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

  中藥材屬於特種經濟作物,一般都有其特殊的生殖生長特徵,所以從事中藥材種植前,要學習掌握常規栽培知識。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選地整地

  1、基地選擇

  中藥材與其他生物資源一樣,是在長期與外界環境的互相適應中演變而來的,大多數中藥材在不同的地區質量變化很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道地藥材”。因此,中藥材生產基地的選擇一定要考慮藥材的“道地”性,即生產基地的條件與所種植的藥材原產地條件一致或近似,才能使基地生產的藥材質量提高。主要內容有:氣溫、光照、溼度、降水量、土壤、海拔等。

  2、整地

  在選定的種植基地上先施足底肥,一般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每畝5000~10000公斤為好,有條件的地區可先種植一季綠肥。于越冬前深翻土地,撿除石塊、枯枝等雜質,做成寬1~1.2米的高廂。

  ***二***繁殖技術

  1、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也稱種子繁殖,是藥用植物的主要繁殖方法,如人蔘、板藍根、黨蔘、桔梗等大部分中藥材用種子繁殖。

  ***1***播種期。大多數藥用植物的播種通常以春、秋兩季為多。對於一般耐寒性差的、生長期較短的一年生草本藥用植物以及種子沒有休眠特性的木本藥用植物直在春季晚霜過後播種,如板藍根。對於耐寒性較強,生長期較長或種子需要休眠的藥用植物一般在酷暑過後秋涼時進行,如紅花。木本藥用植物一般宜春播。總之,應根據藥用植物的生物學特性,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做到不違農時,適時播種,尤其是在藥用植物的引種過程中更應注意。

  ***2***播種方法

  ①撒播法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畦面上的方法。多適用於細粒種子及大量播種,如板藍根。其缺點是幼苗擁擠,光照不足,通透性差,易徒長和發生病蟲害。同時也浪費種子。

  ②條播法是將種子成行均勻播下的方法。其優點是光照充足,通透性好,幼苗生長健壯區便於管理。一般藥用植物育苗多采用此法。

  ③穴播法又稱點播,即按一定的行林距挖穴直接將種子播入穴內的方法。此法適於大粒或貴重藥材種子的播種,如厚朴、三七等。

  ***3***播種深度。播種深淺和覆土厚薄與種子大小及其生物學特性、土壤狀況、氣候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下處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播種時應掌握以下原則:大粒種子宜深,細小種子宜淺;砂質土宜淺,黏質土宜深;乾旱季節和地區播種直深,溼潤多雨季節宜淺;同樣大小的種子,單于葉植物種子宜深,雙子葉植物種子直淺;種根類直深,種莖類宜淺,播種的深淺,常決定出苗的好壞,應予以重視。

  ***4***播種量。藥用植物種子的播量應根據播種方法、密度、種子千粒重、發芽率等情況而定。通常種植密度大、千粒重高而發芽率和清潔度低的種子,播種量應稍多些,反之,則可少些。

  2、無性繁殖

  ***1***塊根、塊莖等藥材的分株繁殖

  元胡、半夏、太子參等藥材每年能長出許多新的塊根、塊莖,在採挖時選健壯、無病蟲害的塊根、塊莖可作種子。

  ***2***鱗莖類藥材的鱗片繁殖

  百合的鱗莖上的鱗片可作為繁殖材料,具體做法是在藥材的收穫季節選飽滿、健壯、無病蟲害的鱗莖,輕輕剝下鱗片,用草木灰或殺菌劑稍做處理以防止腐爛,按5cm的距離均勻地擺放在苗床上,覆土2~3cm,再蓋一薄層稻草保溼,出苗後要注意除草、追肥,一年後可移栽定植。

  ***3***木本、藤本藥材的扦插繁殖

  何首烏、金銀花、菊花等類藥材一般採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即將莖剪成一定的長度,插在土壤或河沙中使其生根的方法。

  ***三***栽培技術

  1、定植時間、種植密度

  根據不同種類中藥材的生長特點和植株大小來確定定植時間和種植密度,如元胡、太子參等喜冷涼氣候的藥材在秋季定植;而何首烏、菊花等扦插繁殖的藥材易在早春或黴雨季節定植。種植密度的確定應以在同等面積上獲得的藥材最高產量及最佳質量來確定。

  2、田間管理

  定植以後要進行的中耕除草、間苗、排灌水、追肥等技術措施。第一次除草應在出苗前進行,結合鬆土拔除田間雜草;苗出齊後結合間苗進行第二次除草,並追施一次稀薄充分腐熟的有機液肥;最後一次除草是在植株封壟前進行,封壟後進入後期管理。這時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旱季注意灌水、雨季注意排水,除採種田外要進行疏花疏果,整枝整形,以減少藥材的營養消耗,獲得高產。

  3、病蟲害防治

  優質中藥材的規範化生產需要的是無公害的“綠色藥材”,因此在病蟲害的防治上一定要選擇無殘留、低毒、分解快的農藥,做到少施農藥,以防為主。首先要把好種子質量關,對種子的病蟲害進行嚴格檢查;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如藥劑浸泡、燻蒸等;種植後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燒燬並對發病土壤進行消毒,以防擴散。另外,昆蟲是傳播病菌的重要載體,如蚜蟲能傳播多種病害,發現後要及時殺滅,以防擴散和傳播病害。

  ***四***採收加工

  栽培的中藥材成熟後的工序就是採收加工。合理的採收加工是保證藥材質量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環節。

  1、藥材的採收

  藥材的質量取決於藥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多少,而有效成分的含量與採收時間和方法、加工處理等等都有關係,因為藥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髮育時期和不同的環境中、不同的加工方法等條件下,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會有較大的變化。因此,在採收加工中,既要考慮到藥材的產量,又要考慮到藥材的內在質量,使之獲得高產優質的中藥材,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一般說來,對於使用根、根莖等地下部分的藥材,採挖的時間常為地上部分枯萎***即“倒苗”***後或春季發芽前或剛出苗時,因為這時地下部分儲藏的物質最豐富,通常有效成分含量也最高。

  使用莖藤的藥材一般在秋冬兩季採收。

  使用莖皮、根皮的應在春末夏初,此時樹液流動活躍,皮部養分多,如黃柏、杜仲。

  葉類藥材應在生長旺盛期採集,如艾葉、大青葉等,但桑葉需在秋天初霜期後採收。

  花類藥材有的需在花蕾期採,如金銀花、槐米等;有的在盛花期採收,如菊花;有的要在凋謝期採收,如洋金花。

  子實類中藥一般在自然成熟時採收,如瓜簍、山楂;但也有的專收幼果,如枳實、青皮;有的在成熟後還要經霜變色才採收,如山茱萸、川楝子。

  使用全草的多在生長旺季、植株長到最高時採割,如青蒿、淡竹葉;有的需採幼苗,如茵陳。

  2、藥材的產地加工

  中藥材中除了極少數有“鮮用”***如生薑、鮮石斛等***的習慣之外,絕大多數需要加工乾燥,才能形成便於包裝、貯藏、運輸、使用的藥材商品,也才能符合國家有關中藥材規格的標準。這是採收後在產地立即進行的初步加工,因此稱為“產地加工”。產地加工的主要目的是去雜***使藥材清潔純淨***、乾燥***除去大量水分***。常用的辦法有晒乾、陰乾、烘乾等。

  中藥材栽培技術要點

  一要與正規的中藥材種植開發企業聯絡,簽訂保價回收合同,而不要聽信廣告隨意引種不適合當地氣候條件栽植的藥材品種。

  二要選擇市場較為俏銷的藥材品種,而不要種植市場趨於飽和的藥材品種,以免造成滯銷積壓,或因貯藏儲存不善而帶來較大經濟損失。

  三要選擇富含腐殖質土壤肥沃疏鬆的地塊種植,而不要選擇土壤貧瘠板結的砂礫中種植,尤其對於收穫地下塊根、塊莖類入藥的中藥品種要求更嚴。

  四要選擇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的地塊種植,而不要選擇易澇易漬、地下水位高的地塊種植,否則易發生病蟲害而造成較大損失。

  五要選擇在雜草較少的地塊,而不要選擇在惡性雜草較多的地塊種植,雜草少,就可以極大地降低勞動強度和投入費用,從而提高中藥材生產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