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負荊請罪講的是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負荊請罪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負荊請罪的閱讀材料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藺相如素***,徒以口舌而居我上,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之,不肯與會 ;每朝,常稱病,汪欲爭利。出而望見,輒引車避匿。其舍人以為恥。相如曰:“子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至門謝罪,遂為刎頸之交。

  負荊請罪的閱讀題目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藺相如素***:

  ***2***以口舌而居我上

  ***3***相如雖駑

  ***4***遂為刎頸之交

  2.翻譯下列句子。

  ***1***子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2***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3***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3.古漢語中“為”是動詞,含義很豐富,請根據下列句子恰當翻譯“為”。

  ***1***我為漢將*** ***

  ***2***不忍為之下*** ***

  ***3***其舍人皆以為恥*** ***

  ***4***吾所以為此者*** ***

  ***5***遂為刎頸之交*** ***

  4.廉頗為什麼要“辱”相如?

  5.相如有哪些避讓行為?

  6.舍人“恥”的是什麼?

  7.相如問“子視廉將軍孰與秦王”的用意是?

  8.相如一再避讓是出於什麼考慮?

  9.廉頗聽說了相如的話,立刻負荊請罪,這說明他受到極大的觸動,請你描述一下他的心理。

  10.本文既讚揚了藺相如 ,也表彰了廉頗

  11.讀過此文,你得到哪些啟示?

  負荊請罪的閱讀答案

  1.***1***素:平素,向來 ***2***以:憑 ***3***駑:比喻人沒有才能 ***4***頸:指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2. 略

  3.***1***是 ***2***在 ***3***認為***4***做 ***5***成為

  4.認為相如素***,徒以口舌居我上,吾羞,不忍為之下。

  5.不肯與會,每朝,常稱病,出而望見,輒引車避匿。

  6.藺相如對廉頗的避讓

  7.為了向舍人表明他並不是怕廉頗

  8.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9.內疚,懊悔

  10.顧全大局、先國後私,知錯就改的精神。

  11.略

  負荊請罪的原文翻譯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願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叫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也許他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麼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麼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賓館,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作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作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裡,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見了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