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整理

  高考的地理備考進入到最後的複習階段時,複習高考地理的知識點是最方便快捷且有效的方法。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梳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

  ***1*** 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

  說明: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溼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2*** 剛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3*** 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4*** 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5*** 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洲:

  ①地形複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佈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③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

  ①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佔總面積2/3;

  ②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廣佈

  北美洲:

  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佈

  南美洲:

  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①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②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大陸冰川廣佈,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7***開鑿隧道問題:

  開鑿隧道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滲漏問題;二是塌方問題。

  因此,開鑿隧道要選擇在背斜處,因為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並且,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1*** 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

  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

  ***2*** 我國能源消費利用變化特點: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比例上升。

  ***3*** 我國主要的核電站:

  廣東-大亞灣、嶺澳;浙江-秦山;江蘇-田灣等。

  建設原因:常規能源分佈少;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能源需求大。

  ***4*** 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

  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④能源勘探、開採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

  ⑤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⑥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5*** 調整措施:

  ①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

  ②建立石油儲備體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採取,增加能源產量;

  ④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

  ⑤穩妥發展核電;

  ⑥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等;

  ⑦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

  ⑨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6*** 中哈輸油管道的建設是兩國雙贏的結果原因:

  ①哈薩克可以將石油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哈薩克沿線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②中國可以減少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增加石油進口的多元化;中國將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陸路石油來源;管道處於亞洲內陸,輸油線路安全;就近可以節省運輸費用。

  ***7*** ***去年***我國西南部能源輸出省卻出現能源緊張原因:

  ①降水減少,河流徑流量變小,水力發電受到限制;

  ②經濟發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8*** 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對東、西部地區影響:

  ①對西部的意義:

  a.改變西部的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生態建設,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

  b.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

  c.增加就業機會;

  d.有利於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②對東部地區:

  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狀況;

  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環境。

  高考地理常考知識點

  1.年等降水量及乾溼狀況分界線:***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沿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折向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此線也是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分界線。此線以東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為溼潤地區,此線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為半溼潤地區。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是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一線,最後到喜馬拉雅山東部,此線也是半溼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此線以東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為半溼潤地區,此線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為半乾旱地區。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從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經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線,此線也是乾旱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此線以東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風的影響,即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或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此線以西以北地區則難於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稀少。

  3.地勢界線:

  ***1***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

  ***2***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地形區界線:

  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

  太行山: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

  天山:準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

  長城: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

  秦嶺:漢江谷地與渭河平原

  大巴山:漢江谷地與四川盆地

  祁連山:青藏高原與河西走廊

  南嶺: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

  橫斷山: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及雲貴高原

  5.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西側——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此線以西以北地區大部分是內流區***除額爾齊斯河流域***,以南以東地區大部分屬外流區***除鄂爾多斯高原的無流區和鬆嫩平原的個別無流區外***

  6.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沿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折向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一月此線以北越向北方氣溫越低,越向南,氣溫越高。

  7.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

  8.水系分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秦嶺

  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南嶺

  淮河水系與海河水系:黃河***黃河下游是地上河***

  9.年太陽輻射量線

  大興安嶺——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這條線以西、以北廣大地區太陽輻射十分豐富,特別是青藏地區和新疆南部,太陽輻射尤其豐富。這條線以東、以南地區太陽輻射弱。

  10、我國的人文地理界線

  ***1***.人口分界線:

  黑龍江的黑河——雲南的騰衝。此線以東以南地區,面積不到全國的一半,人口卻佔了全國的絕大部分,而此線以西以北地區,面積佔全國的絕大部分,但卻是地廣人稀。

  ***2***.以水田為主的耕地和與旱地為主的耕地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3***.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在北方的分界線也可以以大興安嶺及長城為界,大興安嶺以東及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耕作業為主,大興安嶺以西及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遊牧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