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侯爵簡介

  英國政治家,保守黨領袖。三度出任首相。曾反對1867年國會改革法案和愛爾蘭自治法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索爾茲伯裡侯爵簡介

  索爾茲伯裡侯爵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並且還是保守黨的領袖。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三次組織內閣,成為英國首相,他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還是一個外交天才。他出生在貴族家庭,是家裡僅存的次子,他從伊頓公學離開後去了牛津大學的基督學院,後來並被選為下院議員,還在三個月內出任印度事物大臣,但是因為不滿保守黨支援的會議改革和對保守黨派本傑明.迪斯雷特的不信任而堅決的退出了政府。他在承襲了爵位之後,時常為《星期六評論》和《每季評論》寫文章。他特別的喜歡科學,尤其鍾愛植物學和電磁學。後來,他再次被邀請進入內閣,並繼續擔任事物大臣,幾年之後他又被任命為外交大臣。在對控制伊斯坦布林問題上,他採用了非常高明的手法逼迫沙俄修改《柏林條約》。他是個帝國主義者,認為落後的人都要經過英國統治。於是在他在位期間,不間斷的對外征戰,擴充套件疆土,他認為他的使命就是不間斷的擴大領土疆域和保護英國。

  通過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侯爵的簡介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衷殖民統治的政治家,英國疆域的遼闊與他曾經四處征戰擴大疆土是不可分割的。

  索爾茲伯裡侯爵外交政策探析

  眾所周知索爾茲伯裡侯爵對英國曆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曾三次被任命為英國首相,下面就來介紹一下索爾茲伯裡侯爵外交正策探析。

  索爾茲伯裡侯爵在成為外交大臣後,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對英國在控制伊斯坦布的問題上於俄國產生了極大的衝突,而索爾茲伯裡侯爵並沒有和俄國硬來,而是採用了非常高明的手段逼迫俄國出席柏林會議,並迫使俄國重新修改《聖斯特凡諾條約》從而來代替《柏林條約》,因為此事索爾茲伯裡侯爵得到了英國的獎勵。他還把外交政策放在對殖民地的掠奪上,在亞洲,統治了緬甸,而緬甸成了她的殖民地;在非洲,他相繼統治了日利亞,肯亞,羅德西亞,後來他又逼迫法國承認英國在尼羅河的統治地位。在他第三次組織內閣的時候,發動了第二次的英國和伊斯坦布的第二次戰爭,後來又派兵對中國的義和團運動進行鎮壓。在局勢當時比較緊張的歐洲各國,其他國家都在實行結盟政策,而他由於對本國強烈的自信,採取了光榮孤立政策。在他在位的最後兩年,才猶豫年邁體衰才不得不放棄外交政策。索爾茲伯裡侯爵是一個帝國主義者,他之所以在外交上不斷的實行殖民政策,是因為他認為落後的國家都要經過英國的統治階段。

  索爾茲伯裡侯爵外交政策探析中看出索爾茲伯裡侯爵是一個帝國主義思想根深蒂固的人,就是因為他擁有這樣的思想,才會不斷的對外征戰。

  索爾茲伯裡侯爵的貴族生活

  對於英國人來說,即使他們的貴族行為古怪,他們也沒有意見。這種古怪行為包括:貴族不去看賽馬,而是呆在家裡讀書;他們對服裝有獨特的鑑賞力:倘若他們看上去想自己的園丁,那時他們覺得,這樣才有風度,對於一個有爵位的人來說,這種古怪癖好是無所謂的。一個人在實驗室混日子,一個為錢而寫出論述外交政策的重要文章,一個厭惡社交,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教堂的年輕勳爵,顯然是怪人,而作為一個怪人,他已經開始受到社會尊敬。他就是羅伯特·阿瑟·塔爾博德·蓋斯科因-塞西爾勳爵。他後來成為克蘭博恩子爵,再後來又成為第三代索爾茲伯裡侯爵。

  自從伊麗莎白一世時代起,塞西爾一家就居住在哈特菲爾德,生活豪華,但並不出眾,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勳爵於1830年2月3日生於哈特菲爾德,是第三代侯爵和他的夫人弗朗西斯·瑪麗·蓋斯科因之子。15歲時,這個孩子離開了曾使他受盡欺辱的伊頓公學,到一定是時候他又進入克賴斯特徹奇學院,數學成績名列第四,他在澳大利亞呆了兩年,回國後當選為代表斯坦福德的下議院議員。不久,大家就公認他是一個有不尋常的刻薄口才的人。1857年,他與一位法官的女兒喬治亞娜·奧爾的森結了婚。由於他的父親這樁婚姻對年輕的塞西爾不夠理想,所以,他們在菲茨羅伊廣場的生活相當簡樸,但是卻非常幸福。他為《季刊》和《星期六評論》著文評述外交政策以增加收入。那時是自由黨人執政,他批評自由黨的文章引起了政界的注意。

  他是無黨派人士,總的來說,持保守黨的主張。他投票反對讓猶太人進入議會,反對取消升大學的宗教考試。另一方面,他認為倫敦的濟貧局對貧苦人太苛刻。他抗議格拉斯頓企圖給予慈善事業的資助徵收所得稅。他撰寫論述外交政策的文章,這些文章筆鋒犀利,深思熟慮。例如,他爭辯說,因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問題向普魯士提出挑戰,後來又退讓;要求丹麥人放棄強硬的主張,然而有沒有幫助他們---這種政策是對榮譽和忠誠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