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差別

  馬克思說:"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由分工造成的。"下面由小編分享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分工哲學觀。

  馬克思主義解析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依賴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首先明確“才能”所屬的範疇。才能屬於知識、認識範疇。而作為認識範疇的才能,其高低“主要來源於後天的實踐”。它既不“取決於人的主觀努力的程度”,更不“是由人的社會政治地位決定的”。但是,人的才能一定與人的先天生理素質有關係.而不是沒有關聯。

  簡約說法

  更簡約的說法,就是人類社會有社會分工的不同,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不斷進步所決定的,這個進步標誌就是分工,每一個社會人都有專攻,就會帶來生產力的告訴發展,會更大程度的滿足人類生活不斷增長的需求; 專攻即分工,這是人類後天努力的結果,而亞當*斯密或者馬克思所強調的恰恰是反面的先天,即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先天條件沒有什麼區別,正是人類為了提高生產力,在後天上的不斷培養所產生的社會分工,才造就了搬運夫和哲學家這些專業人; 而家犬和獵犬的差別,我完全贊同樓上童鞋的看法,即“獵狗和家狗就不一樣了,他們這兩種狗,天生的力量和敏捷就差別很大,牙齒和爪子的犀利程度也不同,因而獵狗更適合撲捉獵物,家狗就更適合觀賞。狗的差別是天生的,而並非後天練習導致”;同時,也要說明一下,無論是家犬還是獵犬,也需要一定的訓練,但卻無法改變獵犬與生俱來的力量和敏捷,以及犀利的牙齒和爪子。如此看來,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確實因為人類社會的社會分工,而大大小於家犬和獵犬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