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知禮儀懂禮貌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講究“仁義禮智信”。其中“禮”是我們最應該遵循的社會化的基本規則。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 稱呼不能亂,這是有禮儀的最基本表現。

  大部分人家裡的親戚都很多,這些親戚該怎麼稱呼?孩子必須瞭解,不然會鬧笑話的。

  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這些常見的親人很容易稱呼,可是對不常見的爸爸媽媽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們的稱呼是要比爸爸媽媽低一輩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稱為“舅太公”……

  不過每個地區的叫法可能都有些不同,具體怎麼樣,還要看當地的傳統了。

  2 吃飯也要講禮儀

  我們平時的生活一般是三口之家,爸爸媽媽一般都比較遷就,寶寶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寶寶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講究禮貌。要知道,好東西大家都喜歡,如果飯桌上有好東西,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

  吃飯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請大家討論一下,說說:有客人在場時吃飯要注意那些問題?

  ①取菜時怎麼做?

  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飛象過河”;好吃的東西不要自己吃光,記住留點給別人吃;看準哪塊就夾哪塊,不要翻來覆去地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

  ②取帶湯汁的肉菜怎麼辦?

  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人家會說你是不講衛生的孩子的。

  ③吃完飯後放下碗,怎麼做?

  有禮貌地向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3 無論是當客人還是迎接客人,都要講禮貌

  1去作客該怎麼做?

  輕輕敲門,去作客的時候;千萬千萬不可以隨便翻主人的東西;主人給東西時,要雙手接。

  2有客人來怎麼做?

  禮貌待客,除了問寒問暖,要有行動哦!給客人敬茶也有學問:不能倒滿,只倒半杯茶,因為茶涼了可續茶;敬茶只端茶杯的下半部,雙手遞給客人。吃飯時斟酒也有學問哦,敬酒要斟滿的,顯示主人的大方、熱情。所以做主人時要記得遵循“茶半酒滿”的待客之道。

  娃娃的禮儀教育需要從小抓起,別覺得自己寶貝以後長大了自然就懂得了,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能看的出家庭的教育,父母的素質。有禮貌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也很重要。

  培養孩子知禮儀、懂禮貌

  一、讓孩子知道什麼叫禮貌

  當看到孩子有不禮貌行為時,大部分家長的反應是:訓斥、批評,而沒想過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禮貌是什麼,什麼行為是有禮貌的什麼行為又是沒禮貌的。

  父母有意識地在不同場合、根據不同物件教給他具體的做法。如對長輩說話時要使用"您",早上主動向認識的人問好;分別時要說"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用"請";得到幫助後要說"謝謝";別人工作時不去打擾;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到別人家裡不隨意動東西……

  二、 反覆練習形成良好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說出來的,而必須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形成。比如,每天都要搭乘電梯好幾次上下樓,可以教孩子一走進電梯先向開電梯的叔叔、阿姨或爺爺奶奶問好。別人幫著按了樓層,要說謝謝。離開電梯時,要向電梯裡的人說再見。每天練習,他自己就會主動地問候了。

  三、及時制止孩子不禮貌行為

  讓孩子明白,用不禮貌的方式表達要求,得不到好效果,比如"你從來不帶我去公園,媽媽壞!"可以教孩子用積極的方式提要求,比如"咱們去商店買完東西以後能去公園嗎?"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成熟,他就能用禮貌的方式提出要求了。

  如果孩子打你或叫你"大笨蛋"時,怎麼辦?這時候,家長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靜,然後堅決地告訴他這樣做是錯的。然後,還要告訴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要求。

  四、多提供孩子和客人交往的機會。

  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會把孩子打發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可這樣做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會想:媽媽為什麼不讓我跟客人在一起,是不是我總是做錯事情?久而久之,家裡一來客人,孩子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所以,當有客人來訪時,父母應該把孩子叫來,向孩子介紹客人,再向客人介紹你的孩子,可以讓孩子幫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和客人一起說說話或做做遊戲,而不是把孩子打發到一邊去。

  五、與孩子建立生活的約定。

  在商店裡因為不肯幫孩子買玩具,孩子就大哭大鬧,想必是許多父母都曾有過的經歷,對於這種狀況,父母不妨與孩子建立生活的約定。假如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情況,父母可以先買下來,以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但要告訴孩子:只此一次,下不為例。等下一次和孩子出去時,父母要事先提醒孩子:這一次出去,不可以再要求買東西;假如你又吵著買,我們不僅不會買,而且會給你小小的處罰的。

  最後,家長要注意,父母的以身作則永遠是最重要的。潛移默化中,教孩子要懂得禮貌,即便他一時不理解"尊敬"、"謙讓"等概念的確切含義,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謙讓的態度對待別人,孩子就會注意進行模仿,這些都是孩子今後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