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鑄就成功的事例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茁壯。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他到3歲才學會說話。就在家人為這個孩子能說話而感到欣喜後不久,一場災禍發生了,特納在橫穿馬路時被車撞飛,媽媽眼睜睜看著他頭部著地,結果他只是輕微腦震盪,縫了幾針就沒事了。可是,從此以後,各種疾病就接踵而至,和他如影隨形。麻疹、水痘、肺炎、溼疹、哮喘、皮疹、扁桃腺肥大……一個病接著一個病,雖然不致命,但要一個孩子整天同病魔作鬥爭,慘痛是可想而知的。特納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10歲那年面癱的事。他本準備刷完牙去參加節日遊行,可在刷牙的時候,他的半邊臉突然提不起來了。他非常想去參加遊行,但只能再一次被媽媽送往醫院。在去醫院的路上,他問媽媽:“媽媽,真的有上帝嗎?”媽媽說:“當然有了。”他說:“那上帝為什麼對我這麼殘忍,讓我總是和醫生打交道。”媽媽抱著他的頭,對他說:“孩子,不是上帝殘忍,他也許是在考驗你,把你磨鍊得無比強大。”
一個10歲的孩子因為疾病,過早地懂事了,也過早地學會了堅強。因為面癱,他不得不接受脊椎穿刺手術。其實也就是抽骨髓。別說一個孩子,就是成人也難以忍受手術所帶來的劇痛。醫生把一根針扎進他脊椎裡。他疼得大喊大叫,但他卻沒有絲毫掙扎,沒有對醫生說:“太疼了,我不做了。”做完脊椎穿刺,兩週過後,面癱的症狀消失了。但是,不幸並沒有放過這個堅強的孩子。面癱消失後,本來說話就晚的他說話有些口齒不清。每次他張嘴說話,別人都弄不明白他想表達什麼。甚至在家裡,也只有和他朝夕相處的哥哥達柳斯能完全明白他想表達什麼意思,連媽媽偶爾也需要達柳斯的“翻譯”。為此他不得不又去令他深惡痛絕的醫院,還去上演講課。直到上高中,特納在眾人面前發言,才變得沒有障礙。
多病的童年留給他的是痛苦的記憶,還有一個弱不禁風的身體。這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卻喜歡打籃球。儘管在籃球場上經常被別人碰倒在地,常常傷痕累累,但特納卻對籃球永遠充滿激情。他覺得在籃球場上,自己能強壯起來。由於他的身體實在太弱,沒有誰願意帶他打籃球,只有哥哥達柳斯願意和他一起打籃球。貧困的家裡沒有籃球場,也沒有籃球架。哥倆把一個裝牛奶的板條箱固定在一根電線杆上,用鐵棍捏了一個籃球圈。這就足夠了,哥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自家後面的小巷子裡追逐著籃球,也追逐著夢想。他的身體越來越強壯,籃球技術也越來越高,高中時,就收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學提前錄取的通知。而在2009年的大學聯賽中,他有場均20.3分、9.2個籃板和5.9次助攻的火熱表現。
誰能想到這個被多種病魔纏過身的孩子真的變成了一個強壯有力的巨人。2011年夏天有眾多年輕人蔘加的美國nba選秀大會上,特納以榜眼的身份被費城76人隊選中。簽訂了三年價值1200萬美元的合同。這也是nba規定的榜眼秀所能簽訂的最大合同。專家們對他的評價是:綜合能力極強,融合了天賦、身材、爆發力、籃球智商、籃球大局意識的優秀球員。而此時的他身高1.97米,體重95公斤,臂展2.03米,原地摸高2.7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別人的人生滿是故事,而我的人生卻滿是事故。不過,我不埋怨。我和媽媽想的一樣,那些疾病,只不過是命運的考驗,只為把我磨鍊得強大。我反而要感謝它們。”
篇2
凡爾納是一位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為了發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麼大的挫折!這裡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的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遞員。
郵遞員把一包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裡。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週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十四次了。
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面寫道:“凡爾納先生:書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出版,特此奉還。”
每看到這樣一封封退稿信,凡爾納心裡都是一陳絞痛。這次是第十五次了,還是未被採用。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書稿緊緊抱在懷裡。 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語言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奪書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這一大包書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書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沒有他妻子的疏導,沒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氣,我們也許根本無法讀到凡爾納筆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類就會失去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篇3
很多年前,考古學家在發掘埃及古墓的時候,偶然在一片碎木下發現了一些植物種子。經過栽培,3000年前的種子竟然生根發芽,茁壯生長!而芸芸眾生——當他們尚未認識到自己的潛能時——難道會註定要在失敗的陰影和絕望的幽暗中終其一生嗎?難道我們心懷希望的種子,的渴求,就不能衝破逆境與不幸的鐵甲嗎?看一下合眾社1984年5月23日播發的這個故事,你也許會從中有所啟發。
瑪麗·哥羅達小時候學不會閱讀和寫作,專家們斷定她智力遲鈍。青少年時期的哥羅達又得到一個綽號:“無可救藥的傢伙”,並被送去教養兩年。可就在教養所這個禁閉之地,瑪麗開始奮起學習。她每天伏案攻讀16個小時。老天有眼,她終於拿到了高中畢業證書。
但厄運卻接踵而至。離開教養所後她先是未婚先孕,兩年後再次懷孕。接二連三的打擊幾乎摧毀了她好不容易才獲得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父親的幫助和支援下,瑪麗重新振作,將所喪失的又追了回來。
在極度拮据的境況下,瑪麗投身於慈善事業。最後靠微薄的收入,她收養了7個孩子。這期間她開始學習社群學校的課程,結業後她又考入奧班尼醫學院。
1984年春,俄勒岡州。瑪麗·哥羅達·路易斯——她現在已經結婚了——氣度非凡地走入畢業典禮會堂。當她伸手接過那蘊含著她的自信與堅韌的證書時,沒人能猜出瑪麗心中的萬千漣騎。這一紙證書向整個世界宣告:這裡,在這個星球上一處不起眼的地方,站著一個敢於執著子遙遠的人,一個向整個世人昭示我們人類非凡卓絕的人——這裡站著瑪麗·哥羅達·路易斯:醫學博士。
的人還:
1.逆境成功的例子6個
2.逆境中成功的名人故事6個
3.關於逆境和成功的事例
4.逆境中成功的事例
5.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