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隨筆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那心理要如何教育?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孩子的小小心理活動

  今天我組織小朋友們畫了美麗的蝴蝶。要求蝴蝶兩邊翅膀的顏色一模一樣,並且塗色均勻。由於蝴蝶很漂亮,孩子們畫得很認真。許多小朋友畫好後就到娃娃家、點心店和玩具城等地方去玩耍遊戲了。

  可是,在遊戲過程中有些開始到處亂跑不守規則了。於是,我請他們做回座位,到了座位上孩子們的興奮情緒還是沒有緩和,少鬧聲不斷。於是我利用拍手遊戲請他們安靜下來,並且告訴他們坐神氣、沒有聲音的小朋友我就要發獎了。可這一說小朋友們就開始嚷嚷,“我坐神氣了,我不說話了!”“不說話的小朋友嘴巴里怎麼會有聲音呢?你們是不是坐神氣了,嘴巴不說話了,老師會看到的,你們不說老師也會貼獎的”於是,小朋友們安靜下來,我一邊評講孩子們的畫畫、遊戲活動,一邊給聽的認真的小朋友貼獎。我走到蔣餘睿小朋友身邊的時候,獎貼完了。他用腳碰碰我,意思是我怎麼沒給他貼獎。我故意先不貼獎給他,並且說道,“有的小朋友坐神氣了,嘴巴不說話用腳碰老師,告訴老師。其實,小朋友不需要這麼做,老師的眼睛裡裝著每一個小朋友,如果小朋友表現好了,都可以貼到獎”。

  有些孩子事情做好了,他會害怕別人看不到,因此,做一些小動作來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因此,老師要注意每一個孩子,瞭解每一個孩子,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及時給予表揚。今天這個孩子貼到獎以後,很開心,飯也吃的特別香,今天他是我們班第三個最先吃好飯的孩子。

  篇二:心理健康教師隨筆

  承蒙學校安排,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我與朱家壯老師前往恩施參加恩施州教科在龍鳳中學舉辦的“恩施州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這次會議歷時一天,雖時間短,要收效頗豐。現就此次龍鳳之行向各位教師同仁作一個彙報:

  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剪影

  龍鳳中學基本情況介紹:

  該校位於龍鳳建設新區中心地帶衙門臺,前臨318國道 ,後倚清清帶水河,距市中心15公里。學校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2100餘人。這所學校為:恩施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省級校本研究實驗試點學校恩施州遠端教育運用實驗學校;恩施市校本教研示範學校;恩施市遠端教育運用先進單位;施市文明單位。

  二、學校開辦學生心理教育的背景。

  2006年中考,學校一男生因中考壓力過大,為能順利過中考大關,於是將目光盯住了學校教學大樓三樓的一間保密室,因保密室存放著當年的中考試卷。深夜,該學生爬上了教學四樓的樓頂,要從樓頂後面下入三樓的後窗進入試卷保密室,結果便從四樓摔下至一樓,學校得訊後,迅速將其送往醫院,但因搶救無效死亡。事發後,引起了巨大反響,校長就地免了職,學校也遭上級通報。新校長鄧紅旗上任後,便著手建立學校學生心理教育諮詢室,簡稱:“心語室”。

  三、教室設定

  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專門設定了心語室和心理宣洩室。

  心語室佈置:心語室佈置較為獨特,有花有草,有書籍,窗簾布置較為神奇高雅。任何走進這間心語室都會感到一種溫馨的而舒坦的感覺。裡面的每一件物品都具有它的象徵意義。

  心理宣洩室佈置:這間室是專門用於在學生心煩意亂之時發洩心中的怒與火。佈置較為簡單,有用海綿做的牆,和地毯,還有一些小棍棒可讓學生在室內盡情發洩自己。當然這些都 離不開心理教師的指導。

  四、教育機構的設定 。

  學校校長掛帥,學校還專門配備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再由指導老師協同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師進行心理教育輔導。學校還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週都有多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還實行單雙週制,每逢雙週作為開放周,歡迎學生家長到學校一同指導學生教育工作。

  五、現場會後的一點體會。

  當前教育形勢

  近些年來,我國也在對以往教育觀念思想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觀念,素質教育在我國正在迅速發展。中學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越來越被重視,社會的發展依靠的是他們成人後的才智發揮,他們是未來的生力軍,是時代的主宰,培養合格的中學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因而,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育者傾其心血,投入的越多,期望也就越過大。

  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成績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對時下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

  我校青少年心理問題十分令人擔心, 表現在:

  其一,有心理問題的人群在擴張。近幾年來,我在班主任管理中深有感觸,班級管理越來越艱難。學生心理出現音問題的人君越來越多。

  其二,不少學和生對心理健康問題有迴避,恐懼的心態,缺乏正確的認識態度,而不少家長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聯絡起來,有問題不看心理醫生,不解決,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加劇。

  其三,教師,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意識,在我們這樣的山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尚處在未萌芽階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十分淡漠,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培養。與此同時,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習慣的矛盾致使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展來的快。

  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在學習競爭十分激烈的初中學習中,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自己在老師、學生中的地位,害怕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因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灰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學生想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一時難以接受且又不能擺脫。因此,學生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

  2、人際關係不協調。初中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讚揚。少數成獨生子的學生在家倍受寵愛,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於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係,人際關係不協調。一些學生在向教師傾述中說道:“我真不知道怎樣與人建立好朋友關係”。

  3、自信心不足。由於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的消極評價多於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學肯定沒有希望了,前途渺茫,於是灰心喪氣,自信心盡失。

  4、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髮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從而走進了戀愛的誤區,心理衝突加劇,產生種種心理病態反映。

  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對學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初中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與眾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問題,並以標新立異為自豪,不願意恪守“老一套”,不願意聽“老生常談”,看問題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過程中,僅以為“授業”,“解惑”方能讓學生有知有識,於是一概地以一種固定模式去傳業,去釋惑,惟此而已,對那些“不違章守法”實際上是欲脫離自己設計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學生則視為“差生”,“調皮”,“不規矩”。的確,由於中學生閱歷淺,思想混亂,有些行為讓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為師者單以次為憑,不尊重學生,挖苦諷刺或懲罰。這樣,就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社會情況出現障礙,學生中膽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們,無論教育著用心如何,學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對待,膽小的雖不言語或直接反抗,但消極的反抗是明顯不過的了。

  篇三: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鐵小 程寒冰

  今天,聽了兩節心理健康課,通過這次聽課,不論授課者成功失敗,我通過聽領導老師們的說課評課以及指導意見,還有我自己所看的一些理論,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明確的目標是指導和衡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有效性的標準,但它不應是老師的憑空想象,而應是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提出來的,並且該目標應針對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心理活動課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應在輕鬆、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一堂成功的心理活動課要有一個良好的開頭,要注意一開始就給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迅速融入其中。因此組織心理活動課的老師應該熟練掌握破冰或暖場的技巧和工具。

  教師要以敏感和真誠的心對待學生。老師要正確處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時而是學生的夥伴、朋友、親人,時而是他們的老師、教練和牧師,而不是一個單純的說道者。教師要善於傾聽,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能給學生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的語言要有針對性和導向性,特別是評價語言不僅要注意激勵性、更要注意符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教師不應告訴學生,你應該會做什麼、你應該懂得什麼,而應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悟,讓學生實話實說:我真正懂得了……,我真正學到了……。

  教師要給予學生特別的溫暖與關注,要體會學生的感受,分享學生的快樂,給予學生鼓勵、讚美,避免對學生的消極評價;要以真情打動學生,用其敏感的心去發掘和體會學生內心最真的情感世界,並用共情的心理喚醒學生心中最美好的東西,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惑提供幫助;要關注活動過程中發生的生成性問題;在輔導學生時,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深深地感到: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要有豐富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制定的活動目標要切實可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要小,調控活動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為此,需要我們今後繼續加強學習和多參加體驗式培訓,從而不斷提高老師的心理素質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