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學業複習計劃

  高中生物的複習,我們將根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分綜合專題複習和專項階段訓練展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複習計劃***一***

  第一輪複習:綜合專題複習。按照教材的章節體系,一次梳理各知識點,進行知識掃描, 題在書外,理在書中 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原則,為此我們在複習過程中要做到抓綱務本,落實教材知識為第一步驟。基礎知識是綜合運用、提升能力的基石。

  無論什麼綜合體、聯絡實際的問題,原理都在課本里,所以基本概念及理論的複習在整個生物複習中起著奠基、支撐的作用,如果不過關,之後的綜合複習就會感到障礙重重。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基礎題仍佔有一定書頁網的比例,對於我校學生來說,做好了基礎題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礎題就失去了一切。只有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做到應用自如。同時在複習備考中,對現有教材的例子、資料分析、問題探討、技能訓練等也不能忽略。

  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剖析,通過月考測試,找到學生知識的薄弱環節,強化訓練,將學生做過的試卷、習題進行整理,選出有代表性的、易錯題進行集中講評,達到知識點一一過關的目的。

  第二輪複習:專項階段訓練。第二輪複習中注重解決好知識綜合、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構建完整的生物學知識體系,尤其對高考試題覆蓋較廣的主幹知識進行專題複習,以適應高考。

  ①串珠結網,構建網路:在複習過程中,理解和記住知識是必要的,但這些知識如果不納入到相應的認知結構中去,獲得的知識只是孤立的,沒有聯絡的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根本。結構化的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前提,知識結構化、網路化,才能在解決問題時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識,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情況下,能根據網路結構找到其他途徑;

  ②提高從圖表、圖形中提取資訊的能力:考查能力是高考書頁網的基點和永恆的主題,怎樣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學會知識的遷移非常重要,而且考綱中特別強調了從圖表、圖形提取資訊的能力。歷年高考試題,圖表題都佔較大的比例。那些圖表題雖不是教材中的原圖,但它必定是源於教材而又高於教材,是對教材內容和圖表的變換、深化、拓展,使之成為了考查學生讀圖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圖文轉換能力的有效途徑。

  ③培養實驗設計能力:生物學本身是一門實驗性科學,生物實驗一直是高考試題必考的內容。例如今年高考31題,考查動物生理的實驗,佔12分,所佔分值還比較大。因此,在複習時,要注重結合考綱,對基本的書頁網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具體的實驗題才能臨陣不亂。新課程注重探究性實驗,備考複習中我們也要特別注重挖掘教材潛在的實驗與探究因素;

  ④精選習題,提高能力:圍繞考試說明的能力要求,精選質量較高的習題***有代表性的高考題或一輪複習中錯誤率較高的經典試題***,講評時善於對題目的條件和要求進行變換,聯絡變式訓練,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思維的靈活性,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促進解題技能的提高。

  ⑤要求學生進行回顧反思:在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的基礎上,將原先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整理出來,分析試題中錯誤的原因,溫習錯題,查漏補缺。

  高中生物複習計劃***二***

  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仍是複習重點

  高考最鮮明的特點是基礎性。基礎知識是高考的第一依據,高考命題所涉及的知識多是被理性抽象化了的知識在考題中借一定的情景出現,要求考生用生物學概念、原理、規律等做出說明,基礎不紮實是考生失分的第一原因。所以在學習中要做到能清楚地複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能對重點的概念、原理和觀點進行分解和綜合;能梳理教材的知識體系,揭示重點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能比較、分析同類型知識的差異之處;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從20XX年的試題可以看出,高考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並沒有弱化,而是要求更高了,高考不再是考查知識的再現,而是考查能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具有綜合性質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在學法上要以課本為本,充分發揮課本的主導作用,弄清每個章節的知識點和要求,基本規律的來龍去脈以及本章節內容和前章節內容的關聯。不僅要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與運用,而且還要弄清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完整地複習基礎知識,使用一些學習策略,如畫概念圖、框架圖等構建生物學科的知識體系,不能留存知識盲點。

  2.複習突出重點,加強考點的前後聯絡

  主幹知識內容不僅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點內容。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細胞內的物質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的基本定律、伴性遺傳、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環境保護、基因工程、免疫、細胞工程等等。對這些主幹知識內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決新情景的問題。要力求做到知識點、能力點、薄弱點、應用點和考查點心中有數,那種不分主次泛泛複習以及題海氾濫,無疑都是有害的。概括起來高中生物的主幹知識有以下方面的內容:

  在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物體的結構基礎方面,重點考查蛋白質和核酸、細胞增殖過程中的染色體的變化規律等;特異性免疫和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等內容;

  在生物的新陳代謝方面,重點考查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三大類物質的代謝及微生物的代謝特點等內容;

  在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方面,重點考查激素調節及與生活相關的免疫知識;

  在遺傳和進化方面,重點考查從基因水平上分析遺傳學問題以及遺傳育種和遺傳系譜;

  在生物與環境方面,重點考查應用生態學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實驗能力的提高

  生物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許多知識來源於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對實驗能力的考查是當前高考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於每一個實驗,必須認真弄懂實驗目的、原理,熟悉實驗器材,掌握實驗方法和步驟,既要重視實驗結果,更應該重視對結果的分析,學會探究和推論;能正確處理資料,對結果整理與計算,得出正確結論,能處理非預期現象。

  同時還要熟悉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從而培養自己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適應高考試題的變化。因此要注重挖掘教材潛在的實驗與探究因素,自然科學的知識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出或通過實驗得到實證的,複習時要多從實驗角度想一想,這一結論是怎麼得出的?我們有沒有辦法進行驗證與探究?加強實驗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實驗題的解題技能、技巧的形成訓練。要掌握實驗與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解答實驗類試題的基本技能。

  4.複習的廣度比深度更重要

  從近幾年的高考可以看出,今後的命題可能會無所謂傳統的重點、熱點、冷點之分,因此要善於構建知識的體系與網路,彼此融會貫通,並注意查漏補缺,由 深挖洞 教學向 廣積糧 教學轉軌,知識的廣度應該得到充分展現,要培養學生能讀懂自然科學方面資料的能力,能看懂圖表所包含的資訊,並能從中找出規律,具備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判斷、推理和計算能力。閱讀生物學方面的資料時,要能讀懂模式圖、示意圖和圖解。

  5.知識的綜合應用是關鍵

  學習生物基礎知識僅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夠的,還要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這些知識指導自然科學的研究、社會的生產和人類的生活。要求準確把握、理解生物學知識,形成知識的遷移能力,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重點在於:

  ①用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解釋和說明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②瞭解自然科學知識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③能夠運用自然科學的知識對有關見解、實驗方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6.突出圖文資訊轉換與分析能力的培養

  高考中以影象、圖表和資料的資訊出題是最為重要的考查手段。能夠閱讀這類資料並初步運用這種資料形式,把握事物的特徵、規則或關係,體現了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物體內的生理過程,往往隨著時間、外界條件的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這些規律往往通過曲線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曲線、圖表為載體,可考查學生將圖表轉換成文字表達,或把文字轉換成圖表表達,甚至圖表間的轉換能力。這類試題能夠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判斷能力和分析表達等多種能力,而且有較好的區分度,因此將會是新教材背景下高考命題的熱點和重點。因此複習中應注意從情境中獲得資訊。平時要加強識讀圖表能力的訓練,善於從圖、表提供資料的處理過程中獲取資訊,理解題意,作出正確判斷。

  7.科學作答不可忽視

  規範化答題時考場上減少失分,獲取高分的重要法寶。首先,在保證答題方向正確時,一定要認真審題,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資訊,挖掘一切隱含條件,排除干擾資訊和迷惑條件,從容答題。答案要準確,要做到條理清楚、邏輯嚴謹;簡潔明瞭,答案要儘量使用規範化的學科語言。平時要做到錯題分析訂正要到位,複習中要有一個錯題本,監督自己把握重點,消除盲點,加強弱點,切實做好糾錯。生物試題很多,無論如何也做不完。

  因此要歸類做有代表性的試題,一般情況下第一次做對的題,以後不會做錯,第一次做錯的題,以後做錯的可能性較大,因此要有一個錯題本,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訓練。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後,要對差錯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原因。這同時為考前的複習積累了重要的有針對性的資料。

  細節決定成敗。高考解題不規範是造成考生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個主要原因。尤其是實行網上閱卷後,對規範解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對字型潦草的卷面直接評卷和掃描到計算機中再評卷,可視效果就不一樣,後者會更差。所以解題要做到 四化 ,即段落化、序號化、要點化、提示化。答案要力求具有準確性、科學性、完整性、簡潔性。最後,結果一定要寫在醒目的位置。

  8.心態很重要

  高考二輪複習時決定高考的關鍵,不僅是因為它是知識方法綜合的關鍵,也是學生心理的關鍵期。臨近高考,考生最容易出現急躁情緒。許多考生的放棄都是從第二輪複習開始的,原因主要是各科進行二輪複習的內容跨度大,綜合性高,部分學生有些吃力,另外隨著高考的臨近,學生的心理壓力比較大,所以在第二輪複習中,不僅要重視知識方法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學會 永無止境, 會學 更為關鍵。我們在二輪複習的過程中,應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找準 分數增長點 ,消化掌握已有的知識,把漏洞補齊,把薄弱的環節夯實,把該記的東西記牢,相信成績會有很大的提高。

  心存高遠,保持一種平靜而有激情的心態,加上矢志不渝的努力,成功就會向你綻開燦爛的笑容。