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佛手如何種植

  佛手屬常綠灌木,果實以其可賞、可食、可入藥等特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歡迎,大棚種植是其主要的種植方式之一。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大棚佛手的種植方法。

  大棚佛手的種植:建棚

  溫棚長50米、寬9米、後牆高2米,東西兩牆高階高2.8米、低端高0.8米。棚架可用鋼絲琴絃式結構,也可用竹木結構。棚蓋用塑料薄膜外覆蓋草簾。大棚前、後各挖深30釐米、寬30釐米的防寒溝,溝內填充麥草並壓實。

  大棚佛手的種植:定植

  起壟

  種植前全園深翻40釐米以上,結合深翻每棚施腐熟的土雜肥3000公斤,與土壤充分混合,然後按行距2米起壟,壟高20釐米、寬60釐米。

  栽植時間

  春秋兩季都可以栽植。春季栽植必須先扣棚,棚內最低氣溫要達10℃以上,地溫要達6℃以上;秋季栽植可以用幼苗進行建園,也可以結合嫩枝扦插直接建園,但要注意霜降前必須扣棚保溫,以防霜凍。

  培育壯苗

  養殖佛手可採用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兩種方法,都比較容易生根。採用硬枝扦插應選用粗壯、無病蟲害、無傷疤的一年生枝條,剪成30~40釐米長的枝段,下部剪成馬耳形,並剪去下部的枝刺和葉片,上部葉片剪留1/3~1/2,用1000ppm生根粉浸泡2小時後插入苗床內。扦插後35~40天即可生出新根,當年出苗;採用嫩枝扦插可於七八月間剪取當年生春梢做插條,方法與硬枝扦插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快,要注意遮陰和保溼,防止因日光直晒灼傷葉片,影響其成活率。

  扦插苗成活後,要及時追肥澆水,並對病蟲害進行噴藥防治。每隔15天噴施一次葉面肥,可選用葉面寶800~1000倍液或尿素0.5%加磷酸二氫鉀0.3%,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當苗高80釐米時應控制澆水並對其進行摘心,促使苗木健壯、枝芽充實。

  栽植方式和密度

  沿壟中間開定植溝,溝深30釐米,隨起苗隨栽植。栽後應立即澆水,待水澆透後覆土保墒。栽植密度應掌握在株距0.5米左右。苗木一般不定幹,可採取沿定植溝斜栽或彎乾的方式控制其徒長。

  大棚佛手的種植:整形修剪

  1.除萌 佛手萌芽力強,生長量大。苗木定植後要及時抹除基部萌櫱,只保留中上部5~6個壯芽。

  2.培養骨幹枝和結果枝把保留芽的發育枝作為骨幹枝進行培養,枝長40釐米時進行摘心以促分枝***結果枝***。結果枝長到20釐米時進行彎枝以削弱其生長勢,促使其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

  3.花果管理 佛手一般每個結果枝留2~3個花,坐果後疏掉2個保留單果,以保證養分的集中供應。

  通常情況下,佛手坐果率較低,可用10ppm的2,4—D進行蘸花處理。每10~15天一次,連續兩次。

  大棚佛手的種植:溫溼度控制

  佛手喜溫暖溼潤氣候,怕乾旱。佛手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冬季怕低溫凍害,夏季怕陽光直晒。因此,霜降後即開始扣棚。隨著氣溫的降低,冬季可加蓋草簾保溫,一般大棚溫度不低於5℃;夏季要適當遮陽,以防陽光直晒,灼傷葉片和果實。  對大棚溼度的控制可通過通風進行,扣棚後棚內溫度維持在60%~70%,土壤溼度維持田間持水量的50%~70%。

  大棚佛手的種植:病蟲害防治

  大棚栽培佛手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煤汙病,一般於扣棚前噴一遍600~800倍液大生M—45,除棚後和雨季噴3~5次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大棚栽培佛手的蟲害主要是紅蜘蛛和介殼蟲,可於發生季節噴施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蟎死淨800~1000倍液、滅掃利1500~2000倍液等藥物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