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是怎麼形成的成因是什麼

  地球上不僅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就是同一地區在不同季節,氣候也是不同的,對於一年四季的形成相信你也是有很多疑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一年四季形成的原因,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四季的形成原因

  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面***黃道面***之間有一個夾角***23°26′***,因此,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會發生變化,從南緯23°26′***南迴歸線***到北緯23°26′***北迴歸線***。太陽直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高,氣溫高,為夏季;反之,太陽斜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低,為冬季。當太陽直射到北半球時,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反之,當太陽直射到南半球時,南半球為夏季,北半球為冬季。太陽直射到南、北迴歸線時,分別為冬至***12月22日前後***和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到赤道時,分別為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1日前後***。

  太陽直射區域處於南、北迴歸線之間,因此該區域太陽總是近乎直射,故一年中從太陽獲得的能量均較高,導致該區域的氣溫較高,一年中變化不大,該區域稱為熱帶。熱帶區域,沒有四季的變化,均為夏季。通常指的一年四季,主要表現在溫帶,也就是太陽南迴歸線和北迴歸線到南極圈和北極圈之間的區域。南極圈指太陽照射到北迴歸線時,太陽所能照亮的最南緯度線,即南緯66°34′***緯度與迴歸線的緯度互餘***。同樣,北極圈處於北緯66°34′。兩極圈內,會出現極夜和極晝現象。顯然,北半球夏季時,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反之,南半球為夏季時,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地球表面單位面積獲得的熱量與太陽的入射角***光線與地球表面法線的夾角θ***之間的關係為:E ∝ cosθ。

  一年四季的簡述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3個月。春天,氣溫回暖、萬物復甦;夏天,天氣炎熱,水果成熟;秋天,氣溫轉涼,農作物成熟;冬天,天氣寒冷,有時會下雪。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俺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張振金《五峰如指翠相連》:“﹝ 五指山﹞除了雨水的多寡之外,一年四季都春深似海。”

  春

  春是一年中四季之一。在中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3月和4月被定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為春季。另有朱自清的散文《春》和巴金的小說《春》以及其他一些文學藝術作品

  夏

  1、***會意。據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攵。頁,人頭。臼,兩手,攵,兩足。合起來象人形。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

  2、同本義。也稱華夏、諸夏

  夏,中國之人也。――《說文》。朱駿聲曰:“就全地言之,中國在西北一小隅。故陳公子少西字夏,鄭公孫夏字西。”

  3、泛指中國

  蠻夷猾夏。――《書·舜典》。孔傳:“夏,華夏。”

  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公羊傳·成公十五年》。注:“諸夏外土諸侯也。謂之夏者,大總下上言之辭也。”

  此之謂夏聲。――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服注:“與諸夏同風。”

  東夏之命。――《呂氏春秋·察今》。

  4、在古文裡,夏、暇兩字相通。“夏、暇——《尚書·多方》:‘天唯五年,須暇之子孫。’暇即‘夏’字。聯絡上下文意謂:天既降喪於殷,以夏后氏,大有功德於民,故以五年,須待夏后氏之子孫,冀其克唸作聖,而作民主也。《詩經·皇矣》鄭注:引此經,正作須‘夏’之子孫。《尚書》以‘殷’代‘夏’。按《毛詩古音考》卷三,暇字音甫,夏字音虎,虎、甫一音之轉,故夏、暇可以通假。”***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5、 又如:夏禮***夏代的禮法***;夏書***記載夏代史事的書***;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6、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亞人建立的國名 [Bactria]。如:夏國;大夏

  7、 通“廈”。大屋 [big house]

  秋

  秋季是四季之一。在中國秋季從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裡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湧進不少觀賞楓紅的遊客們。

  冬

  dōng 形聲。字從夂***音、義同“終”***,從二“丶”,夂亦聲。“夂”意為“終止”、“到頭”、“到頂”。“丶”意為“入主”、“進駐”。“丶”和“丶”及“夂”各代表冬季的

  一個月。其中最下邊的“丶”意為“***太陽***進駐冬季第一月”陽光所能照進室內,在地上畫出的位置***,中間的“丶”意為“***太陽***進駐冬季第二月”***陽光所能照進的更靠裡邊的位置***,“夂”意為“冬季的終止月***第三月***”***也就是一年中陽光所能照進的最裡位置***。因為在古代冬季農閒時節,陽光是最受關注的,與屋簷陰影一樣是百姓計時度日的工具***冬字的篆體最能體現陽光照射地面面積的情形***,對於勞動人民的生活也是極其重要的。

  一年四季的劃分

  1.天文劃分法:從天文現象看,四季變化就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為此,天文劃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為四季的開始。即:春分到夏至為春季,夏至到秋分為夏季,秋分到冬至為秋季,冬至到春分為冬季。

  2.氣象劃分法:在氣象部門,通常以陽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來年2月為冬季,並且常常把1、4、7、10月作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劃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為春季開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為夏季開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為秋季開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為冬季開始。

  4.農曆劃分法: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以每年陰曆的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頭一天,也是春天的頭一天,所以又叫春節。上述幾種方法雖然簡單方便,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這與我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按照上述劃分方法,3月份已屬春季,這時的長江以南地區的確是桃紅柳綠,春意正濃;而黑龍江的北部卻是寒風凜冽,冰天雪地,毫無春意;海南島的人們則已穿單衣過夏天了。為使四季劃分能與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節奏相吻合,氣象部門採取了候溫劃分四季法。

  5.候溫劃分法:這種劃分法是以候***五天為一候,簡稱候氣溫***。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溫度指標。當候平均氣溫在10℃至22℃時為春季。當候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時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為春秋季。當候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時為冬季開始。

  南北方氣溫差異很大,在中國按候溫劃分可能會準確一些,按農曆、古代劃分會習慣一些,按天文、氣象劃分會科學一些,你感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