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溝通技巧_六大方式

  真正的溝通能力是培養出來的,不是我們能在這裡講演講出來的。對大家來說,溝通能力是實踐出來的,需要每時每刻地注意。下面小編整理了交流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交流溝通技巧:溝通的六大方式

  1有話直說。“有話直說”說的是說話的方式。實際上對於語言這種奇妙的現象如果有所瞭解的話,那麼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有話直說。但我這裡說的“直說”是綜合考慮到上述六個方面的。不是單純的直說,你用最準確簡潔的語言表達是最好的方式,比彎彎繞好得多,有效得多。

  2有話實說。“有話實說”說的是說話的內容要真實。指你心中怎麼想的,你就怎麼說出來,實話實說。這不意味著心中有啥說啥,只意味我說的話是真實的。我心中有十個想法,我把其中三個說出來了,這就叫實說。作為一個溝通者來說,我要保證我說出的話是真實的,我不能編造事實,但不是說我把我所想的全部說出來。作為一個走向大人物的道路上的人,說謊是一個致命的弱點。你要說的必須是真實的。你要是不想說,你可以說:“我可以不回答你這個問題嗎?”或把話題岔開。不要編故事。如果一旦你撒了一個謊,你就背上了一個大十字架,你會撒更大的的謊來掩蓋這個謊言。

  3 有話正面說。說的是出發點。作為一個有效溝通者,你說任何話語時,一個目的是把你的資訊準確傳達出去,另一個目的是你的話語對對方有好處。所以你的出發點必須是善的,必須是正面的、建設性的。同樣一句話,如果你從正面說起到的作用和你從反面說起到的作用可能完全不一樣。有話從正面去說,這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中國有句俗話:“好人長在嘴上,好馬長在腿上。”如果我們的嘴不能說正面的話,那對聽者具有巨大的殺傷力。

  4有話好好說。說的是態度。同樣的話,如果我們的態度不對,照樣可能達不到溝通的目的,你要是想把你的意思通過聲音、表情、文字等準確地傳達給對方,你必須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態度傳達才可以,否則對方根本不可能接受你的資訊。

  5不該說時不說。人進行有效溝通時是雙方進入一種可以接納對方資訊的狀態。雙方如果都在氣憤、焦慮、恐懼等惡性情緒狀態下時,這時雙方的溝通根本沒有意義。因為這時雙方的溝通只是情緒的表達,根本不是意思的傳達。所以當一個說者有情緒時,聽者只是聽者,不必對說者的話認真。當聽者有情緒時,你無論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所以說也是白說,你就應該閉嘴。只有等雙方進入了平靜的狀態,才可以溝通。

  6不該說的不說。任何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世界,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你即使把你心中所有的東西都說出來了,也不意味著你就誠實。因為有很多東西你沒看到。做誠實的人指的是這個意思:我只把心中對你有益的東西說出來,其他那些東西,我不想說的可以不說,我永遠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再一個,傷人自尊的話,損人人格的話,永遠都不能說,即使對方是罪大惡極。你們應該知道,尊嚴是無價的,不論是對小偷還是對警察。其實我們中國人在溝通中有個問題,越是親人,越說傷害人的話,越往死裡說,這是非常有害的。

  作為同學來說,大家遲早要走向社會,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是你社會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第一種溝通能力就是你跟自己的溝通;第二個是與其他人正常互動,即你與他人的溝通;第三種是你找尋你生命的意義,你和上帝溝通。如果人不能和其他人達成穩定的相互關愛的關係,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就失掉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溝通對我們大家來說太重要了。但是真正的溝通能力是培養出來的,不是我們能在這裡講演講出來的。對大家來說,溝通能力是實踐出來的,需要每時每刻地注意。聽了我這個報告後,希望大家有這樣一種意識,當你聽別人講話時,你馬上問自己:“他到底在說什麼?”在問了這樣一句話之後你會發現太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交流溝通技巧:提高溝通理解能力的技巧

  正常人在聽、看、聞這些基本的資訊接受手段上,並不存在什麼障礙。關鍵問題在於你的思維運作。鑑於人們常常難於理清自己的想法並且表達出來,有時候在溝通中,你要去幫助對方總結他的想法。

  例如:你聽某人一直講,卻摸不著頭腦,你可以打斷對方問:“能否用1句話告訴我,你想要講什麼?”如果他說“很難啊,有很多內容。”你可以說:“你先嚐試一下,概括一下你的觀點”或者“講最重要的三點”。

  更復雜的情況下,你需要去幫助對方建立思考和表達的架構。例如,有人跟你說,他有很多銷售方面的問題。你可以讓他一一列出來。可能他列了兩個就列不下去了。這時你可以跟他說:“通常銷售的工作,可以分為4個階段:抓潛初次接觸潛在客戶、跟進、成交客戶有了比較強的意向,開始 討論交易細節、售後。你能不能告訴我,在每個階段,你都遇到了怎樣的障礙?”這樣他又可以繼續下去了。

  傳統的溝通技能中,強調傾聽的重要性。但他人自己的思路都不清楚,你光聽有什麼用。這一點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參加了那些溝通技巧培訓,例如傾聽技巧,其實用處不大。

  幫助他人理清思路的能力,取決於你自己的經驗和思維水準。例如因為你懂得4階段的銷售工作模型,所以才能快速的去幫到對方。這種是需要你平時的積累,以及紮實的準備。因此這種能力並不是一種可以快速解決的問題的技巧。

  多聽是對的,但聽只是一個基本的原則。要深入理解對方還有很多功課。事實上,一些基礎能力,對於你在溝通中的理解能力都至關重要:

  學習能力:溝通中的理解能力,本質上是學習能力。因為你要從對方的言行中,加以分析,建立自己的知識。所以你的學習能力修煉的越好,你會發現理解他人的語言就越容易。

  人類心理:人的語言和行為是思維的反映。你對人的思維運作越瞭解,就越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例如一個問題背後的動機,一個結論背後的形成過程。這些甚至連表達者本人也未必能意識到。

  在正式溝通中,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就是自己不懂的通常也會默默的聽下去,不會打斷他人。如果不懂而且這對理解全域性很重要,你就應該儘快提問。一方面幫助你自己理解,另外其實也是幫助對方否則他就做了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