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甘草

  甘草,以根和根狀莖入藥,年銷量達30000多噸,是社會需求最大的中藥品種。它要怎麼種植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甘草的方法。

  甘草的種植:繁殖

  種植甘草,有三種繁殖方法:一是直播;二是育苗移栽;三是根狀莖繁殖。比較起來,直播產量較低,且根狀莖比例較大;育苗移栽產量高,品質較差;根狀莖繁殖產量高,根條佔的比例大,在市場比較搶手。

  移栽

  甘草耐旱、耐寒、耐鹽鹼,適應性很強。移栽田宜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為宜。地選好後,每畝施入農家肥3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做基肥,深耕35釐米,整平耙細,做110釐米平畦。

  2月中下旬,從育苗畦的一端開始,深挖40釐米以上,將種苗小心挖出,務使根條長在35釐米以上,剪去枯枝,最多保留3條根狀莖。種苗要隨起隨栽,嚴防失水乾枯。

  在整好的畦面上,沿畦埂方向開三條寬15釐米、深15釐米的小溝,每條溝內交錯擺入兩行種苗,根頭距12~15釐米。覆土時使根頭在畦面下5釐米、根尾在畦面下15釐米,根狀莖自然舒展。覆土後用腳踏實,澆一次透水,待畦面不粘腳時,劃鋤保墒。

  育苗

  育苗地應選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腐質土或沙壤土地塊。每畝施入農家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硫酸鉀10公斤為基肥,深耕40釐米以上,整平耙細,做110釐米寬的平畦備用。

  甘草種皮革質,有光澤,吸水性差,播前應先行處理。生產上一般採用砂磨法處理。把甘草種和潔淨的河沙按1:1的體積比混合,裝入容器中,反覆攪動,使之摩擦,待種皮不發亮時,即可播種。

  3、4月間,在整好的畦面上,沿畦埂方向開四條寬10~15釐米、深1·5~2釐米的淺溝,澆足水,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噴施甲拌磷800倍液後,覆細土厚0·5~1釐米,蓋草保溫保溼。每畝用種5公斤,培育一畝種苗,可栽種5~6畝大田。***氣溫20℃時,5~7天就可出苗***。當出苗50%時,揭去蓋草,澆水保墒,以待齊苗。當苗高15~20釐米時,每畝隨水追施尿素20公斤,以後節制用水,以利根條向深土層生長,培育優良種苗。

  甘草苗期易受地下害蟲如地老虎、金針蟲等危害,這一點,在澇窪地和新墾地尤為突出。防治的方法除在播種時加大甲拌磷的用量外,還應在播種後的第40天、100天再各施一次甲拌磷,劑量控制在1000~1500倍,灌株或隨水澆施。高溫多溼季節,甘草易發白粉病。先是葉片背面出現散在的點狀、雲片狀白粉樣附著物,後蔓延至葉片兩面,導致葉片提前萎黃,嚴重影響種苗質量。防治的方法應著重一個“早”字,即早發現、早防治。發病初期可用35%粉鏽寧1000~1200倍液噴霧防治,每5天一次,連續3次。也可用甲霜靈等防治。精心培育一年,第二年二月就可移栽。

  甘草的種植:田間管理

  栽後15天左右開始出苗。齊苗後,每畝隨澆水施尿素15公斤,促苗生長,5月底至6月初,每畝開溝施磷酸二銨30公斤,施後澆水。在這段時間裡,要科學施肥澆水,保證苗期生長旺盛,爭取早日封行。雨汛季節,做好疏溝排水工作,防止白粉病的發生。封凍之前,澆越冬水,每畝撒施搗細的農家肥3000公斤,以利越冬。

  栽後第二年二月,割除地上殘莖,澆一次返青水,畦面不粘腳時劃鋤。劃鋤要淺,以免傷及澆土層的根狀莖。苗高20釐米時,每畝撒施磷酸二銨30公斤,施後澆水。以後,是甘草生長的重要時期。每隔10天,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75公斤,連續三次。進入生長後期,嚴格控制澆水,汛期來臨之前,要做好排放水準備,交替噴施代森錳鋅和多菌靈,防止白粉病的發生。

  甘草的種植:病蟲害防治

  甘草生產中,蟲害以地老虎、金針蟲多見,病害以白粉病多見,二者是造成減產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前已述及,在此強調,以期注意。其他病蟲害可對症防治。

  甘草的種植:採收加工

  栽後第二年秋分至第三年春萌發前均可收穫。沿畦的一端起挖,把根條完整挖出,根狀莖挖淨,剪去莖葉,抖淨泥土暴晒,晒乾後捆紮成捆,即可銷售。也可將根和根狀莖分開捆紮,分別銷售。甘草商品以身幹、無雜質、粉性足為佳。一般畝產600~1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