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光的反射知識點

  在中考物理的複習中,我們應熟記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等物理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整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物理光的反射知識點

  光的基本知識點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的8次方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鐳射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光的反射的定義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介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一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光的反射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

  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實驗器材:

  玻璃板×1塊、火柴×1、蠟燭×2、光具座、刻度紙×1張

  實驗步驟:

  ***1***、將刻度紙平鋪在光具座上,把玻璃板插入光具座中央“00`”槽中,使玻璃板和光具座成垂直狀態***⊥90°***

  ***2***、將點燃的蠟燭置於玻璃板前某一位置.

  ***3***、移動玻璃板後未點燃的蠟燭A’的位置,直到玻璃板前面兩支蠟燭從玻璃板望過去,都完全重合為止,且用筆畫出前後兩支蠟燭的位置.

  ***4***、用手指去“接觸”蠟燭A’的“燭焰”是否燒痛你的手.

  光的反射定律,應掌握以下五點:

  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任何一條反射光線都對應一條入射光線。

  2、定律的敘述有一定邏輯因果關係:先有入射,後有反射。表達時不能把“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說成 “入射角等於反射角”,因為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的意思是“反射角隨著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若倒過來說意思就反了,不符合邏輯因果關係。

  3、兩角量值關係的變化是相對應的。即反射角隨著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反射角也減小,入射角變為0。,反射角也變為0。,此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重合,“三線合一”。

  4、法線起“準則”的作用,是過入射點始終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當反射面轉動一定角度時,法線仍與反射面垂直,也隨之轉過相同的角度。法線不僅過入射點與反射面垂直,而且還是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夾角的平分線。

  5、在描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圖中,有兩個重要的角度關係,即反射角等於入射角,r=i;入射角與入射光線和反射面的夾角互餘,i+α=90。。

  物理光的折射知識點

  1 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改變這現象。

  2 折射角:

  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3 折射定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

  3***當光由空氣射入水或其它介質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當光由水或其它介質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4***當光線垂直入射到介面上時,傳播方向不發生改變。

  4 注意: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是凸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是凹透鏡。

  6 透鏡的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7 光心:通過它後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的點叫光心。

  8 凸透鏡的作用:對光線會聚 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的焦點:平行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就會聚在主光軸上的焦點。這一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

  9 凹透鏡的作用:對光線發散。

  10 平行光經凸透鏡折射後會聚焦點,反過來從焦點發過焦點的光折射後平行平行光經凹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則入射光的延長線過虛焦點的,折射後一定是平行主光軸的光線。

  11 照相機的原理: u>2f f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於2倍焦距時,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12 幻燈機的原理: f2f 倒立 放大 實像。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

  13 放大鏡的原理: u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焦距時,成放大正立的虛像。

  14 照相機的結構:

  a.膠片:感光顯影后變為照相底片。

  b.調焦環:調節鏡頭到膠片的距離***但上面數字表示景到鏡頭的距離***。

  c.光圈:控制鏡頭的進光量。

  d.快門:控制曝光時間。

  15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虛像不是光線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16 投影器與幻燈機的區別:投影器用兩塊大塑料螺紋透鏡作聚光鏡,並用一塊平面鏡把像反射到螢幕上。

  17 顯微鏡的鏡筒上有一目鏡,和一個物鏡。它的放大倍數比放大鏡大許多。

  18 三稜鏡的色散實驗使白光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

  該實驗證明了:白光不是單一色光,而是由許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19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光決定。不透明物的顏色由它所反射的光決定。

  20 色光三原色:

  紅、綠、藍。 顏料三原色:紅、黃、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