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拳法

  中國拳法種類眾多,除了聞名遐邇的少林功夫、武當功夫、峨眉功夫外,還有以靜制動的內家拳、廣為流傳的太極拳、形神兼備的形意拳、惟妙惟肖的象形拳、放長擊遠的長拳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內家功

  是一種著名的拳術流派,其特點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因其技法主於防守而有別於以攻為主的外家拳,故名之。內家功的源流,據黃宗羲作《王徵南墓誌銘》中稱:“起於宋之張三丰。三豐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武大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據唐豪考證:“夢中授拳……其說荒誕。”從內家功所用的六字拳法通臂、仙人朝天、抱月、揚鞭、等拳術名詞來看,內家功乃是在古代人民創造發展武術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據黃百家《內家拳法》載,內家功在傳衍中禁戒較嚴,規定心險者、好鬥者、狂酒者、輕露者、骨柔質鈍者皆不可傳。此拳法有應敵打法和穴道打法兩種。應敵打法的內容有長拳滾斫、分心十字、迎風鐵扇、擺肘逼門、棄物投先、金剛跌、順牽羊、虎抱頭等若干種。穴道打法的內容含有打擊對方穴位和鎖拿對方關節等打要害的技法。

  2、南拳

  南拳歷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400多年前,流行於我國長江以南的閩、粵、桂、贛、浙、湘、鄂、川、蘇等省,其內容十分豐富。各地流傳的南拳自成體系,各具風格。

  廣東南拳除洪家拳、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流派之外,還有蔡李佛拳、虎鶴雙形拳、俠家拳、詠春拳、白眉拳、南極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鍾家拳、崑崙拳等。

  廣西南拳有周家拳、屠龍拳、洪門伏虎拳和小策打等。

  福建南拳有南少林龍、虎、豹、蛇、鶴五形拳,五祖拳,羅漢拳、梅花樁、連城拳、地術拳法、泳家法、五枚拳、獅拳、猴拳、魚法、雞法、儒法、仿烏跡等流派。

  湖南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和岳家教四大流派。

  湖北南拳有:洪門拳、孔門拳、嶽門拳、魚門拳、孫門拳五大派還有巫家藝、奈門、佛門、隱仙門、水滸門、蒸門、嚴門、熊門等。

  四川南拳有:僧、嶽、趙、杜、洪、化、字、會八大流派。

  江西南拳有三十六路宋江拳、虎拳等。

  浙江南拳有黑虎拳、金剛拳以及溫州南拳、台州南拳。江蘇南拳,亦有蘇州、無錫,上海,常州等地區之別。

  3、太極拳

  是我國武術著名的內家拳種之一,由來已久。它是一種既有益於健康,又能抗暴自衛,並具有極高哲理、生理和技擊力學原理的拳術。著名的有陳、楊、吳、武、孫等各種流派。

  4、形意拳

  是武術拳種之一,也叫“心意拳”、“心意六合”、“六合拳”。關於形意拳的得名說法不一。關於形意拳的起源,據多數人考評是山西蒲州人姬隆豐所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也有人說是宋代岳飛所創。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燕、蛇、鼉、駘、鷹、熊為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器械練習以刀、槍、俠、棍為主,多以三合、六合、連環、三才等命名。具有以下特點:1、簡潔、樸實、自然。2、動作嚴密緊湊。3、沉著、穩捷、身正、步穩。形意拳極其注重力量方面的訓練。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技擊理論和技術戰術內容。它強調敢打必勝,勇往直前的戰鬥意識。

  5、象形拳

  象形拳是一種由模仿各種動物的神形以及表現古代某些特定人物形象的動作組成的拳術。西漢已經流行。分象形、取意兩種。前者以模仿動物和人物的形態為主,追求形象,技擊性較差;後者則取意動物的抨擊特長來充實動作,技擊性較強。主要有虎拳、猴拳、鷹拳、蛇拳、螳螂拳、鴨形拳、醉八仙拳醉拳、魯智深醉跌、武松脫拷等。象形拳不僅能健身,且對培養人的形象思維和藝術美有一定的價值。

  長拳是拳套動作和趟數較多,並以長擊動作為主的一類拳術。主要包括查拳、華拳、炮拳、紅拳等。淵源甚早。明代戚繼光曾區分拳術為長拳和短打。古時還曾稱太極拳為長拳。通常在出手或出腿時以放長擊遠為特徵,常配合擰腰順肩以加長擊打點,追求“長一寸強一寸”的技法效果。具有舒展大方,靈活快速,節奏分明,剛柔相濟等特點。因其關節活動範圍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和彈性有較高的要求。

  6、少林拳法

  關於少林拳的源流﹐1919年出版的《中國體育史》記載:“所創十八羅漢手即為後世少林拳之濫觴”﹐而1930年出版的《少林武當考》﹐經過若干考證﹐認為這是“附益偽妄之說”﹐“不足信也”﹐這種爭議久無定論。

  達摩﹐亦作達磨﹐全名菩提達摩或菩提達磨﹐南天竺僧﹐或雲波斯人。後世論述其生平﹐多從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和唐釋道宣《續高僧傳》之說。自宋《景德傳燈錄》流行後﹐傳說頗多失實﹐附會日益增多。近世史家對史籍所載達摩“遊嵩洛”﹑“寓止於嵩山少林寺”以及“嘗託茲山”等與少林寺有關的事蹟﹐論說不一。根據《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所記傳略和《中國思想通史》第 4卷所作考辨﹕菩提達摩於“劉宋時來華 ”﹐“ 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至洛陽﹐曾瞻仰修梵﹑永寧等寺。此後﹐他的行蹤不出今河南北部﹐其卒年當不早於公元 525年”。達摩在中國創“一乘宗”教派或稱“欏宗”﹐“到唐初已很衰微﹐……文獻極少流傳……此宗思想亦不可深考”﹐有關達摩創十八羅漢手及少林拳一說﹐多出自明代天啟四年行世的《易筋經》﹐存疑很多﹐不可輕信。實事求是的論斷﹐尚有賴於史籍資料的進一步發掘和考證研究的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