如同絲絲春雨讓他有了爭春的勇氣。

  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這也成為我今後工作中努力的一個方向,不以成績取人,善待每一個學生。

  三、在實踐中探求興趣

  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而不是天天強迫自己去學習,那樣顯然效率不高。假如老師在課堂上能有意識地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儘量使得課堂充滿趣味,我想大家應該會很主動地去學習,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在講解課文或者試卷的時候我們不妨聯絡現實或者相關的資料繪聲繪色的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會知識有自信心,那麼他們總是主動積極、心情愉快的進行學習。

  例如,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方式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相關內容整合起來,最大限度激發積極性。倡導寫讀後感,排練故事使學生自覺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不斷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把看過的《超人》寫成讀後感,再和其它同學的讀後感製成電子版;有的學生喜歡與同伴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名人故事、自己的成長故事以及讀後感辦成一份電子報,也有能力高的學生利用網路辦自己的電子報。有的學生找幾個夥伴一起分角色排練喜愛的成長故事。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裡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裡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組織學生為校園小報、廣播站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協助能力,使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讓全體學生都能體會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

  四、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相機返顧或推薦《小珊迪》《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裡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裡,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 ,你會 ,你會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激發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要讓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裡、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裡、校園網裡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裡、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我,資質平平,不求做一名 “藝術家”,但求做一個讓課堂神采飛揚的教書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