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代表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一個民族因讀書而興旺;一個國家因讀書而富強;一個人的一生因讀書而美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

  近日讀了《劉可欽與主體教育》一書,我受到了啟發。我認為最本質的問題還是師德。對教師來說,熱愛不熱愛教育事業,愛不愛自己的學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劉可欽不僅具有優秀教師的高尚品格,而且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她熱愛她的事業,愛她的學生。她覺得這樣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在這本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不可重複的,無法替代的個體,這種差異和獨特是每個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天生我才必有用”。讓每個學生感到他在這個班裡同樣是重要的,讓我們的視野中沒有教育的盲區,把博大的師愛遍撒每一個孩子。”

  這段話對我的受益匪淺。在課堂上,我過多的關注優秀的學生,幾乎沒有聆聽中下孩子的想法,沒讓每個孩子都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課堂上可以看出,教師對每個學生充滿著愛心和信心,學生們則不僅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活潑地學習,而且和教師配合默契,表現出對教師充滿著敬愛的感情。教學達到這種程度,可以說到了較高的教育境界。這不是一名簡單的教學能手所能達到的。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教學能手,他們能把書本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能使學生考出好成績,考上好學校,但並非就是最優秀的教師,至少在我的眼裡是這樣。劉老師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僅課講得好,而且給人一種高雅、親和的感覺。

  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才能以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讀書既可以拓展知識面,又可以改變我們單調的生活狀態;既可以增長教師的職業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師高尚情操。

  老師們,你們想享受幸福嗎?那麼,就跟我來吧,與書共舞,體驗教育幸福!老師們,讓我們從讀書開始,讓你的八小時之外溢滿書香,給自己充電,豐富自己的學識,鍛鍊自己的能力,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靜品書香,為心靈尋一份踏實!捧著書,開啟心。慢慢釋放出自己,填滿快樂的因素!願我們“讀永恆的書,做博雅的人”!

  【篇二】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自信的人。只要是我認定的事,我都有足夠的信心去做好它。追究我自信的原因,我想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從小生活在鼓勵之中,讓我學會了自信。但熟不知,為了這可貴的自信,其實我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開個玩笑***

  小時候,媽媽不允許我們看課外書,兩個姐姐總是偷偷摸摸地看一些,總會被發現,他們會因此挨吵,甚至捱打。我並不是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可是媽媽制定下的規矩,我還不敢不服從,於是我總拿著語文課本坐在平房上讀,因此贏得了不少的“誇獎”,長此下去,我那看課外書的念頭便在媽媽片面的導向中漸漸消失了。

  沒在小時侯養成讀書的習慣,讓我長大以後的再學習變得很被動。別人是為興趣而讀書,而我卻是為提高自己而讀書。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和我“同病相憐”的,但我知道,這樣讀書會比別人少了很多樂趣。 每天下班,大家都會看著我掂著鼓囊囊的書兜往家趕。我那提兜裡裝的有教案,備課資料,還有些其他的教育類的書籍。我每天不辭辛苦地把他們掂到家裡,其實也並沒看多少。吃過飯後,我寧願在洗碗,拖地板上耗費體力,也不怎麼喜歡拿著書躺在沙發上翻上幾頁。況且那樣的坐姿會影響我的看書效果。我總要坐在書桌前,開著檯燈,正兒八經地坐著跟辦公室裡一樣的椅子,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你光聽聽就知道,這是多麼“艱難”的讀書。可因為我的好學,我的認真,使我這樣一個讀書習慣不好的人也從那眾多的教育書籍中獲得了不少的靈感與頓悟,使我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我想,如果我的讀書興趣再濃一些,習慣再好一些,能力再強一些,我肯定會從書中獲得更多的東西,我也會比現在更優秀得多。

  不怕大家笑話,前一陣子,我又從閱覽室借走了大家可能都看煩了,翻爛了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放在我的床頭,每天臨睡前翻上幾頁。我想的是,自己文學功底不深,作為語文教師,它需求的不僅僅是掌握好的教法,更多的是自己用自己高深的文學素養打動學生。

  今天在“好書大家讀”推薦會上,我跟大家交流了我的讀書歷程。雖然這是一段並不讓我引以自豪的過去,但我還是抱著一顆真誠的心給大家交流了出來。願大家能從我的例子上得到啟示。希望有孩子的同事能夠鼓勵孩子多看書,千萬不可澆滅他們那高漲的讀書熱情,不要在書的內容做過多的限制,只要思想健康,只要他們喜歡,就放心讓他們讀吧!同時,也希望和我有類似經歷老師們能夠早早醒悟,趁著學校建立書香校園,學習型校園的大好時機,能夠管住自己,行動起來,多讀書,讀好書吧!

  【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剛才與會的各位領導、老師都對教師讀書、怎樣讀書、為什麼讀書作了很好的講解、也談了一些很超前的見解,讓我受益匪淺,深受啟發。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對讀書都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悟。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高爾基也說過:“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裡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書籍幫助許許多多的人獲得了智慧,走向了成功。是書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樂趣、文雅和能力。

  轉眼間,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有三個多年頭了。在這三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同時也對一些問題產生了困惑,也對教師讀書作過一些反思。比如,已經讀了十好幾年的書,6歲開始讀書,22歲教書,這還不算上幼兒園的時間,但為什麼到現在還要讀書?到底該讀什麼書?怎樣讀書?讀書對自己的成長有用嗎?讀書能夠對教師專業化成長期作用嗎?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但隨著讀書活動尤其是教師讀書活動開展的深入,我逐漸的找到了一些答案。在這裡,在這個教師交流的大平臺裡,我僅就教師為什麼讀書談一些自己的想法,不妥之處、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各位領導、老師們批評指正。

  為什麼教師現在也要讀書?首先我想談一個現實的問題——現在我們有些老師不願意讀書,有時候我也不願意讀書***就像我剛才講的,讀了這好多年的書,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為什麼還要讀書;當然在座的領導,還有一些老師們比我大的多,比我讀的書更多,這裡我只是提出一個問題而已***?那麼為什麼呢?是否因為教師的工作壓力過大,沒有時間讀書?還是因為教師只希望做一個教書匠,而不願讀書?羅曼·羅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人們是在讀書中發現自己,聯想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誠然,我們之所以要閱讀,不僅僅是因為我們要感悟語言,還因為要感悟生活。讓閱讀成為伴隨我們終生學習的生活習慣,讓閱讀成為我們人生旅途的精神大餐。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疾呼:“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要把讀書當作你的第一精神需求,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靜下心來,我常會想,倘若我們這些離書最近的人都不讀書了, 教育還會進一步發展嗎?因此,我常常想:堅持讀書應該成為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一、讀書是教師成長的需要。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道理很簡單,教師本身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而讀書是最為重要的學習途徑。讀書不僅可以豐厚文化底蘊,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讀書更為重要的價值在於使教師的內心變得開放,鮮活,細膩和溫柔,使教師具有不斷增長的分享的內在需要,從而克服對於教學的倦怠感,是教學永遠充滿活力和內在的感染力。同時讀書的過程就是與世界進行交往的過程,是一個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它有利於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養教師的讀書人的氣質。現在大多的教師的閱讀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壓力太大,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境去閱讀。但缺乏閱讀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教育存在的一個缺憾:沒有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品質。

  二、讀書是提高自我的需要。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而言***特別是對我這種非師範專業的教師來說***,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也成為了我在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三、讀書是推進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物件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尤其是那些無法預見的、實踐性的、從未見過的教學情境,更需要教師具有臨場多向想像、迅速選擇、敢於決斷、巧妙引導等各種創造能力。這些,如果不是一個學習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是絕難勝任的。實施新課程首先要轉變觀念,而轉變觀念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用新理念置換舊觀念的痛苦的改造過程。實現這個痛苦的改造過程,唯有讀書***讀這句話,可以帶有自嘲式的苦笑***。

  那麼,讀什麼呢?

  首先,讀一讀中小學各種教科書。儘管教科書編得還不是很理想,但仍然是最適合中小學教師的讀物。現在中小學的教科書上的內容對於許多教師並不陌生,但古人講得好:“故書不厭百回讀,要獲新知讀舊書”。林語堂先生就曾感慨:“同一本書,同一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的味道來„„四十歲學《易》是一種味道,到五十歲看過更多地人世變故的時候,再去學《易》,又是一種味道。”系統閱讀中小學教科書,有助於我們夯實知識基礎,豐厚文化底蘊,也有助於我們更多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後續學習的內容,有助於我們在自己所教授的課程之中經常提及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絡。

  其次,多讀一些翻譯過來的書籍。翻譯過來的書籍或多或少經過了選擇,更由於西方發達國家***英、美、法、德等國***有較為健全的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制度,簡單的抄襲和剪接不太有市場,這就保證出版物一定的原創性和水準。另外,這些書籍中所滲透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也是我們建立一個自由社會需要的。

  再次,中小學教師可以多讀一些滋養心靈、溫暖生命的書。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詩。張曉風、劉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國平的隨筆。我建議中小學教師閱讀的視野要寬廣一點。陸游說:“功夫在詩外”,這是高度凝鍊和充滿智慧的表達。有一些書能夠讓我們增加善念和憐憫心,擴大智慧和見識,遠離雞蟲得失的無謂爭鬥,把目光投送到更遠大的天地,關注更根本性的、深沉久遠的事物。讀文筆和情懷優美的書籍,可以淨化心靈、溫潤生命,可以使我們用更積極、更樂觀的心緒看待世界和人生。

  最後,在中小學教師讀什麼的問題上,我主張多讀一些優秀的教育報刊。因為優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較精粹,也比較集中於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比較前沿和新銳。《人民教育》、《中國教師報》、《明日教育論壇》、《教育參考》、《中國教師》、《小學青年教師》、《教師博覽》《優秀班主任》都是國內一流的教育類期刊。

  現在,我們再來探討一些怎麼讀得問題。在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上,我認為後者更為重要。只要是有價值的書籍,都是能給人以思想、睿智的。對今天的讀書人來說,則應倡導創造性的閱讀。愛默生說:“當心靈被勞動與創造所激勵時,則無論閱讀何書,每一頁都會變得熠熠閃光,意蘊無窮,每一句話都意義倍增。„„我們覺得作者的見識有如天地一般寬廣無邊。”

  我個人的經驗是,不一定要讀得很多,但一定要讀得透,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作品應該反覆讀。就像西方虔誠的信徒用一生來讀《聖經》那樣,作為中小學教師也需要讀幾本常讀常新的好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中不斷有新的發現。“發現”,就是一種難得的閱讀體驗,這既可從輕鬆閱讀中“發現”愉悅、輕逸、趣味,令人捧腹,令人莞爾;也可從沉重閱讀中“發現”生命內部的震撼,靈魂的激盪風暴。

  宋代朱熹提倡:“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所謂“窮理”,就是作徹底的邏輯追問,就是追求理論的徹底性,就是努力求得思想的澄明,而不滿足於一知半解。“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朱熹***“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純不欲雜”„„這都是如何讀書的經驗之談。

  特崗三年來,一有空,我就會拿起教育教學專業書籍細細品讀,盡情地享受讀書的快樂。書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也是書讓我開闊了眼界,使我認清了當前的教育理念,從而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的確,讀書對我的幫助很大。當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什麼難題時,書總會使我茅塞頓開。例如:當我面對屢教不改的小學生不知採取什麼有效的方法時,書告訴了我有效的方法是:教師要以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情感,以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對待學生,從他們身上眾多缺點之中去發現微弱的優點,即所謂的“閃光點”,發揮教育機智,因勢利導,把閃光點發揚光大,用他們自身的優點來克服缺點。這樣,屢教不改的學生是可以改變過來的。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我的交流完了,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指教,多提寶貴意見。 謝謝!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