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溝通,不僅僅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還有夫妻之間的溝通,朋友之間的溝通,可以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要與人溝通。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01

  7月16日公司人力資源部為了提高員工有效溝通的能力,對公司員工組織“有效溝通”的培訓,主要學習了餘世維老師的關於溝通技巧的講座,對溝通的目的、技巧和過程構成進行講解。

  通過培訓自己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也有一些所思所想,特地把自己的學習所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作為一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不僅要有應對問題和挫折的能力,還要與客戶、同事、合作伙伴和供應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提升溝通藝術,並對人際關係進行良好的運作,就成為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餘老師說,溝通並不是一種本能,而是一種能力。也就是說,溝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備的,而是在工作實踐中培養和訓練出來的。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即我們本來具備溝通的潛在能力,但因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原因,這種潛在能力被壓抑住了。現在想來跟國外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在臺下很會講話,一到了臺上就不太會講了,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父母親經常壓制自己的孩子,不讓他發表太多意見。結果孩子長大後,該發表意見的時候大部分都不太會講話;不需要他講話的時候,他又講一大堆俏皮話。由此可見,中國的父母在溝通這個問題上沒有訓練好自己的孩子: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第二個問題是溝通的目的,有以下四個; 控制成員的行為; 激勵員工改善績效;表達情感;流通訊息。

  溝通就是一種激勵。管理者在公司治理中,下屬一般不太知道你在忙什麼,你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你的痛苦他未必瞭解,他在做什麼你也不見得知道,其實,這就是失去了激勵。尤其對那些採用隔間與分離的辦公室的公司,作為一個主管,應該常出來走動走動,哪怕是上午十分鐘,下午十分鐘,對公司和下屬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這就是管理學上所謂的“走動管理”。

  在實際溝通中,彼此認同即是一種可以直達心靈的技巧,同時又是溝通的動機之一。溝通有如下三要素:溝通的基本問題——心態;溝通的基本原理——關心;溝通的基本要求——主動。

  很多人都以為,溝通是一種講話的技巧,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一個人的心態不對,他的嘴就是像彈簧一樣也沒有用,所以溝通的基本問題其實是心態的問題。另外溝通的一個更重要的要素—關心。你應該注意對方的狀況和需求,是否有不便和問題,應該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綜合對方的文化水平、社會背景等實際問題進行考慮,然後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法表達自己,這樣對方也能夠更容易的理解你的想法。

  綜合這次的學習,自己在人際溝通方面收穫不菲,瞭解溝通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溝通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個問題,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觀察,關心對方,在組織語言方面要綜合考慮對方情況,跟不同的人溝通要用不同的表達方式等等,相信自己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會有所提高。期待公司下次組織的培訓學習。

  02

  公司成立一週年後,各部門、各位同事之間的陌生感、新鮮感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相互間的熟悉和習以為常。而熟悉和習以為常往往帶來溝通的惰性,即不注意溝通,不重視溝通細節和技巧,表現為對溝通的不敏感甚至麻木。

  本次hr組織的溝通技巧培訓很及時,既是為公司員工提供溝通上的理論支援,為公司內部的和諧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又為員工及時地提了醒,為部門間和同事間的和諧相處打下基礎,非常寶貴。

  通過培訓,我們學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總結了溝通的各項原則和立場,列舉了各項溝通技巧,得益匪淺。歸納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心得,願與各位同仁分享。

  課中的抓間諜遊戲案例分析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我們小組“抓”了一個間諜——可憐的王高峰。並且,課上絕大多數小組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事後分析可以發現,人們都因為受到案例材料的影響,都認為小組中有間諜,於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別人。一旦發現某人有“異常”立即就進行對號入座,認定此人就是間諜。

  我們常常犯的另一個錯誤是無意識地將自己設定為好人,以自己的立場作評判別人的標準,常看不慣別人。這種錯誤與前面說到的先入為主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別人,去評判別人。

  我們小組犯的錯誤值得我去牢記教訓,並以此案例為鑑,時時提醒自己不妄下結論,不冤枉別人,避免自己犯該我們常常對一個人形成所謂的“看法”,這當中蘊藏犯錯的風險。

  我們形成對一個人的看法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無論長短,都會在若干件事情發生後對某個人形成看法。例如,某人做某件事情連續兩次或更多次地失敗,失敗的原因是不同的而且都是客觀的。案例當中的風險在於如果我們光看結果的話,就會形成“看法”——認為此人能力有限,不可委以重任——這就是對人不對事。而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分析某人失敗的整個事情,找出失敗原因,從而客觀地評價整件事——即對事不對人,從而保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