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的成語典故

  “孺子可教”來讚揚年輕人有培養前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張良是西漢初期著名的謀士。他年輕的時候,曾計劃刺殺秦始皇,刺殺計劃失敗以後,便隱居到下邳***在今江蘇睢寧西北***。有一次,張良在下邳的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張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去,然後回頭對張良說:“小夥子,到橋下面去幫我把鞋撿上來。”張良毫不猶豫地照辦了。當張良把鞋子撿上來後,老人又對張良說:“給我穿上。”於是張良跪下又把鞋子給他穿上。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意思是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誨***!五天後一大早到橋上來見我。”

  五天後,張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橋頭,卻看到老人已經在橋上了。老人責備道:“和長者見面,怎麼能遲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後再來。五天後,雞剛叫張良就到橋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還是責備張良來遲了,讓他五天後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不到半夜就去橋上等,他等了好一會兒老人才來。老人可高興了,於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贈給他,讓他認真學習。

  張良得到兵書後像是得到了寶貝一樣,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終於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

  後來人們就用“孺子可教”來讚揚年輕人有培養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誨。

  【成語】: 孺子可教

  【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解釋】: 孺子:小孩子。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唐·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時予方以兩髦執筆硯,陪其吟詠,皆曰:'~。' "

  【近義詞】:尊師重教、程門度雪。

  【反義詞】:朽木不雕、不堪造就。

  相關人物介紹: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為留侯,諡號文成,潁川城父人。張良因暗殺秦始皇失敗,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張良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為其主要“智囊”。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張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諡號文成侯。

  張良向劉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與霸王一戰”的計策,成功幫助劉邦擊敗了楚漢戰爭中最強勁的對手西楚霸王項羽。足智多謀的張良為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評價

  張良素多病,從上入關,不食谷,杜門不出,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震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猶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嘗有超然而獨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辯達理,足以知神仙之為虛詭矣;然其欲從赤松子遊者,其智可知。夫功名之際,人臣之所難處。加高帝所稱者,三傑而已。淮陽誅夷,蕭何繫獄,非以履盛滿而不止耶!故子房託於神仙,遺棄人間,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