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中藥材種植的成本

  中草藥的種類很多,在藥材市場上銷售的常用中草藥就有500多種。其中大部分靠採挖野生資源,人工種植的有100-200多種。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中草藥種植成本由種子種苗費、肥料費、農藥費、管理費等組成。種子種苗費用是一個要仔細惦量的因素。種子種苗價格不同年份間變化很大,如杜仲種子1994年、1995年每千克300元,現在幾十元也不好銷。種子價格變化基本和中草藥價格平行,但稍滯後。一般種子先於中草藥收穫,如果中草藥產新價格不錯,則種子的價格會迅速上漲。因為人們看到中草藥收益好,第二年都想種植,於是紛紛購買種源。這個時間差短的十幾二十天,長的幾個月。因此,看好某種中草藥需要發展種植,必須及早購買種源。

  有的年份,如1997年元胡鮮種球達20元/千克,每公頃種苗成本近30000元,這時想種元胡就一定要慎重,種子種苗價格非常高,預示全國種植面積很大,產新時中草藥的價格可能會一落千丈。元胡1998年的價格就只有每千克十幾元,收入還不夠購買種球的成本。

  中草藥價格是選擇品種時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應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即每種中草藥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大部分中草藥品種,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價格差異能達到幾倍,甚至十幾倍。上文提到的元胡1997年70~80元/千克,1998年下半年只有每千克10多元。草紅花1998年初70~80元/千克,年底只有30~40元/千克。1997年以前黃連20~30元/千克,現在80~100元/千克。

  木本中藥材價格變動因素

  1.中草藥生產和需求量的平衡 中草藥生產量或者需求量的增加減少都會引起中草藥價格的波動。

  種植面積增加或減少,風調雨順或旱澇冰雹災害,庫存量增加減少,都會引起生產量的變化。多年生中草藥,如白芍、杜仲,種植者一般會根據市場狀況決定當年是否收穫,這對當年藥材產量的影響很大。現在全國杜仲種植面積在13.3萬公頃以上,但仍有人種植,很重要一點就是人們覺得,杜仲皮不剝,只會越長越厚,哪年市場行情好,就哪年剝。有些中草藥作用相近,相互間有替代作用。因此,會引起相互間價格的變化。例如我國西洋參引種成功後,人蔘使用量明顯減少,價格降低。現在隨著人們服用靈芝孢子粉興起,西洋參價格又受到一定影響。

  引起需求量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某種疾病流行,如1998年底感冒流行,需求量大增,拉動板藍根價格上漲;國外進出口的增減,如上文提及的桔梗1996年、1997年由於韓國大量進口,價格上漲了幾倍,此後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進口量銳減,價格一落千丈。貫葉連翹也相似,1996年、1997年美國開始從我國進口,銷售形勢看好。當前由於外貿出口發生變化,貫葉連翹積壓了很多;新用途或新藥開發,如銀杏傳統中藥用果,近年葉被國內外開發為降壓良藥,引發了我國銀杏種植的狂潮,當前種植的面積至少在10萬公頃以上。價格開始從波峰走向低谷。丹蔘、黃芩也由於優質中成藥的開發,需求量大幅增長,帶動種植面積增長。丹蔘由於繁殖容易,速度快,1999年底產新時,產量已達過剩,價格下降了近50%。

  2.國家巨集觀政策的調整 國家政策的制定或改變也會引起中草藥價格的改變。例如,國家緊縮銀根,則可用於收購中草藥的資金減少,中草藥價格必定下跌。去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森林的政策,相應推動了林地種植中草藥和木本中草藥價格的上漲。如人蔘、西洋參、黃連為林地栽培的陰生中草藥,種植必須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厚朴為木本中草藥,收穫必須砍伐剝皮。國家現在規定不準砍伐森林,限制了這些藥材種植的發展,相應地影響了這些藥材的產量,因此這些中草藥的價格必定要上漲。

  3.人為炒作 人為炒作的因素在中草藥價格變化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許多中草藥供求和需求的關係並未像人們宣傳的失衡,但由於每種中草藥,特別是中小類中草藥,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很容易控制相當數量的貨源,因此容易囤積炒作。如款冬花,1997年每千克七八十元,1998年就跌為每千克二三十元,其中人為炒作因素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