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知識點

  高中地理主要還是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經緯度對中國氣候的影響:中緯度為主體,南北所跨緯度大,以中緯度氣候為主體。

  2.海陸格局對中國氣候的影響: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風氣候──東亞季風。

  3.地形因素:中國山地眾多且高大,走向複雜,對氣團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種作用,致使氣候分異複雜。

  4.下墊面因素:中國地理空間下墊面環境複雜多樣,且存在著許多性質較為均一的大地貌單元,形成了許多特徵典型的地方性氣候。

  5.洋流因素:中國近海以黑潮暖流為主體,對過境氣團有增溫增溼的作用,加強了夏季風的勢力。

  ***二***

  1.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①人類獲取物質和能量

  ②消費活動排放廢棄物

  ③環境反作用於人類

  2.環境問題的兩大類主要表現

  ①環境汙染

  ②生態破壞

  3.環境汙染產生的原因

  人類任意排放廢棄物和有害物質,導致環境質量下降。

  環境汙染的種類 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噪聲、放射性、海洋汙染等

  4.生態破壞產生的原因 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導致環境退化,從而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

  5.生態破壞的影響

  ①濫伐森林

  ②不合理灌溉

  ③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質

  ④過度捕獵

  城市環境問題和農村環境問題 城市主要是環境汙染;農村主要是生態破壞。

  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嚴重的原因

  ①發展和人口雙重壓力

  ②經濟和技術水平低

  ③發達國家轉移汙染

  6.全球性環境問題

  ①酸雨

  ②國際河流汙染

  ③熱帶雨林的破壞

  ④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

  世界人口增長狀況

  ①產業革命前***緩慢***

  ②二戰前***加快***

  ③二戰後***猛增***④70年代開始放慢

  世界60億人口日 1999年10月12日

  ***三***

  高原季風的出現,使我國季風性氣候尤為突顯

  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質和同高度自由大氣相比有很大差異。夏季高原成為熱源,氣流在高原面上輻合,形成青藏熱低壓,這個熱低壓從春季就逐漸發展、演化,到5、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達到最強盛,它的形成破壞了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的連續分佈。冬季高原面降溫迅速,加上地勢高,冰雪面積大,形成低溫高壓中心。夏季高原熱低壓的形成有利於高原面上氣流的輻合,而冬季又有利於高原面上氣流的發散。氣壓場的季節性變化引起了區域性環流的季節性變換,夏季高原周圍氣流流向高原,冬季高原上氣流又流向四周,從而形成高原季風。

  冬季冷高壓加強鄰近地區氣流的下沉,高原冷高壓與蒙古高壓的迭加使高原北側的蒙古高壓得以加強,勢力尤為強盛,冬季風影響大半個中國。夏季高原熱低壓吸引大氣向高原輻合,使高原南側的印度低壓進一步加強。與太平洋副高和南半球副高產生了更加強大的氣壓梯度,加強、加速西南和東南季風。冬夏季高原面上氣壓場的配置所形成的氣流場與亞歐大陸冬夏季氣壓場及其所形成的氣流場剛好吻合,從而加強了中國冬夏季風的強度。也改變了我國氣壓場的形勢,增加了我國季風氣候的典型性、廣泛性和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