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人勤奮成功的故事

  勤奮是風,吹拂心願的帆;勤奮是帆,載著希望的船;勤奮是船,暢遊知識的海;勤奮是海,拍打幸福的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來到堆著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著自制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的男孩嘆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著嘴說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接著說道:“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說道:

  “對呀!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於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裡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威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玩意,經常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遊戲。他們的爺爺是個製作車輪的工匠,屋裡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弟兄兩個把那裡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幹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著製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當天晚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非常高興地說道:“好,咱們共同來做吧!”

  於是,弟兄倆個跑到爺爺的工作房裡,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幹了起來。

  “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說,“幹什麼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後才做!”

  弟兄倆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起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然後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媽媽,別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麼矮?這能行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製成矮矮的,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多了。”媽媽溫和地解釋道。弟兄倆個這才明白,幹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來了一個男孩。

  “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劃腳地議論著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為然,勇敢地說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說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似乎想從中找到什麼。

  萊特兄弟非常高興,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去了。

  聖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聖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耐地開啟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麼也會飛!”威爾伯有點懷疑。

  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鬆手,它就發出嗚嗚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飛上天。於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後,在他們的幼小心靈裡,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製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這個願望一直影響著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訊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訊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裡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裡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覆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覆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製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麼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弟兄倆非常高興,很快便著手研究怎樣利用發動機來推動滑翔機飛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終於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不過是在滑翔機上安上螺旋槳,由發動機來推動螺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

  1903年9月,萊特兄弟帶著他們裝有發動機的飛行再次來到吉蒂霍克海邊試飛。雖然這次試飛失敗了,但他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過後不久,他們又連續試飛多次,不是因為螺旋槳的故障,就是發動機出了毛病,或是駕駛技術的問題。

  萊特兄弟毫不氣餒,仍然堅持試飛。就在這時,一位名叫蘭萊的發明家,受美國政府的委託,製造了一架帶有汽油發動機的飛機,在試飛中墜入大海。

  萊特兄弟得知這個訊息,便前去調查,並從蘭萊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獲得了很多經驗,他們對飛機的每一部件作了嚴格的檢查,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定,於1903年12月14日,又來到吉蒂霍克,進行試飛試驗。

  這天下午,兄弟倆先在地面上安置兩根固定在木頭上的鐵軌,並有一定的斜度,好讓飛機方便地滑行。接著,就把他們製造的飛機,放在鐵軌上面。

  最後是由誰先飛的問題,兄弟倆爭執不下,只好用拋硬幣的方法,由威爾伯先飛。

  威爾伯上機後,伏臥在飛機正中,一會兒便發動飛機,發動機傳出轟鳴的聲音,螺旋槳也慢慢地轉了起來。

  飛機在斜坡上剛滑行3米,就掙脫了結在後面的鐵絲,呼嘯著升到空中。

  “飛起來啦!”奧維爾興奮地叫道。

  話音未落,飛機突然減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個飛行時間不到4分鐘。

  奧維爾趕忙跑上前去。威伯爾已從墮落的飛機裡跳了出來,兄弟倆趕緊觀察飛機,飛機也未受損。

  “是什麼問題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逐一檢查。發動機沒毛病,螺旋槳轉動很好,技術操作也完全正確。……“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奧維爾滿面笑容地說道:“咱們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離只有3米飛機就起飛了。而這時螺旋槳的轉動還沒有達到高速,所以一會兒就栽了下來。”“對呀!”威爾伯點頭稱是,接著說道:“咱們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飛,而要靠螺旋槳的力量飛上去。這樣吧,把鐵軌裝在平整的地方再試驗一下。”

  他們連續工作了三天,把鐵軌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鐘,天空低雲密佈,寒風刺骨。被兄弟倆邀來觀看飛行的農民凍得直打寒顫,一再催促兄弟倆快點飛行。

  這次由奧維爾試飛,只見他爬上飛機,伏臥在駕駛位上。一會兒,發動機開始轟鳴,螺旋槳也開始轉動。

  突然,飛機滑動起來,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隨即水平地向前飛去。

  “飛起來啦!飛起來啦!”幾個農民高興地呼喚起來,並且隨著威爾伯,在飛機後面追趕著。

  飛機飛行了30米後,穩穩地著陸了。威爾伯衝上前去,激動地撲到剛從飛機裡爬出來的弟弟身上,熱淚盈眶地喊道:“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45分鐘後,威爾伯又飛了一次,飛行距離達到52米,又過了一段時間,奧維爾又一次飛行,這次飛行了59秒,距離達到255米。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駛飛機飛行成功,萊特兄弟把這個訊息告訴報社,可報社不相信有這種事,拒不釋出訊息。萊特兄弟並不在乎。繼續改進他們的飛機。不久,兄弟倆又製造出能乘坐兩個人的飛機,並且,在空中飛了一個多小時。

  訊息傳開後,人們奔走相告,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決定讓萊特做一次試飛表演。

  1908年9月10日這天,天氣異常晴朗,飛機飛行的場地上圍滿了觀看的人們。人家興致勃勃,等待著萊特兄弟的飛行。

  10點左右,弟弟奧維爾駕駛著他們的飛機,在一片歡呼聲中,自由自在地飛向天空,兩支長長的機翼從空中劃過,恰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

  人們再也抑制不住他們的激動心情,昂首天空,呼喚著萊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夢想終於變為現實。

  飛機在76米的高度飛行了1小時14分,並且運載了一名勇敢的乘客。當它著陸之後,人們從四面八方圍了起來。過後不久,萊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援下,創辦了一家飛行公司,同時開辦了飛行學校,從這以後,飛機成了人們又一項先進的運輸工具。

  2: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鐘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只見原來屹立在這裡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著一位30多歲的年青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度的刺激,已使他面無血色,渾身不住地顫抖著——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流芳百世的大化學家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建立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5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的助手。燒得焦爛的5具屍體,令人慘不忍睹。

  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復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這一連串挫折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裝置,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祕的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後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大無畏的勇氣往往會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顫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

  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脫挫折。

  不幸的訊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盪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著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

  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恆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堅忍不拔。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鉅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為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奮鬥,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極易選擇放棄和退縮,那將一事無成。諾貝爾說:“堅忍不拔的勇氣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