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

  成語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戰國中期,有個國君叫梁惠王。為了擴大疆域,聚斂財富,他想出了許多辦法,還把百姓趕到戰場上,為他打仗。

  有一天,他問孟子:“我對於國家,總算盡心了吧!河內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調到河內來。河東荒年的時候,我也同樣想方設法地救災。看看鄰國的君王還沒有像我這樣做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沒有大量逃跑,我國的百姓也沒有明顯增加,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戰場上,戰鼓一響,雙方的士兵就刀對刀、槍對槍地打起來。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這種做法對嗎?”

  梁惠王馬上回答說:“當然不對!他只不過沒有逃到一百步罷了,但同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怎麼能夠希望您的百姓會比鄰國的多呢?”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看事情要看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則寓言中提煉出來的。

  ——《孟子·梁惠王上》

  【求解驛站】敗逃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點或錯誤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重或輕的區別。

  【活學活用】你不要總是嘲笑他,其實你倆是~,半斤八兩。

  【妙語點撥】士兵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儘管在數量上有所區別,但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逃跑。孟子之所以暗諷梁惠王的做法與“五十步”士兵的做法一樣,是因為梁惠王儘管給了百姓小恩小惠,但他發動戰爭,欺壓黎民,在壓榨百姓這方面,跟其他諸侯國的統治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該故事啟發我們,看事情要看本質,不要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近義】半斤八兩

  【反義】天壤之別、截然不同

  相關人物介紹:

  1、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後稱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戰國策》作"嬰"。魏武侯之子。魏國第三代國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

  魏惠王魏罃,魏武侯子,魏文侯之孫。即位正是魏國鼎盛時期,但在以後的戰爭中,大敗於齊國,開始衰落,他死於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畢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紂後封於畢,稱"畢公高"。畢公高的後人畢萬,在晉獻公時封於魏,始姓魏。畢萬的十一世孫魏斯,於公元前403年參加韓趙三家分晉,始封為諸侯,尊號魏文侯。

  2、

  孟子前372年-前2,名軻,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後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