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的技術

  面對複雜多變的中藥材市場,要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種植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施足基肥。多年生中藥材秋冬季要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增施磷鉀肥,有利於下年中藥材生長。

  2、清園消毒。秋冬季要及時清園,將病蟲株、落葉清除,集中燒燬深埋,減少越冬病蟲基數,並在病蟲危害區撒石灰消毒,消滅越冬病蟲。

  3、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木本花果類中藥材栽培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措施,要清除病蟲枝、細弱枝,修剪枝條,培育豐產樹形。

  4、預防凍害。在土壤上凍前灌一次水,可防凍害。可用稻草覆蓋,厚度5cm左右,中藥材遭受霜凍危害後,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如扶苗、補苗、補種、改種等,並加強田間管理。

  中藥材種植的注意事項

  種植品種應避難就易

  許多藥農致富心切,往往把價格高的藥材作為選擇專案,其實這些藥材都有其獨特的生長環境,不適應的地方是很難生長的,且種植技術要求較嚴,一般人種植成功的概率很小。如果你不是研究機構或大型種植基地,僅是個人試種,那麼在條件不具備時最好不要引種這樣的品種以免得不償失。如果你種植藥材還只是初次嘗試,就應該選擇那些適合本地種植、生命力強,又較容易種植和管理的品種,這類藥材雖然價格低,但容易成功、產生效益。

  種植面積應量力而定

  種植面積的大小,必須考慮到自身的人力、物力、財力。因為種藥收益大,具有風險性。如果你是多人合夥承包土地種藥,有充足的人力和財力,自身有種藥的經驗或有專業人員作指導,那麼種植面積越大,藥材數量越多,對藥廠採購員、藥販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他們可用專車直接到產地收購裝運,這樣銷得快,又可減少促銷的費用,收益相對也就更大。如果你資金有限,就應從小面積開始,產品就近到藥材收購部或專業市場出售。有了種植經驗以後再擴大種植規模。

  不跟價格跑繞著市場轉

  多數藥農都有這樣的心態:“種漲不種跌”,就是什麼藥材漲價就種什麼,而跌價的藥材不願種。然而,藥材價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漲價時大家都去種植,到產新時往往高價變成低價,造成上年盈下年虧的現象。而跌價藥材沒人種,其價必然上升,如果你能審視藥材市場價格變化的趨勢,瞭解藥材價格的起伏週期,種植那些少有人種植、價格暫時偏低的藥材,到時就會獲得預想不到的好收成。

  種植本地“特”、“優”藥材

  因各地的自然環境不同。生產出的藥材品質也有差異,價格有高低,用量有大小。一般來說,本地的特優產品最容易受藥廠、藥商的青睞,價格好,銷得快。所以首先應明確哪些是本地的特優品種,然後選擇種植。這樣就不會愁銷路,也能賣個好價錢。

  把握時機出售產品

  藥農一般在藥材產新後就會急於尋找銷路,擔心產品賣不出去。其實,藥材和商品一樣,在產新時由於產品大量上市,會導致價格下滑,這時出售肯定沒有好價錢。如果你能把藥材進行產地初加工,並好好貯存,待價格上漲後再適時銷售。就能得更高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