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勤奮成功的故事

  勤奮是一個個一百分,付出了才會有收穫;勤奮是一塊乾裂的土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勤奮是一艘艘航輪,幫你抵達成功的彼岸。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匡衡鑿壁借光讀書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裡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裡,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牆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牆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牆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裡來,我不就可以藉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牆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床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後,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裡的農活,夜晚藉著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學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界條件不是制約我們成功的決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關鍵。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這些困難,要有吃苦的精神,培養自己的學習毅力。

  篇2:陳景潤認真讀書

  陳景潤小時候經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過,陳景潤捉迷藏時有點特別。他常拿著一本書,藏在一個別人不容易發現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一邊等著別人來“捉”他。看著看著,他就忘記了別人,而別人也忘記了他。

  上學期間,陳景潤酷愛數學。當老師講解數學題時,他總是集中精神認真聽講。課後佈置的習題他也認真去做。陳景潤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了無限樂趣。數學是心智的比試和較量。陳景潤對於解題,向來不吝惜時間和精力。陳景潤不懂就問,別看他平時沉默寡言,但向老師請教時卻毫不羞澀和膽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師外出或者老師從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緊追上去,和老師一起走一段路,並且一邊走,一邊問問題。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沈元教授的課。沈元教授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一道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理論。但他一出生也沒有證明出來,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長久以來,‘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結果,併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個形象的比喻,他把數學比喻成自然科學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講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

  許多年之後,陳景潤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他發表了《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所證明出的那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後來這條定理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做學問要有陳景潤那樣刻苦鑽研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困難,那麼應該怎麼去做呢?這裡提供兩種方法借鑑:1、鞭策法:讓警官、好友監督自己,自己要儘量配合。2、自制法:為自己找一個奮鬥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後為了那個目標,讓自己勤快起來。並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貼上自己的目標提醒自己 。

  篇3:一朵會發光的醜蘑菇

  李琦的“傳奇”,就像童話故事裡的醜小鴨。

  作為一名“芳齡”23歲的文藝男青年,誰不希望自己是能夠吸引“神仙妹妹”的“高富帥”呢?可李琦卻有著一副圓柱形的矮壯身板,間距排列不精準的五官,支撐著一腦袋蘑菇狀的頭髮,活脫脫一朵活動的醜蘑菇。

  醜蘑菇李琦和醜小鴨一樣,雖然對自己的外形有著深深的自卑,可卻執著地想當一隻凌空長鳴的天鵝!醜小鴨的叫聲嘶啞,李琦卻有著天鵝般高亢、嘹亮、深沉、寬廣的音域,張嘴吼一嗓子,就像噴氣式飛機劃開湛藍的天幕,留下一條久久不散的白線。

  李琦著魔一樣痴迷唱歌。大學時專習聲樂,他收穫非凡,屢屢摘得省、市、校各種唱歌比賽的大獎。然而,他卻似舞臺上的流星一般,不久就被人們忘記了。都只怪祖師爺吝嗇,沒賞他當歌星的俊朗外形。即使再三強調李琦這個名字,亦如羽毛落水般掀不起一點波瀾。情緒低落時,自卑便擠兌著李琦的夢想。

  好哥們拍著他的肩膀說:“如果你這樣縮在一角,確實是一朵醜蘑菇。但只要你一唱歌,就會發光,閃爍著與眾不同的帥酷光芒!”

  半是忽悠半是鼓勵的戲謔,堅定了李琦的夢想。對!唱歌不是憑長相,而是憑本事、憑實力,他要用實力釋放魅力、征服觀眾。他不但愈加努力地唱歌,唱好歌,而且還在校園試驗性地開了一場個人演唱會,以驗證自己的實力。

  簡陋的露天演唱會場擠滿了6000人,聽眾被他的歌聲感染,臺下掌聲雷動。演唱會結束後,同學們雖然依舊沒記住李琦這個名字和他的具體長相,但優美的歌聲和與眾不同的蘑菇頭,從此成為了李琦標誌性的符號。

  畢業後,李琦本可有一份輕鬆***的音樂教師的工作,但他還是決定出去闖一闖,找尋自己的夢想。

  李琦在杭州一間酒吧謀得駐唱歌手的位置,每一場演出、每一支歌,他都盡心盡力、忘我地演唱。哪怕下班後,嗓子嘶啞到不能說話,身板累到趴下……半個月後,他的蘑菇頭再次成為他的標誌符號,每晚被客人們排著隊點單。

  他的人生,本可這樣小富即安。可《中國好聲音》讓他看到了更廣、更高的天空,他想飛上去,哪怕只留下痕跡。因為,他自卑,他是一朵醜蘑菇。

  然而,他在盲選中的第一首歌,就讓苛刻的四位導師先後轉動座椅,爭著搶他當學員。憑藉實力,他成功地躍上了夢想的天際,等待展翅……

  彩排時,李琦是所有人中最認真的一個。導師阿妹著急地說:“我一直叮囑他,不要把聲音弄壞了,可他每次彩排都要做到最好。”

  李琦說,他真不是故意的,他知道這是阿妹老師愛護他,但他實在沒轍,認真投入地唱好每一次、每一首歌,已成為習慣。只要一唱歌,他就忘記了一切,只知道唱歌。

  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這朵醜蘑菇,一次次忘情地歌唱,一次次發出奇異的光芒,在人們的驚愕和讚歎中,翱向巔峰。

  其間,因為他的蘑菇頭,有人質疑他刻意模仿歌手盧廣仲,以吸引觀眾的眼球。但他用實力和魅力,證明了——他,就是他自己,就是李琦!雖然是一朵醜蘑菇,但會發光的蘑菇不正是稀有珍貴的靈芝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