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數學教學論文範文

  初中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關於初二數學教學論文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二數學教學論文篇一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1.教學方法單一

  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還處於發展階段,初中數學知識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數學學習需要一種具體、形象、生動的情境,這樣才能理解所學的內容,但是很多初中數學老師忽視了這一點,有時需要學生在明白算術原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但是老師非得把算術原理用抽象的語言一遍遍重複;本來只需要初中生會分析解答應用題就可以,但是老師非得抓住幾道抽象的應用題反覆地向他們講解,他們並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語言,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模式落後

  現在仍有不少初中數學教師喜歡自己一手操辦課堂,完全由教師自己安排教學程式,他們為初中生的學習做好一切準備,無須學生更多的思考。教學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也就是說,初中數學教學要以初中數學教材為中介,以教學課標為依據,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教師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知識原理,培養他們探索挑戰數學難題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一手操作教學過程,就會使初中生處於被動的地位,不利於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如何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教學理念,端正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定位於“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領域的發展,還要關注學生情感領域的進步。為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做到:變“教師主宰”為“教師主導”;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為“學生主動”;變“注重知識接受”為“注重知識發現”。只有注重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性,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有穩步提升。比如,在教學“一次函式的概念”時,先在黑板上列出兩道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的應用題,然後讓學生將式子列出來,再仔細比較兩個式子之間的異同點,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一次函式的定義”。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可以讓學生經歷“一般——特殊——一般”的過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式的概念。

  2.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不能僅僅依靠單純的模仿與記憶,而是要促使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舉一些學生身邊的例項來促進教學,比如存錢的計算、樹木高度的測量和土地面積的計算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懂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數學。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口訣表述思想。眾所周知,初中數學符號是很多的,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利用簡潔的口訣來表述複雜、抽象的數學道理。比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根據取值情況,可以總結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小小大大取無解”。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還處於發展階段,利用口訣教數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提升教學效率。

  3.推進分層教學,達到穩步提升

  作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地位必須得到重視。而教師是初中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長期以來,不少教師都採取加快教學進度,壓縮新課課時的做法,以此騰出更長時間來進行總複習。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學習時間變短後,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抑制,導致學生知識靜化。要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就要推進分層教學,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數學知識分成,將分析考試命題方向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結合,把分析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識發展相結合,以此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習新知識。其次要做到作業分層,筆者一般會將作業分為簡單、一般和較難三個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克服抄襲現象。

  三、總結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數學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科特點進行教學,從實際出發,這樣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二數學教學論文篇二

  一、創設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數學故事進行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揭示數學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審美能力。例如在講“無理數”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述西伯斯為了捍衛真理而被謀殺,最後被裝進口袋裡扔進地中海的故事,學生必然聽得津津有味。在“簡單事件的概率”教學時,可以講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賭局分配金幣的故事,讓學生感悟概率的簡單應用。又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進來。我在複習“函式的影象”時就用到了這個故事:烏龜和兔子賽跑,兔子開始遠遠領先於烏龜,兔子就驕傲了,在路邊睡了一覺,而烏龜卻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終烏龜獲得了冠軍。我把故事情節變成了相應的函式關係,並用簡潔的函式影象描繪出來,再次展現了數學的魅力,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遊戲情境

  競爭意識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意識,對於提高學生整體與個體的認知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善於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種競爭意識,可以通過創設遊戲情境的方式來讓學生體驗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自己。在驗證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時,教師選擇了遊戲接龍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學生開始,針對方程2X+Y=40,任意給X***或Y***一個值,點班級另外一名學生,說出相應的Y***或X***的值,再由這位學生給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複進行,教師強調,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學生對這種方式都很感興趣,都能認真思考,積極參與,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熟練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驗證方法。此外,我還經常鼓勵學生將自己設計的一些遊戲搬到課堂上,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合作與良性競爭,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十分活躍地參與其中,在遊戲中互相影響、互相溝通、互相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真正實現共同進步。

  三、創設互助合作情境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個體形成的班級必然會有差異性,這對於教學其實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差異,組建學習小組,創設出一種合作互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小組中實現互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每個學生的異質性來分組,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優勢互補,形成共同的學習合力。在小組組建成之後,教師可以進一步分配角色,劃分小組的策劃者、問題的設計者,領引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等形式去思考、探究問題。

  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學習內容,採用異質分組的辦法,將男生和女生、學習成績好一點的和學習成績差一點的、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讓全班形成一種互補,實現互助合作。這樣既利於學生在學習時展開合作,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又有利於在全班形成積極合作、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全班學生一起學習、探究、討論,往往會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關正方形的幾何題時我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讓每個小組動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後,來共同研究解題步驟,看哪一組歸納得準確、全面。教師就探究的內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進行探索歸納;***2***從邊角、對解線等方面進行思考;***3***可以測量、計算、驗證作各自的結論。學生為了給自己小組爭得榮譽,都積極表現,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學習任務。

  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來創設溫馨積極的課堂情境,如:開動腦筋想一想,說錯了也沒關係;教師喜歡愛動腦筋的同學;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來激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對話。在這種情境中,學生不但會積極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還會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

  初二數學教學論文篇三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極大興趣的時候,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夠很快被學生吸收。雖然我國素質教育已經開展多年了,但是許多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還是很難進行啟發式教學,往往將本來應該是十分生動的內容,以“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講述。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知識時多考慮一下自己講授的知識以及教授的方法能否引發學生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做到以下幾點:***1***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已經得到了普遍發展。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符號、枯燥的數學定理、複雜的證明過程呈現出來。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獲得一定感性思維。***3***向學生講述一下關於數學的小知識或者是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冀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六章的知識點是勾股定理,教師在講勾股定理這一章時,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樣發現勾股定理的,或者是向學生講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樣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再比如,第十五章的知識點是軸對稱,教師可以列舉一些體現軸對稱特點的中國古代建築物,比如說故宮的建築模式。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素質教育要求師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係,師生雙方在教學內容上是傳遞與接受的關係;在人格上是平等關係;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揚民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比如,在數學課堂上,有學生認為教師有的地方講的不對,然後在全班同學面前給教師提了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大度寬容,首先應該表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其次,仔細考慮自己是否真的出錯了。最後,如果有錯要及時改正。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互動、互惠的師生關係。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具有激勵、導向、評價作用,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設定數學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注意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數學教學不僅要注意問題的解決,也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不僅要注重學習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四、教師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設計應該遵循多樣性、靈活性、綜合性、創新性的原則。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應該依據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

  除此之外,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同時還要依據教學的組織形式、時間、裝置條件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由於中學生的注意力還不是特別集中,在一節課中只運用一種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生疲憊和倦怠,因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該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命題與證明》這一章時,教師應該採用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新知識又能夠及時掌握新知識,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所謂啟發式教學就是教師要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時刻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極大興趣的時候,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夠很快被學生吸收。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恰當、科學的教學策略。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質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遵循直觀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絡實際原則、科學性等原則。教學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等。教師一定要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跟隨時代的潮流,積極探索教學之路,提升數學教學水平,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