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光的反射是光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掌握這一課的內容很重要,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光”教學單元的第二課。這課是在學生認識光的直線傳播基礎上,瞭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同時,本課又是為下一步教學:平面鏡成像特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眼睛的科學等做知識上的鋪墊。
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由易到難有層次地顯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識結構:
1、在學生已經知道鏡子能反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還有哪些物體能反光
2、深入淺出地講解光反射的含義。
3、指導學生認識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的光顏色不同。
4、觀察一種常見的光折射現象,通過實驗觀察光的折射,講解光折射的含義。
5、學生用光的折射道理解釋水中的鉛筆變彎折的現象,教師可以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結合圖做些深入淺出的講解。
二、學生情況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上看,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識和學習方法,並通過六年的學習,已具備初步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在學習活動中他們能積極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問題的結果。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能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活動中能充分鍛鍊和培養自己的綜合運用自然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將科學與生活結合,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2、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知識、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進一步樹立學好自然的信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以及問題探索的意識,啟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教學模式及設計思路:
在小學自然實驗型別的課中,通過實驗對概念進行解釋,並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情境,說明實驗和做一些效果不明顯的實驗專案。是網路技術與自然實驗教學的一次整合。
根據“主導和主體”、“學習與實踐”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思路確定如下:
1、從教的方面來說,主要採取開放式教學法,具體分為三個部分。①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畫面,設定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人人蔘與,積極動腦動手,給每個學生都提供鍛鍊的機會,使學生學有所得。②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概括的學習活動中,得出“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這一科學的結論;③通過歸納總結和大量的應用例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2、從學的方面來說,分為兩個部分。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一系列的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動腦、動手,運用自然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研究問題,探索新知,得出實驗的結論。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了解由於光的反射和折射而造成的種種現象
難點:通過實驗,認識光的折射。
六、教學方法、手段及其依據:
1、 遊戲引入,激發學習動機。
通過動畫的演示引入新課,促使學生“願問其詳”,激發求知慾。
2、 加強直觀,豐富感知。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教學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認識化在分組實驗和學具操作中,讓學生在靜態和動態中獲得感知並形成表象,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現象,促使學生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轉化。
3、 創設情景,培養學習興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情感並不一定伴隨認識效果自然而然的產生和發展,而需教育者的專門評價和培養。”教學時,通過設定情景,表揚激勵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在學中樂、樂中學。
4、 學會嘗試,鞏固運用
宋代教育家朱熹指出:“讀書是為自己而讀,為學是自家為學,不於別人一線事,別人助而自家不得”。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並加以運用,鞏固提高。另外,本課時教學還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操作,觀察,推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七、教學準備:
計算機輔助課件;鏡子、手電等實驗物品
八、教學過程 :。
一、感受光的世界,匯入研究內容
1、 動畫:在光的照射下一幅圖畫逐漸出現在大家的眼前,讓學生感受“光”,體會“光”。
2、 講述: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光”的問題。出示課題
【設計目的:通過動畫,設定情景,激發情趣,置疑,激發求知慾,用以上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點燃學生探究自然祕密的智慧火花。】
二、認識光的反射現象和光的折射現象
1、認識光的反射
* 通過“小球運動”,引發思考:光能否像小球這樣“反彈”?
* 選擇材料,實驗驗證。利用鐳射光、鏡子做光的反射實驗
* 討論:光傳播到這些物體之後又是怎麼到達我們的眼中?
* 小結:光的反射。
*進入“光的反射” 站點,查閱關於光反射現象及其光反射應用的相關資料。 * 在查閱中,你對光的反射又有了哪些瞭解和問題。各種物體都能反光,反光的情況不同。【設計目的:這一層次經過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認識光的折射
* 討論:你認為什麼反射光能力最強,什麼反射光能力最弱。
* 提問:光到哪去了?光進入透明物體時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 指導演示,學生實驗。
* 小結:光的折射
* 進入站點自主學習“光的折射”。提問,師生交流
* 分析小結學生的問題,反饋學習情況。
【設計目的:這一層次經過實驗演示、觀察、討論、分析,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識由直觀的教具演示了出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三、強化練習,反饋矯正
光反射和折射知識融合於我們身邊事例,設計多組不同程度的練習,針對學生的個別化差異,利用網路環境實現分層次教學。讓學生利用所學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識,與教師提供材料進行知識的拓展和遷移。
九、教學效果預測:
學生能夠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種種現象,能夠用科學實踐的方法來解釋自然現象。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學反思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繼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之後的又一重要光學規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應用,因此,如何上好這節課,這節課能達到什麼效果對後續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學用書》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提出了詳細要求。這些要求看似簡單但要想真正完成並不容易。我平時上課自認為教材很熟,備課時常常走馬觀花,粗枝大葉。
課堂上學生實驗的實驗器材的準備和改進也著實讓我費了一番心思。實驗中的鐳射燈的光束效果不明顯,所以想到了用香火製造煙霧;煙霧需要收集並儲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並且就地取材把實驗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儀的空盒子倒置過來即可;由於涉及到角度問題,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貼上自畫的量角器,並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覆斟酌改動多次。
這節課的效果非常好,學生在輕鬆中學到了知識。我在感動的同時也對自己做了一下反思。一 探究實驗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關係時沒有設計相應的表格,只是讓學生大體對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學生只做了一次實驗就輕易地得出了結論;二 反饋練習少且針對性不強,這點在學生的課後作業中很容易就看出來了。三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沒有畫出詳細的光路圖來解釋。沒能讓學生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清晰的概念。四 課堂的各個環節不連貫,備課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五 沒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層面和接受能力,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考慮不周全。六 沒有板書設計,在授課時很容易造成板書凌亂,沒有條理。
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充分在準備,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充分考慮到課堂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好應變。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為中心教學,以課堂上生成的東西為主,提高自己的課堂應對能力,努力使課堂教學成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