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總能激勵人心

  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邊是努力,一邊是快樂;付出的多,收穫的也多。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名人成功勵志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1:扎克·霍斯金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隻手的生活簡直難以想象,但有些人僅用一隻手也能創造更精彩的人生。這裡說的不是楊過,而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他叫扎克·霍斯金。這個17歲少年,出生時沒有左小臂,但他沒有放棄籃球夢想,如今他能在美國中學聯賽中砍下31分。如今,他已經成了美國新一代的勵志偶像,根據最新統計,在Youtube視訊分享網站上,關於他打球的勵志視訊點選量超過326萬人次。

  天生沒有左前臂,籃球、棒球、衝浪樣樣在行

  身高超過1米8,長得白淨帥氣,如果忽視他肢體的殘疾,家境不錯的霍斯金絕對算得上高富帥的代言人。然而,天生沒有左手的他,曾讓父母傷心欲絕。

  “有時候,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有原因。我們不得不接受它,這就是生活。”霍斯金的父母鮑勃和斯蒂芬妮這樣說,“對於自己的身體,他沒得選擇,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他可以選擇自己面對生活的方式。”

  這種方式就是體育。很小的時候,霍斯金就對各種運動著迷:最早喜歡足球,後來還迷上了棒球、籃球、衝浪……只要感興趣的,霍斯金都會去嘗試。“所有的運動都離不開手。我知道自己的劣勢,我只能多嘗試幾遍。別人用一次,我就兩次三次,直到掌握了為止。”霍斯金說。

  還好上天是公平的,霍斯金雖然沒有左手,但上天卻給了他超乎常人的運動天賦。6歲那年,在和小夥伴們玩遊戲的時候,他的敏捷和迅速,讓他從來沒有被抓住過。11歲那年,他已是校籃球隊主力,曾在一場比賽中創造31分奇蹟。

  校隊核心場均12分,他的比賽你會驚為天人

  15歲時,他成為一名高中生,也正是這個平臺,他慢慢成名。2011年的8月,霍斯金進入佐治亞州米爾頓高中,他並不想被區別對待,索性用幽默和坦然面對別人的疑問。“有成千上萬次被問及我怎麼沒有手臂的問題,後來我索性很嚴肅地告訴他們: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被鯊魚襲擊,手臂被咬掉了。”當看到同學一臉吃驚的表情,霍斯金會哈哈大笑,再告訴他們真正的原因。

  很快,霍斯金融入了大家庭。在球場上,他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並迅速成為學校的明星球員。剛剛結束的這個賽季,他場均砍下12分,三分球命中率高達60%,而運球、做假動作、上籃、投射,霍金斯都表現得不輸場上其他球員,甚至成為校隊中最好的兩個球員之一。

  “他是卓越的,”米爾頓主帥範·基斯說。“他的比賽你會驚為天人,而當你知道他克服了多大的困難後,會更加佩服他。這幾乎是超現實的。”

  當然,霍斯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隊友菲爾頓就經常看到霍斯金在訓練結束後單獨加練的場景:“他真的是一名偉大的球員,因為學校籃球館會在固定時間熄燈,所以他經常在黑暗裡練習投籃,這也就不難理解他投籃為什麼那麼準了。”

  真正讓霍斯金成名的,是2012年11月16日和基督學院的比賽,他一人投進7個三分球,幫助球隊獲得勝利。有人把他該場比賽的視訊放上網站,霍斯金一夜躥紅。短短3天,就有1萬人收看這段視訊,如今的點選量更是超過326萬。

  “我經常跟自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實現夢想最重要的,是不要給自己找藉口。”霍斯金說。

  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2:馬化騰

  馬化騰,這個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但對網際網路上那隻戴著紅領巾的小企鵝QQ形象,你一定非常熟悉了。它改變了數億人的溝通習慣,創造了一種網路時代的文化,引領出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QQ的孕育者就是馬化騰。

  網路玩家

  1984年就隨父母從海南來到深圳的馬化騰曾經很喜歡天文,但那畢竟有些遙遠。當計算機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生活中便有了新的主宰。在深圳大學讀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計算機水平已令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他既是各種病毒的“剋星”,會為學校的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苦苦生存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深圳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1997年,馬化騰第一次認識了ICQ。一見面,他便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就立即就註冊了一個號。可是使用了一段時間,他覺得英文介面的ICQ在中文使用者中想推廣開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於是他想,自己能否做個類似於ICQ的中文版本工具呢?

  1998年11月,馬化騰與同學張志東合作,在深圳註冊了深圳的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決定開發一箇中文ICQ軟體。從此,他踏上了創業征途。

  差點賣掉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網際網路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初,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使用者歡迎。在馬化騰為資金犯難的時候,他起了要把QQ賣掉的想法,先後和四家公司談判,都以失敗告終。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網際網路開始升溫,受昔自老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次的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的投資。從此,新的一輪創業開始。截至2004年9月,騰訊QQ總註冊使用者數為3.55億,活躍使用者數1.19億,QQ最高同時線上730萬、QQ遊戲最高同時線上78萬,躍居中國第一大休閒遊戲門戶。

  專注做事

  馬化騰的成功,有人總結原因說是運氣太好。而馬化騰總結說,是對QQ的專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他是一個專注的人”,幾乎所有業內夥伴提到這位才34歲的老闆,都會用“專注”這個詞。五年來,騰訊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規範QQ服務的工作,是國內唯一專注從事網路即時通訊的公司。

  馬化騰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他上網只有一個目的,在網際網路的犄角旮旯裡發掘新的商機。QQ秀就是他在網上覓到的一塊肥肉。偶然一次,馬化騰發現韓國推出了一種給虛擬形象穿衣服的服務,馬化騰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就把韓國的那套東西給學過來,搬到了QQ上推廣嘗試。他同時找一些著名的手機和服裝公司,例如諾基亞和耐克等國際知名公司,讓他們把自己最新款的產品通過QQ秀使用者來下載。QQ秀有這些公司提供服飾設計、手機等多種產品,很快風靡了Q族的世界,而騰訊沒有為QQ秀的服裝、飾品花費任何的“銀子”。

  馬化騰說,這一塊業務的增長目前很快,已有超過40%的使用者嘗試了購買。馬化騰盤算,如果每個使用者願意花1~2元的話,僅QQ秀收入就不敢想象。馬化騰那獨到眼光又一次為騰訊掙到了錢,2004年前三季度,騰訊盈利達到3.28億元。

  馬化騰的經營哲學是:“三問自己”。

  一問:這個新的領域你是不是擅長?他的競爭對手多半對商務、利潤、資本感興趣,卻不一定能把握客戶的真正需求;而馬化騰憑著對網路市場一種朦朧卻又相當有預見性的理解,用近乎偏執的興趣和近乎狂熱的工作熱情搭起騰的架子,牢固堅持以技術為核心的公司理念,專注於技術開發和提升質量,當然能高出對手一籌。

  二問:如果你不做,使用者會損失什麼嗎?做軟體工程師的經歷使馬化騰明白,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其實我只是個很愛網路生活的人,知道網迷最需要什麼,所以為自己和他們開發最有用的東西,如此而已。”

  三問:如果做了,在這個新的專案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1999下半年,騰訊在網路尋呼系統市場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銀氣然而,也面臨著重大選擇:一方面尋呼行業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騰訊的QQ使用者數達到了100萬,而且還在迅猛增長。早先,QQ只是作為公司的一個副產品存在的,馬化騰對QQ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並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且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他對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並沒有把握。當時,騰訊所採取的策略是“三管齊下?:-方面繼續鞏固傳統網路尋呼系統帶來的大量利潤;‘另一方面將精力更多集中在改進QQ功能和開發新版本上;再一方面尋找風險投資的支援。事實證明,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

  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3: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

  有一天晚上在家讀書,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國藩卻成為為了連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後,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經傳,曾先生後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4:諾德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臺,就釋出第一號法令,把猶太人比作“惡魔”,叫囂著要粉碎“惡魔的權利”.不久,哥廷根大學接到命令,要學校辭退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純猶太血統的人.在被驅趕的學者中,有一名婦女叫愛米·諾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這所大學的教授,時年5l歲.她主持的講座被迫停止,就連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這位學術上很有造詣的女性,面對困境,卻心地坦然,因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

  諾德生長在猶太籍數學教授的家庭裡,從小就喜歡數學.1903年,21歲的諾德考進哥廷根大學,在那裡,她聽了克萊因、希爾伯特、閩可夫斯基等人的課,與數學解下了不解之緣.她學生時代就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論文,25歲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女數學博士.

  諾德在微分不等式、環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由於當時婦女地位低下,她連講師都評不上,在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強烈支援下,諾德才由希爾伯特的“私人講師”成為哥廷根大學第一名女講師.接下來,由於她科研成果顯著,又是在希爾伯特的推薦下,取得了“編外副教授”的資格,雖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實力.

  諾德熱愛數學教育事業,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她終生未婚,卻有許許多多“孩子”.她與學生交往密切,和藹可親,人們親切地把她周圍的學生稱為“諾德的孩子們”.我國代數學家曾炯之就是諾德“孩子”們中的一個.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諾德被迫離開哥廷根大學,去了美國工作.在美國,她同樣受到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同樣有她的“孩子們”.1934年9月,美國設立了以諾德命名的博士後獎學金.不幸的是,諾德在美國工作不到兩年,便死於外科手術,終年53歲.她的逝世,令很多數學同僚無限悲痛.愛因斯坦在《紐約時報》發表悼文說:“根據現在的權威數學家們的判斷,諾德女士是自婦女受高等教育以來最重要的富於創造性數學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