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的功效和作用

  五倍子,在醫學的使用範圍中算是很廣的一味藥了,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1、《本草拾遺》:治腸虛洩痢,熟湯服。

  2.《日華子本草》:治中藥毒,消酒毒。

  3.《開寶本草》:療齒宣疳NI,肺臟風毒流溢面板作風溼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4、《本草圖經》:生津液。

  5.《本草衍義》:口瘡,以末摻之。

  6.《本草衍義補遺》:善收頑痰,解諸熱病。

  7.《本草蒙筌》:煎湯洗眼目,消赤目止疼,專為收斂之劑。

  8.《綱目》: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嘔吐,失血,久痢,黃病,心腹痛,小兒夜啼,治眼赤溼爛,消腫毒、喉痺,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

  9、《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用於火傷及燙傷。

  10.朱震亨:五倍子,噙之善收頑痰,解熱毒,佐他藥尤良,黃昏咳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倍、五味斂而降之。

  11.《綱目》:鹽麩子及木葉,皆酸鹹寒涼,能除痰飲咳嗽,生津止渴,

  12.《本草經疏》:五倍子,《本經》主齒宣疳NI,風溼癬瘡,及小兒面鼻疳瘡者,皆從外治,取其苦能殺蟲,酸平能斂浮熱,性燥能主風溼、瘡癢膿水。五痔下血者,大腸積熱也。大腸與肺為表裡,肺得斂肅,則大腸亦自清寧也。藏器療腸虛洩利;《日華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李時珍謂其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斂固脫之功耳。

  五倍子怎麼鑑定?

  一、性狀鑑別

  ***1***角倍菱形、卵圓形或紡錘形,長3-8cm,直徑2-5cm,具有不規則的角狀分枝。表面灰黃色或淡黃棕色,被灰白色軟滑短柔毛。質硬脆,破碎後中空,斷面角質狀,有光澤,信壁厚1-2mm,內壁平滑,有多數黑褐色死蚜蟲、黑色粉末狀蚜蟲卵及排洩物附著於內壁上,並時有1-2對遊離於角倍中的白色絲團,絲團表面又附有多數蚜蟲屍體,內壁上附有白色粉霜狀或結晶狀的蠟祥物。氣特異,味澀。

  ***2***肚倍長圓形或紡錘形,略扁,無角狀分枝;表面暗灰黃綠色,有多數淺縱紋,柔毛較少;倍壁厚約3mm。以個大、完整、壁厚、色灰褐、純淨者為佳。經驗認為內壁佈滿蚜蟲者為優。

  二、顯微鑑別

  橫切面:表皮細胞層,往往分化成1-3***-6***細胞的非腺毛,長70-140μm,有時長達350μm。表皮內側為薄壁組織,薄壁細胞含有澱粉粒,直徑約10μm,多已糊化,並可見少數草酸鈣簇晶。內側的薄壁組織中有外韌型維管束散生,維管束外側有大型的樹脂腔,直徑可達270μm。

  粉末特徵:灰綠色至灰棕色。①非腺毛眾多,由1-6細胞構成,長70-350μm。②薄壁細胞含有澱粉粒,直徑約10μm。③簇晶較少,直徑約25μm。④導管螺紋直徑10-15μm。⑤樹脂腔都已破碎,樹脂快散在,黃棕色。

  理化鑑別:取該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熱,濾過。取濾液1ml,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生成藍黑色沉澱;另取濾液1ml,加10%酒石酸銻鉀溶液2滴,產生白色沉澱。***檢查五倍子鞣質***品質標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55年版鞣質含量測定方法規定:該品含鞣質不得少於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